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08 08:4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12:44
作者:高峰
人生苦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是一代枭雄曹操的人生感叹。不知别人有何感触,我却是深深膺服的。
一眨眼之间,已经走过了59 个人生春秋,回首来路,有风有雨,也有旖旎的朝霞和灿烂的阳光。我感谢生活,感谢时光,是它的打磨和雕琢,让我拥有了现在内心这份平静与满足感,就像苏东坡所言“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我愿我的朋友都能拥有我现今这种美好而难得的心态。
应该是1994 年的兰州,我初次结识了石头。当时在那个展览会上,对着那么多沉静无声的精美奇石,我感到自己的心脏几乎也像石头一样不会跳动了,不知道是我向石头轰然间敞开了心扉,还是石头幽幽然吸去了我的心魂,但我知道,我后半生要做的事情是什么了。
怎么形容呢?就像是一次一见钟情的恋爱,过电般的感觉,而且这道电波一直飘曳到今天,算来已是 25 个春秋了,而且有种历久弥新的圣洁。
之后便是寻觅、寻觅和寻寻觅觅,这个过程充满了艰辛和挫折,但更多的是收获的满足和幸福、发现的体验和惊喜。用古人的“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来形容显然太过夸张,但用“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来比喻,我觉得却十分恰当。
光阴、岁月、 历史 ,它们就是三位一体的上帝,世上的每个人被他恩赐到不同的礼物,同时也被他精确地定位在价值天平的不同准星之上。上帝赐给我的是石头,大大小小上万块形质各异的石头,每天,它们都环绕着我,簇拥着我,注视着我。我也注视并*着它们,我们生活在一起,而更多的时候,我常常会把目光越过它们的头顶,凝望更远的地方。
猜猜看,越过石头我到底看到了什么?
越过石头,我看到了大地和山川最本真的美丽。这些环绕在我膝下的石头,现在是我的孩子,而它们的生母是大自然,是大地,是山岳,是河流。我只不过是一个特定时间段内它们的领养者和命名者。在我眼中,每一块石头都是一个最优秀的自然史的讲述艺人,有的讲述地壳的升沉,有的讲述板块的迁移,有的讲述火山的惨烈,有的讲述冰河的壮观,有的讲述江河的缠绵,有的讲述风沙的谣谚……挤压、碰撞、崛起、下陷,沧海桑田,大地在动,山河在转,一万年太短,永远到底有多远?天地苍茫,多少风流事,笑说石头记,把玩股掌间。
是的,石头记,我指的是比曹雪芹的《石头记》题材更宏大的大自然石头记,读着它,不仅让我惊心动魄,更让我时时*问自己的心灵:你又骄傲了吧?你要谦虚呀!
细想想,在某种意义上讲,我们人类和石头一样,都是大自然母亲的孩子,面对我们的石头兄弟,我们的自命非凡和志得意满,显得多么荒唐和滑稽呀。
越过石头,我还看到了自己生命的方向。在我的潜意识之中,我把收藏各种石头和品味各种生命状态是等同为一体的,也就是说,我总认为一块石头就是一种生命,它们都和现实与 历史 中的某个人物相对应;人性的各种格调和品类,我在石头中都发现了具体而微妙的应和。高贵与大气、卑微与丑陋、豪放与内敛、张狂与谨慎、平和与诡秘,正直与阴险……这个发现,真是一次奇妙而快乐的旅程,我在其中孜孜以求,乐而忘忧。
关于人格的高下、人品的贵贱,古人研究出了许多富有深义的理论,如“九类三品”说,人分上、中、下三品,三品各自又分上、中、下三类,金圣叹评《水浒传》就用了这套理论。还有一种理论就是“人物相应”说,不同人品有不同事物相对应,人有物性,物赋人形。例如,汉高祖刘邦是白蛇转世,杨贵妃是牡丹真神,岳飞是大鹏鸟的化身,李白是太白星下凡,孙悟空是石头精灵,等等,举不胜举。
然而,也许很可笑,我却自有我的一套“人石相生”的理念,那就是每个人都就有一块与之相伴相生的石头,就像《红楼梦》中贾宝玉脖颈上的那块“通灵宝玉”。之所以许多人没有像贾宝玉那样拥有一块“命中石”,那是因为他或她还没有找到或根本没有这样的意识。
那么,我找到了我自己的那块“命中石”了吗?坦率地说,还没有,但我坚信找到它的那个日子已经不远了,也许就在明天。
不过,有很多朋友在我这里非常幸运地找到了他们自己的那块“命中石”。每次见他们那份获得自己“命中石”的兴奋和喜悦,都深深地、长久地感染着我。也许,这也是我收藏事业的一份光荣吧。能给别人的生活带去一抹亮色,我已经很满足了。
这大概就是我自己的生命应该确立的方向吧?对,这就是我的生命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