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08 00:3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2 02:37
原文:
季汉王昶,字文舒。性谨厚,名其兄子曰默,曰沉;名其子曰浑,曰深,曰沦,曰湛。为书戒子曰:“吾以数者为名,欲使汝曹顾名思义,不敢违越也。夫物速成则疾亡,晚就则善终。能屈以为伸,让以为德,弱以为强,鲜不遂矣。人或毁己,当退而求之于身。谚曰:救寒莫于重裘,止谤莫于自修。斯言信矣。”司马懿荐其才德兼备。
译文:
季汉王昶,字文舒。性格谦谨仁厚,为他哥哥的儿子取名字都符合这个谦谨仁厚的作风,分别叫默,深。自己的儿子分别叫浑,深,沦,湛。 他写书信告诫子侄们:“我之所以给你们起这样的名字,是想让你们看见名字,体验我对你们寄予的厚望,不至于违背我的告诫行事。万物的道理:成就的快,败亡的也快;成就的晚能够善终;能委屈才能伸张,能谦让才能成就德行,能显示弱小才能真正强大,以这样的原则行事,事情很少有不能达到目的的。如果有人批评诽谤你,应该摆脱激辩转而提升自己。俗话说:抵御寒冻就应该穿上厚裘袄,阻止他人的批评诽谤就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品行(把批评诽谤比喻成寒冻,把自身能力和品行比喻成裘袄)。这真是至理名言阿。” 司马懿因此向朝廷推荐王昶认为他才德兼备。
澄子亡衣①إ 宋有澄子者,亡缁衣②,求之涂③。
见妇人衣缁衣,援而弗舍④,欲取 其衣。曰:“今者我亡缁衣。”
妇人曰:“公虽亡缁衣,此实吾所自为也。”澄子曰:“子 不如速与我衣。
昔吾所亡者纺缁也⑤,今子之衣禅缁也⑥。以禅缁当纺缁,子岂不得哉 ?”ؤ 【注释】ؤ ①选自《吕氏春秋&S226;淫辞》。
②亡:失去。缁:读zī资,黑色。
③涂:道路。④援:拉。
舍:放开。⑤纺:有里子的衣服,即夹衣。
⑥禅:读dān单,没有里子的单衣。ؤ 【译文】إ 宋国有个名叫澄子的人,丢失了一件黑衣服,急忙跑到路上寻找。
إ 他看见一个妇女穿着一件黑衣服,就追过去拉住不放,想要取下人家的那件衣服,嘴里还嚷 着:“今天我丢了一件黑衣服。”إ 那位妇女解释说:“你虽然丢了一件黑衣服,我身上穿的这件黑衣确是我亲手做的啊。”
إ 澄子说:“您不如快点把衣服给我!原来我丢的是件黑夹袄;而您现在穿的是件单褂。用单 褂顶替夹袄,您难道不是占了我的便宜了吗?”ؤ 【题旨】巧取毫夺,是强盗逻辑,骗子行为。
澄子亡缁衣 一、原文 宋有澄子者,亡缁衣①,求之凃②。见妇人衣缁衣③,援而弗舍④,欲取其衣,曰:“今者我亡缁衣!” 妇人曰:“公诚亡缁衣,此实吾所自为也。”
澄子曰:“子不如速与我衣昔吾所亡者纺缁⑤也今子之衣襌缁⑥也以襌缁当⑦纺缁子岂不得⑧哉?” 二、注释 ①亡缁(zī)衣:亡,丢失。缁,黑色的衣服。
②求之凃(tú):求,寻找。凃,同“途”,道路。
③衣缁衣:前一个“衣”,动,穿;后一个“衣”,名词,衣服。 ④援而弗舍:援,拉。
弗,不 ⑤纺缁:夹的黑衣服。 ⑥襌(dān)缁:单的黑衣服。
襌,单。 ⑦当:抵,偿。
⑧得:便宜。 三、导读 这是选自《吕氏春秋》的一则寓言。
寓言中的澄子是一个强横的不讲道理的人。他为了弥补自己的损失,肆无忌惮的损害别人的利益,而且公然宣称自己损人利己的行为使被掠夺者得到了利益。
这是典型的强盗逻辑。
王昶《诫子书》原文及翻译译文:做为晚辈,没有比保全自身成就事业更重要的,凭此来显扬父母。
(保全自身、成就事业、显扬父母)这三样的好大家都知道,然而总有人身陷危难家庭破灭,沉沦在身死家亡的灾祸中,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所遵行效法的准则不对。孝顺、恭敬、仁爱、道义,是行事的指南,按这些正确的准则行事才能站得稳,是立身的要本。
孝顺、谨敬的对待长辈,宗族中就站得稳,仁爱、守义的对待别人,乡邻就会看重这样的人;这样在宗族乡邻之间行事就可以成就自己,也会在宗族同乡之外传出美名。人如果不坚守这正道行事,反而背离这立身之本追求眼前利益,就会使自己陷于短浅的浮华之中,就会使自己沉溺于狐朋狗友之中;陷于浮华就失于虚伪,溺于朋党就得彼此防备、彼此陷害。
这两者的祸害,一目了然,因此受害的人却越来越多,追求眼前私利的人越来越多,都是因为人被当时的称赞迷了眼,被眼前的利益迷了心。富贵名声,本是人人都喜欢的,然而君子有时却得到了也不要,为什么?因为厌恶这些富贵名声不是遵循正道得来的。
担心大家只知道向前却不知道后退,只知道追求却不知道满足,所以才会有困窘、悔恨。话说:“如果不知道满足,就会失去你想要的。”
所以知道满足的满足才是恒久的满足。看往事的成败,看后来的吉凶演变,没有追求名利,不知满足,却能家世绵延,长保福禄的。
就是想要孩子们行事立身,能遵循儒家、道家的教导行事,因此用玄、默、冲、虚这样的字给你们起名字,也就是想让你们想起自己的名字就思想其中的含义,不敢违背正道啊。古时候人们在常用的盘盂、几杖上面都刻上铭文诫训,时时查看提醒自己,不要做错事;更何况如今你们的名字中使有教训,怎么能不警戒呢!事物成就的快消亡的也就快,成就的晚就会有更好的结果。
早上开的花,傍晚就调零了;松柏的繁茂,经寒冬也不会衰亡。因此懂大道的君子厌恶速成的徢径,戒绝利益之交的朋友。
像范文子答秦国使者却被范武子打了一顿,连发冠上的簪子都打断了,就是厌恶他出风头。有长处的人常难免自夸,有才干的人少有能不自负的;夸耀自己就容易看轻别人,自负自傲就容易盛气凌人。
不懂谦让的人,别人也不会对他谦让;盛气凌人的人,别人也对他盛气凌人。所以三郄在晋国被杀,王叔在周朝获罪,不就是自夸自负、争强好胜犯下的错吗?所以君子不炫耀自己,不是因为谦让他人,而是不喜欢掩蔽他人。
能以屈为伸,以退为进、以弱为强的人,少有不成事的。诋毁与赞誉,正是爱恨的来由、祸福的转机,所以圣人都谨慎地对待。
孔子说:“我对于人,诋毁过谁?赞美过谁?如有所赞誉的,他必定经受了考验。”又说:“子贡好评论别人。
子贡(端木赐)你就很贤能吗?我就没那闲功夫去议论人家的不是。”凭圣人的德行,还尚且这样说,更何况平庸之辈却随便论人长短呢?昔年伏波将军马援劝戒他的侄儿,说:“听到别人的不是,应当像听到父母的名字一样;耳朵可以听,口中却不可以再评说、传论。”
这诫命真是对极了。有人非议你,应该退让然后从自身找问题。
如果自己确有让人指责的行为,那别人的话就是恰当的;如果自己没有让人指责的行为,那别人的非议就是胡说了。对恰当的指责就不必怨恨,妄言胡说对自己本没有损害,又何必报复回去呢?而且听说别人指责自己就愤怒的人,应该厌恶再把丑恶的话语加到别人身上。
要报复回去只会越发滋生指责、非议,不如默默地约束自己、修养自身德行。谚语说:“解救寒冷都不如厚重衣裳,阻止毁谤都不如自我修养。”
这话确实有理啊。如果和论人是非的人、心怀险恶的人接近都是不可以做的事,那更何况和这样的人针锋相对呢?这样的害处就更大了。
虚伪的人,说话不从正道,行事与所言不一,他的虚浮浅薄一对照就能认清;然而世人被他们迷惑,还不将他们所言所行相对照来检验、辩明。近世的济阴人魏讽、山阳人曹伟都因为邪僻不正而自取败亡,他们凭言语惑乱当世,心怀险诈,挑动年青人作乱。
虽然他们被处死了,但他们张扬起来的恶劣作风,已经污染了很多人。怎么能不谨慎啊!至于那些甘心于山林隐逸的人,像伯夷、叔齐等宁可饿死首阳山;还有像介子推等,宁可烧死在绵山也不愿出仕。
虽然他们的言行可以对那贪欲之徒有所警诫,可以导向好的社会风尚,但是真正的圣人是不会像他们这样去做的,我也不愿意你们去效法。你们的先辈,世代作官,崇尚仁义,为人谨慎,讲究孝悌之道,广泛向友人学习。
我和同事交往,虽各有不同,但都会从不同的人那儿学到一些东西。颍川郭伯益(郭奕),喜欢灵活通达,头脑聪敏,有智慧。
可是他的为人稍嫌不够弘旷阔达,轻视富贵,固然可嘉,但也有些过分,对他认可人,就十分敬重,犹如高山一般敬仰着;对他不认可的人,就不把他们放在眼里,把他们视为小草。我因为和他相知,所以和他来往密切,但不希望你们像他这样做。
北海徐伟长(徐干),不求名誉,不求财富,淡泊自守,一心追求道德修养。他有所褒贬,也都假托古人之口说出,而对当世则从不评论是非。
我很敬重他,希望你们能向他学习。
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
童年丧父,以侍奉母亲有孝心而闻名。母亲曾经呕吐。
他怀疑是中毒所致,便跪下去尝呕吐之物。在北魏岐州担任刺史的伯父李?,对他特别赞赏,经常称赞说:“士谦这孩子是我们李家的颜渊。”
十二岁时,魏广平王提拔他做了开府参军事。齐国的吏部尚书辛术欲召纳他为员外郎.赵郡的王睿要以德行举荐他,李士谦都称自己有病而下去。
后来,和士开也看重他的名气,准备劝导朝廷将他提升为国子监祭酒,士谦知道了坚决推辞,得以免除,隋文帝夺取天下,李士谦矢志终身不做官。 士谦家里十分富有,但自己却处处节俭,常常把救济别人作为自己的义务。
在家乡.有人家里有丧事而无财力办理的,士谦总是及时赶到,尽力相助。有兄弟俩因财产分配不均,而相互争吵、诉讼,士谦知道后,便拿出自己的钱财,补足那个分得少的人,使他与分得多的相等。
兄弟俩都惭愧不已,于是相互推让,最后他们都变成了很有修养的人。有一次,别家的一头牛跑到他家的农田里,士谦将牛牵到阴凉处,并用草料饲养它,照顾之周到胜过了牛的主人。
每当看到有人偷割他的庄稼,就默默走开,有意回避,他家里的仆人曾抓住偷他家粮食的人,士谦知道后。反而安慰小偷说:“你们这样做,都因家里太贫困的缘故,本来就不应该受到指责。”
马上叫仆人放了他们。他的一个家仆因喝醉酒后与同乡人董震比力气的大小。
董震扼住其家仆的咽喉,因用力过猛,家仆被掐死了。董震于是惶恐不安,胆颤心惊地来向李士谦请罪,士谦却对他说:“你本来就没有杀害他的想法,为什么要请罪呢?不过你要远走他乡,以免被官吏拘捕。”
士谦性情宽厚,都像这样的。 开皇八年,李士谦老死于家中,享年六十六岁。
赵郡的百姓听到这个消息后,无不痛哭流涕他说:“为什么不让我们去死,而让李参军去死啊!”参加送葬的有一万多人。同乡的李景伯等人认为,李士谦道德高尚闻名于田园乡间,就将其一生的言行整理成文书,请求尚书省给李士谦一个谥号,事情最后没有办成,他们于是给李士谦立了一块碑在墓前。
译文:
卢坦字保衡,是河南洛阳人。做官当河南县尉。当时杜黄裳为河南尹(尹,长官),叫来卢坦站在堂下,说:“某家儿子与恶人交往,丧失了全部财产,你怎么不调查此事呢?”卢坦说:“凡是当官廉洁,即使*也没有丰厚的积蓄,那些能积聚钱财的一定搜刮下民来得到钱财。如果他们的子孙善于守住钱财,这是上天使不道义的家富足,不如放纵他们的子孙做不道义的事,把钱财归还给人民。”杜黄裳对他的话感到惊奇,从此对待他更加优厚。
李复任郑滑节度使,上奏章推荐卢坦做判官(判官,地方长官的属官)。监军(朝廷所派监督军队的官)薛盈珍多次干预政事,卢坦每次据理拒绝他。有个擅长吹笛的人,大将等人喜欢他,大将等人到李复那里请求让他担任重要官职,李复问卢坦怎么办,卢坦笑着说:“大将长久在军队中,积累功劳多次升迁,才到尊*职,怎么能自己轻视自己,想要和吹笛子少年一同任官呢?”各位将领听到这话很惭愧,急忙出来到卢坦面前道歉。李复去世,卢坦因为跟随办李复的丧事回东都(洛阳),后来任寿字县令。河南郡征收赋税期限已到,县里百姓诉说机上丝绸织品没织完,卢坦到郡府中请求延期十天,郡府不批准。卢坦告诉县里百姓只管缴纳织品,不要考虑期限,违背期限不过是罚县令俸禄而已。因此卢坦知名。
卢坦多次升官任刑部郎中,兼任侍御史主管多种事务。赤县(县治设在京师内的移赤县,此指长安、万年县)县尉被朝廷官署审查,京兆尹秘密救他,皇帝派宦官去释放这个县尉。卢坦告诉中丞(御史中丞)请求审察核实手续,宦官跑回来告知皇帝,皇帝说:“我本来应该先命令主管*。”皇帝于是下诏令,才释放这个县尉。过了几个月,卢坦提升为丞。起初,几个道(行政区划名,唐分全国为十道)罢免调回的长官,拿本道的钱作为进献皇帝的物品,皇帝于是发布赦免命令一律禁止,山南节度使柳晟、浙西观察使阎济美违反诏令进献钱财,卢坦揭发他们的罪状奏告,柳晟、阎济美免去官职等待治罪。皇帝告诉卢坦说:“这两个人进献的是家财,我已经答应宽恕他们,我不能失信。”卢坦说:“用来公布大信用的是赦令。现在这两个大臣违反诏令,陛下怎么能因小信用失去大信用呢!“皇帝说:“我已经接受了钱财,怎么办? ”卢坦说:“把钱财拿出来归还主管*,来显示陛下的道德。”皇上采纳了他的建议。
陈万年教子
万年尝病,召其子咸①教戒②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chǎn)也。”
注释:①咸:陈咸,陈成年之子。 ②戒:同“诫”,教训。
万年教子
陈万年病了,把儿子陈咸叫到床前。教他读书,教至半夜,陈咸瞌睡,
头碰到了屏风。
陈万年很生气,要拿棍子打他,训斥说:“我口口声声教你,你却睡
去,不听我讲,为什么?”
陈咸赶忙跪下,叩头说:“爹爹的话,我都晓得,大抵教儿子对上司
要拍马屁、讨好啊,如此而已!”陈万年没有再说话。
陈万年,汉宣帝时任御史大夫。他好结交权势,对皇后的家人更是卑躬屈膝。他的儿子陈咸却跟老子完全不一样,疾恶如仇,不畏权势,经常上书讥讽皇帝的近臣。陈万年觉得儿子这样必将得罪于人,一次,生病休息时,将儿子叫到床前训话,讲到半夜,言犹未尽。陈咸竟睡着了。突然头磕到屏风上,“砰”的一声,把陈万年吓了一大跳。陈万年大怒,要拿杖来打他,并严厉责问道:“我今天这样诚信教你,你倒睡起觉来,把我的话当耳边风。为什么这样?”陈咸说:“我都听见了,总的意思不过是叫我拍马屁套好人家。”陈万年默然无语,挥手让陈咸离开。
陈万年病了,把儿子陈咸叫到床前。教他读书,教至半夜,陈咸瞌睡,
头碰到了屏风。
陈万年很生气,要拿棍子打他,训斥说:“我口口声声教你,你却睡
去,不听我讲,为什么?”
陈咸赶忙跪下,叩头说:“爹爹的话,我都晓得,大抵教儿子对上司
要拍马屁、讨好啊,如此而已!”陈万年没有再说话。
燕凤字子章,是代郡人。从年轻时就喜爱读书,博览各种经书史籍,明于阴阳之术和谶纬之学。昭成帝早就听说他的名声,便派人以礼相邀,可是燕凤不肯受聘。当大军围困代郡时,昭成帝对城里人说“:燕凤再不肯前来的话,我准备让兵士们屠城。”代郡人十分恐惧,便把燕凤送到军中。昭成帝用贵宾的礼节对待他。后来又封他为代王的左长史,参与处置国家大事。燕凤又以经书教授献明帝。
他曾经作为使者前去见苻坚,苻坚问燕凤“:代王是怎样的一个人?”燕凤答道“:他宽和仁爱,经略高远,是一代的雄主啊!经常有并吞天下的大志。”苻坚问“:你们这些北人,没有坚固的甲胄和锋利的兵器,敌弱就进,敌强就退,怎么能够兼并天下呢?”燕凤说“:北人强壮彪悍,上马时手中拿着三种兵器,奔跑如飞,国主雄俊过人,征服北方,精兵百万,号令整齐如一。军队没有辎重、粮草炊饮的拖累,轻装行军,迅疾如飞,向敌方取得各种资财。这也就是南方所以常感疲弊不堪而北方所以常常战胜的道理。”苻坚问“:代国人马多少?”燕凤说“:精锐士卒几十万,现有马一百万匹。”苻坚说:“你所说的人数还差不多,说马数就太多了。”燕凤说“:云中川从东山起到西河长二百里,北山到南山宽一百多里,每年的初秋,马匹常常聚集在这里,差不多把全川都塞满了。如果按照当时数量计算,恐怕我说的数量还不够呢!”燕凤回代国时,苻坚赠送给他许多礼品。
昭成帝驾崩时,打算将道武帝迁往长安。燕凤考虑到道武帝年幼弱小,再三向苻坚恳求说:“代王初崩,臣子们或离或叛,遗下的孙子年幼,没有得力的人来辅助。其国中的别部大人刘库仁有勇有谋,铁弗卫辰又狡猾多端,都不能让他们独掌大权。应当把部属分为两部分,让他们分别统领。两人一向有深仇,这一来势力均衡,谁也不能首先发难,可说是防御边患的上策啊!等代王的孙子长成后,再保存代国并立他为国君,这便是陛下对亡国的大恩大德啊!”苻坚答应了,燕凤立即回到代国。
到道武帝即位时,燕凤历官吏部侍郎、给事黄门侍郎、行台尚书等职,很受器重。明元帝时,他和崔宏、封懿、梁越等人入宫讲授经书史传,出则商议朝政大事。太武帝初年,因过去的功勋被皇帝赐爵为平舒侯。他死后,儿子燕才继承了这个爵位。
原文
艾子教孙
艾子有孙,年十许,慵劣1.不学,每加榎楚10.而不悛2.。其子仅有是儿,恒恐儿之不胜3.杖而死也,责必涕泣以请。艾子怒曰:“吾为若教子不善邪?”杖之愈峻4.。其子无如之何5.。
一旦,雪作,孙抟6.雪而嬉,艾子见之,褫7.其衣,使跪雪中,寒战之色可掬9.。其子不复敢言,亦脱其衣跪其旁。艾子惊问曰:“汝儿有罪,应受此罚,汝何与焉?”其子泣曰:“汝冻吾儿,吾亦冻汝儿。”艾子笑而释8.之。 ——(选自《艾子后语》)
文言文翻译
艾子有一个孙子,年龄有十多岁,性情懒惰顽劣,不爱读书。每当(孙子不读书的时候)就用楸木杖打他,但他老是不改。艾子的儿子只有这么一个孩子,时常担心孩子禁不住杖打而死掉,因此,每当父亲杖打孩子时,他都在一旁含着泪求情。艾子看到儿子的可怜相,愈加愤怒,教训他道:“我替你管教孩子难道不是好意吗?”边说边打得更厉害了,儿子也无可奈何。一个冬天的早晨,下着鹅毛大雪,孙子在院子里抟雪球玩。艾子发现了, *** 孙子的衣服,命他跪在雪地上,冻得他浑身发抖,直打寒颤,煞是可怜。儿子也不敢再求情,便脱去衣服跪在其子旁边。艾子见了,惊问道:“你的儿子有过错,应该受此惩罚;你有什么过错,要跟他跪在一块?”儿子哭着说:“你冻我的儿子,我也冻你的儿子。”艾子笑了笑,饶恕了他们父子。
薛修义,字公让,河东汾阴人也。曾祖绍,魏七兵尚书。祖寿仁,秦州刺史、汾阴公。父宝集,定阳太守。
修义少而奸侠,轻财重气。魏正光末,天下兵起,特诏募能得三千人者,用为别将。脩义得七千余人,假安北将军、西道别将。以军功,拜龙门镇将。
后宗人凤贤等作乱,围镇城,修义以天下纷扰,遂为逆,自号黄钺大将军。诏都督宗正珍孙讨之,军未至,修义惭悔,遣表乞一大将招慰,乃降。凤贤等犹据险不降,修义与书,降之。乃授凤贤龙骧将军,阳夏子,改封汾阴县侯。尔朱荣以修义反覆,录送晋阳,与高昂等并见拘防。荣赴洛,并以自随,置于驼牛署。荣死,魏孝庄以修义为弘农、河北、河东、正平四郡大都督。时神武为晋州刺史,见之,相待甚厚。及韩陵之捷,以修义行并州事。孝武帝入关,神武以修义为关右行台,自龙门济河,招下西魏北华州刺史薛崇礼。
初,神武欲大城晋,中外府司马房毓曰:“若使贼到此处,虽城何益?”乃止。及沙苑之败,徙秦、南汾、东雍三州人于并州,又欲弃晋,以遣家属向英雄城。修义谏曰:“若晋州败,定州亦不可保。”神武怒曰:“尔辈皆负我,前不听我城并州城,使我无所趣。”修义曰:“若失守,则请诛。”斛律金曰:“还仰汉小儿守,收家口为质,勿与兵马。”神武从之,以修义行晋州事。及西魏仪同长孙子彦围*城下,修义开门伏甲侍之。子彦不测虚实,于是遁去。神武嘉之,就拜晋州刺史。后除齐州刺史,以黩货除名。追其守晋州功,复其官爵。俄以军功,进正平郡公,加开府。天保中,卒于太子太保,赠司空。子文殊嗣。
修义从弟嘉族,性亦豪爽。从神武平四胡于韩陵。历华、阳二州刺史,卒官。子震,字文雄,位廉州刺史,亦著军功。又历南汾、谯二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