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如何更有效转化学困生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2:40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6 09:22
浅谈如何有效转化学困生
摘要:21世纪的素质教育,在于使每个学生都全面、主动地发展,具有作为新一代合格公民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班主任工作对于素质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在于班主任工作不仅仅是完成所教学科的教学任务,还要从班级学生出发,与学校领导、各位科任、学生家长密切联系;另一方面,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影响源,而班主任对学生的这种影响就集中体现在学生的个别教育中,特别是体现在班级中的特殊群体——学困生的转化教育中。我们要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让学生健康成长,就要分析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转化学困生,“对症下药”,使学困生的教育工作落到实处、行之有效。
关键词:原因 学困生 转化
学困生是指智力身体正常,但学习习惯不好,或由于方法不当或因为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以至于在规定期限内未能达到国家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的学生。
那么如何对学困生进行转化呢?
首先,我们必须找到问题的根源——学困生是如何产生的,基本可以将其归纳为以下几个原因:
一、家庭原因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他们的思想言行将直接影响着孩子。但有的家长教育方式不科学,他们对子女在学校学习寄以厚望,对孩子的要求有点过高,超过学生的承受能力,一旦学生达不到家长的目标,家长就对其言语的讽刺,当孩子犯错误时不是打就是骂,关心的程度自然下降,让学生感受不到爱的温暖,失去了进取的信心。有的家长忙于生计,对孩子缺乏监管,孩子在学校表现怎样,放学后做了什么,很多家长根本毫不关心。这样一来,孩子很容易染上不良的行为习惯,产生厌学情绪。这个在我们农村就普遍地存在。
可以说,家庭是产生学困生的一个主要的因素,学校中那些“家族式”的学困生便是最好的证明。
二、学校原因
1.很多教师对学生的缺点、错误缺乏科学分析。当学生在学习上遭受挫折后,他们需要的是关怀和帮助,如果教师缺乏应有的耐心、爱心,对其进行挖苦、责骂,必然使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学习必然落后。还有老师戴“有色”眼镜来看待、对待学困生,老师一旦戴上“有色”眼镜对待学生,学生也会产生逆反心理,与老师你对着干,师生的关系一旦对立起来,这对老师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的学习都带来了不良的效果!学生的可塑性还是挺强的,我们必须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和对待每一个学生。
2.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只重视学生语数英三科成绩的提高,大搞题海战术,学生负担过重,甚至严重损害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产生厌学情绪。
久而久之,在他们的意识中就会出现偏离集体的倾向,甚至会以各种反常的行为与班集体抗衡。
三、社会原因
1.“读书无用论”重新抬头。现在很多家长认为“只要有关系,知识多少没关系”,而少年儿童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还没有形成,很容易受到这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使他们无心向学。
2.*对电子游戏室和网吧管理不到位,使得很多学生沉迷其中,无心学习,更可怕的是当中暴力、*的内容也使得很多学生往不良的方向发展。
3.参与拉帮结派,结交一些不良朋友。每个班、每个学校总会出现一两个“刺头”。他们往往结交了一些不良朋友,然后带动一些学习目的不明确的学生跟他们混日子,在学校不遵守秩序,在校外惹事,严重的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的正常秩序,对班风形成不良影响。
四、自身原因
1.学生的个人品质(孤僻、自卑、懒惰、悲观)。
2.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差。 现在的学生很多都是生活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式的“承包”中,生活自理能力差,到了学校,学生来自各个地方,关系一旦处理不好,很容易就处处碰壁。而问题发生后,又没有能力去处理好,往往选择了比较激进的的行为。
3.依赖心理强,坐等坐待老师的讲解和答案,缺乏积极思考。基础不扎实的学生在课堂上跟不上教师的进度,常跟着老师的思路转,很难有自己思考的时间,久而久之,学生就形成了遇到难题就中断思考或不愿思考来等待答案。可以说,学生的思维方式也就被改变了。这类学生很容易就形成了学困生。
学困生一经产生,真的永远是学困生了吗?绝对不是!如德国大诗人海涅, 曾被 老师骂为对诗“一窍不通”;达尔文被家长、老师视为“低能儿”;爱迪生、拜伦、比尔盖茨等等。由此可见,每一位学生都有可能成为人才,正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作为教师,我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问题的根源找到了,那如何对症下药,有针对性的对学困生进行转化。其实,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从实际出发,找到适合自已学生的教育方法。从两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受到几个心理学教育学“效应”的启发,在学困生转化中就找到了独特而又有成效的办法运用在学困生转化上。
一、解决学困生的心理问题,提高其心理健康程度是学困生转化工作的核心
首先师生都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观。人人都上大学是不现实的,况且也不是上了大学才能成为人才,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的。如果能认识到这一点,师生的负担就会减轻不少。同时,还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校应该认识到中小学教育应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其今后发展成为各类人才提供可能为首要任务,而非以选拔学生为已任。
教师要善待学生,当学生犯错误时,我们对学生的教育不是为了出气,而是使得学生以后不要再犯这种错误。正确的批评是让学生有机会反省自己的行为,培养自我反思能力,只能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例如这学期,我们601班的林邦伟同学学习习惯差,上课爱做小动作,爱和老师抬杆,作业不及时完成,还常撒谎。一次晨读课,问他为什么不做家庭作业时,他一脸无辜状:“不小心忘记带回家了。”老套的回答,但理智告诉我,这根“油条”已经榨了六年之久,他比班上的其他同学都早熟,自尊心较强,再用当众批评,揭“老底”的方法来教育他,已很难收到良好效果。相反,甚至可能助长他的错误的发展。于是,我顺水推舟:“原来是这样。那详细情况等下课后到办公室去说明吧。”等到了办公室,我全然抛开学习问题,对“作业”二字决口不提,而和他谈父母、家庭,聊兴趣、特长以及理想,尽量与他拉近师生距离,让他感受老师是真正地在关心他学习,他的成长,树立其健康的学习心理。在反复对林邦伟的个别谈心、耐心说服、热情鼓励下,他的学习和行为习惯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也很少有作业不做、说谎的现象了。
我在学困生转化工作中,对像林邦伟这类成绩、纪律都差的学生的教育,是受“罗森塔尔效应”启发。“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教师:鼓励学生,培养他们的自信,教师的期望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孩子的未来。在与林邦伟的谈话、说服教育中,我就经常用这样的话鼓励他:“你其实很聪明的!你的聪明肯定会让学习进步的!”老师的这种期望,这种爱护,对他有一种从未有过的震撼力,这能点燃他心中的自尊之火。这也就走出了进步的第一步。父母对子女是一视同仁的,不会因子女的美丑而存在偏袒与私心。同样,班主任也要对学生一视同仁,所谓“对待学生要像亲娘一样关心”,不要以学生成绩、品德优劣而另眼相待,相反的,学生身体不适,我们要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学生有困难我们要及时帮助;学生受委屈我们要安慰;学生气馁时我们要给予鼓励;对常常违反纪律的学生,要开展个别谈心活动,进行耐心说服和引导;学生出现不良行为习惯,我们要及时地去纠正;学生产生骄傲情绪,我们要及时制止;这里我们特别要注意对有缺点即“短”处的学生,要多增加感情投资,给点“偏爱”,倾注爱心、热情和期望,对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在他们身上就会产生“罗森塔尔效应”。正是因为爱,因为期待,使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与上进心得到强化、发展,让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
二、构建和谐班集体
教师要鼓励学生相互关爱,相互帮助。一个班级里的学困生如果全靠教师去个别谈心、去辅导,是难以有效解决的,最经济实效的方法是发动班中的优秀生去帮助他们。同学之间的接触是最频繁的,集体的环境氛围对个体来说,影响最经常,也最大。因此形成关心和帮助学困生的良好班风,十分重要。例如我班的林巧玲同学是一个特别活泼的女孩子,思维敏捷,但就是提不起学习的劲。总的一个字就是“懒”。于是我想她需要一条鲇鱼,一条激活她内心鲜活动力的鲇鱼,找到学习的劲。于是我找到与她同样活泼的同学郭少欣同学,与郭少欣商量好帮助她,促使她奋发向上的对策。学习上,她们两人互相竞赛,一比高低;值日上互相帮助,这一切都是那么无声无息,没有了老师的说教。现在林巧玲也像郭少欣一样成了“鲇鱼”,很多同学把她当作竞争对手。现在的林巧玲摇头摆尾地在同学中穿来穿去,比以前勤劳成熟了,学习成绩也有很大的进步。
通过引入外界的竞争者来激活内部的活力,这就是道理简单而又管用的“鲇鱼效应”。在班级的教育管理中,如果在学生群体中引进德才兼备、争强好胜的人才鲇鱼,也会产生良好的“鲇鱼效应”。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天生是懒惰的,都尽可能逃避工作;人们之所以天生懒惰或者变得越来越懒惰,一方面是所处环境给他们带来安逸的感觉,另一方面,人的懒惰也有着一种自我强化机制,由于每个人都追求安逸舒适的生活,贪图享受在所难免,学生也一样。在转化林巧玲这个学生过程中,我引入了外来竞争者郭少欣打破安逸的生活,那么原先懒惰的天性也会随着改变而受到节制,从而激活了她的活力。这样一来,成绩好的学生也乐意在学习上帮助学困生,因此,很自然地形成了相互关爱,相互帮助的良好班风。
三、要让学困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由于厌学的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因此帮助这些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潜在的学习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一个人只要体验到一次成功的欢乐,就会激起无数次追求成功的努力,对于“学困生”来说也是如此,但是大部分“学困生”在学习上思维有严重的惰性,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必须使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学习意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克服思维上的惰性,以非智力因素来弥补智力因素的不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分层教学,要创设情境让“学困生”主动参与,创造机会让“学困生”表现自己的才能,减少“学困生”学习中的挫折感,使他们尽可能多地获得老师的肯定、表扬和同学们的赞许。如我班的林少铭同学,学习和纪律上表现都较差,课堂上总想引起同学和老师的注意,经常大声说话,读书时总喜欢抢风头,读得快又尖锐,使读书声很不齐,每次都要停下来重新读。我想如果当场批评,他只会“变本加厉”。但我发现一表扬他或者给他一点眼神的提示,他就会有点腼腆,立刻安静下来,所以以后的课堂上他一有动静,我就会随机设计较简单的问题并请他来回答,一旦他回答了,不管回答情况怎样,我都会给予肯定、表扬,这样一来,既满足了他想引起别人关注的心理,又能通过对他的肯定让他安静下来,同时也因对他的回答给予肯定,而帮助他树立了对学习的信心,这种因势利导的教育方法确实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这个做法也是受到“晕轮效应”的影响。“晕轮效应”就是说人们对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也即常常以偏概全。一个人如果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一切都好的品质;如果一个人被标明是坏的,他就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具有各种坏品质。学生都有一种追求成功的心理,可能在追求的过程中做错了,我们老师不能因为这样就扼杀了他们的这种追求,认为他们不可挽救。我们要时刻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四、做好家访工作,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
教育学上有个“5+2=0”的理论,大概意思是说周末2天家庭教育的失败,足以抵消学生在校5天学习所得。如果没有家长的配合,教育教学质量就会大打折扣,更谈不上对学困生的转化,可见家访工作的重要。我们要通过家访,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使得老师能及时了解学困生的思想状况,家长也能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在家访时我们要清楚认识到家访不是去告状,而是希望家长在家里能做好监督工作,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家长交谈时宜采取闲聊的方式进行,不宜过于严肃,更不宜在学生出现问题时才去家访。
总而言之,只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关心学困生生活,尊重学困生人格,与学困生真诚相待,给予学困生更多的爱,共同探讨转化学困生的规律和方法,就一定能使学困生踏上积极向上的人生轨道。
我想流水线上的工人整天对着冷冰冰的机器不停地重复着简单单调的劳动;而我们这些幸运的教育者,面对着这些鲜活可爱的生命,你能每天都看到他们的成长与进步,和他们一起成长。这难道不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吗?关爱学生就是珍爱自己,尽情地去享受这一过程吧!
参考文献:
1 王振宇 《心理学教程》.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3
2郑克俭,王作廷 《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创新》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4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6 09:23
当前,素质教育像暖风一样吹遍祖国的每一处校园。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既是对过去传统教育观念的弘扬,又是着眼现代,面向世界,憧憬未来进行的创新教育的基础工程。课堂,是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如果每个学生都能够按质保量地完成学习任务,做到课课懂、题题明,就可以成功地促进学困生转化。学困生之所以成为学困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也与教师在教学中忽视学困生的特点,采用不适合学困生的教学方法有关,所以改革课堂教学是转化学困生的工作重点。一、对学困生重新作出认真审视评价。对他们认真观察之后,根据他们的表现及特点做出合理评价。这是激发学困生上进,调节他们的行为,指给他们努力的方向所非常重要的因素。不合理的评价,不仅不能促进学困生的学习,甚至会妨碍他们的学习。二、确保课堂教学最优化1.坐前面学困生坐在前面,便于授课老师直接看到学生的笔记,演算作业情况,直接了解其成绩差的原因:是不愿学还是不会学,是知识缺漏,还是学习习惯差,了解了原因,有利于采用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学生成绩。另外,学困生坐前面有利于听清、看清,而处于老师眼皮子底下又有利于集中注意力。2.多提问不要害怕提问学生,耽误课堂时间,其实,多让学困生回答问题不仅能够促进其思维,增强其胆识,而且能够使教师及时发现问题,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学。3.多板演详细、美观、有价值的板书设计,学困生更容易接受,学困生的知识功底不牢固,板演的知识内容更能够给他们的思维留足想象的时间。4、多表扬学困生的情感带有很大的矛盾,从内心里不愿意落后,非常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们的赞许、家长的鼓励。如果对于学困生的点滴进步,教师及时给与表扬,将会激发他们潜在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萌发上进的生机。5、降低提问的要求。一般学困生由于基础较差,思维反应较缓慢,加上难得体验成功、参与学习,久而久之,便心安理得地任自己的思维游离于课堂之外,心甘情愿地充当课堂学习的陪客。设计一些他们独立思考后能回答的问题,让他们主动参与回答,体验成功,不断给他们灌输我能行的意识,从而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的学习*。6、布置一些自由选择性作业。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之间存在差异,所以对学困生要求他们与其他同学一样,每天一定要完成作业,但作用内容、题数可以自由选择 。三、抓反复,反复抓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遗忘率高,一听就会、一做就错、一忘就问。抓反复是通过多次再现已学知识的方法。对一般好学生一次可接受的知识,对学困生要多次反复,通过连续性强化,在他们脑中打深记忆的烙印。同时也应注意,反复并不等于单纯的补课、反复,而应是在全面掌握重点内容的同时,注意旧知识在新知识中的应用和联系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第一、做好课堂实验,特别是学生较感兴趣的小实验。知识是从实践中来的,为了使学生更好掌握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要应尽量多安排一些实验,并注意实验效果。除课本要求的实验外还应增加一些可以让学生动手的实验或教师演示的小实验,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然后再通过分析,与学生一起得出正确的结论。第二、课堂教学要联系实际,联系生活。能让学生认识到某一学科的作用、地位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那么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并且在课堂上能举出一些与现实生活相关的习题来让学生讨论,使学生在感到知识有用的同时又能提高学好知识的愿望,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第三、指导学生了解学科知识的发展历史,提高其科学思维能力,以激发他们对学习知识的兴趣。学科知识发展的历史进程阐明了其学科体系形成过程的各个方面的情况,如物理学家的伟大的构思和重大发现,他们的成功与失败。让学生了解物理发展的历史,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与物理学的兴趣。第四、通过讨论会、辩论会方式,让学生自己去找方法,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加一些讨论课,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五、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所有的学困生并不是一开始就非常厌学,只是他们的基础没有打好,进而日积月累造成他们的成绩越来越差,自己也对学习越来越没有信心。例如老师布置的各项作业大多数学困生都不能认真、按时地完成;课堂上他们也不能认真听讲,喜欢做小动作等。我认为他们之所以成为学困生最大的原因就是学习习惯不好造成的,所以,要提高学困生最为关键的一步就是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我们要经常和他们谈心,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成绩不好是因为没有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了解到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同时让他们感觉到老师是多么的关心他、爱护他,老师对他的严格要求都是为他好的。还要告诉他老师很喜欢他,这样他也会很喜欢你这个老师,你再对他严厉的批评都能接受还能认识到你这是在关心他。其次,学困生的自觉性不是很好,即使他们认识到了自己的学习习惯不好想改正但总是三分钟热度,这就要老师监督,来帮他们改正。我们的课堂上要时刻盯着他们,保证他们能认真听讲,作业我们要盯紧,保证我们布置的作业他们都能按时完成。最后,作为教师应和学困生的家长保持联系。有的学困生在学校在我们老师的监督下各个方面都表现很好,但一回到家就又放任自由,这样即使我们教师再用力去抓效果都不会很好,所以我们让家长在家中也能在学习习惯方面紧他们,让他们时刻都能保持良好的学习惯。六、多与学生接触,进行感情交流亲其师,信其道。当学生喜欢一位教师时,就会喜欢他所教的学科,就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学好这门学科。师生进行感情交流的途径是很多的,从学习上到生活上。平时教师要注意多用和蔼和激励性的语言。目的都是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到他的老师是一个可依赖的人,老师布置的工作都乐于完成。总之,让学生取得好的成绩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对此,教师不仅要教好本职教学,还要关心、热爱学生,使师生之间形成情感共振,从而使学生喜爱学习。教师要充分利用每个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并注重在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