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03 18:2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04:17
《临江仙·冬看山林萧疏净》
年代: 宋 作者: 韩世忠
冬看山林萧疏净,春来地润花浓。少年衰老与山同。世间争名利,富贵与贫穷。
荣贵非干长生药,清闲是不死门风。劝君识取主人公。单方只一味,尽在不言中。
《浣溪沙》
年代: 元 作者: 赵雍
翠锁蛾眉别恨浓,罗衣初试怯春风。相思只为两西东。
帘卷玉钩云淡淡,香消金鸭雨蒙蒙。此情都在不言中。
《拆简复外》
年代: 元 作者: 吴仁叔妾
碧纱窗下拆缄封,一纸从头彻尾空。
料想仙郎无别意,忆人长在不言中。
《金刚随机无尽颂·化无所化分第二十五》
年代: 宋 作者: 释印肃
总在不言中,一默绝狐踪。
若不是文殊,维摩枉费工。
《秋晚偶成二首》
年代: 宋 作者: 杨时
纤纤晚雨洗秋容,庭树萧然策策风。
万籁自鸣群物外,四时长在不言中。
坐临流水襟怀冷,卧对浮云世虑空。
寂寞一廛吾自适,客嘲从更议扬雄。
一、“一切尽在不言中”没有下一句,这句话作为对联的话只能是下联,因为上联末尾一字用仄声,下联末尾一字必须是平声。例如:
1、对联中的:“万事皆收胸腹内,一切尽在不言中”。
2、对联中的:“千言万语说不尽,一切尽在不言中”。
3、对联中的:“言有尽而意无穷,一切尽在不言中”。
二、“一切尽在不言中”还出自:
《落红》
作者:无名氏
知君思归情谊切,一切尽在不言中。
落叶归根逢秋时,红伦西坠映路影。
译文:我知道你想要回去的心情非常迫切,不用你说我也能明白,等到秋天落叶归根时,红日在西边下坠时会找出我们回家的影子。
扩展资料:
对联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古体诗、散文、词曲等的特点。因而对联所用句式,除了律诗句式、骈文句式外,还有古体诗句式、散文句式、仿词曲句式。不同句式适用格律不同、宽严不同。其中律诗句式平仄要求最严,古体诗句式则除了对句末平仄有要求,其他位置平仄不拘。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对联
这句话出自一对对联(但我没有找到证据啊……找不到可以证实的证据……)
一般说来,上联末尾一字用仄声,下联末尾一字必须是平声。另外上下联对偶的字,一般也要求平仄相反,上下互对,这主要是为了平仄协调,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但决不可因词因声而害义,故在部份联语中表现较为灵活。
现代汉语中,凡属阴平(第一声)和阳平(第二声)的字都为“平”,凡属上声(第三声)和去声(第四声)的字都为“仄”。
因此,一切尽在不言中是没有下句的……
万事皆收胸腹内,一切尽在不言中
“一切尽在不言中”出自现代诗歌,原文如下:
雨淅沥的下着,薄雾
朦胧中送来了浪漫
喜悦,树木花草洗了一个澡
她们舒展着身子⋯
雨韵的节奏时缓时急,
河水也跳起了圆舞曲⋯
一切尽在不言中⋯
赏析:
人生在世,万般无奈。太多时候的我们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我们的心情,只能说一切尽在不言中。
在外拼搏的人们,努力奋斗,只想打拼属于自己的一片天。但每当深夜来临,寂寞到访,人们内心深处最渴望的是家。都说家是我们的避风港,拼搏在外的人们,累了,倦了就回家看看。在家人面前不必强忍泪水,我们也不需要用语言来诉说自己的苦,一切尽在不言中,你们所有的辛酸家人都懂。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在外打拼,社会复杂。公司之间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总是让你感觉好累。而此时总有一个两个兄弟朋友在你身边,给你个拥抱,一切尽在不言中,所有的安慰都在这个拥抱中。
在人类的复杂感情面前,有时候语言总会显得苍白无力。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切尽在不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