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好女旺三代,悍妇毁一族”,原来这句话是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02 07:4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1 08:17
小玲是一个两岁孩子的妈妈,最近她很苦恼: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她常常会不耐烦,甚至会控制不住地动手打孩子。
可是,打了孩子以后她又开始后悔:那么小的孩子,犯错是正常的,自己也知道打孩子不对,但脾气上来了,就是忍不住。而且每次打孩子的时候,她都会想起小时候自己被母亲毒打的情形。
她恨那样的母亲,也不愿自己成为那样的母亲。但她似乎被绑架了,无法自控。
这让小玲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与自卑之中,她不知道自己怎么了,明明恨暴力,却成为了暴力。
直到她看了侯玉珍老师的书《因为我是女性》,她才明白:原来这一切都和自己的母亲有关系。
侯玉珍老师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她一直致力于“女性”议题的发展和研究,专注于帮助女性实现由内而外的成长。她在书中指出:女孩与母亲的关系,会在日后的工作生活中再现。尤其是在与丈夫、孩子、同事的相处中。
如果长大后的你时常觉得自己不够自信、缺乏安全感、情绪难以自控,这一切可能都与你的母亲有关系。
只有通过梳理、回顾你和母亲的关系,修复心灵的创伤,疗愈自己,你才能找到那个真实的自己,从而成为独立自由的个体。
一:母亲的特殊身份,让她成为一个家庭的核心。
一个人的性格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但母亲无疑起着决定的作用。
侯玉珍老师在书中说:“母亲是生命的孕育者,也是家庭的灵魂。”当我们还没有出生的时候,我们就和母亲血脉相连。
在母亲的子宫里,我们能感受母亲的情绪,并藉由母亲感知外面的世界。
很多研究都表明:母亲和孩子之间是真的存在心灵感应的。
朋友阿月每每讲起她生孩子的故事,总是很感慨。
在离预产期还有12天的时候,阿月心里不知为何莫名地慌张,她非要母亲陪着她去医院,而且还自己准备好了婴儿的衣服,似乎孩子马上就要出生了。
来到医院,医生只简单地听了胎心,就告诉她:孩子没事,可能是阿月太紧张了。
可阿月不死心,非要医生做个B超检查。结果一打B超就发现,阿月的羊水已经快没有了,如果孩子再不取出来,就会窒息。
于是,医院紧急为阿月做了手术。
母亲和孩子是剪不断的血脉亲情。母亲不仅仅对孩子来说很重要,在整个家族里的地位也是无人可以替代的。
中国有一句古话:“好女旺三代,悍妇毁一族”。由于女性自身的特点,母亲在一个家庭中一般承担着照顾老人、照顾家庭、生育管教子女的主要责任,所以一个女人的性格脾气也决定着一个家庭是否能和谐幸福。
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校长,也有一句名言:“一个接受过教育的女娃,能影响三代人。”
也正因为一个女人对一个家庭的重要性,所以母亲对一个家庭,特别是孩子的影响就格外值得关注。
二:母亲对孩子的影响,会深入骨髓。
我们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科学家研究发现,孩子七岁前是大脑发育的黄金期。
这个时期的孩子如果得到很好的照顾,情商和智商都能得到长足发展,可一旦孩子受到伤害,其影响往往会伴随一生,特别是对孩子心灵上的伤害。
小琪和老公结婚了,婚前她并没有觉得自己的婆婆有什么不好,每次老公带小琪回去的时候,婆婆总是爱说爱笑,善解人意的,小琪那时候觉得自己完全有信心和婆婆好好相处。
矛盾出现在小琪生了孩子后。在小琪坐月子期间,她觉得婆婆很抠门,不仅饭菜做少了,而且味道也没有之前的可口了。
小琪还没有满月,婆婆似乎就不愿意帮着小琪带孩子了。
这让小琪很抑郁,但又担心无谓的争吵会引来别人笑话。所以,她竭力忍着。
小琪还会时不时地想起自己的母亲。
从小琪小的时候开始,小琪的母亲就时常抱怨小琪的奶奶,说她怎样的恶毒,又是怎样贪吃懒惰。
所以,在小琪的内心深处,对老人是厌恶的。可能正因为这样,小琪才开始逐渐厌倦了自己的婆婆。
侯玉珍老师在书中指出: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是深入骨髓的,我们的幸福与不幸很大程度上都与母亲对我们的养育方式有关。
侯玉珍老师的人生也深受母亲的影响。侯玉珍老师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地区,她的母亲是一个矛盾的人。她一方面认同重男轻女的思想,但在行为上却是“重女轻男”的。
在侯玉珍老师的母亲小的时候,侯玉珍老师的外公经常暴打她的妈妈。这让她的妈妈在生了儿子后,将父亲对她的不好的情绪投射在她的儿子身上,这让侯玉珍老师的弟弟长大后时常焦虑又暴躁。
她的妈妈一方面重视儿子,但另一方面又否定儿子,这让她自己也痛苦不堪。于是,她整天喋喋不休。
这也导致侯玉珍老师和母亲的关系矛盾又复杂。她即感激母亲的恩情,但母亲的爱却让她充满了压力。
因为受到母亲的人格的影响,侯玉珍老师长大后曾有一段时间不敢面对自己。她说话小声、遇事退缩,没有自信,还常常担心自己处理不好和婆婆的关系。
好在她懂得心理学,懂得自我疗愈,这才逐步走出了困境,让自己成为独立自由的女性,并能够与母亲和平相处。
三:自我疗愈,成为自己。
实现自我疗愈,走出阴影,突破自己,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在书中,侯玉珍老师给我们指出了实现自我疗愈的路径:分离——哀悼——自爱——和解——认同——发展——突破
小琪在出了月子后,就一直在想。为什么原来觉得婆婆为人很好,而在自己生了孩子后就会变了呢?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在成年后是基本稳定的,婆婆也不是个双面人。而且,为什么自己会时常想起母亲对奶奶的种种指责和抱怨呢?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联系?
于是,小琪开始反思自己。
她发现,自从生了孩子后,母亲会时常来看自己。母亲会有意无意地问起,婆婆对自己好不好?当发现小琪自己在照看孩子,而婆婆在一旁休息时,母亲就会显得不高兴,这让小琪也觉得婆婆对自己不好,也时常给婆婆脸色看。
但其实,婆婆一个人要买菜、做饭、洗衣、收拾屋子等,晚上听见宝宝哭了,还会来帮着哄一下宝宝,每天已经很疲惫了,休息一下也是正常的。
认识到这一点,小琪开始理解自己的婆婆,对母亲的话也不再放在心上。小琪和婆婆的关系开始缓和。
以后母亲再说什么,小琪也只是听着。她也理解自己的母亲,在母亲的那个年代,温饱都是问题,母亲的种种委屈也只能借着各种由头发泄出来。
但是母亲的发泄现在已经不能再影响小琪了。在理解婆婆和母亲的同时,小琪也开始理解自己。
作为女人,大家都不容易。特别是当一个女人结婚后。在婆家是外人,在娘家也是外人,如果一个女人自己都不懂得爱自己,那么谁还能爱自己呢?
小琪开始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谁也不是十全十美的,有不足也正常,比如:自己之前对婆婆的苛责,对母亲的厌烦,都是很正常的。只要调整过来也就好了。
工作中有些事,在努力之后没有结果,小琪也选择坦然接受。但是,不自暴自弃也不放弃。小琪活出了真实的自己。
小琪这一改变的过程,其实就是她自我疗愈、自我成长的过程。
作为女性,我们不必妄自菲薄,也不必自自暴自弃。
纵然曾经受过创伤,但只要能勇敢地走出来,头顶依然有一片属于我们的天空。
我是女性,也《因为我是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