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榆林自然灾害有哪些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07 03:3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14:49
一、自然灾害及分布地区
陕西常见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旱、涝、霜、雹、大风等几种灾害。比例大体为:干旱占46%,雨涝占32%,霜冻占10%,冰雹占7%,大风占2%。其中旱涝灾害合计占78%。全省干旱情况,按照地理特征分为7个干旱区域(详见陕西省干旱分区图)。旱灾,每年都有,只是范围大小、时间长短、旱情轻重不同而已。
旱灾地区分布。根据1950~1989年40年资料的分析,40年中陕西各地区旱灾次数分别为:陕北北部54次,陕北南部38次,渭北51次,关中东部39次,关中西部37次,商洛地区35次,汉中地区35次,安康地区44次。全省范围的大旱年份有:1959、1969、1972、1978、1980、1987、1989年,计7次,平均5.7年一次;中等干旱年份有:1951、1955、1957、1960、1962、1963、1965、1966、1969、1973、1979、1986年,计12次,平均3.3年一次。全省范围的大旱及中等干旱年份共计19次,其中50年代4次,60年代7次,70年代4次。
40年中,全省范围的雨涝和局部地区强度较大的雨涝有:1952、1954、1964、1968、1977、1981、1983、1987、1988、1989年,共10次,平均4年一次,其中大暴雨或特大暴雨危害严重的计有1977、1981、1983年,共3次,平均10.3年一次。
40年中,各地市出现大范围(4个县以上的)暴雨次数是:汉中23次、安康17次、渭南14次、宝鸡13次、咸阳11次、商洛9次、延安7次、榆林3次(陕西省气象局李士高编《陕西旱涝灾害》稿)。
二、重大自然灾害
(一)旱灾
1951年,绥德、榆林两个专区春旱至夏,久旱不雨,夏田普遍歉收,部分地方颗粒无收。早秋大部无穗,直至8月才降饱雨,但后又遭旱、雹等灾。两专区受灾面积405万亩。关中5~6月普遍缺雨受旱。
1955年,陕北各地从入春至8月上旬普遍受旱。绥德专区夏田产量平均亩产仅7.5公斤,比原计划减产73.14%,秋田平均亩产13.87公斤,较上年减产41.75%;榆林专区夏田平均亩产仅7.5公斤,较上年减产60%左右。秋田平均亩产10.45公斤,较上年减产49.3%;延安专区北6县(吴旗、延长、志丹、延安、安塞、宜川)夏田平均亩产较上年减产36%。秋田平均亩产比常年减产34.99%。夏秋田总产量减产程度:绥德专区较上年实产量减产51.93%;榆林专区减产41.02%;延安专区北6县减产24%。关中渭北从7月上旬至8月下旬连旱60天,降水偏少8~9成。全省成灾1043万亩。
1957年,全省大部地区夏秋连旱百日左右,降水偏少7~9成。关中重旱。受灾面积2000万亩,成灾面积1000万亩。秋粮减产2亿公斤。
1959~1960年连旱。1959年夏秋均遭干旱,特别是入秋以后,全省大部分地区出现30多年来未有的百日大旱,尤以安康专区、汉中专区和关中地区东部较为严重。全省夏秋成灾面积为1074万多亩。其中减产三成以上至五成的525.67万亩,减产五成以上至九成的404.21万亩,减产九成以上至无收的144.38万亩。减产粮食5.39亿公斤。1960年3~4月全省出现干旱。榆林专区先后干旱150多天,许多地区禾苗枯萎。汉中专区主产水稻的平川地区,5~7月持续干旱,3个月平均降雨比旱情严重的1959年同期还少89毫米,不少塘库干涸,河水断流。安康专区部分地区、关中各县市和延安、商洛的大部分地区也是春夏干旱。全省受灾面积3082万亩。成灾面积950万亩。
1962~1963年连旱。1962年入春,全省持续干旱2~3个月。渭南、榆林专区部分地区干旱4~5个月,夏收后又缺雨干旱。陕北和商洛、安康专区、关中东部部分地方,从春季至“入暑”(7月初),未降透雨,受灾面积2539万亩,成灾面积1980万亩。1963年秋季,在秋粮出穗、棉花结桃时,关中、陕北大部分地区干旱50天,受灾面积1537万亩。成灾面积939万亩。
1965~1966年连旱。榆林专区、延安北部子长、延川、延长一带,从1965年春季到1966年7月中旬,一直未降透雨,干旱持续400多天。从1965年10月至1966年5月,渭北高原的白水、韩城、合阳、澄城、蒲城等县,200多天未降透雨。1965年全省受灾面积1232万亩,成灾面积1280万亩。1966年秋,关中、陕南又有20多个县干旱严重,全省成灾面积1280万亩。
1969年,关中、陕南地区出现了严重的干旱。全省秋田面积3500万亩,由于长期干旱,成灾面积1300万亩,占秋田面积30%以上。其中350万亩基本无收,其余约有一半收成。受灾县52个,其中重灾县27个,成灾人口500多万人。
1972~1973年连旱。1972年夏秋全省部分地区严重干旱。榆林地区和延安地区的10个县,120多天未降透雨,干土层一般13~20厘米,有的达24~33厘米。关中渭南、咸阳地区部分县也受旱灾。全省受灾面积2000多万亩,成灾面积1589万亩。1973年夏收后,关中三个地区北部旱原一带及榆林、延安、安康、商洛地区部分县社干旱严重,近60天未降雨。全省受灾面积1534万亩,成灾面积1076万亩。
1978~1980年连旱。从1977年冬到1978年春季干旱,特别关中渭北地区东起韩城,西至凤翔“旱腰带”17个县干旱严重,持续20个月未降透雨。全省受灾面积1837万亩,成灾面积1289万亩。1979年夏、秋田大面积受旱,时达3个月之久。榆林地区、延安地区北部和渭北西部、汉中地区旱灾严重,波及82个县。受灾面积2880万亩,成灾面积592万亩。1979年从秋播到1980年5月底未降透雨,关中干旱200多天,渭北连旱时间最长达240多天,陕南100天,陕北160多天,波及73县。据关中5个地市统计,夏田死苗面积506万亩,失收239万亩。全省受灾面积3145万亩,成灾面积1860万亩。减产5亿多公斤。
1986~1987年连旱。1985年从秋播到1986年4月下中旬180余天全省降水量比常年编少4~7成。7月初到8月中旬有75县市又出现伏旱。全省受灾面积2225万亩,成灾面积1459万亩。1987年上半年全省有54县市降水量比常年偏少5~7成,关中、陕北长城沿线和陕南西部山区干旱严重。榆林、延安地区从上年9月到1987年8月持续干旱严重,造成63万人,11.5万大牲畜饮水困难。全省受灾面积2158万亩,成灾面积1688万亩。
1989年7~8月下旬,有63县市受旱灾,其中53县市降水量少于往年7成以上。受灾面积1652万亩,成灾面积1251万亩。
(二)水灾
1952年入秋后,关中、陕南阴雨连绵。雨量之多为10年所未有。关中黑河流域于是年7月3日晚10小时内降雨129毫米,加上4天暴雨,等于关中普通年份的总降雨量。安康7月后持续降雨50多天。全省受灾面积130万亩,倒塌房屋9905间,死亡279人,牲畜2015头。
1954年7月后暴雨频繁。7月13日、8月13日和9月3日,黄河漫溢。8月16~19日,关中连降暴雨,各大小河水暴涨。陕南三专区均遭水灾。商洛专区8月2日、8日、11日连发洪水3次,商县黑龙口至麻街20公里内沿河土地大部分被水冲毁。灾害波及84县市,成灾面积121万亩。倒塌房屋22238间,死亡551人,牲畜269头。
1964年秋季后期,全省普降阴雨,持续两月之久,造成山洪暴发,汉江、黄河、渭河、泾河等河流沿岸农作物被水冲淹。全省受灾面积2911万亩,成灾面积1984万亩。倒塌房屋19398间,死亡886人,牲畜1352头。
1968年9月上、中旬,关中、陕南持续降雨,9月雨量比历年同期增加60%以上,造成泾、洛、渭、黄诸河及汉江发生洪水。华县有1万多人被洪水包围。仅渭南、宝鸡两专区共淹没秋田20余万亩,倒塌房屋1.5万间。
1977年6月下旬,特别是7月4日后,全省7个地市的50个县市遭受暴雨灾害,致使泾、渭、洛、黄等河流普遍暴涨,淹没冲毁粮田126万亩。7月6日延安地区降大暴雨,延河暴涨,延安市延河流量出现历史上罕见的8100立方米每秒的洪峰。延河两座大桥被洪水冲断,延安市区与东、西、北三面电话、交通中断,市区沿河地带被水淹没,北关一带平房倒塌,有的楼房被水冲毁,南街*对面招待所水深4米,东郊飞机场被水淹,地区*、民政局驻地水深两米多。经济损失5883万元。是年,全省受灾面积180万亩,成灾面积126.54万亩。倒塌房屋1万间,死亡350人。
1981年8月14日~9月13日,陕南有28天,关中有26天在降雨。汉中和宝鸡地区出现三次大暴雨,降雨量为历年8月份平均降雨量的2.6倍,致汉江、嘉陵江、褒河、玉带河、渭河、清姜河等河流同时暴涨,多次出现超过警戒流量的大洪峰。汉中市城郊被水淹没,略阳县城三次进水,南郑县大河坎、勉县新街子和凤县沿河一带均遭洪水洗劫。汉中地区因灾造成经济损失10亿元。灾害波及汉中、宝鸡、咸阳、渭南、安康和西安等地市的38县。全省受灾面积2015万亩,成灾面积1416万亩,其中被水淹没252万亩(有180万亩绝收)。阴雨内涝1763万亩。因灾倒塌房屋61.6万间,死亡1200人,牲畜4619头。秋粮减产11.5亿公斤。
1983年7月18~22日,安康、汉中、商洛三地区普降大雨、暴雨。7月28~31日又降大到暴雨,汉江上游的干支流在31日发生超过和接近历史实测最大流量的大洪峰,使汉江安康站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峰。31日18时洪峰流量29300立方米每秒,20时30分左右汉江洪水位高过安康县城墙,洪水飞流直下倒灌城区,北城墙三四处决开10多米宽的口子。8月1日1时最大洪峰流量达37000立方米每秒,超过安康地区堤防防御洪水能力2万立方米每秒,东堤全部崩溃,西堤翻顶溢洪,安康老城一片汪洋,东关水深7.8米,东堤内水深13米,城内三层楼高的建筑全部陷入洪水中,造成8.9万人无家可归,倒塌房屋9万多间,死亡870人,经济损失5.3亿多元。9~10月份又阴雨连绵,大片低洼地区发生渍水,地面沉陷,房倒窑塌。咸阳、渭南、宝鸡、西安、铜川等5个地市在灾害中死亡515人,损失大家畜6000多头,倒塌房窑24.9万多间(孔),19.8万多人无家可归。全省受灾面积2800万亩,成灾面积2100万亩(其中绝收380万亩)。倒塌房屋35万间,死亡2219人,牲畜6250头。
1987年4~6月,陕南、关中49个县市相继降暴雨,有的地方暴雨伴有大风,房瓦飞落,百年大树拦腰折断。商洛、安康有12县遭特大暴雨,丹江支流银花河竹林站洪峰流量2970立方米每秒,比200年一遇的洪水最大流量还多337立方米每秒。沿山谷河岸的农田、村庄、集镇人民生命财产遭到严重损失,受灾群众150万人,有10万人被水围困,9万人无家可归,140人丧生。7月16~19日,陕南又降大到暴雨,汉中地区西乡县城1300米堤防发生洪水倒灌街道,积水过膝;安康县城水深3米,上万人紧急撤离险区。全省受灾面积675.8万亩,成灾面积425.2万亩。倒塌房屋4.3万多间。死亡368人,牲畜3512头。
1988年7~8月份,全省有103个县市(区)降雨量均在100~487毫米之间,其中雨量200~487毫米的有34个县市,有54个县市连续两、三次遭暴雨灾害。商洛地区有3个县的68个乡镇遭暴雨洗劫,死亡112人;蓝田县有15个乡镇遭大暴雨袭击,死亡54人;三原县11小时内降雨量230毫米,县城北部10公里长、2.5公里宽地面一片汪洋,3个乡镇的29个村庄2.5万人被水围困,冲淹农作物10万亩。全省受灾面积1200万亩,成灾面积900.1万亩,其中绝收380万亩,倒塌房屋5.4万多间,死亡643人,牲畜4454头。
1989年7月份,陕南、陕北和关中西部山区发生三次较大降水,波及44个县市,黄河出现两次大洪峰,汉江、延河水位均超过警戒水位。7月9日商洛地区7县降雨36小时,全地区有114个乡,21.5万人受灾。9月22~27日,汉中地区连降中到大雨6天,造成经济损失5000万元。全省受灾面积405.1万亩,成灾面积262.8万亩。倒塌房屋2.8万多间,死亡1443人,牲畜1507头。
(三)其他灾害
1.冰雹、大风
1954年4~5月间,陕北及关中部分地方遭受冰雹灾害,夏田受灾面积134.24万亩。韩城县雹大如枣,雹厚3厘米多。5月19日、30日,洛南、山阳、柞水等县部分地方降雹1小时,有的雹块大如鸡蛋。
1968年6月30日至7月3日,关中、陕北、商洛地区43县190个公社遭冰雹灾害,受灾面积105万亩。有的地方雹大如鸡蛋,最大的如拳头,地面积雹10厘米厚。大荔县冰雹打伤26人,打死家畜3头,打坏房屋104间,大风吹倒电杆100多根,树木1万余株。
1978年4月13日至9月间,全省有69县500多个公社遭冰雹灾害,受灾面积332万亩,成灾面积226万亩,其中绝收57000亩。4月份渭南、咸阳、汉中等地区相继发生大风。4月14日乾县、富平县遭龙卷风袭击,死亡84人,伤338人,毁坏房屋945间,国家、集体、个人财产损失75.5万元。6月30日大风波及宝鸡、咸阳、西安、商洛、汉中等5个地市30个县,受灾面积100多万亩。眉县遭大风袭击后,苹果落果达750万公斤。宝鸡市、凤翔、眉县9条高压线被风吹断,水塔顶被风掀掉,造成断电、断水。
1982年5月中旬,全省大部地区遭受6~8级大风袭击,最大风力10级,每次持续几小时到十多小时,有的大树被吹倒。6月5~9日,商洛地区7个县34个区遭受冰雹灾害,雹块大如核桃、鸡蛋,有的地方雹层达30多厘米厚。7月4日,丹凤县降雹夹雨持续约1小时,4个小孩出外放羊被冰雹打死,两名成年人出外寻找孩子,也被冰雹打死。全省受灾面积376万亩。
1987年,全省有40个县遭冰雹袭击。4月22日镇坪县华龙山狂风大作,降特大雨雪,有7名药农当天被冻死在山上。全省受灾面积360.9万亩,成灾面积323万亩。
1988年4月份,全省有40多县市遭暴雨、大风、冰雹灾害。5月3日,陕南3个地区有16个县遭暴雨、冰雹袭击,伴有7~9级大风,最大风力达10级以上。折断树木12万株,吹倒电杆1000余根,造成电力和通讯线路中断。
2.霜冻
1962年3月下旬至4月初,关中地区和延安、汉中、商洛专区部分地方遭霜冻灾害,波及76个县,受灾面积915万亩,成灾面积518.7万亩。
1979年4月1日、11日、12日,全省气温急剧下降,普遍降雪和遭霜冻。据汉中、渭南、咸阳、宝鸡等4个地市统计,小麦受灾面积659.35万亩,成灾面积162.79万亩。
1989年2月20~23日,陕南降了一场历史上罕见的大雪,降雪量36毫米。气温由摄氏6度降至零下4度。仅汉中地区受灾面积95万亩,压倒房屋3349间,死亡大牲畜316头。5月13~14日,陕北气温急剧下降到摄氏零下3度,最低达零下8度。仅延安地区受霜冻面积102万亩,成灾面积56万亩,其中绝收10万亩。
3.病虫害
1953年,全省有7个专区麦田发生红蜘蛛、金针虫、地老虎等病虫害,以长安、周至、咸阳、兴平、户县、蓝田等县最为严重,平均每平方米有270多个,严重者4000多个。危害面积360万亩。
1985年5月后,全省大部地区,特别是关中渭河两岸小麦发生赤霉病、锈病、叶枯病和吸浆虫等病虫灾害。全省受灾面积1600万亩,成灾面积460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