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感悟之十二:秦朝速亡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05 21:0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4:09
读书感悟之十二:秦朝速亡
上次谈感悟写了陈胜、吴广起义,在其后不到两年时间,公元前207年10月,秦王子婴(始皇之孙)素车白马,以绳自束在道路旁向属下泗水郡沛县丰邑一亭长刘邦献上了传国玉玺,至此, 历史 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就此灭亡。《资治通鉴》卷九原文是这样记载的:“冬,十月,沛公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读到此十分感慨,联想到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建立秦国,历经春秋战国553年的艰苦奋斗,即使从孝公时商鞅变法图强开始,也经历了七代君主的努力,才让秦国强大到统一六国,建立了大一统帝国的秦朝,距始皇辞世不足三年的时间如同大厦轰然倒塌,至此作为一个朝代的秦存在不足十五年。
强大的秦帝国为什么会倏忽而亡呢?后人对此进行了研究与 探索 ,说法甚多,其中汉代贾谊的“仁义不施”的看法是比较有代表性,史学大家司马迁和司马光均认同,并分别写入《史记》和《资治通鉴》。其实这只是表象,都是写给皇帝看的。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首先,国家治理方式在统一之后未及时调整。在商鞅变法之后整个国家以征战为目标在运转,比如军功受爵制等制度,统一之后已不适用,没见到相关调整、废止的记载。就象驾车行驶到该拐弯时仍按原来的方向前进岂能不翻车。其次,没有培养和造就一支忠于国家官史队伍。未统一之前,秦国文化就比较落后,原来高级谋士大都来自六国,统一之后,由分封制全部改为郡县制,忠诚合格的官史队伍是不会一蹴而就的。事实也亦如此,各郡县一有*朝廷任命的官史不是望风而跳,就是望风而降,或者没有能力制止而被杀。第三,秦始皇的恣意妄为为灭亡埋下伏笔。秦始皇虽然灭了六国,建立了大一统的*集权,实行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统一了文字,这对促进中华大一统的贡献无疑是不可磨灭的;但是由于没有对皇帝决策、行为相关约束制度,这就为秦始皇在统一之后随意决策、任意妄为开了方便之门。如将大部分精力用于巡游四方、刻石颂功、刻石颂德,并死于途中;焚书坑儒,将当时原关东六国优秀文化成果和 历史 典籍几乎毁坏;梦想长生不老,屡次上当受骗,甚至派徐福率船队出海求仙;不惜民力,劳役过重,造成民怨沸腾,国家无以为继,几乎同时北修长城、南征百越、骊山修陵等征用劳役达二百万人以上,超过当时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其中征役戍边途中一支陈胜、吴广振臂一呼,揭开秦朝灭亡的序幕。第四,没有选定合格的*人。秦始皇没有来得及安排*人,在其临死之前一纸诏书确认长子扶苏又被赵高、李斯给废掉了,扶植幼子胡亥继位。别的不论,仅从指鹿为马这个成语典故就可知,胡亥用现在话来说简直就是弱智。始皇之后的帝国已经危机重重:苛政已经难以为继,如同大船需要改弦转舵,更这种状况贤能的君主都不好驾驭,更何况胡亥这种才智低下的人了,至此,秦朝的灭亡已不可逆转了,二世胡亥在任两年多被杀、子婴上任至投降仅四十六日。
秦朝的速亡对我们日常生活有什么启示?其实,国是放大的家,家国情怀,道理相通。第一,创业难,守业更难。对国家、朝代、团体如此,家族个人均不例外,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一个诸侯国努力了五百多年打下天下而迅速灭亡,如同大厦倾覆;一个人如若染上黄赌毒等其中一种不良嗜好,就可让其家庭迅速衰败或解体。第二,满招损,谦受益。此语出自《尚书.大禹谟》,西方也有类似的说法,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如《资治通鉴》卷七:“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盖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始皇此后的一系列几乎疯狂的行为,为其朝代覆灭做了铺垫。斗转星移,毛*1949年在即将取得胜利时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向全党发出谆谆告诫:“取得全国*的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又在1956年党的八大报告指出:“谦虚使人进步,骄骄傲使人落后!”第三,子不教,父之过。对于国家、团体来说*人培养和选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子女教育相当重要,如果子女教育失败,亦是人生的一大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