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的说明语言有哪些?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2:37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5 00:52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平实性、周密性和科学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说明的实用性很强,稍有差错,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由于说明的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说明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练,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总之不拘一格。阅读说明文和写说明文可以联系起来。上面谈到的所要把握的四点,阅读说明文要注意,写说明文也要注意,只是所提要求要注意符合学生实际。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5 00:52
分为两类,一类是准确严谨,另一类是生动有趣,
这两种说明特色一般从题目,开头的引入便能看出,较好回答。
如若问道词能否删去,则一般体现的为准确,严谨。
如若用到做比较,作诠释,则一般为生动形象。
另外,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摩状貌,做比较,列图标,下定义,作诠释等。
祝,学习进步!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5 00:53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平实性、周密性和科学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说明的实用性很强,稍有差错,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由于说明的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说明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练,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总之不拘一格。阅读说明文和写说明文可以联系起来。上面谈到的所要把握的四点,阅读说明文要注意,写说明文也要注意,只是所提要求要注意符合学生实际
说明文的说明语言有哪些
说明文的说明语言有平实说明文和生动说明文。平实说明文,平实说明文常常是直截了当地说明对象。不描写,不夸张,没有弦外之音,像数学、物理、生物等教科书。选用平实说明的说明文一般是以解释科学原理,说明制作过程、步骤,或介绍建筑物等为主的文章。适用于说明科学性及条理性较强的说明文,更多的是给读...
说明语言有哪几种?
说明语言有如下:1、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光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如中国石拱桥把古代的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对我国建设石拱桥历史的悠久、成就的杰出作了说明。2、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从单方面往...
说明语言有哪些?
1、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
说明文的说明语言有哪些?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平实性、周密性和科学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说明的实用性很强,稍有差错,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由于说明的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
说明文中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1)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2)列数字。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3)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4)下定义。
说明文的语言有哪些
说明文的常用语言包括平实语言和形象语言。平实语言是指简洁明了、直截了当的表达方式,常用于对事物进行客观的描述和解释。这种语言风格注重准确传达信息,避免夸张和修饰,使读者能够直接理解作者的意图。在说明文中,平实语言常用于描述事物的特征、性质、规律等,使读者能够获取准确的知识。形象语言是说明文...
说明文的语言有哪些
说明文的语言有准确性、科学性、严密性的特点
说明文有四种说明方法 分别是打比方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这四种说明方 ...
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 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④.作比较:把···和···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使读者准确把握事物的特征...
说明文的说明语言分为
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准确性 简洁性 科学性 说明文语言风格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生动性(文艺性)说明文
说明文的十种说明方法及其答题形式。
“大概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吧,我也有,《日记起步》就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2)提纲挈领 这种形式的开头先用简洁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作一个综合而概括性的说明,这个说明正好是这篇说明文的提纲,然后再作具体的说明。 如《数字杂说》的开头: “即使目不识丁的人,通常也会数数,诸如一棵树,两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