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效能感》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08 13:0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5 17:55
坚持分享第1440+595+195天 漯河焦点网络初期
摘录:
自我效能理论
(1)自我效能感的内涵
自我效能感由班杜拉首次提出,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班杜拉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
行为的结果因素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强化。
行为的先行因素就是人在认识到行为与强化之同的依随关系之后产生的对下步强化的期待。
期待包括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
结果期待是指人对自己的某一行为会导致某结果的推测。
效能期待是指人对自己能够进行某一行为的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它意味着人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
当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努力实施该活动。
(2)自我效能感的作用
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以及对活动的坚持性;
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
自我效能感不仅影响新行为的习得,而且影响已习得行为的表现;
自我效能感还会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3)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
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这一效能信息 源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
替代经验个体的许多效能期望是来源于对他人的观察,如果看到一个与自己一样或不如自己的人成功,自己的效能感就会提高。
言语暗示他人的言语暗示能提高自己的效能感,但缺乏经验基础的言语暗示效果是不牢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