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2:3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12:52
扫盲班里教字忙,力拔头畴标兵当"三夏"大忙后,村里的生产工作转入正常.后来又是"三秋"大忙.秋风一起,一时间,田野由绿转黄,那更是忙得全村男女老少又齐上阵了.收苞米种小麦,收花生收大豆,收地瓜收白菜收青头大萝卜.乡下的农民和果农还要收苹果收梨收山楂收葡萄.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很强,要赶在冬至前六十天以上种下的小麦,才能长得好;要赶在小雪前收藏储存好大白菜萝卜和大葱等过冬菜,才能保证市场的供应.水果更是要抢在下雪前收藏好.真如农谚所说:"春天捅一棍,秋天吃一顿(春天随便种一粒种,秋天收获就以倍数增加)""三春不如一秋忙""过了十月节(阴历十月初一),返风就是雪".挖地菜窖储菜,即在收完的菜地里挖出齐边齐角的大坑,放入带老叶的白菜,白菜码放好后,盖一层玉米秸或菜叶,上面再盖上尺把厚防冻的土.储藏萝卜也同样如此.一冬天,何时挖出几棵,因为接了地气儿不断水分,吃起来更是水灵甜美.现在的冷风库保存的蔬菜,总觉得吃起来不如这种土法保存储藏的菜来得鲜美.乡下的果农临时储藏苹果,也是接近于这种法,挖个露天地窖,放上苹果后,再盖上草帘防霜,等到把苹果放到被采运完.只要一下雪,苹果是断不能放在外面的.秋收结束,农业生产除了农田改造,我们村的蔬菜和工副业继续生产不间断外,农民的闲暇多了起来.这时,村里的业余生活就丰富起来了.一是组织了文艺宣传队,大姑娘小伙子好几十人,节目演得那叫棒,有大合唱,快板书,独唱独奏舞蹈,表演唱,还有吕剧小段折子戏,民乐合奏.非常精彩.我们村的宣传队的质量和演出水平,绝对盖过了全公社四十一个村的任何一个宣传队.特别是山东人说普通话,只要把腔调一改就差不多啦,虽然不少人说普通话有些不标准,令人笑谈,但不像南方的广东福建那么多"鸟语",同是汉字却发音不同哈哈.而且,宣传队里的姑娘小伙儿都是高初中毕业生,台词说得很标准的.看了节目后我才知道:哇,我们村里人才济济呀!依我看来,都快赶上地方文工团的水平啦!二是起来识字扫盲班.而我,就是扫盲班的主力了.扫盲教育是全县同时进行,遍地开花的.县里要求在这个冬天,完成大部扫盲任务.公社文化站派来了中学的崔老师和徐老师,具体指导各村的扫盲工作.我们村的村民,一般都读过书,最少也是小学毕业.可是,有些年长的鲁西南等外地嫁过来的大婶儿大姑们,就有不少根本没进学堂的门.所以,我们村组织的扫盲班,全是妇女学员. 大队安排我和当过中学教师的孙大姐,优秀团员丛新玲三人负责这个妇女班的扫盲任务.首要的工作,是统计应读人员,挨门逐户做动员.各小队上来名单后,我们就开始了动员说服工作. 因为我对村里的住户还是不熟悉,我们三人结伴动员,先到了一位开朗的,我们认为是有影响力的王大婶儿家里."大婶儿你好啊!" "哟!你们来啦!快进屋快进屋,上炕坐坐.哈哈哈!"瞧这位大婶儿,热情爽朗,心宽体胖,不笑不说话.像这样的农村妇女,山东农村比比皆是. "不上炕啦大婶儿,我们就坐这里和你说说吧!" 在炕沿和椅子坐下后,我们谈了扫盲的意义和识字的好处,听得大婶儿连连点头: "都对都对!你们说的俺都明白.可是闺女们呀,出去识字又不是一天半日的,我家里这一摊活儿可怎么呀?全家老少的吃饭穿衣,洗洗浆浆,猪啊鸡的要喂,家里没个人儿怎么行啊?" 对于这种家庭妇女离不开家务的情况,上级早就考虑到了. "大婶儿,这次学习,村里不但给每位学习的学员工分补助,还要保证你们的家务时间呢!每人发课本作业本和学习用笔,每人每天给四个工分,上课时间安排在三餐忙完后的上午两个小时和下午两个小时,绝不耽误家务活儿的." 听完我们的解释,这位大婶儿喜笑颜开:"哈哈哈!那感情好!没想到读书识字还能挣分儿哈哈哈!那我一定去,不耽误全家的吃穿,这我就放心啦!" 这时孙大姐趁热打铁:"大婶儿啊,这就对啦!趁岁数还不大,再多学点字,以后电视普及了,小电影儿搬到炕头了,学的字就用上啦!大婶儿你还得招呼招呼你前院儿的铁匠媳妇,管家老婆她们,都一起来呀!" "那赶情是!我也想找伴儿一起学呢!也好有个比照,看谁学得快哈哈哈!你们就情好儿吧!走,我领你们去她们家去!" 做通了一个扫盲对象的工作,我们信心倍增.随着跟这位王大婶儿去了左邻右舍的几家后,我们又走东家串西家,把学员的工作都做好了,同时也掌握了各家的情况. 经过一番认真地准备和备课,村里学文化扫盲班正式开学了.教室就安在大队会议室,教室外,用根废弃的钢管做钟,上课就打钟.教室内,摆上了讲台用桌和学习用的桌椅板凳,做的黑板挂了起来.我又在教室的墙上详略有序精致不俗地贴上了毛笔字写就好纸作衬的鼓励学习的口号和励志话语,乍一看,还真是不错的教室.全班一共有四十二名学员,一色的家庭妇女,大都在五十岁上下,有的还出工干活的,只要是不识字的,都被动员参加了,当然赚的工分也少了点,但她们也愿意学字读书,再说做饭也不耽误. 开学也挺热闹.党支部*老唐笑咪咪地来到教室做了开学讲话.他用风趣的语言鼓励大家好好学习,还要求我们扫盲教员要抓紧时间严要求,争取到时间*完成任务.教室里一片鼓掌声,笑声朗朗.发了课本和作业本,因为孙大姐有教学经验,她开始了第一讲. 后来,因为孙大姐有正在吃奶的孩子,我和小丛就挑起了扫盲班的大梁.大队的广播,向上的投稿,黑板报,按需要及时写大标语等等工作,我都必须坚持同时做下去,只是科技队的劳动我可以暂时不用参加了. 扫盲班的课本内容,多是与农村生活和生产紧密联系的.省里那个文化普及课本编的真的非常好,可惜我没保存下来. 从最简单的字教起,然后向难度深的字教过去: "大豆,苘麻----"我用教鞭(一根细腊杆)边指点着黑板边先领读一遍. "大豆苘麻!"妇女学员们响亮地跟一遍. "韭菜,黄瓜----""韭菜黄瓜!""芫荽,甘蓝----""芫荽甘蓝!""粮食,庄稼----""粮食,庄稼!"我们很认真严肃地教着,学着.跟我读的声音中,王大婶儿的嗓门儿最大.她学得最认真最专注.也进步最快.其他几位,如铁匠媳妇儿,高家瓦匠大婶儿,我们八队小牟的妈妈等等占学员三分之一的妇女,学得快记得牢,作业错误少,每当被我提问回答时,也是精神矍铄,敢答会问.而杨家大婶儿,管家老婆这么三五个,上课总打磕睡,教了前面忘后面,教了后面忘前面,底子太差,一点都不进斗.除了这两头儿冒尖儿外,其他人的学习进度都一般化.总的来说,整个班的识字水平都在提高,她们认的字数大大增多了.从一开始一字不识,到后来会读短文会造句.别小看教这简单的识字,一点也不比正规教书简单.那时,为了加深学员们对生字的印象,我经常背课到半夜.晚上,想着怎么根据不同人的特点用不同的轻重*,然后白天在课堂上实施,有所策重地辅导,;晚上想出各种认字的方法,从字形,字意等方面,拆字讲解,对比,举例,而且还把生字怎么记编成顺口的诗歌,让学员们读背.果然,学员们认字能力大大加强.我的方法也被公社来的两位老师大大赞许,还被他们推广到了其他村子里去.我真佩服这些大婶儿大姑们,都一把岁数了才学文化,虽然有村里的物质鼓励,但她们那认真劲儿,绝不亚于小学生读书.每天,上课的钟声响过,点名很严,有事要请假.这样是为了帮助她们更好地学习,而她们也都很自觉地遵守纪律,每天按时到课堂.这也可能和那个时代里,*挂帅人心齐有关.每当我讲完课,看着她们低头认真地一笔一划写着并不工整但极力想写工整的字,看着她们头上那花白的头发,看着她们饱经风霜的脸庞和被劳累及操持生活弄粗弄笨的手,为她们这么爱学文化而感动!特别是那几位学不进斗的大婶儿们,我都个别辅导她们不知多少回了.可她们再怎么困,再怎么学不进,也拿着书看,尊重我认真听我讲,坚持到下课.文盲是社会落后造成的,文盲又促发了社会更加落后.所以,多少人渴望从落后中走出来,多少愚昧落后又急需先进文化去解救去引导啊!想到这些,我越发觉得自己有责任把扫盲工作努力完成.在我给扫盲班上课中,我当教师的姑姑经常来听我讲课.听完后回家她总是说:"没想到你上起课来还真的像模像样的像教师呢!不错不错!"说完我们姑侄儿俩哈哈笑到一块儿了.嘿,没想到的是,我从小第一个志愿是当教师,这个愿望,会在扫盲班上先实现了!后来我又主管了全区的乡镇企业职工中专函授教育,又过了当教师的瘾,经常给几十人讲课,最后带领五百多名学员,拿到了中专毕业证,这是后话.三个月很快过去了.我们教完了两本识字课本.其间,进行过多次小测验,效果都不错.当年腊月,扫盲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四十二个学员全部光荣拿到了结业证书.当然,那几位学不进的大婶儿们,也是因为照顾她们的情绪,也发了结业证书.发证书仪式,是在全村社员大会上举行的.晚上的大队部,灯火通明,我剪贴的大红横幅"热烈祝贺大队扫盲班胜利完成任务"挂在会场前台*.等*讲话,教师代表孙大姐讲话,学员代表往大婶儿讲话后,发证书仪式就开始了.我提前请来了公社中学的我村青年当教师的宣传队乐队,登时,鼓乐齐鸣,管号大作,在一片鼓掌声和村民开心的笑声中,一个一个的妇女学员按被点的姓名,无不喜笑颜开地在奏起的鼓乐声中,登台领过大队长发的结业证书,这时把大会的热烈气氛推向了*.第二年春天,全县召开了劳模大会,我作为全公社唯一的农村扫盲先进民师代表,出席了大会.受到了大会的点名表彰,领到了奖状和印有纪念字样的笔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