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31 20:0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6 10:32
引用歌谣的作用:渲染了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氛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
【《江水》原文】:江水又东,迳广溪峡,斯乃三峡之首也。峡中有瞿塘、黄龛二汉滩,其峡盖自禹凿以通 江,郭景纯所谓巴东之峡,夏后疏凿者也。
江水又东,迳巫峡,杜宇所凿以通江水也。江水历峡东,迳新崩滩。
此山汉和帝永元十 二年崩,晋太元二年又崩。当崩之日,水逆流百余里,涌起数十丈。
今滩上有石,或圆如箪 ,或方似屋,若此者甚众,皆崩崖所陨,致怒湍流,故谓之“新崩滩”。其颓崖所余,比之 诸岭,尚为竦桀。
其下十余里,有大巫山,非惟三峡所无,乃当抗峰岷、峨,偕岭衡、疑。 其翼附群山,并概青云,更就霄汉,辨其优劣耳。
西,即巫山者也。其间首尾百六十里,谓 之巫峡,盖因山为名也。
江水自建平至东界峡,盛弘之谓之空泠峡。峡甚高峻,即宜都、建平二郡界也。
其间远 望,势交岭表,有五六峰,参差互出。有奇石,如二人像,攘袂相对。
俗传两郡督邮争界于 此。江水历峡,东迳宜昌县之插灶下。
江水又东,迳流头滩。其水并峻急奔暴,鱼虌所不能游,行者常苦之,其歌曰:“滩头 白勃坚相持,倏忽沦没别无期。”
袁山松曰:“自蜀至此,五千余里;下水五日,上水百日 也。” 江水又东,迳宜昌县北,—县治,江之南岸也。
北临大江,与夷陵相对。江水又东,迳 狼尾滩,而历人滩。
袁山松曰:“二滩相去二里。人滩,水至峻峭。
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 ,其石嵚崟,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因名曰人滩也。” 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
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 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
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洄,虽途迳 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 纡深,回望如一矣。
江水又东,迳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 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十许丈,其石采色形容,多所像类。
林木 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言:“常 闻峡中水疾,*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
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 ,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叠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
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 在霞气之表。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
目所履历,未尝有也。既自欣得 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
【译文】:江水又东径黄牛,流经广溪峡,这就是三峡的开端.峡谷中有瞿塘、黄龛两处险滩。这个峡谷从过去大禹开凿疏通江水,郭景纯叫做巴东之峡的那个峡谷。
江水又向东去,经巫峡,是杜宇所凿用以疏通江水的峡谷。江水经过峡谷向东,又经新崩滩。
这座山,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崩裂,晋太元二年又崩裂。在崩塌的时候,江水倒流一百多里,涌起几十丈的巨浪。
现在险滩上都还有石块,有的圆的像竹篓子,有的方的像房屋,都是山体崩裂掉下来,致使湍流激起波澜,所以叫做“新崩滩”。这个断崖所残留的部分,和其它众多山岭相比,还算是耸立突出的。
再往下十多里,有一座大巫山,不单是三峡所没有的,就算和岷山、峨眉山都能一比高低,与衡山、九疑山可一决雌雄。群山像翅膀一样靠着它,一起直指青云,它更接近银河,和群山一辨优劣。
西面,就是巫山。 这之间首尾长六十里,叫做巫峡,是借山起的名。
江水又向东,流经流水滩。这里的水都湍急异常,鱼鳖都不能游弋,行人常常感到苦恼,他们编成歌谣:“滩头用尽力气与水相持,突然之间就会被水淹没与家人永别。”
袁山松说:“从四川到这里,五千多里,顺流而下只要五日,逆流而上要用百日。” 江水又向东流,经过宜昌县的北面,县的治所在江水的南岸。
北临大江,与夷陵遥相对应。江水又向东流,经过狼尾滩,又经过人滩。
袁山松(晋朝著名文人)说:“这两个岸滩相距二里远。人滩,江水非常湍急。
江的南岸有许多青色的大石,夏天被水淹没冬天露出来,这些石头,有好几十步(步:古时长度单位)远,都是人脸的形状,有的大有的小;那些纹络清晰的,头发胡子都能分辨出来:因此叫做“人滩”。江水又向东,经过黄牛山,山下有一个险滩叫黄牛滩。
南岸重重叠叠的山岭一层层耸起,最外高峻的山崖间有块石头,颜色像一个人背着刀牵着牛,人是黑色的牛是*的,看上去非常鲜明。因为人难以到达,不能够穷究实际情况。
此山既高,再加上江水湍急纡洄曲折,即使走上两天两夜,还能望到这个石头,所以走路的人编成歌谣说:“早晨从黄牛山下出发,晚上还在黄牛山下投宿;三天三夜,黄牛山还是像原来一样看得清楚。”说的就是水路曲折,(走很长的路后)回头望去黄牛山还像原来一样。
江水又向东,经过西陵峡。《宜都记》里说:“从黄牛滩向东进入西陵峡,至西陵峡的出口一百里左右,山水曲曲折折,两岸山脉高峻、重重叠叠,不是日中或夜半,看不见日月,绝壁有的有千丈左右,那石头是彩色的,形状大多像一些东西。
树木高大茂密,大略 。
江水又东径西陵峡。
《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嶂,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象类。
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解释(加点的): 1. 径西陵峡( ) 2. 而两岸高山重障( ) 3.绝壁或千许丈( )( ) 4.其石彩色形容( )辨析词义: 1. 绝壁或千也许丈 绝:____________ 2.泠泠不绝 绝:____________ “林木高茂,略尽冬春”这一句的意思是( )选择: A. 冬春之际,林木是最茂盛的。 B. 林木至冬春之际,即零落殆尽。
C. 冬末春初,林木已不再苍翠茂盛。 D. 高茂的林木,到了冬春之交稍显凋零。
根据划线的句子,写出一个你所联想到的古诗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水又东,经西陵峡。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①言:“常闻峡口水疾,*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②,曾无称有山水之类也。及余来践跻③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叠崿④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⑤。林中萧森⑥,离离蔚蔚⑦,乃在霞气云表⑧。仰瞻俯映⑨,弥习⑩弥佳,流连信宿(11),不觉忘返。目所履历(12),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13)”(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三峡》)
长江水又流向东,流过西陵峡。(人们)所称的“三峡”,这就是其中之一。袁山松说:“常常听说峡中的水流很快,书本记载以及口头传说都用登临此境令人恐惧相劝告,还没有人称赞山水美丽。到我来实地登临这地方,一到那里,感到特别欣喜,才相信耳闻不如亲眼所见。那层叠的山崖、秀丽的山峰,奇特的结构,异常的形状,确实很难用言辞来叙说。山林里树木耸立,繁荣茂盛,竟在云气的外面。抬头欣赏高山远树,俯身观看江中倒影,愈熟悉这风光愈感到美好。留连了两晚,还没察觉忘了返回。(我)亲眼看见亲身经历的,(还)没有过。已从中高兴地欣赏到了这种奇特的景观,是山水有灵气,也该惊喜千古以来终于遇到知己了!”
长江水又流向东,流过西陵峡。
宜都记说:“自从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这样里,山 水纡曲,并且两岸高山重障,非正午夜半,不看见日月,超越壁或十这样丈,他石采色外表仪容, 多处所像象。林木高茂,略完结冬春天。
猿发出声响至清澈明白,山谷传响,泠泠不超越。”(人们)所称的“三峡”,这就是其中之一。
袁山松说:“常常听说峡中的水流很快,书本记载以及口头传说都用登临此境令人恐惧相劝告,还没有人称赞山水美丽。到我来实地登临这地方,一到那里,感到特别欣喜,才相信耳闻不如亲眼所见。
那层叠的山崖、秀丽的山峰,奇特的结构,异常的形状,确实很难用言辞来叙说。山林里树木耸立,繁荣茂盛,竟在云气的外面。
抬头欣赏高山远树,俯身观看江中倒影,愈熟悉这风光愈感到美好。留连了两晚,还没察觉忘了返回。
(我)亲眼看见亲身经历的,(还)没有过。已从中高兴地欣赏到了这种奇特的景观,是山水有灵气,也该惊喜千古以来终于遇到知己了!”。
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洄,虽途迳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江水又东经黄牛山,山下有石滩,名叫“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面的高崖间,有一山石很像人的样子,背着刀牵着牛,人是黑色的、牛是*的,轮廓较为分明;这个地方人迹罕至,没有谁能亲自探究。这块岩石已经很高了,又加上江流湍急,纡回曲折,即使沿途经过,住上两夜,还是能够望见此物。所以在这里行走的人有歌谣唱道:“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早上出发的时候看见黄牛(石头),夜晚住宿时还是看到黄牛.三天三夜,还能看到它.形容岩石很高,江流湍急,纡回曲折 。
《巫山神女》翻译:
江水继续东流,穿过巫峡,巫峡是杜宇所凿,以疏通江水。郭仲产说:按《地理志》,巫山在巫县县城西南,但现在县城东却有巫山,或许这是郡县治所地址常有迁移变动的缘故吧。
江水穿过山峡东流,经过新崩滩。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此处山崩,晋太元二年(367)再次山崩。山崩那天江水倒流一百多里,水涌高达数十丈。现在滩上有很多巨石,圆的如饭箩,方的如房屋,都是从山崖上塌下的,致使急流奔腾怒吼,所以叫新崩滩。
崩塌后留下的石峰,与许多别的山岭相比起来,显得还是相当高峻的。下流十多里有大巫山,这座山的高峻不但是三峡所没有的,而且可以与岷山和峨眉山一争上下,与衡山和九嶷山互比高低,周围相连的群山,都是高入青云,只有攀登到天上,才分辨得出它们的高下。
大巫山是司法之神孟涂的居处。《山海经》说:夏启的臣子孟涂,在巴做了司法之神,巴人到孟涂的住所来告状,他只把衣服上有血迹的人抓住,决不滥杀无辜,而有好生之德。他住在山上,在丹山西面。郭景纯说:丹山在丹阳,属巴郡。
丹山西就是巫山。此外,赤帝的女儿也住在这里,就是宋玉所说的天帝的小女儿,名叫瑶姬,她还没有出嫁就死了,葬在巫山的南面,精魂化成草,结成灵芝。这就是所谓居于高唐险阻处的巫山神女,早上她是飘荡的云,向晚她是游移的雨,每天早晚,都在阳台下面。
次日一早,楚王起来一看,果然像神女所说的一样,于是就为她修建庙宇,称为朝云。山峡从起点到终点长一百六十里,称为巫峡,大概就是因山而得名的。
《巫山神女》原文:
江水又东迳巫峡。杜宇所凿,以通江水也。郭仲产云:按《地理志》,巫山在县西南,而今县东有巫山,将郡、县居治无恒故也。江水历峡东迳新崩滩。此山,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崩,晋太元二年又崩,当崩之日,水逆流百余里,涌起数十丈。
今滩上有石,或圆如箪,或方似屋,若此者甚众,皆崩崖所陨,致怒湍流,故谓之新崩滩。其颓岩所余,比之诸岭,尚为竦桀。其下十余里有大巫山,非惟三峡所无,乃当抗峰岷、峨,偕岭衡、疑,其翼附群山,并概青云,更就霄汉,辨其优劣耳。
神孟涂所处。《山海经》曰:夏后启之臣孟涂,是司神于巴,巴人讼于孟涂之所,其衣有血者执之,是请生。居山上,在丹山西。郭景纯云:丹山在丹阳,属巴。
丹山西即巫山者也。又帝女居焉,宋玉所谓天帝之季女,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于巫山之阳,精魂为草,寔为灵芝。所谓巫山之女,高唐之阻,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早视之,果如其言。故为立庙,号朝云焉。其间首尾百六十里,谓之巫峡,盖因山为名也。
此文出自北朝北魏·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江水》《巫山神女》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水经注》中山川景物的描写,还被作为文学作品受到后人高度评价。书中的缺点也有:他因为是北朝人,所以南方水系的记录有些简单,其中还有些差错。
当然,如此宏富的巨作,受到当时时代和条件的*,难免存在不少错误。唐代杜佑在《通典》中即已明确指出其黄河河源问题上的“纰缪”。
另外由于他不可能到边远地区和南方进行实地调查,这方面错误也较多些。有些地方的引书也不尽可信等等,但这些并不损害全书价值。
作者简介:
郦道元(466或472--527)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字善长。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出身于官宦世家,他也先后在平城(北魏都城,今山西大同市)和洛阳担任过御史中尉等*官吏,并且多次出任地方官。
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并且爱好游览,足迹遍及河南、山东、山西、河北、安徽、江苏、内蒙古等地,每到一地,都留心勘察水流地势,探溯源头,并且阅读了大量地理著作,积累了丰富的地理知识。
郦道元(466或472——527) 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字善长。范阳(今河北涿县)人。
出身于官宦世家,他也先后在平城(北魏都城,今山西大同市)和洛阳担任过御史中尉等*官吏,并且多次出任地方官。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并且爱好游览,足迹遍及河南、山东、山西、河北、安徽、江苏、内蒙古等地,每到一地,都留心勘察水流地势,探溯源头,并且阅读了大量地理著作,积累了丰富的地理知识。他认为,地理现象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经过历代的更迭,城邑的兴衰,河道的变迁和山川名称的更易,地理著作必须不断充实完善。他参阅了437种书籍,通过自己的实际考察,终于完成了《水经注》这一地理巨著。本书共四十卷,记述了1,252条河流的发源地点、流经地区、支渠分布、古河道变迁等情况,同时还记载了大量农田水利建设工程资料,以及城郭、风俗、土产、人物等。《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地理巨著,而且也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郦道元以饱满的热情,深厚的文笔,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祖国的壮丽山川。他为官“执法情刻”、“素有严猛之称”,颇遭皇族、豪强忌恨。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汝南王元悦乘雍州刺吏萧宝夤企图反叛之机,怂恿朝廷派郦道元去作关右大使。途中,萧宝夤派人把他和他弟弟道峻及两个儿子一同杀害。著作另有《本志》、《七聘》,均已失传
从三峡全长七百里中看,两岸山都是相连的,没有中断的地方.山岭重重叠叠,连绵不断,把太阳光和天空都遮蔽了.如果不是正午晚上,绝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天洪水暴涨满上山冈的时候,无论是上行还是下行,都被阻绝了.有时皇帝的诏书急需传达,那么,从白帝到江凌,虽有一千二百里之多,早上出发,晚上便到,即使乘飞奔的马,驾者烈风也没这样快.
每当春冬的时候,白色的急流和碧绿的深谭,回旋着清波,倒影着两岸的景色.高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怪的柏树,悬崖上流下的瀑布,飞花四溅,在山峰和树林之间飞溅,水清、树荣、高山、草盛,确有许多趣味.
到秋天初晴下霜的早晨,树林萧瑟冷静,山涧寂静,猿猴啼啼的长叫,持续有很久,凄惨的声音异常,在山谷久久回荡,所以打渔的人说:"巴东三峡巫峡最长,听见猿声后,眼泪沾湿了衣服.
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洄,虽途迳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江水又东经黄牛山,山下有石滩,名叫“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面的高崖间,有一山石很像人的样子,背着刀牵着牛,人是黑色的、牛是*的,轮廓较为分明;这个地方人迹罕至,没有谁能亲自探究.这块岩石已经很高了,又加上江流湍急,纡回曲折,即使沿途经过,住上两夜,还是能够望见此物.所以在这里行走的人有歌谣唱道:“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早上出发的时候看见黄牛(石头),夜晚住宿时还是看到黄牛.三天三夜,还能看到它.形容岩石很高,江流湍急,纡回曲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