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03 18:3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04:34
庞统
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东汉末年襄阳郡(治所在今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人。名士庞德公称其为“凤雏”,与“卧龙”诸葛亮汉末齐名。当时俗语有云:“卧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为南郡郡首任为功曹,后成为刘备重臣谋士,陈寿誉其可比拟为魏国的荀彧和荀攸。历任耒阳令、治中从事,官至军师中郎将;死后由后主刘禅追封为关内侯,追谥为靖侯。
庞统年少时质朴鲁钝,未有人识。叔父庞德公看重他。颍州人司马徽清高雅正,有知人之鉴。庞统弱冠之年(二十岁)去见司马徽。当时司马徽在树上采桑,庞统坐在树下,由早谈到夜一起交谈。司马徽甚奇异,称庞统为荆南士人之冠庞统简介,《三国志·蜀书·庞统传》:“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评他为“盛德”,更赞叹庞德公知人的才能,庞统开始渐有名声。
郡守任庞统为南郡功曹,周瑜占领南郡,领为太守。后周瑜病卒,庞统前往江东吊丧,遇到闻名而来的陆绩、顾邵、全琮等。庞统认为全琮:“你好施予、慕贤明,有点像汝南人樊子昭。虽然智力不多,但仍是一时的佳话。”又认为:“陆绩有驮马的脚力,而顾邵则有驮牛能负重走远路的能力。”有人便问:“如你所见,陆勣较优胜?”庞统解释:“驮马虽厉害,但只能负起一人。但驮牛一日能走三百里,所负又岂止一人!”于是顾邵招待庞统留宿,并问道:“你评价过如此多名人,我与你如何?”庞统说:“陶冶世俗,甄综人物,吾不及卿;论帝王之秘策,揽倚伏之要最,吾似有一日之长。(教化世俗,荐举人物,我不及你;但论帝王的秘策,揽、倚、伏的精要,我则较有利。)”
众人受到庞统点评后都十分满意,更与他结为朋友,说道:“当天下太平时,一定与您谈尽四海之士。”
刘备督管荆州后,用庞统为耒阳令,但在任内无法将职务做好,被免官。鲁肃寄书信给刘备为庞统说话:“庞士元不是管理百里之地的人,命他为治中、别驾的职任,才开展示出其杰出的才华。”诸葛亮亦加以推荐,刘备才再用他,任治中从事。其待遇与诸葛亮差不多,后同升为军师中郎将。
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描述庞统任耒阳县令,张飞去监视期间,庞统就将百余日所累积的公务全按部处理。这事件的蓝本就是在《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注引陈寿另一著作《益部耆旧传杂记》里的何祗。
之后跟随刘备入蜀,并提出夺蜀提案,但刘备不从。刘备后来与刘璋决裂,庞统再提出上、中、下三策取蜀:
上策:“秘密挑选精兵,昼夜不停赶路,突击成都;刘璋不懂军事,平时又没有准备,大军突至,一举可定,这就是上策。”
中策:“杨怀、高沛是刘璋手下名将庞统简介,各持强兵,据守关口、山头,听闻他们曾数次上书劝谏刘璋,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你派人到他们处问候,说荆州有紧急军务,要还军救助,并假装收拾,装作要离开;此二人既服于你的英名,又为你的离去而高兴,我推想他们必定乘轻骑来求见,你藉以捉拿他们,夺取他们的士兵,向成都进攻,这就是中策。”
下策:“退还白帝城,与荆州兵联合,慢慢消灭他们,这就是下策。”
更认为:“若是还沈吟不做行动,将失去时机,不可再等了。”刘备认为上策过急,下策又太缓,故依采取中策而行。先斩杨怀、高沛,再攻成都,所向披靡。
当大军经过涪城时,刘备大宴众人,饮酒作乐,并对庞统说:“今日的宴会,真是乐事。”但庞统责备:“攻打别人的领土,还在饮酒作乐,此非仁者的兵法。”道破刘备的野心,当时酒醉的刘备愤怒地说:“当年周朝武王克殷,既唱歌,又跳舞,难道他不是仁者?你说话不当,快些离开!”于是庞统离席引退。
后来,刘备感到悔意,请庞统还席,庞统便回到坐位。不过,庞统没有多谢刘备请他回来,却自己在饮食,神色自若。刘备问他说:“你认为当时,是何人的过失?”
庞统答道:“是君臣皆错。”刘备大笑,继续宴乐。
凤雏殒落
刘备进攻雒县时,庞统率军攻城时,被守军的流矢所射中而亡,年仅36岁。刘备为之痛惜、流泪,诸葛亮也亲自前往拜祭,更升其父为谏议大夫。后追赐关内侯,260年九月,追谥为靖侯。
庞统年少时显得比较纯朴鲁钝。爱结交朋友,朋友众多。他也认定仁的重要,有急才,于涪城上谏时可见到。
而且甚有修养,评价人物时,会夸大赞美别人的优点,有人对此好奇便问他,庞统回答道:“当今天下大乱,雅道陵迟,善人少而恶人多。方欲兴风俗,长道业,不美其谭即声名不足慕企,不足慕企而为善者少矣。今拔十失五,犹得其半,而可以崇迈世教,使有志者自励,不亦可乎?”大意是想通过赞美人去鼓励、指导世人向善。
因貌丑且狂妄而受刘备、孙权排斥,乃小说家虚构之事,史*载乃风雅之名士。
陈寿评曰:“庞统雅好人流,经学思谋,于时荆、楚谓之高俊。”又曰:“拟之魏臣,统其荀彧之仲叔”(将庞统比儗为魏臣中的荀彧。)(《三国志·蜀书·庞统法正传第七》)
司马徽:“(庞)德公诚知人,此实盛德也。”
诸葛亮:“庞统、廖立,楚之良才,当赞兴世业者也。”
鲁肃书与刘备:“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
杨戏的《季汉辅臣赞》中赞庞士元:“军师美至,雅气晔晔。致命明主,忠情发臆。惟此义宗,亡身报德。”
习凿齿曰:“夫霸王者,必体仁义以为本,仗信顺以为宗,一物不具,则其道乖矣。今刘备袭夺璋土,权以济业,负信违情,德义俱愆,虽功由是隆,宜大伤其败,譬断手全躯,何乐之有?庞统惧斯言之泄宣,知其君之必悟,故众中匡其失,而不脩常谦之道,矫然太当,尽其蹇谔之风。夫上失而能正,是有臣也,纳胜而无执,是从理也;有臣则陛隆堂高,从理则群策毕举;一言而三善兼明,暂谏而义彰百代,可谓达乎大体矣。若惜其小失而废其大益,矜此过言,自绝远谠,能成业济务者,未之有也。臣松之以为谋袭刘璋,计虽出于统,然违义成功,本由诡道,心既内疚,则欢情自戢,故闻备称乐之言,不觉率尔而对也。备宴酣失时,事同乐祸,自比武王,曾无愧色,此备有非而统无失,其云‘君臣俱失’,盖分谤之言耳。习氏所论,虽大旨无乖,然推演之辞,近为流宕也。”
袁宏《三国名臣颂》:“士元弘长,雅性内融。崇善爱物,观始知终。丧乱备矣,胜涂未隆。先生标之,振起清风。绸缪哲后,无妄惟时。夙夜匪懈,义在缉熙。三略既陈,霸业已基。”
《三国演义》中庞统的形象与历史上的庞统有所不同。《演义》中描写庞统容貌丑陋,在赤壁之战时受周瑜之托而向曹操献连环计,曹操因此将战船用铁索连接起来。刘备入蜀后,在庞统的辅佐下夺取涪城,斩了泠苞之后,与庞统分兵进取雒城;出发前,庞统马失前蹄,刘备让他换乘自己所骑白马;庞统走小路,行至一地势*窄之处,听说此地名叫“落凤坡”,大惊,急令退军,却被埋伏于此的张任军认作刘备,乱箭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