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2:54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9:07
想培养法制思维,就要做到法治教育常态化。
人的思维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能在个人头脑中自发形成,而是后天学习与培养的结果,因此,法治教育是培育和养成法治思维的首要环节。
而思维习惯的培养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经历较长的过程,将法治教育推广至基础教育的环节,不仅在时间上保证教育的持续性,更能在意识萌芽环节将法治思维根植于人们的头脑中,实现法治教育的目的。
具体而言,“法治教育常态化”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明确法治教育的根本目的。一直以来,将法治教育的目的局限于守法教育与预防犯罪的层面。然而,从本质上看,培养公民遵守规则的价值观与理性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方为其最根本的目的。明确目的是法治教育常态化的原点。
第二,法制教育应采用多元的教育方法。法治教育应根据人类成长与思维养成的基本规律,在不同的阶段采用符合教育对象发展阶段特征的教育方法。
扩展资料:
法治中国归根到底要通过具体的实践体现出来,法治实践主要包括立法实践、司法实践和执法实践。法治实践公开化指的是通过透明、公开的方式完成法治实践工作,让社会公众能够直观地观察到实践过程。
法治实践公开化,一方面可以通过鲜活的个案对广大群众产生直观的影响,带动个体运用法治逻辑来思考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法治思维习惯;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社会监督形成*压力,促使立法、司法与执法者进一步巩固和完善自身的法治思维。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党新闻网——培育和养成法治思维的路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9:08
各级领导干部应在实际工作中培养和运用法治思维:
首先要坚持依法行政,无论是决策、执行,还是解决矛盾、推动发展、深化改革,都要不断审视行政行为的目的、权限、内容、手段、程序是否合法,自觉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应该大力推进权力清单制定工作,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其次要自觉守法、坚决*,维*律和制度的严肃性,维护他人和组织的合法权利。任何人不能搞权大于法、以言代法、选择性执法。
尤其是在关涉自身利益时,要做到自律自省、遵章守纪,不搞特权、不搞潜规则。要大力推动政务公开,自觉接受社会和公众监督,以公开透明保护自己、维*律尊严。再次要大力支持深化司法*改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司法*是危害最大的*,是压垮*公信力的最后一根稻草,要坚决抵御和打击司法*,加快司法*改革,提高司法公信力,让法律真正成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让全社会充分相信法律、依赖法律。
最后要带头学法,有效普法,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以实际行动引导全社会自觉依法维护权益,又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扩展资料:
法治思维是将法律作为判断是非和处理事务的准绳,它要求崇尚法治、尊重法律,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和推进工作。
简言之,法治思维就是将法治的诸种要求运用于认识、分析、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以法律规范为基准的逻辑化的理性思考方式。因此,法治思维需以法治概念为前设。
人类*文明发展至今,于法治概念之认知尽管不完全一致,但对其核心内涵包括精神、实体、形式等层面诸要件已经有基本共识存在。
就中国当下而言,经过30多年砥砺耕耘,在法治概念上的初步共识也已基本具备。这是之所以提出法治思维命题的前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法治思维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9:08
学习法律知识,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是培养法治思维的前提。收听收看法制广播电视节目,阅读法律类报刊,网络学习等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9:07
想培养法制思维,就要做到法治教育常态化。
人的思维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能在个人头脑中自发形成,而是后天学习与培养的结果,因此,法治教育是培育和养成法治思维的首要环节。
而思维习惯的培养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经历较长的过程,将法治教育推广至基础教育的环节,不仅在时间上保证教育的持续性,更能在意识萌芽环节将法治思维根植于人们的头脑中,实现法治教育的目的。
具体而言,“法治教育常态化”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明确法治教育的根本目的。一直以来,将法治教育的目的局限于守法教育与预防犯罪的层面。然而,从本质上看,培养公民遵守规则的价值观与理性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方为其最根本的目的。明确目的是法治教育常态化的原点。
第二,法制教育应采用多元的教育方法。法治教育应根据人类成长与思维养成的基本规律,在不同的阶段采用符合教育对象发展阶段特征的教育方法。
扩展资料:
法治中国归根到底要通过具体的实践体现出来,法治实践主要包括立法实践、司法实践和执法实践。法治实践公开化指的是通过透明、公开的方式完成法治实践工作,让社会公众能够直观地观察到实践过程。
法治实践公开化,一方面可以通过鲜活的个案对广大群众产生直观的影响,带动个体运用法治逻辑来思考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法治思维习惯;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社会监督形成*压力,促使立法、司法与执法者进一步巩固和完善自身的法治思维。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党新闻网——培育和养成法治思维的路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9:08
各级领导干部应在实际工作中培养和运用法治思维:
首先要坚持依法行政,无论是决策、执行,还是解决矛盾、推动发展、深化改革,都要不断审视行政行为的目的、权限、内容、手段、程序是否合法,自觉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应该大力推进权力清单制定工作,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其次要自觉守法、坚决*,维*律和制度的严肃性,维护他人和组织的合法权利。任何人不能搞权大于法、以言代法、选择性执法。
尤其是在关涉自身利益时,要做到自律自省、遵章守纪,不搞特权、不搞潜规则。要大力推动政务公开,自觉接受社会和公众监督,以公开透明保护自己、维*律尊严。再次要大力支持深化司法*改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司法*是危害最大的*,是压垮*公信力的最后一根稻草,要坚决抵御和打击司法*,加快司法*改革,提高司法公信力,让法律真正成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让全社会充分相信法律、依赖法律。
最后要带头学法,有效普法,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以实际行动引导全社会自觉依法维护权益,又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扩展资料:
法治思维是将法律作为判断是非和处理事务的准绳,它要求崇尚法治、尊重法律,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和推进工作。
简言之,法治思维就是将法治的诸种要求运用于认识、分析、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以法律规范为基准的逻辑化的理性思考方式。因此,法治思维需以法治概念为前设。
人类*文明发展至今,于法治概念之认知尽管不完全一致,但对其核心内涵包括精神、实体、形式等层面诸要件已经有基本共识存在。
就中国当下而言,经过30多年砥砺耕耘,在法治概念上的初步共识也已基本具备。这是之所以提出法治思维命题的前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法治思维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9:08
学习法律知识,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是培养法治思维的前提。收听收看法制广播电视节目,阅读法律类报刊,网络学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