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12 02:1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3 16:13
(形声。从力,免声。本义:力所不及而强作)
同本义 [force *** . to do sth.]
勉,强也。——《说文》
丧事不敢不勉。——《论语·子罕》
曰勉升降以上下兮。——《楚辞·离*》
勉力不时。——《荀子·天论》
又如:勉意(勉强;勉为其难)
尽力,用尽所有力量 [make great efforts;do all one can]
尔其勉之。——《左传·昭公二十年》。注:“谓努力。”
愿子勉为寡人治之。——《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史记·魏公子列传》
知力耕可以得谷,勉贸可以得货。——《论衡》
又如:勉勉(努力的样子);勉旃(努力);勉农(努力从事农务);勉厉(努力)
勉励,鼓励 [encourage;exhort]
国安不殆,勉农而不偷。——《商君书·垦令》
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国语·越语》
不加勉,而民自尽竭。——《管子》
又如:勉学;勉勖(勉励);勉劳(勉励慰劳);勉厉(劝勉鼓励);勉慰(勉励安慰);勉喻,勉谕(晓谕,劝说)
通“免”。除去,脱掉 [get rid of]
乃厚其外交而勉之。——《国语·晋语八》
七十而无德,虽有微过,亦可以勉矣。——《大戴礼·曾子立事篇》
原文:
宓子贱治亶父,恐鲁君之听谗人,而令己不得行其术也,将辞而行,请近吏二人於鲁君,与之俱至亶父。
邑吏皆朝,宓子贱令吏二人书。吏方将书,宓子贱从旁时掣摇其肘。吏书之不善,则宓子贱为之怒。吏甚患之,辞而请归。宓子贱曰:“子之书甚不善,子勉归矣!”
二吏归,报于君,曰:“宓子不可为书。” 君曰:“何故?”吏对曰:“宓子使臣书,而时掣摇臣之肘,书恶而有甚怒,吏皆笑宓子。此臣所以辞而去也。”鲁君太息而叹曰:“宓子以此谏寡人之不肖也。寡人之乱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术,必数有之矣。微二人,寡人几过。”
遂发所爱,而令之亶父,告宓子曰:“自今以来,亶父非寡人之有也,子之有也。有便于亶父者,子决为之矣。五岁而言其要,宓子敬诺,得行其术于亶父 。”
翻译:
宓子贱(孔子的弟子,名不齐,字子贱)治理亶父(鲁国地名),担心鲁君听信小人而使自己的*主张得不到推行,将辞别而去时,请求与鲁君平素亲近的两名官吏,跟他自己同去。到达亶父,城里的*都来参拜。宓子贱命令两个*作记录。*刚刚记录,宓子贱在旁时常拉扯他们的胳膊肘,*记录不好,于是宓子贱对此很生气。*对此不安,请求辞职回去。宓子贱说:“你们记录得不好,你们赶紧回去吧!”两位*回去,秉报鲁君说:“无法替宓子贱作*工作。”鲁君问:“什么缘故?”*答道:“宓子命令为臣记录,又时常牵引为臣的肘部,记录不好(他)很愤怒,*都取笑宓子。这是导致我们二人要辞别而离开(他)的原因啊。”鲁君长长地叹息道:“宓子以此规劝我的过失啊。我扰乱宓子的工作,而令宓子不能够推行他的*主张,必定屡次了。如果不是你们两人,我几乎犯错误。” 于是打发亲信,到亶父去传达旨意,告诉宓子贱说:“从现在开始,亶父不是我国君所管,归你管了。有利于亶父的治理办法,你自己决定实施吧。五年后再向我汇报你的政绩。” 宓子贱恭恭敬敬的答应了,于是在亶父顺利推行他的*主张,果然把亶父治理的很好。
天宝(唐玄宗年号)年间,有书生游学住在宋州。当时李勉年少穷困,和一个书生住在同一个店里。没过多长时间,书生患了病,无法医治而死,书生临死告诉李勉说:“我家住在洪州,我将到北都(今太原)谋求官职,在这里得病将要死了,这是命啊。”并从口袋里两百两金子给李勉,说:“我的家丁仆人,没有知道这个的,您为我处理后事,余下的钱送给你了。”李勉答应他为他办后事,剩下的金子秘密放在墓里和书生一同埋葬了。几年以后,李勉做了开封县尉。书生的兄弟带着洪州官府开的证明,沿路打听书生的行路、住宿,到了宋州,知道是李勉为书生主持的丧事,专门到开封面见他,诘问金子的下落。李勉向上级请假到了墓地,挖出金子交给了他们。
是这个吗?
玄字幼度。少颖悟,与从兄朗俱为叔父安所器重。安尝戒约子侄,因曰:“子弟亦何豫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玄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安悦。玄少好佩紫罗香囊,安患之,而不欲伤其意,因戏赌取,即焚之,于此遂止。
及长,有经国才略,屡辟不起。后与王珣俱被桓温辟为掾,并礼重之。转征西将军桓豁司马、领南郡相、监北征诸军事。于时苻坚强盛,边境数被侵寇,朝廷求文武良将可以镇御北方者,安乃以玄应举。中书郎郗超虽素与玄不善,闻而叹之,曰:“安违众举亲,明也。玄必不负举,才也。”时咸以为不然。超曰:“吾尝与玄共在桓公府,见其使才,虽履屐间亦得其任,所以知之。”于是征还,拜建武将军、兖州刺史、领广陵相、监江北诸军事。
时苻坚遣军围襄阳,车骑将军桓冲御之。诏玄发三州人丁,遣彭城内史何谦游军淮泗,以为形援。襄阳既没,坚将彭超攻龙骧将军戴逯于彭城。玄率东莞太守高衡、后军将军何谦次于泗口,欲遣间使报逯,令知救至,其道无由。小将田泓请行,乃没水潜行,将趣城,为贼所获。贼厚赂泓,使云“南军已败”。泓伪许之。既而告城中曰:“南军垂至,我单行来报,为贼所得,勉之!”遂遇害。时彭超置辎重于留城,玄乃扬声遣谦等向留城。超闻之,还保辎重。谦驰进,解彭城围。超复进军南侵,坚将句难、毛当自襄阳来会。超围幽州刺史田洛于三阿,有众六万。诏征虏将军谢石率水军次涂中,右卫将军毛安之、游击将军河间王昙之、淮南太守杨广、宣城内史丘准次堂邑。既而盱眙城陷,高密内史毛藻没,安之等军人相惊,遂各散退,朝廷震动。玄于是自广陵西讨难等。何谦解田洛围,进据白马,与贼大战,破之,斩其伪将都颜。因复进击,又破之。斩其伪将邵保。超、难引退。玄率何谦、戴逯、田洛追之,战于君川,复大破之。玄参军刘牢之攻破浮航及白船,督护诸葛侃、单父令李都又破其运舰。难等相率北走,仅以身免。于是罢彭城、下邳二戍。诏遣殿中将军慰劳,进号冠军,加领徐州刺史,还于广陵,以功封东兴县侯。
及苻坚自率兵次于项城,众号百万,而凉州之师始达咸阳,蜀汉顺流,幽并系至。先遣苻融、慕容、张蚝、苻方等至颍口,梁成、王显等屯洛涧。诏以玄为前锋、都督徐兖青三州扬州之晋陵幽州之燕国诸军事,与叔父征虏将军石、从弟辅国将军琰、西中郎将桓伊、龙骧将军檀玄、建威将军戴熙、扬武将军陶隐等距之,众凡八万。玄先遣广陵相刘牢之五千人直指洛涧,即斩梁成及成弟云,步骑崩溃,争赴淮水。牢之纵兵追之,生擒坚伪将梁他、王显、梁悌、慕容屈氏等,收其军实。坚进屯寿阳,列阵临肥水,玄军不得渡。玄使谓苻融曰:“君远涉吾境,而临水为阵,是不欲速战。诸君稍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坚众皆曰:“宜阻肥水,莫令得上。我众彼寡,势必万全。”坚曰:“但却军,令得过,而我以铁骑数十万向水,*而杀之。”融亦以为然,遂麾使却阵,众因乱不能止。于是玄与琰、伊等以精锐八千涉渡肥水。石军距张蚝,小退。玄、琰仍进,决战肥水南。坚中流矢,临阵斩融。坚众奔溃,自相蹈藉投水死者不可胜计,肥水为之不流。余众弃甲宵遁,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十七八。获坚乘舆云母车,仪服、器械、军资、珍宝山积,牛马驴骡骆驼十万余。诏遣殿中将军慰劳。进号前将军、假节,固让不受。赐钱百万,彩千匹。
何岳还金
【原文】
才何岳,号畏斋。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次早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他日来取。 ”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译文】
才何岳,自号畏斋,曾经在夜晚走路时捡到200余两白银,但是不敢和家人说起这件事,担心家人劝他留下这笔钱。第二天早晨,他携带着银子来到他捡到钱的地方,看到有一个人正在寻找,便上前问他,回答的数目与封存的标记都与他捡到的相符合。那人想从中取出一部分钱作为酬谢,何岳说:“捡到钱而没有人知道,就可以算都是我的东西了,(我连这些都不要),又怎么会贪图这些钱呢?”那人拜谢而走。他又曾经在做官的人家中教书,官吏有事要去京城,将一个箱子寄放在何岳那里,里面有金数百两,(官吏)说:“等到他日我回来再来取。”,去了许多年,没有一点音信,(后来)听说官吏的侄子为了他的事情南下,但并非取箱子。(何岳)得以托官吏的侄子把箱子带回官吏那儿。秀才何岳,只是一个穷书生而已,捡到钱归还,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金钱寄放在他那数年却一点也不动心,凭着一点就可以看出他远过与常人。
【意义】
"夫畏斋一穷秀才也"一句中的"穷"是文中的点睛之笔,将他的"穷"和他捡到的和寄存的金钱进行鲜明对比,突出他的拾金不昧的高尚品格.
【注释】
封识:封存的标记。
利:以。。为例,贪图。
宦官家:做官的人家。宦官,官吏的通称。
俟:等待。
南来:到南方来。
李勉埋金 译文
天宝中,有书生旅次宋州。时李勉少年贫苦,与一书生同店。而不旬日,书生疾作,遂死不救,临绝语勉曰:“某家住洪州,将于北都求官,于此得疾且死,其命也。”因出囊金百两遗勉,曰:“某之仆使,无知有此者,足下为我毕死事,余金奉之。”勉许为办事,余金乃密置于墓中而同葬焉。后数年,勉尉开封。书生兄弟赍洪州牒来,而累路寻生行止,至宋州,知李为主丧事,专诣开封,诘金之所。勉请假至墓所,出金付焉。
天宝(唐玄宗年号)年间,有书生游学住在宋州。当时李勉年少穷困,和一个书生住在同一个店里。没过多长时间,书生患了病,无法医治而死,书生临死告诉李勉说:“我家住在洪州,我将到北都(今太原)谋求官职,在这里得病将要死了,这是命啊。”并从口袋里两百两金子给李勉,说:“我的家丁仆人,没有知道这个的,您为我处理后事,余下的钱送给你了。”李勉答应他为他办后事,剩下的金子秘密放在墓里和书生一同埋葬了。几年以后,李勉做了开封县尉。书生的兄弟带着洪州官府开的证明,沿路打听书生的行路、住宿,到了宋州,知道是李勉为书生主持的丧事,专门到开封面见他,诘问金子的下落。李勉向上级请假到了墓地,挖出金子交给了他们。
李勉还金
【原文】
天宝中,有书生旅次宋州。时李勉少年贫苦,与一书生同店。而不旬日,书生疾作,遂死不救,临绝语勉曰:“某家住洪州,将于北都求官,于此得疾且死,其命也。”因出囊金百两遗勉,曰:“某之仆使,无知有此者,足下为我毕死事,余金奉之。”勉许为办事,余金乃密置于墓中而同葬焉。后数年,勉尉开封。书生兄弟赍洪州牒来,而累路寻生行止,至宋州,知李为主丧事,专诣开封,诘金之所。勉请假至墓所,出金付焉。(选自唐人李绰《尚书读录》)
【注释】
1、一名《李勉埋金》。李勉:唐朝人。
2、天宝:唐玄宗时期的年号。
3、旅次:在旅行中暂时停留。次,停留。
4、宋州:今河南商丘、安徽砀山一带。
5、不旬日:没过多长时间。
6、作:发作。
7、临绝:临死。绝:死。
8、语:告诉,对……说。
9、某:代词,不称自己的名时,常用“某”字代“我”字。
10、北都:今太原。
11、且:将,将要。
12、囊:口袋。
13、遗(wèi):赠送。
14、毕死事:处理后事。
15、余:剩下。
16、奉:送。
17、许:答应。
18、置:放置。
19、尉:县尉。此处用作动词,做县尉。
20、赍(jī):携带。
21、牒:文书;证件。
22、累路:沿路。
23、诣:往……去见
24、诘(jié):询问;诘问;追问。
25、焉:人称代词,他,指书生的兄弟。
【试题】
一、1.选出下列红色的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A.有书生旅次宋州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B.临绝语勉曰 此中人语云
C.因出囊金百两遗勉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D.勉许为办事 安陵君其许寡人
2.请简要概括本文所写的故事,并写出你从中得到的一点启示。(2009年湖北省鄂州市中考语文试题)
二、李勉具有怎样的品质?
三、李勉埋金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一、1.A
2.故事:李勉年青时为一书生处理后事而不贪图其金钱。
启示:人生在世,应乐行善事,不贪钱财。(表述简明、内容合理即可。)
二、李勉具有怎样的品质?
答:助人为乐且不图回报,尤其对死去的人讲求诚信。具有廉洁正直,洁身自好,光明磊落的高尚品质。
三、李勉埋金的原因是什么?
答:因为他讲信用,重情义。
【译文】
天宝(唐玄宗年号)年间,有书生游学住在宋州。当时李勉年少穷困,和一个书生住在同一个店里。没过多长时间,书生患了病,无法医治而死,书生临死告诉李勉说:“我家住在洪州,我将到北都(今太原)谋求官职,在这里得病将要死了,这是命啊。”并从口袋里两百两金子给李勉,说:“我的家丁仆人,没有知道这个的,您为我处理后事,余下的钱送给你了。”李勉答应他为他办后事,剩下的金子秘密放在墓里和书生一同埋葬了。几年以后,李勉做了开封县尉。书生的兄弟带着洪州官府开的证明,沿路打听书生的行路、住宿,到了宋州,知道是李勉为书生主持的丧事,专门到开封面见他,诘问金子的下落。李勉向上级请假到了墓地,挖出金子交给了他们。
李清臣字邦直。
七岁知读书,日数千言。客有从京师来者,与其兄谈佛寺火,清臣从傍应曰:“此所谓灾也,或者其蠹民已甚,天固儆之邪?”兄惊曰:“是必大吾门。”
治平二年,试秘阁,欧阳修曰:“不置李清臣于第一,则谬矣。”时 大雨霖,灾异数见,论者归咎濮①议。
及廷对,或谓曰:“宜以《五行传》‘简宗庙,水不润下’为证,必擢上第。”清臣曰:“吾不之信。
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策入等,名声籍甚。
英宗曰:“如李清臣者,公议皆谓可用,顾以亲抑之可乎?”既而诏举馆阁,欧阳修荐之,得集贤校理。绍圣元年,廷试进士,清臣发策曰:“今复词赋之选而士不知劝,罢常平②之官而农不加富,赐土以柔远也而羌夷之患未弭,弛利以便民也而商贾之路不通。
夫可则因,否则革,惟当之为贵,圣人亦何有必焉。”鄜延亡金明寨,主将张舆战没,章惇怒,议尽戮全军四千人。
清臣曰:“今悉诛吏士,异时亡将必举军降虏矣。”于是但诛牙兵十六辈。
仆射韩忠彦与之有连,惟其言是听,出范纯礼、张舜民,不使吕希纯、刘安世入朝,皆其谋也。寻为曾布所陷,出知大名府而卒,年七十一。
赠金紫光禄大夫。清臣蚤以词藻受知神宗,建大理寺,筑都城,皆命作记,简重宏放,文体各成一家。
为人宽洪,不忮害。尝为舒亶所劾,及在尚书,亶以赃抵罪,独申救之,曰:“亶信亡状,然谓之赃则不可。”
起身穷约,以俭自持,至富贵不改。然志在利禄,一意欲取宰相,故操持悖谬,竟不如愿以死。
(选自《宋史•李清臣传》,有删改)[注]①濮:指濮王。②常平:常平仓。
常平之官,简称“仓臣”,掌常平仓、免役、市易、坊场、河渡、水利等事。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者其蠹民已甚 蠹:损害B.是必大吾门 大:光大C.而羌夷之患未弭 弭:顺从D.夫可则因 因:沿袭答案:C(弭:平息、消除)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擢上第”的“擢”指迁官,即升职。
与“擢”相似的还有“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中的“察”“举”等词。B.从“欧阳修荐之”可以看出欧阳修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地位;文学上,他与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三苏、曾巩、王安石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C.“廷试进士”中的“进士”是指在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的人,意思是可以进授爵位的人,而应试者被称为“举进士”。D.“赠金紫光禄大夫”中的“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追授给死者的一种官职或称号,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官、赠典等。
答案:A(察:考察后予以推举。举:推选,推荐。
“察”“举”与“擢“的含义不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清臣自幼好读书,其文备受好评。他七岁的时候就每天读好几千字书,不仅得到过考官欧阳修的肯定,而且还在早年凭借诗词文章被神宗赞赏。
B.李清臣见识深远,深知民生疾苦。他小时候就认为当时佛寺火灾是因官吏害民,老天发出儆戒;为官后更认为善于消除灾异就要消除百姓的疾苦。
C.李清臣为人宽洪,不忌恨害人。即使在与自己有过节的人受冤时,他也正直地为他说话;金明寨失陷,有人提出诛杀全军,他以理劝说,避免了大规模杀戮。
D.李清臣追求利禄,终被陷害而死。他因为一心想当宰相而行为错谬,他勾结韩忠彦并出主意排挤范纯礼、吕希纯等人,最终被陷害出朝不如意而死。
答案:C(后一个事例不是李清臣为人宽洪、不忌恨害人的体现)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复词赋之选而士不知劝,罢常平之官而农不加富。
译文: (2)尝为舒亶所劾,及在尚书,亶以赃抵罪,独申救之。译文: 答案:(1)现在恢复了用词赋选用士人但士人并不知道劝勉,撤消了常平之官但农民并不富裕。
(2)曾经被舒亶*,等他任尚书时,舒亶因贪赃被治罪,李清臣独独为他辩护救他。参考译文:李清臣字邦直。
七岁就知道读书,每天读书几千字。他家有客人从京城来,和他哥哥谈到佛寺遭火灾,李清臣在傍边插嘴说:“这就是所谓灾,可能是为害人民太甚,老天要儆戒吧?”他的哥哥惊异地说:“他一定会光大我家门户。”
治平二年,应秘阁考试,欧阳修说:“不把李清臣放在第一,就荒谬了。”当时大雨成灾,几次出现灾异,议论此事的人归罪于濮王之议。
到朝廷对答之时,有人说:“应该用《五行传》说的‘简宗庙,水不润下’为证,一定能擢取上等。”李清臣说:“我不相信。
民间难道没有疾苦可以上奏的吗?善于制止天地灾异的人,不是去制止灾异本身,而是要解除百姓的疾苦而已。”对策被选中入等,名声很盛。
英宗说:“像李清臣这样的人,公议都认为可用,难道能因为是亲戚就压抑他吗?”不久下诏推举馆阁*,欧阳修举荐李清臣,得以任集贤校理。绍圣元年,殿试考取进士,李清臣在策问中提问说:“现在恢复了用词赋选用士人但士人并不知道劝勉,撤消了常平之官但农民并不富裕,以赏赐土地的办法去柔服远方而异族的患害并未平息,宽缓财利以方便百姓而商人的路仍不畅通。
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使人先发书,季布果大怒,待曹丘。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闲哉?且仆楚人,足下亦楚人也。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季布乃大说,引入,留数月,为上客,厚送之。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汉代初年有一位叫季布的人,他乐於助人,很讲信用,凡是答应过的事,一定会设法办到,因此享有盛名.当时有一名叫曹丘生的楚人,好以财物结交有权势的*,藉以抬高自己的身价.他听说季布作了大官,就请求窦长君介绍他去见季布.但是窦长君跟曹丘生说季布不喜欢他,劝他不要去,但曹丘生还是央求窦长君写介绍信,窦长君勉为其难地答应.曹丘生拿了介绍信就马上去拜访季布,见到季布后,就深深作揖,并且说:「楚人有一句谚语说:『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你在梁,楚一带的名声之所以能这麽大,都是我帮你传扬的,大家都是楚人,为什麽你一直拒绝见我呢 」季布听了这句恭维的话,非常高兴,以上宾之礼招待.曹丘生住了几个月才离开,临走时,季布还送了他一份厚礼.曹丘生继续替季布宣扬,季布的名声也就愈来愈大.后来「一诺千金」这句成语,就从这里的「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演变而出,用来形容信守承诺,说话算数.
李时勉,名字叫做懋,以字称呼他(即李懋,字时勉)。安福人。他小时候,冬天很冷,他就用被子包住双脚伸进桶里保暖,坚持读书。永乐二年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进入文渊阁学习,参与修订《太祖实录》。被授予刑部主事的官职,又参与重新修改《太祖实录》,完成后授予翰林侍读。他个性耿直,胸怀大志以天下为己任。永乐十九年,北京紫禁城的三座正殿遭遇火灾,皇帝下诏请求天下人上书直言得失。李时勉条列出关于时事的十五条建议。当时明成祖朱棣决计迁都北京。正在招徕各地的百姓到北京居住。李时勉上书说大兴土木的害处和远方来朝贡的人不宜让他们居住在他天子脚下。触忤了皇帝。过了一段时间,看了其他的建议,大多切中时弊,就把他的奏折放在地上,又捡起来看,最后采纳了他的建议。过了一段时间李时勉被人诬陷入狱。过了一年多被释放 ,杨荣推荐他官复原职。洪熙元年又上书言事。(惹得)仁宗皇帝很生气 ,把他召入便殿责骂,李时勉抗辩不屈。皇帝命令武士用金瓜(锤)打他,打断了三根肋骨,拖出去的时候几乎快要死了。第二天,改任他为交趾道御史。他决定每有一位新的犯人入狱,就写一篇奏折谈论时政。奏疏多次呈上,没有答复。最后他被下锦衣卫狱。李时勉曾对锦衣卫的一位千户有恩,当时(那位千户)正好去监狱视察,秘密叫医生来,用药物帮他止血治疗,(李时勉)得以保住性命。仁宗病重快要死去的时候,对夏元吉说:“李时勉曾经当面羞辱我 。”说罢,勃然大怒。夏元吉安慰仁宗。当天晚上,仁宗病死。宣宗皇帝即位过了一年多,有人把李时勉触怒先帝(仁宗)的事上报宣宗。宣宗大怒,命令使臣说:“把他绑来,我亲自定罪,一定要杀了他。”说罢,命令王指挥使把李时勉绑赴西市斩首,不让他入见皇帝。王指挥从端西旁门出去 ,而前面派出的使者已经带着李时勉从端东旁门进来,(王指挥)没有碰到(李时勉)。宣宗远远望见,说:"你这个小臣竟敢触犯先帝,你奏折里怎么说的?过来告诉我。”李时勉叩头说:“微臣说先帝病重不应过度宠幸嫔妃,不应让太子离开身边。”宣宗面色稍微好转。于是慢慢陈述了六件事。宣宗让他都说出来,李时勉说微臣惶恐不能 都记得。宣宗更加宽慰,说:“这恐怕很难当众说出来,你奏章的草稿呢?”回答说:“已经烧掉了。”皇帝长叹一声,夸赞李时勉是忠臣,立刻释放他,官复原职,作翰林侍读。等到王指挥从监狱回来,李时勉已经穿好官服站在殿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