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05 17:1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06:53
如果用一般意思带进去解释不通的话。
那多半都是活用了。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
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具体而言,它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 的活用。
(龙氏归纳词类活动用铁三角作图给学生) 一。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
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小练习]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词用作状语的词语,并加以解释。
①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 ②人皆得以隶使之 隶:像对待奴隶一样 ③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舟:用船 ④东歌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东、北:在东边、在北边 ⑤而相如廷叱之 廷:在朝廷 ⑥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 夜:在夜晚 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每天 二。
名词用作动词 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
如:“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 [小练习]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动词的名词,并解释之。
①籍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 ②沛公欲王关中 王:统治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敌:攻击 ④买五人之头而函之。(《五人墓碑记》) 函: 用匣子装。
上次讲“函梁君臣之首”也是这样的解释。 ⑤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缟素:穿孝服 ⑥大楚兴,陈胜王 王:称王 ⑦范增数目项王。 目:示眼色 ⑧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游泳 ⑨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 ⑩质于秦。 质: 做人质 三。
名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词作动词,臣服的意思。
(使天下之主臣服。) ①生死而肉骨 肉:使……长肉 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让……称王 ③汗牛充栋 汗:使……出汗 ④汗马功劳 ⑤齐威王欲将孙膑 任命……为将 四。
名词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 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
①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把……当作宾客。 ②鱼肉百姓 鱼肉:以……为鱼肉 ③孟尝君客我 客:把……当作门客 ④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不仅仅把亲人当作亲人,不仅仅把孩子当作孩子。 ” ⑤友风而子雨 以……为友;以……为子女 ⑥幕天席地 以……为幕布;以……为席子 ⑦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鉴:意动用法,以……为鉴 五。
动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 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北”均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
①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出、入:产品、收入 ②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收获、心得 ③作有利于时,制有便于物者,可为也 作、制:措施、制度 ④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谗、讥:诬陷、嘲讽的话 ⑤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捕:搜捕活动 ⑥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收藏、经营:动词作名词,金玉珍珠 ⑦司马子反渴而求饮 饮:饮料、汤食 ⑧少仲尼之闻 闻:见识 六。 动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的意思。 ①外连横而斗诸侯 斗:让……争斗 ②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 屈:使……弯腰 ③以夭梅病梅为业 夭、病:使……弯曲,使……生病 ④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鸣:使……发出声音 ⑤李牧连却之 却:使……退却 ⑥中军置酒饮归客 饮:使……饮酒 ⑦生死而肉骨 使……复生 ⑧惊天动地 使……惊奇;使……感动 ⑨可烧而走也 使……逃走 ⑩焉用亡郑以陪邻 《左传》使……灭亡 ?既来之,则安之。
使……来归 七。动词为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人为了(因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么样。
如:“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中的“哀”,就是“为……哀怜”之意。 ①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泣:为动用法,为……哭泣 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死国:为国事而死 ③秦不哀吾之丧而伐吾同姓 哀:为……哀悼 ④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哀:为……哀叹 ⑤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 “为他而死” 八、动词活用作状语 动词在谓语前,修饰或者*谓语。
类 型 及 规 律 例 句 译 法名词作动词名词+作补语的介词短语沛公军霸上(《鸿门宴》)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游褒禅山记》)(1)动+名:军,驻军。(2)介+名+动:蹄,用蹄踢。
(3)换成动词:德,感激;风,吹拂。副词+名词范增数目项王。
(《鸿门宴》)名词+而+动词 / 动词+而+名词。蹄而杀之 (《黔之驴》)吾从而师之。
(《师说》)两个名词连用,一个常活用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能愿动词+名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能、会、应、肯、要、愿、须”等名词+代词"之"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五人墓碑记》)用匣子装"。助词"所"+名词。
我们知道"所"加上动词构成所字结构的名词性短语,句子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他词作谓语中心词,事物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平地三月花者, 深山中则四月花”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石潭记》)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过秦论》)像……一样表示动作行为的态度、方式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孙子吴起列传》)用对待……的方式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市中游侠儿的佳者笼养之。
(《促织》)日将暮,取儿藁葬。(《促织》)用……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予分当引决(《指南录后序》)其势必不敢留君(《廉蔺列传》)依据……,按照……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趋向卒廷见相如 (《廉蔺列传》)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鸿门宴》)草行露宿。
(《〈指南录〉后序》)予分当引决。(《〈指南录〉后序》)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劝学》) 内立法度,……;外连横而斗诸侯。(《过秦论》) 骊山北构而西折。
(《阿房宫赋》)仓皇东出。(《伶官传序》)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劝学》)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臾之地,北收要害之都。(《过秦论》)在……,从……向……、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频率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鸿门宴》)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当……,每……形容词作动词后面有宾语亲贤臣,远小人 (《出师表》)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屈原列传》)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说》)换成动词或动词短语:远,疏远;穷,到尽头;高,推崇;轩邈,争高争远前面有能愿动词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游褒禅山记》)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前面有助词“所”世之所高,莫若黄帝(《庄子·盗跖》)其他表动态的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与朱元思书》)形容词作名词有时它前面有“其”字、“之”字或数词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说》)惑,困惑。成述其异 《促织》 奇特的本领多可喜,亦多可悲 《项脊轩志》 多,许多事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词(名词),而以这个形容词作定语动词作名词。
有时它前面有“其”字、“之”字等词语修饰*,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游褒禅山记》) 到这里的人。
惧有伏焉。(《曹刿论战》)——伏兵。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捕蛇者说》)——出产的东西,翻译时,一般要有了名词的特点数词的活用数词作动词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贰:背离六王毕,四海一“一”,就是统一数词译成动词数词作形容词余观乎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一:全、满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一:专一数词译成形容词数词作名词二三其德 二三:不专一,不忠诚数词译成名词词类活用的 ,用表格记忆很方便!格式问题表格无法显示,我会帮你你再弄一张,以邮件形式发给你,请告诉邮箱,谢谢。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
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具体而言,它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 的活用。
(龙氏归纳词类活动用铁三角作图给学生) 一.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小练习]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词用作状语的词语,并加以解释。 ①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 ②人皆得以隶使之 隶:像对待奴隶一样 ③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舟:用船 ④东歌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东、北:在东边、在北边 ⑤而相如廷叱之 廷:在朝廷 ⑥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 夜:在夜晚 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每天 二.名词用作动词 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
如:“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 [小练习]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动词的名词,并解释之。
①籍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 ②沛公欲王关中 王:统治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敌:攻击 ④买五人之头而函之。(《五人墓碑记》) 函: 用匣子装。
上次讲“函梁君臣之首”也是这样的解释。 ⑤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缟素:穿孝服 ⑥大楚兴,陈胜王 王:称王 ⑦范增数目项王。目:示眼色 ⑧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游泳 ⑨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 ⑩质于秦。 质: 做人质 三.名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词作动词,臣服的意思。(使天下之主臣服。)
①生死而肉骨 肉:使……长肉 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让……称王 ③汗牛充栋 汗:使……出汗 ④汗马功劳 ⑤齐威王欲将孙膑 任命……为将 四.名词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
①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把……当作宾客。 ②鱼肉百姓 鱼肉:以……为鱼肉 ③孟尝君客我 客:把……当作门客 ④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不仅仅把亲人当作亲人,不仅仅把孩子当作孩子。” ⑤友风而子雨 以……为友;以……为子女 ⑥幕天席地 以……为幕布;以……为席子 ⑦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鉴:意动用法,以……为鉴 五.动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
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北”均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 ①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出、入:产品、收入 ②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收获、心得 ③作有利于时,制有便于物者,可为也 作、制:措施、制度 ④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谗、讥:诬陷、嘲讽的话 ⑤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捕:搜捕活动 ⑥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收藏、经营:动词作名词,金玉珍珠 ⑦司马子反渴而求饮 饮:饮料、汤食 ⑧少仲尼之闻 闻:见识 六.动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的意思。 ①外连横而斗诸侯 斗:让……争斗 ②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 屈:使……弯腰 ③以夭梅病梅为业 夭、病:使……弯曲,使……生病 ④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鸣:使……发出声音 ⑤李牧连却之 却:使……退却 ⑥中军置酒饮归客 饮:使……饮酒 ⑦生死而肉骨 使……复生 ⑧惊天动地 使……惊奇;使……感动 ⑨可烧而走也 使……逃走 ⑩焉用亡郑以陪邻 《左传》使……灭亡 ?既来之,则安之。
使……来归 七.动词为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人为了(因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么样。如:“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中的“哀”,就是“为……哀怜”之意。
①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泣:为动用法,为……哭泣 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死国:为国事而死 ③秦不哀吾之丧而伐吾同姓 哀:为……哀悼 ④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哀:为……哀叹 ⑤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 “为他而死” 八、动词活用作状语 动词在谓语前,修饰或者*谓语。
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作乙类词用,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词类活用的类型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一判断方法 在汉语中,名词不能带宾语,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如果名词带宾语了,说明它临时具有动词的性质,就是词类活用. 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又因为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二活用形式 1.名词十名词(组成主谓结构、动宾结构或动补结构,其中一个名词用作动词.前一个名词用作动词,属于动宾结构、动补结构;后一个名词作动词的,属于主谓结构) 例1 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2 晋军函陵(军,驻扎.驻军)(《烛之武退秦师》) 分析例1中“舍”本是名词,用在宾语“相如”前,活用为动词,是“安置(相如)住宿”的意思,“舍相如”是动宾结构;例2中“军”本是名词,用“函陵”前,活用为动词,是“驻扎”的意思,“军函陵”是动补结构. 2.副词作状语十名词(组成状谓结构,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3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效法.模仿)(《屈原列传》) 例4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称王,此处指统一天下)(《寡人之于国也》) 分析例3中“祖”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副词“皆”后,活用为动词,是“效法.模仿”的意思.例4中“王”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副词“不”后,活用为动词,是“称王,此处指统一天下”的意思. 3.能愿动词+名词(组成状谓结构,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5 左右欲刃相如 (忍,用刀杀)(《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6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游泳)(《劝学》) 分析例5中“刃”本是名词,这里用在能愿动词“欲”之后,宾语“相如”之前,活用为动词,含有“杀”的意思,“欲刃相如”就是“想用刀杀掉相如”的意思.例6中“水”本是名词,这里用在能愿动词“能”之后,宾语“水”之前,活用为动词,是“游水.游泳”的意思. 4.从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确定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7 泥而不滓(泥,生活在污泥里)(《屈原列传》) 分析例7中“泥”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活用为动词,整句的意思“屈原是出于污泥而不染”. 5.叙述句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它词语作调话中心词,事物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例8 时秦昭王与楚婚(婚,结为婚姻)(《屈原列传》) 分析例8中“婚”本是动词,这里用在叙述句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这时“婚”变为动词,意思为“结为婚姻”. 6所+名词(组成所字结构) 例9置人所罾鱼腹中(《史记·陈涉世家》) 分析因为“所”字通常与动词结合组成名词性词组,所以所字后的名词用作动词.例9的“罾”字是名词用做动词,作“捕”、“捞”讲. 三规律总结: 名词活用为动词: 1.标志:名词出现在副词后;名词出现在能愿动词后;名词出现在“所”字后 2.语法分析:句中无动词;两个名词连用;名词在句中谓语的位置;名词后为代词. 二、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一判断方法 文言文中,形容词的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经常作句子的定语、状语和补语.,但不能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语,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活用作一般动词.即如果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面,就可以判断它活用成了动词.如果形容词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而它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间又构不成偏正关系,那么这个形容词也活用为动词.例如: 1、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屈原列传》) 2、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信陵君窃符救赵》) 3、楚王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 分析例1中“短”是形容词,这里带有宾语“屈原”,活用为一般动词,意思是“诋毁,指出……缺点”.例2中的“轻”是形容词,这里带有宾语“胜”,活用为一般动词,意思是“轻视,看轻”.例3中的“善”是形容词,这里带有宾语“留侯张良”,活用为一般动词,是“友好,友善”的意思. (二)规律总结: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1、标志: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面,形容词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 2、语法分析:句中无动词,形容词带了宾语,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它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间又构不成偏正关系. 三、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一判断方法 动词活用为名词,就是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它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边有“其”或“之”. 在文言文中,形容词除一般用作定语.状语.谓语之外,有时也作名词用,以替代跟它性质、状态或特征有关的人或者事物,在句子中充当主语或宾语,有时前面有“其”字、“之”字或数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词(名词),而以这个形容词作定语. 例如:1、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