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世界史/世界形势(有追分)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05 19:52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1:13
1 论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经济问题
论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经济问题
一、关于当前世界经济形势问题
1、 目前世界经济症结何在?
S:您对目前世界经济情况有所了解么?
何:从总的形势看,当前世界经济情况,各国似乎都面临着困难,各有各的难处。美国麻烦很大。日本近年增长率很高,但未来麻烦恐怕也不少。这次海湾的事情,实际起因是经济问题。它也是世界经济在今后年代中可能遇到麻烦的信号。
S:何先生认为,当前世界经济问题,主要症结在哪里?
何:我看大体上是两个问题。
第一是世界资源有限,发展机会也有限。看来,在世界现行的经济*中,走向富裕、现代化,并不是一条对各国都同样宽阔的多行道。
第二是目前世界经济结构很不合理。在这种构造下,世界各国不可能有和平与发展的平等机会。相反,它导致了国与国之间急剧的*两极分化。
S:您的论点很尖锐,希望更深入地谈谈。
何:马克思曾提出一个规律,即工人阶级随着资本主义科技的发展而日趋绝对贫困化。许多人现在不信这个规律。理由是发达国家中的蓝领工人愈来愈少,而白领工人已走向中产阶级化了,富裕恕?
S:这是事实呀。
何:但人们却没有问一下,为什么发达国宾的蓝领工人会愈来愈少?
这是由于发达国家自70年代后,将其劳力密集型的工业部门,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原因,是由于借助工会力量和*干预,发达国家工人工资被抬高。*干预工人工资,则是为了保持发达国家的社会稳定。
但这种工业转移运动,却同时把工人阶级的贫困化现象也转移到了不发达国家。现在这个规律主要不是在发达国家内部,而是在非发达世界中,在相当巨大的人口规模上惊人地发生。这一规律之所以在世界经济的范围发生作用,显然也是世界经济日益深刻地走向一体化的结果。
资料表明,一些发展中国家(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和拉美一些地区),现在陷于非常贫困、悲惨的处境。如果这个世界上,每年有1亿儿童处于饥饿状态,每天有上万儿童因饥饿而死去,那么这与科技和财富取得空前成就的20世纪,色彩是多么的不协调?
世界经济的这种*两极结构,自然导致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紧张,可能引发严重的地区性、甚至世界性*。这次海湾危机即使顺利解决,我看也是暂时的。
今后世界的许多地方,都可能相继爆发新的冲突和危机。
目前世界经济*情况,与一次、二次大战前似乎有所相似,但形势却更加复杂迷离。
2、 发达国家为什么富裕
S:“您的意思,是否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路线失败了?
何:“最近30年来,发展中国家搞工业化,局部地区已经有追上发达国家的趋势。有的在制造品的出口中取得成功,成为发达国家有竞争力的对手。
但是,发达国家先发明出一个*公司,接着发明一个外债型经济,致使发展中国家的肥水外流。
我最近很惊讶地注意到联合发表的一个统计资料。它表明,近年来并非是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投资,而竟然相反。自1983年以来,如果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中,减除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的利息和利润,所得的结果乃是负数。
也就是说,从总情况看,近十年来世界上的资金,并不是由富国流向穷国,而是由穷国流向富国,平均每年的净流出额是500亿美元以上。自1983——1989年七年间,总额超过3500亿美元以上。流向是美国、日本、西欧。这个数字,既可以说明自80年代以来,许多不发达国家实现了工业化(如拉美国家),却何以比以前更穷;又可以说明发达国家富裕的源泉究竟何在。
然而有些西方经济学家却一直试图让我们相信,不发达国家之所以不发达,单纯是由于自身的制度不好——非自由市场经济,东方文明劣于西方文明,等等。
S:那么既然如此,为什么发展中国家还要拼命吸收外资呢?
何:这的确是个两难的问题。若不吸收外资,发展中国家就缺乏工业化和发展科技的初始资金,缺乏先进技术,就会更落后。而且,外资企业能够解决一部分社会就业问题。
作者: mszbr 2007-2-15 14:28 回复此发言
--------------------------------------------------------------------------------
2 论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经济问题
然而问题是,发达国家来投资,既不是来搞慈善事业,也不是为了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他们是来赚钱的。对于不能赚到大钱的地方,对于本身缺乏能力的市场,或附近不存在有巨大购买力市场的地方,那里的*即使再开放,他们也不不会去投资的。
这里实际也有一个规律,即愈富的地方就愈有人投资;愈穷的地方,就愈不易吸引到外部的投资。
所以世界上得到外部投资最多的地方,并不是第三世界,而恰恰是美国和西欧。这里实际有一个资金向富国逆流的经济规律。
3、 不发达国家为什么贫穷。
S:目前日本经济学家中,也有认为发展中国家走传统的工业化、现代化道路,很难成功。
70、8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的工业进步很快,但是发展却多基于这样一种选择:为快速推进现代化,纷纷向富国银行借高利贷来扩展本国生产设备投资。
原来的思路是,有了工业化,就可以用产品出口,换汇还债,一本万利。例如拉美的纠西、墨西哥,东欧的南斯拉夫、波兰、东德,亚洲的印度,都有过这个思路。
但是现在看,这条道路实际走不通。债务国因出口不顺利,相继陷入债务困境。亚非拉地区不少国家,现在有了工业基础,经济却连年陷于负增长,一般人民的生活,反而比工业化以前的质朴丛林经济时代时更穷苦。
世界市场需求缩小,并非由于在物资上已经满足。而是需要货物的不发达国家,愈来愈买不起。而买得起的发达国家,因本身积压产品很多,来卖东西的人也多,又不(大)需要买。
发展中国家为了还债,必须扩张出口和压缩进口,这就使发展中国家的市场缩小。以工业品出口的国家愈来愈多,也威胁到发达国家的工业,使其设备闲置,开工不足,失业率上升。于是发达国家就用各种经济或超经济的手段,收缩进口。
所谓贸易保护主义,主要是发达国家用以针对发展中国家(地区)工业品出口的。过去靠发达国家市场起家的亚洲“四小龙”,现在日子都不好过。
不发达国家由于出口方针失败,还债困难,不得不借新债还旧债。而旧债利息滚利息,愈还,欠得却愈多。如此恶性循环,已经十多年。因此有的国家的债务,现在已经是天文数字,发生所谓“债务危机”。
(我最近曾与拉丁美洲一个国家的外交谈。谈到南美一些国家的债务问题,他说,那是天文数字,根本还不清,美国也知道他们还不清。只是美国必须以这种债务锁链,才能在经济*上紧紧拴住他们。)
据说,现在世界上八十多个国家陷入巨额债务。四十来个国家还不起债,十七个国家由于负债特别严重,国民经济濒临破产。
甚至连美国的经济都陷入巨额债务(其债务数目超过发展中国家外债总和)和总额已经达到5000亿美元财政赤字的困境。当然,它负债的原因和条件,与不发达国家是不同的。但美国在十来年内,即由世界最大债权国变成世界最大的纯负债国,这仍然是很有讽刺意义的。
4、 关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前景
S:没有料到何新先生对世界经济发展情况如此不乐观。
何:当然,您也许是乐观的。因为您是日本经济学家。但如果以上数字反映真实情况的,那么,对世界经济的这种现实,又如何能乐观?国与国之间,一境之隔,富者挥霍如天堂,而穷者却无隔夜之粮。如此不平衡状态,能不发生斗争和冲突吗?
我读过一位日本经济学家介绍凯恩斯经济理论的一本书。书中概括凯恩斯的一个经济思想,认为:一个社会*两极的剧烈分化,将导致多数人消费水平的下降,是发生经济危机的原因之一。我认为这个原理很深刻。可惜我国那么多介绍凯恩斯的人,却似乎谁也没有注意这个思想。这是很奇怪的!
以这个道理来观察当今世界经济,我们看到在世界市场中,巨额债务正在导致国际间*两极剧烈分化,众多不发达国家、甚至包括东欧那样的工业化国家,现在都必须把国民收入的主要部分用于偿债。可以说,世界经济正在陷入深刻的危机。
试设想,如果许多不发达国家的外贸部门,都不得不鼓足力气换汇还债,那么他们哪里有力量在国际市场上买东西,包括购买粮食?所以我们看到,一方面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产粮国为粮食太多难卖而发愁;另一方面却是许多贫困国家由于缺乏粮食,而陷入严重饥荒状态。这就是当今世界经济的*。
去年东欧事件后,有人认为世界资本主义正在进入其黄金时代。而我个人的看法却正好相反。依我看,从现在起,向下看今后10——20年,整个世界资本的经济系统,可以说正在遇到其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严重的总体危机。
斯大林曾预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总危机”。
现在看来,这话当时他讲得有些早了。
S:哦,是吗?
何:但当时的确发生了1929——1936年期间的世界性大萧条。
S:但依靠凯恩斯的理论,资本主义恢复了活力。
何:随之也发生了世界大战。本世纪的两次世界战争都现经济危机有关系。而经济危机又都与当时发达国家工业生产力的过快发展有关系。这是很耐人寻味的。
5、 世界经济面临深刻危机
S:那么您认为现在还会发生新的世界战争么?
何:发生世界性战争的条件,目前还不成熟。因为去年世界形势突变后,到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形成新的互相对抗的*军事轴心。但是这次海湾危机却提示了一个危险警号。试设想,假如在伊拉克背后有一个大国作为后台,那么这场危机的后果就会明显不同。
S:是的。
何:另一方面,发生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条件。却似乎愈来愈成熟。发达国家与发达国间、发达国与不发达国间的经济贸易战,其实就是世界性经济危机将来的征兆。
过去总喊“狼来了,狼来了”,狼却一直没有来,喊得人们不信了。特别是70年代以来,世界资本主义在新技术推动下,经济上发生持续20年的一场阳春,使世界上一些人重新崇拜自由市场经济。但这回,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总体危机这只“狼”是真的要来了,人们对它却似乎视而不见。
美国经济学者Ravi Barea的《The Great Drpression of 1990》(大萧条1990)这本书对美国资本主义的强烈批判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且此次海湾危机所引发的世界经济衰退,似乎正在印证他的预言。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1:14
1 论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经济问题
论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经济问题
一、关于当前世界经济形势问题
1、 目前世界经济症结何在?
S:您对目前世界经济情况有所了解么?
何:从总的形势看,当前世界经济情况,各国似乎都面临着困难,各有各的难处。美国麻烦很大。日本近年增长率很高,但未来麻烦恐怕也不少。这次海湾的事情,实际起因是经济问题。它也是世界经济在今后年代中可能遇到麻烦的信号。
S:何先生认为,当前世界经济问题,主要症结在哪里?
何:我看大体上是两个问题。
第一是世界资源有限,发展机会也有限。看来,在世界现行的经济*中,走向富裕、现代化,并不是一条对各国都同样宽阔的多行道。
第二是目前世界经济结构很不合理。在这种构造下,世界各国不可能有和平与发展的平等机会。相反,它导致了国与国之间急剧的*两极分化。
S:您的论点很尖锐,希望更深入地谈谈。
何:马克思曾提出一个规律,即工人阶级随着资本主义科技的发展而日趋绝对贫困化。许多人现在不信这个规律。理由是发达国家中的蓝领工人愈来愈少,而白领工人已走向中产阶级化了,富裕恕?
S:这是事实呀。
何:但人们却没有问一下,为什么发达国宾的蓝领工人会愈来愈少?
这是由于发达国家自70年代后,将其劳力密集型的工业部门,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原因,是由于借助工会力量和*干预,发达国家工人工资被抬高。*干预工人工资,则是为了保持发达国家的社会稳定。
但这种工业转移运动,却同时把工人阶级的贫困化现象也转移到了不发达国家。现在这个规律主要不是在发达国家内部,而是在非发达世界中,在相当巨大的人口规模上惊人地发生。这一规律之所以在世界经济的范围发生作用,显然也是世界经济日益深刻地走向一体化的结果。
资料表明,一些发展中国家(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和拉美一些地区),现在陷于非常贫困、悲惨的处境。如果这个世界上,每年有1亿儿童处于饥饿状态,每天有上万儿童因饥饿而死去,那么这与科技和财富取得空前成就的20世纪,色彩是多么的不协调?
世界经济的这种*两极结构,自然导致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紧张,可能引发严重的地区性、甚至世界性*。这次海湾危机即使顺利解决,我看也是暂时的。
今后世界的许多地方,都可能相继爆发新的冲突和危机。
目前世界经济*情况,与一次、二次大战前似乎有所相似,但形势却更加复杂迷离。
2、 发达国家为什么富裕
S:“您的意思,是否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路线失败了?
何:“最近30年来,发展中国家搞工业化,局部地区已经有追上发达国家的趋势。有的在制造品的出口中取得成功,成为发达国家有竞争力的对手。
但是,发达国家先发明出一个*公司,接着发明一个外债型经济,致使发展中国家的肥水外流。
我最近很惊讶地注意到联合发表的一个统计资料。它表明,近年来并非是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投资,而竟然相反。自1983年以来,如果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中,减除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的利息和利润,所得的结果乃是负数。
也就是说,从总情况看,近十年来世界上的资金,并不是由富国流向穷国,而是由穷国流向富国,平均每年的净流出额是500亿美元以上。自1983——1989年七年间,总额超过3500亿美元以上。流向是美国、日本、西欧。这个数字,既可以说明自80年代以来,许多不发达国家实现了工业化(如拉美国家),却何以比以前更穷;又可以说明发达国家富裕的源泉究竟何在。
然而有些西方经济学家却一直试图让我们相信,不发达国家之所以不发达,单纯是由于自身的制度不好——非自由市场经济,东方文明劣于西方文明,等等。
S:那么既然如此,为什么发展中国家还要拼命吸收外资呢?
何:这的确是个两难的问题。若不吸收外资,发展中国家就缺乏工业化和发展科技的初始资金,缺乏先进技术,就会更落后。而且,外资企业能够解决一部分社会就业问题。
作者: mszbr 2007-2-15 14:28 回复此发言
--------------------------------------------------------------------------------
2 论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经济问题
然而问题是,发达国家来投资,既不是来搞慈善事业,也不是为了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他们是来赚钱的。对于不能赚到大钱的地方,对于本身缺乏能力的市场,或附近不存在有巨大购买力市场的地方,那里的*即使再开放,他们也不不会去投资的。
这里实际也有一个规律,即愈富的地方就愈有人投资;愈穷的地方,就愈不易吸引到外部的投资。
所以世界上得到外部投资最多的地方,并不是第三世界,而恰恰是美国和西欧。这里实际有一个资金向富国逆流的经济规律。
3、 不发达国家为什么贫穷。
S:目前日本经济学家中,也有认为发展中国家走传统的工业化、现代化道路,很难成功。
70、8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的工业进步很快,但是发展却多基于这样一种选择:为快速推进现代化,纷纷向富国银行借高利贷来扩展本国生产设备投资。
原来的思路是,有了工业化,就可以用产品出口,换汇还债,一本万利。例如拉美的纠西、墨西哥,东欧的南斯拉夫、波兰、东德,亚洲的印度,都有过这个思路。
但是现在看,这条道路实际走不通。债务国因出口不顺利,相继陷入债务困境。亚非拉地区不少国家,现在有了工业基础,经济却连年陷于负增长,一般人民的生活,反而比工业化以前的质朴丛林经济时代时更穷苦。
世界市场需求缩小,并非由于在物资上已经满足。而是需要货物的不发达国家,愈来愈买不起。而买得起的发达国家,因本身积压产品很多,来卖东西的人也多,又不(大)需要买。
发展中国家为了还债,必须扩张出口和压缩进口,这就使发展中国家的市场缩小。以工业品出口的国家愈来愈多,也威胁到发达国家的工业,使其设备闲置,开工不足,失业率上升。于是发达国家就用各种经济或超经济的手段,收缩进口。
所谓贸易保护主义,主要是发达国家用以针对发展中国家(地区)工业品出口的。过去靠发达国家市场起家的亚洲“四小龙”,现在日子都不好过。
不发达国家由于出口方针失败,还债困难,不得不借新债还旧债。而旧债利息滚利息,愈还,欠得却愈多。如此恶性循环,已经十多年。因此有的国家的债务,现在已经是天文数字,发生所谓“债务危机”。
(我最近曾与拉丁美洲一个国家的外交谈。谈到南美一些国家的债务问题,他说,那是天文数字,根本还不清,美国也知道他们还不清。只是美国必须以这种债务锁链,才能在经济*上紧紧拴住他们。)
据说,现在世界上八十多个国家陷入巨额债务。四十来个国家还不起债,十七个国家由于负债特别严重,国民经济濒临破产。
甚至连美国的经济都陷入巨额债务(其债务数目超过发展中国家外债总和)和总额已经达到5000亿美元财政赤字的困境。当然,它负债的原因和条件,与不发达国家是不同的。但美国在十来年内,即由世界最大债权国变成世界最大的纯负债国,这仍然是很有讽刺意义的。
4、 关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前景
S:没有料到何新先生对世界经济发展情况如此不乐观。
何:当然,您也许是乐观的。因为您是日本经济学家。但如果以上数字反映真实情况的,那么,对世界经济的这种现实,又如何能乐观?国与国之间,一境之隔,富者挥霍如天堂,而穷者却无隔夜之粮。如此不平衡状态,能不发生斗争和冲突吗?
我读过一位日本经济学家介绍凯恩斯经济理论的一本书。书中概括凯恩斯的一个经济思想,认为:一个社会*两极的剧烈分化,将导致多数人消费水平的下降,是发生经济危机的原因之一。我认为这个原理很深刻。可惜我国那么多介绍凯恩斯的人,却似乎谁也没有注意这个思想。这是很奇怪的!
以这个道理来观察当今世界经济,我们看到在世界市场中,巨额债务正在导致国际间*两极剧烈分化,众多不发达国家、甚至包括东欧那样的工业化国家,现在都必须把国民收入的主要部分用于偿债。可以说,世界经济正在陷入深刻的危机。
试设想,如果许多不发达国家的外贸部门,都不得不鼓足力气换汇还债,那么他们哪里有力量在国际市场上买东西,包括购买粮食?所以我们看到,一方面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产粮国为粮食太多难卖而发愁;另一方面却是许多贫困国家由于缺乏粮食,而陷入严重饥荒状态。这就是当今世界经济的*。
去年东欧事件后,有人认为世界资本主义正在进入其黄金时代。而我个人的看法却正好相反。依我看,从现在起,向下看今后10——20年,整个世界资本的经济系统,可以说正在遇到其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严重的总体危机。
斯大林曾预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总危机”。
现在看来,这话当时他讲得有些早了。
S:哦,是吗?
何:但当时的确发生了1929——1936年期间的世界性大萧条。
S:但依靠凯恩斯的理论,资本主义恢复了活力。
何:随之也发生了世界大战。本世纪的两次世界战争都现经济危机有关系。而经济危机又都与当时发达国家工业生产力的过快发展有关系。这是很耐人寻味的。
5、 世界经济面临深刻危机
S:那么您认为现在还会发生新的世界战争么?
何:发生世界性战争的条件,目前还不成熟。因为去年世界形势突变后,到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形成新的互相对抗的*军事轴心。但是这次海湾危机却提示了一个危险警号。试设想,假如在伊拉克背后有一个大国作为后台,那么这场危机的后果就会明显不同。
S:是的。
何:另一方面,发生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条件。却似乎愈来愈成熟。发达国家与发达国间、发达国与不发达国间的经济贸易战,其实就是世界性经济危机将来的征兆。
过去总喊“狼来了,狼来了”,狼却一直没有来,喊得人们不信了。特别是70年代以来,世界资本主义在新技术推动下,经济上发生持续20年的一场阳春,使世界上一些人重新崇拜自由市场经济。但这回,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总体危机这只“狼”是真的要来了,人们对它却似乎视而不见。
美国经济学者Ravi Barea的《The Great Drpression of 1990》(大萧条1990)这本书对美国资本主义的强烈批判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且此次海湾危机所引发的世界经济衰退,似乎正在印证他的预言。
1958年~~~1982年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大大推动了国际卡特尔的恢复。到60年代初期,西欧共同市场各国垄断组织之间至少签订了3000项各种卡特尔协定,其中大约有一半是法国和联邦德国之间的,以钢铁、电气、机器制造、航空、汽车和军火工业方面的协定为最多,其中较大的有欧洲钢铁出口卡特尔、欧洲铝卡特尔、欧洲钢管卡特尔,等等。战后国际卡特尔的特点之一就是它的活动更加隐蔽了。在60年代后期欧洲经济共同体通过了*卡特尔活动的规定,使许多国家的私人垄断组织参加公开的国际卡特尔受到了*,愈来愈多地采取默契、密约或“君子协定”的方式来争夺和瓜分世界市场。它们还通过订立专利权、特许权协定,生产专业化分工协议,研究新材料用途的协定以及其他科技合作协定等方式来掩盖卡特尔的活动。因此,从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总的趋势来看,国际卡特尔的活动依然存在,只不过改变了活动的方式而已。 以美国的埃克森、莫比尔、德士古、海湾和加利福尼亚等五家大石油公司以及英荷壳牌石油公司和英国石油公司等七家大石油垄断企业组成的国际石油卡特尔,在当代国际经济领域内就有重大影响。随着西欧、日本经济的逐渐恢复,各国垄断组织之间争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的斗争进一步加剧,这就使战后恢复和建立国际卡特尔的浪潮卷土重来。
经济危机的现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和战后有所不同。但无论是战前或战后,其共同点是:商品滞销,利润减少,导致生产(主要是工业生产)急剧下降,失业大量增加,企业开工不足并大批倒闭,生产力和产品遭到严重的破坏和损失,社会经济陷入瘫痪、混乱和倒退状态。生产下降和失业激增,是战前与战后经济危机的共同的主要标志。战前与战后不同之处,主要是在货币、金融危机方面。在战前的危机中,一般是通货紧缩,物价下跌,银根吃紧,利率上升,银行挤兑并大批倒闭;而在战后的危机中,由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采取膨胀*以及其他原因,从1957~1958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开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危机期间都出现了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的反常现象。
主要表现是:商品大量过剩,销售停滞;生产大幅度下降,企业开工不足甚至倒闭,失业工人剧增;企业资金周转不灵,银根紧缺,利率上升,信用制度受到严重破坏,银行纷纷宣布破产等。
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采取了通货膨胀*及其他措施,致使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危机中出现了生产停滞与通货膨胀同时并存的现象。
战后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最突出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是1973~1975年的危机和1980~1982年的危机,这两次危机都是在“停滞膨胀” 的背景下发生的。80年代初的危机更具有新的特色,这是一次同期性的经济危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爆发危机的时间非常接近。1979年7月英国首先爆发危机,加拿大于同年10月工业生产出现下降,美国于1980年 2月陷入危机,其他国家在1980年爆发危机的有比利时(2月)、日本(3月)、联邦德国(4月)、荷兰(4月)、法国(5月)、意大利(5月)、爱尔兰(6月)。各国于1982年底开始走出危机,危机持续3年左右,是战后时间最长的一次经济危机。由于英国、加拿大于1979年就陷入了危机,所以有人称之为1979~1982年的经济危机。但在 7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有5个国家:即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和意大利,是1980年爆发危机的,并且美国起主导作用。所以一般仍称之为 1980~1982年的经济危机。
最值得注意的,是1980~1982年的危机有很大的曲折性,这是资本主义危机史上所罕见的。在同一次危机中,有些国家出现下降—回升—再下降的W型,即3年内发生两次下降,如美国、加拿大、联邦德国和日本;有的国家,如法国和意大利,则发生数度下降,呈现锯齿型。以美国为例,从1980年2月开始,工业生产连续下降了6个月,从1980年8月起,工业生产又逐渐回升,到1981年7月已超过1980年1 月的水平;但从1981年8月起,美国的工业生产又急转直下,到1982年11月,明显地超过了1980年第一次下降的幅度。80年代初世界经济危机的发展过程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曲折,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国家对经济加强干预的结果,或者说是采取反周期措施的结果,这种干预使危机的发展受到阻挠,但经过几个回合的搏斗,危机终于按照自己的规律继续展开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1:14
1958年~~~1982年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大大推动了国际卡特尔的恢复。到60年代初期,西欧共同市场各国垄断组织之间至少签订了3000项各种卡特尔协定,其中大约有一半是法国和联邦德国之间的,以钢铁、电气、机器制造、航空、汽车和军火工业方面的协定为最多,其中较大的有欧洲钢铁出口卡特尔、欧洲铝卡特尔、欧洲钢管卡特尔,等等。战后国际卡特尔的特点之一就是它的活动更加隐蔽了。在60年代后期欧洲经济共同体通过了*卡特尔活动的规定,使许多国家的私人垄断组织参加公开的国际卡特尔受到了*,愈来愈多地采取默契、密约或“君子协定”的方式来争夺和瓜分世界市场。它们还通过订立专利权、特许权协定,生产专业化分工协议,研究新材料用途的协定以及其他科技合作协定等方式来掩盖卡特尔的活动。因此,从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总的趋势来看,国际卡特尔的活动依然存在,只不过改变了活动的方式而已。 以美国的埃克森、莫比尔、德士古、海湾和加利福尼亚等五家大石油公司以及英荷壳牌石油公司和英国石油公司等七家大石油垄断企业组成的国际石油卡特尔,在当代国际经济领域内就有重大影响。随着西欧、日本经济的逐渐恢复,各国垄断组织之间争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的斗争进一步加剧,这就使战后恢复和建立国际卡特尔的浪潮卷土重来。
经济危机的现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和战后有所不同。但无论是战前或战后,其共同点是:商品滞销,利润减少,导致生产(主要是工业生产)急剧下降,失业大量增加,企业开工不足并大批倒闭,生产力和产品遭到严重的破坏和损失,社会经济陷入瘫痪、混乱和倒退状态。生产下降和失业激增,是战前与战后经济危机的共同的主要标志。战前与战后不同之处,主要是在货币、金融危机方面。在战前的危机中,一般是通货紧缩,物价下跌,银根吃紧,利率上升,银行挤兑并大批倒闭;而在战后的危机中,由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采取膨胀*以及其他原因,从1957~1958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开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危机期间都出现了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的反常现象。
主要表现是:商品大量过剩,销售停滞;生产大幅度下降,企业开工不足甚至倒闭,失业工人剧增;企业资金周转不灵,银根紧缺,利率上升,信用制度受到严重破坏,银行纷纷宣布破产等。
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采取了通货膨胀*及其他措施,致使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危机中出现了生产停滞与通货膨胀同时并存的现象。
战后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最突出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是1973~1975年的危机和1980~1982年的危机,这两次危机都是在“停滞膨胀” 的背景下发生的。80年代初的危机更具有新的特色,这是一次同期性的经济危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爆发危机的时间非常接近。1979年7月英国首先爆发危机,加拿大于同年10月工业生产出现下降,美国于1980年 2月陷入危机,其他国家在1980年爆发危机的有比利时(2月)、日本(3月)、联邦德国(4月)、荷兰(4月)、法国(5月)、意大利(5月)、爱尔兰(6月)。各国于1982年底开始走出危机,危机持续3年左右,是战后时间最长的一次经济危机。由于英国、加拿大于1979年就陷入了危机,所以有人称之为1979~1982年的经济危机。但在 7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有5个国家:即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和意大利,是1980年爆发危机的,并且美国起主导作用。所以一般仍称之为 1980~1982年的经济危机。
最值得注意的,是1980~1982年的危机有很大的曲折性,这是资本主义危机史上所罕见的。在同一次危机中,有些国家出现下降—回升—再下降的W型,即3年内发生两次下降,如美国、加拿大、联邦德国和日本;有的国家,如法国和意大利,则发生数度下降,呈现锯齿型。以美国为例,从1980年2月开始,工业生产连续下降了6个月,从1980年8月起,工业生产又逐渐回升,到1981年7月已超过1980年1 月的水平;但从1981年8月起,美国的工业生产又急转直下,到1982年11月,明显地超过了1980年第一次下降的幅度。80年代初世界经济危机的发展过程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曲折,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国家对经济加强干预的结果,或者说是采取反周期措施的结果,这种干预使危机的发展受到阻挠,但经过几个回合的搏斗,危机终于按照自己的规律继续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