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心不变,芬芬不该——兰花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02 23:3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2:36
上篇说到梅花,我们知道“梅花”是冬天的花,而“兰花”是春天的花,注定了两种花的精神价值和精神取向肯定是不一样的。兰花是春天开放而春天正是万紫千红的时候,生在百花丛中对于兰花最大的考验是什么呢?是能否耐得住寂寞。所以兰花的精神价值在于“幽”。所以经常会说“空谷幽兰”。那什么是幽呢?孔夫子曾说“不以无人而不芳”那这种幽的精神。
用诗怎样来表达呢?请听蒙曼教授和大家分享的是唐朝的宰相张九龄的《感遇》: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前两句的意思就是兰花在春天繁盛,而桂花在秋天皎洁。有人会说兰花只有叶,桂花只有花吗?怎么会说“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这其实是古诗用了一个修辞手法——互文,就是为了这个诗句的审美,把一个意思破开,分为两处来说,需要互相补充才能理解。为什么要说这两种花呢?请看下两句:“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他们是这般生机盎然,自然而然地就成就了美好的节操啊。还有一种解释就是那么生机盎然,因而让春秋两季成为美好的季节。哪一种更好呢?
这四句诗有共同主语——兰和桂。
兰和桂葳蕤,
兰和桂皎洁,
兰和桂生机勃勃,
兰和桂情操美好。
按照第二种理解就是:
兰和桂葳蕤,
兰和桂皎洁,
兰和桂生机勃勃,
兰和桂让春秋成为美好的季节。
你会发现第四句它的落脚点一下子就落在“春秋”上了。
按照第一种解释就意味着一种自自在在的美好,你想春兰秋桂就是那么自自在在地开放着,也自自在在地成就着自己生命的美好;兰和桂就是那么自自在在地开放着,它们自自然然地让春秋两季成为美好的季节。
它们的美好是全凭本心的。这个本心是不假外求,是不为人知,甚至不求人知,这就是前四句都是讲花,可是接着诗句就起了波澜了,从花转到人了,“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有一个在山林中栖息的隐士,因为闻到了兰花和桂花的香气,而对它们起到了爱慕之心。“闻风”写的多么精妙啊,就是闻到花的香风了,其实这里还包含着一个典故——孟夫子讲“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圣人在百世之后能成为人们的老师,圣人是百代人的师表,伯夷、柳下惠就是这样的圣人。所以,听到伯夷高风亮节的人,贪婪的人会变得清廉,懦弱的人能立有志向;听到柳下惠高风亮节的人,刻薄的人变得敦厚,庸俗鄙陋的人会变得宽宏大量。
中国的诗词,从楚辞以来就有用香草美人来比喻道德君子的传统,这里的兰和桂暗喻人世间的道德君子,所以闻花草之香风的背后,还隐含着听闻了道德君子的一言一行。
这是多么好的境界,是一位很高的隐士在欣赏兰和桂的高洁的品质,这世界知音难求啊,伯牙鼓琴,子期知音,或者就像唐朝女诗人鱼玄机所说的那样“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这个兰花和桂花不应该高兴吗?难道他们不应该随着这个“林栖者”翩翩起舞吗?是不是这样呢?看最后两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草木春荣秋华,吐露芳香乃是出于本性,又岂会追求美人的欣赏攀折!这美人指的是谁?就是上一句的“林栖者”就是一个美女,其实我们还是回到香草美人的传统,当我们知道她是一个美人的时候,我们也知道她背后意指一个了不起的道德君子,她追随者兰花和规划的香气而来,可是兰花桂花给她的答复居然是“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也许有人觉得这个太不领情了,这兰花和桂花是不是显得太傲慢了,这不符合我们原来理解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这不叫傲慢,这叫“孤介”。就是耿直方正。大家想一想,如果兰花和桂花等着美人去折的花,它还是“空谷幽兰”吗?它就是要走终南捷径啊,可是我们的兰花和桂花是孤介的,它的芬芳是出自于本性的,它不求美人而美人自来,就好比说一个君子的品德是出于天然,出于自身修养,它不求伯乐而伯乐自至,彼此都是君子,君子之交淡如水,这不才是更值得追求的高华世界吗?那这样的追求孤介不孤介呢?真是孤介,幽肚不幽独?真是幽独。美不美?也真是美。
今天,我们经常讲一个词“慎独”,其实兰花才真是慎独的代表啊!兰花为什么能够做到“慎独”呢?就是因为它有本心,当年孔子的弟子子贡曾问孔子:“贫而无谄,富尔无骄,可乎?贫穷但是不谄媚,富贵但是不骄横,这是不是就是做的非常好了?孔子是这样回答的:“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说也算不错,但是还不如贫但是很快乐,富但是天生地喜好礼节真心实意的乐在其中,这个就是相当于兰花的本心,本心芬芳那么外界对他*也好,打击也好不就都没有意义了吗?这才是慎独最真实的基础。也是兰花最美好的节操。
看张九龄的一生,他是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位贤相了,因受到李林甫的排挤,被贬为荆州长史,在荆州写下12首《感遇》以诗明志,今天这首就是那12首之一。得意也罢,失意也罢,本心不变,芬芳不改,这样的兰花开遍山野,这样的君子布满朝堂,这不才是我们对于开元盛世最美好的精神理解吗?同样,我们作为教育者,我们也要有兰花精神——本心不变,把每一位学生都放在心上,静待花开!(耿杨之听思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