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08 13:4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21:55
西游记第五十一回:心猿空用千般计,水火无功难炼魔
悟空败下阵来,在山后想。既然妖精认得我,应该是天上星宿思凡下届,要到天宫查下。悟空到了天宫,和众神谈及此事,并传报了玉帝。
于是玉帝命令遍查各天神,却发现没有天神下凡。玉帝叫悟空随挑几个天将去帮忙降妖,悟空挑了托塔天王和哪吒,以及两个雷公。到了金睛洞,哪吒前去挑战,结果兵器也被妖怪的白圈子收了,悟空和众人商量,天王认为“套不去者,水火最利”。
因此悟空先请了火德星君,要天王去挑战,趁妖怪不备烧他,可结果还是失败了,悟空想既然妖怪不怕火,肯定怕水,又请水德星君,还是毫无建树。悟空没办法,自己和妖精拳头肉搏,纠缠多时不能胜,于是变出几十个小猴帮忙,妖怪故伎重演把悟空的小猴都收了。
众人商议,认为妖怪最厉害的是那个圈子,因此提议悟空去偷了它。悟空变成一只苍蝇,飞进洞里,变成小怪到处寻找众人兵器,突然发现了金箍棒,忍不住拿了就一路杀了出去。
扩展资料:
《西游记》历经400多年的传播与延展,早已是一门国际学问,一个普世传奇,许多国家都用各种形式演绎过不同的西游故事。有人称这版舞台剧为日本版《西游记》,其实不然。
在西游的世界里,未尝有中国版《西游记》和日本版《西游记》之说,但真实地存在着中日两国的“西游观”:中国人眼中的西游记和日本人眼中的西游记,的确非常不同。
《西游记》对于日本人来说,是一种从小到大无所不在的存在,深入到脑中、心中。这其中的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日本的飞鸟时代。那时候,唐三藏西天取经的故事就早已东传至日本。
大约是日本人骨子里对于三藏法师异域求法壮举的向往,在之后平安时代的有关文学作品中,就已经出现了将三藏法师取经路线改道日本的改编现象。他们非常希望这种异域历险的故事能够降临东瀛本土。
于是,当明朝金陵最有名的书籍编印贩售机构世德堂所刊的《西游记》面世后,在相当短的时间内,这本记载着取经路上千险百磨的畅销书就被舶载至日本——此时的日本,正是江户时代。
与其他大多数中国古典小说一样,世德堂本《西游记》传入日本以后,很快被熟练的日本刻字工人刻制成“和刻本”——所谓和刻本,就是照着中文《西游记》直接翻刻,日本精通汉语的行家可以直接阅读。
著名的浮世绘名家葛饰北斋根据《西游记》和刻本的内容,配上了具有浮世绘风格的精美插图。这就是日本著名的《绘本西游记》。为了满足更多不谙汉字的本国民众,日本翻译者们历经3代人、74年,终于将《西游记》翻译成日文。
从此《西游记》的通俗译本开始在日本落地生根,出现了更多的绘本、图画、衍生故事和改编仿作,取经团队的历险故事渗透进日本民间的世俗生活之中,成为一代代日本人熟知熟悉的文化记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