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9:50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2:52
画虎画皮难画骨,画人画面难画心。——《增广贤文》
人心叵测真情少,世事难料人善变。人总是喜欢追求美丽的东西,往往美丽的外表下潜藏着危险。一副女鬼图,道尽人性善变,是与非的转折。
图片源自网络
画中惊人的秘密。清朝留下的一副窥窗见鬼图,乍一看以为是女鬼在加害女子。放大10倍一看,画中一个面目狰狞,长相奇丑的女鬼,正拿着笔在一副美女皮囊上描妆。
皮囊上的女子长得柳叶弯眉,樱桃口,虽不是闭月羞花,也算得上大家闺秀。在皮囊旁摆放着女子的衣服,衣服上有清楚的纹理和样式。
在绿鬼的身后,有一排窗户,其中一扇窗户被戳了一个洞。一位男子露着眼睛,被眼前的景象,吓得瑟瑟发抖。
整幅画发生在一间书房里,书房被布置的很精致。实木雕花的书架和桌子,整齐的画卷和书籍,还有房屋清新淡雅的装饰。
这幅画放大后,画中细节让人钦佩,不管是桌上的雕花,还是书架上的绸缎,都画得非常仔细,就连皮相上的头发,都根根分明如丝状。
这个故事是我们熟知画皮中的一个桥段,王生不听道士劝阻,贪图美色,结果发现美女是鬼披人皮,最后被鬼挖心。
图片源自网络
画中存在的真谛这个故事的真谛警示世人,不要被外表迷惑,要用心待人。但在世间男子眼里,只有女人的皮相。
将故事放到现实中,这是一个婚姻故事。丈夫出轨小三,妻子不离不弃,终究用真心挽回丈夫。
男子已经有家室,还将半路结实的美女带到家中藏起来,不顾妻子的感受。男子受到报应被掏心挖肝,妻子却甘愿食人咳痰唾涕救他的命。
男子不听道士的忠言,反而怒斥其为妄言。像极了身边人对丈夫的劝告,但不撞南墙不回头的男子比比皆是。
婚姻将两个原本陌生的人牵到一起,一方付出忠心,但另一方很难守住底线。因婚姻背叛,导致破裂的家庭不在少数。
有人说用心温暖对方,便能得到相伴余生的幸福。可婚姻中出现裂痕,是永远治不好的伤疤。
所以在结婚前,情侣双方都应该明白婚姻的重量。并不是简单的喜欢,就能相伴在一起,更不是婚后双方不合适,就离婚了事。
婚姻不是两个人的事情,是三个家庭的事情。结婚不像恋爱,光凭喜欢就能度日,还有生活中的柴米油盐。
两个人如果三观不合,原生家庭相差较大,还需要在恋情中冷静考虑,对方能否和你一起创造幸福。
人心善变,不知何时爱已经消亡,婚姻成了两个本子。婚姻需要彼此共同的经营,彼此付出,彼此守约,彼此努力。
婚姻幸福是很多人期盼和羡慕的事情,但往往很多人求而不得。更多的夫妻是凑合婚姻,两人彼此嫌弃,为了孩子勉强在一起。
想要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并不是遇人不淑,而是需要彼此的成长。
首先,彼此要尊重对方。
尊重是夫妻的底线,即使结婚后,也要有私人空间。要尊重对方的选择,尊重对方的*。在有的婚姻中,夫妻相互伤害,甚至恶言相向,最后成为仇人。
在生活的小事中,也要尊重彼此。比如妻子辛苦做的饭,即使不和你的胃口,也不要挑三拣四,你需要尊重妻子的付出。
丈夫用零花钱给你买的礼物,即使在不喜欢,也不要表现嫌弃,你需要尊重丈夫的这片真心。
然后,多制造些浪漫的时光。
有了孩子后,夫妻忙着工作照顾孩子,时间就一点一点流逝。两个人说话越来越少,单独在一起的时间也越来越少,感情就变得越来越淡。
生活中的小幸福需要彼此营造,比如约个时间一起看场电影,给对方一个小惊喜,出门一起旅个游等等。
最后,彼此要相互理解。
上牙有时还打下牙,夫妻之间的矛盾更是频出。遇见矛盾不要争死不休,甚至斤斤计较,非要占个上风,显得你多厉害。
两人先冷静下来,再想想解决办法。有些心眼小的人,最好不要和他争论,心累。你改变不了他,就要改变自己。
所以,婚姻幸福是需要夫妻一起创造,不是单方面的付出。夫妻的关系是平等和谐的关系,没有谁非要当大王,谁会喜欢生活在压迫的日子里。
清朝一副女鬼图,放大后发现女鬼正伏案画皮,细节用心,栩栩如生。这个故事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画皮故事,从中折射出是是非非,道出婚姻的真谛。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
一段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2:53
《聊斋志异》是我国最有名的一本志怪小说,蒲松龄正是因为写下了这样一本千古绝唱,被我们铭记,就算我们没有看过原版,也应该看过由《聊斋》改编而成的影视作品,在整个故事当中,最经典的应该就是《画皮》了。
《画皮》这个故事被多次改编成影视作品,不仅故事婉转动人,更是蕴含了更深层次的道理,很多人都非常喜欢这个故事,正所谓“画骨画皮难画心”,很多看起来美好的东西,不过就是表象,不仅现在有很多人喜欢这个故事,古人也非常喜欢。清朝时有个无名画家,以画皮故事为背景,创作出一幅《窥窗见鬼图》,放大20倍之后,让人毛骨悚然。
《画皮》被很多人改编成的影视作品,大概的故事内容,相信大家都已经知道了。一个名字叫做王生的人,在路上看到一个美女正在赶路,垂涎这名美女的美色便上前搭话,得知这名美女无家可归,就将她带回了家中,看起来王生是一个好心人,实际上是在垂涎女子的美色。
王生将女子带回家之后,怕妻子不同意留下女子,便将女子安顿在书房之中,从此之后,二人整日在书房里私会,王生自以为是抱得美人归,实际上是给家里招来了一个**,在某天出门的时候,王生遇到了一个道士,告诉王生,他有杀身之祸,说王生身上有一股邪气,但是王生却以为这不过就是江湖道士用来骗钱的把戏,到最后道士叹息一句,“祸哉!世固有死将临而不悟者。”
王生虽然没有听道士的话,但是在心里埋下了一颗怀疑的种子,回家之后王生发现书房的门被紧紧锁住,于是走到窗户面前*书房当中的情况,结果却大吃一惊,房里只剩下了一个全身翠绿,浑身长满白毛的妖怪。
窥窗见鬼图《窥窗见鬼图》就是后人根据这个故事,凭借自己的想象所描绘出来的王生从窗户当中*所见的场景,正副图的重点并不在王生身上。
看到这幅图的时候,第一眼就会被图正中的那个绿毛鬼所吸引,这个绿毛鬼面部狰狞,头上和肩膀上都有着阴森恐怖的毛发,双目突出,面目丑陋。绿毛鬼身下压着一个美女,手上拿着一根毛笔,正在细细描绘,仿佛正在给美人描眉画眼,仔细一看,哪里是什么美女,而是一张美女的皮!
尤其是放大十倍,20倍之后,更是让人感到毛骨悚然,美女的眼睛栩栩如生,非常灵动,仿佛正在盯着看画的人一样,要将看到的人吸进去,很多人看到画上面的细节之后都感觉不寒而栗。美女皮的眼睛太过*真,仿佛有了灵魂一样,明明是美女,但是样子比画中的那个绿毛怪还要让人感到恐怖。
这幅窥窗见鬼图,化作技巧十分高超,绿皮鬼,身上的肌肉纹路骨骼清晰可见,就连毛发都是根根分明,美女的皮毛褶皱,纤毫毕现,书房当中的陈设书架,乃至于桌子上的花纹都经过了细细的描绘。而故事的主人公王生,虽然在这幅画中只有一双眼睛,但是我们也能看出王生的恐惧之情,这幅画作的精美,到现在还是让人感叹。
画师完美的还原了故事当中的片段,是不可多得的精品,相传慈禧太后十分喜欢这幅画,时常把玩,后来因为战乱流失海外,历经战火,一路又经过颠沛流离,终于回到了我国,并且保存十分完好,这本身也是一种奇迹。
总结与感悟故事中的王生因为沉迷美色,最终被画皮鬼所害,“愚而迷者不悟耳。哀哉!”王生以为自己捡到一个美女是占了大便宜,实际上这个美女是要夺取王生性命的恶鬼,王生最终被绿毛鬼所杀,但好在王生有一个贤惠的妻子,在妻子的努力之下,王生最终活了过来,这个故事算是有了一个美好的结局。可是,贪图美色背叛妻子的王生,值得拥有这样的结局吗?
其实从这个故事当中,我们就能看出封建思想对人的局限性,蒲松龄写这个故事主要在于警戒世人,不要沉迷于美好而又虚幻的快乐之中,但是我却看到了男人的劣根性,王生沉迷于美色,背叛妻子,到最后仍被妻子所救。这就表明在封建社会,就算是男人三妻四妾,还依旧要求女人三从四德,在蒲松龄的笔下,救回那个曾经背叛过自己的男人,就是王生妻子的美好结局。真是庆幸自己生于现代社会,长在红旗下,不必受封建思想的荼毒与局限。
凡有所相,皆为虚妄所谓红颜知己,不过画皮一具,世人总是喜欢美好的表象,而忽略美好背后的本质,被美丽的表象所迷惑,反而失去本心。就像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一样,人们变得日益浮躁,追求所谓的名利财富,地位,却忘记了真正简单纯朴的快乐,忘记了生活的本质。
被所谓的美好迷失的人,拎看不清局势和环境,到最后只会害人害己。面对社会上的诸多*,我们一定要学会克制,要懂得看透那些所谓的美好画皮,直接看透事情的本质和核心,这样才能发现问题所在。千万不要被所谓的浮华和美好迷失了心智,丢失了对自己来说,真正重要的东西。
浮生若梦,所谓人生,所谓名利,所谓财富,终归不过是大梦一场,匆匆忙忙到最后,也不过黄土一方,世人忙忙碌碌,有谁肯停下来,真正检视自己的内心与灵魂,探寻对自己来说真正重要的东西。世人皆庸俗,大部人被世俗的眼光裹挟着,不断前进,去追名逐利。却忘记了自己灵魂真正的渴求,凡有所相,皆为虚妄,什么时候能够放下浮华,什么时候就能找到内心的平静。
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若是心中无鬼,坦坦荡荡,又怎么会被区区一幅画所吓倒呢?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2:53
原版清代无名女鬼图,放大10倍看她在干什么?网民:不敢细看!
女鬼图在古代是没有相机的,我们知道。要使自己所见之物定格,唯一的方法就是把眼前的景物画下来。同时绘画与照相机不同,拥有更多的“创造”空间,一幅可以称之为艺术品的画在“内容”的蕴涵和表达上往往更丰富,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便藏有一幅《女鬼图》,画质非常精美,但不免让人后背发凉。
中国古代有相当丰富的鬼怪文化,从《山海经》到《搜神记》再到《聊斋志异》,有别于西方的丧尸、吸血鬼,东亚的鬼怪往往神秘莫测,可善可恶,可美丽可丑,可报恩可报仇,人之所为,鬼之所为,不一而足。
在《聊斋志异》中,很多女鬼都比较有趣,美丽多情是她们的共同特征,读书的人在午夜无聊的时候幻想着有一个美丽的姑娘红袖添香,也算是人性。请问这本志怪小说中最著名的故事是什么?毋庸置疑,《画皮》是国内首部恐怖片,也是从中取材的。该片在1966年首映,由于其效果过于*真,令无数人惊叹,而这种直击人心的感觉远不如我们今天看到的画皮。
尽管如此,在惊悚电影之前,已有画家将《聊斋志异》中的材料搬到纸上,创作出传世名作《窥窗见鬼图》,至于其效果,看一看就知道。“女鬼图”,全名《窥窗见鬼图》,又名《聊斋女鬼图》,是清代的一位无名画家创造的,尽管作者并未留下姓名。但专家研究后,断定这幅“窥窗者鬼图”的创作时间大约在100年前。
画面放大10倍此画创作于一百多年前的光绪年间,现藏于国家博物馆,作者不详,但据说曾为西太后所赠。笔者构思非常大胆,整个画面设计巧妙,远看不觉得有什么不妥,放大5倍10倍再看,才发现这幅画的寓意相当深刻。假如只粗略地看一眼很难领悟作者的巧妙构思和极具故事性的表达,需要把画面放大10倍,然后仔细品味其中的每个细节,只有这样才能感觉到作者真正想要表达什么。
正如其名称所示,有人在窗前偷偷地窥探室内,发现室内有鬼。不过故事当然不会那么简单,看这屋子里的摆设,显然就是读者的书房,高高的架子和满是书籍的柜子,卷轴盆景的香炉一个也不少,只是画面*面目狰狞的绿毛恶鬼打破了宁静气氛。
就总体而言,我们更容易领略到作者的艺术手法技巧。本图中最开始采用的是欧洲绘画艺术中的“透视”画法,相对于一般的水墨来说,物体要立体许多。这间书房里放满了书,海鸥一幅文房四宝的画卷,我看得很清楚。除了这些,窗子上好像有人在偷看。并且整张照片的中心是一个面目狰狞、浑身青紫的恶鬼在与一名女子的画案上相处。
整张照片由于整体色调比较偏暖,所以看起来并不那么吓人,直到你放大十倍看看恶鬼到底在做什么,才立刻背脊发凉。远处望去,恶鬼和一位美女在桌子上不知做了什么,身边还摆满了衣服,好像是那个女人平时穿的一样。近观才发现,何谓美貌,那分明就是一张正在被描绘中的虚伪皮囊!如果没有这个皮囊的话,饿鬼怎么能接近书生,让书生对他着迷呢?
镜头放大十倍之后,我们可以发现,恶鬼身下的女子,并非活生生的女子,而是恶鬼所画出的漂亮皮囊。那个恶鬼正在为女子画眼睛,旁边还有漂亮的衣服,除此之外,这名“美女”的皮衣已经套在了恶鬼的身上,预示只要穿上这层皮衣,恶鬼就成了眼前美丽的女子。
而且此时,打破窗纸小心翼翼地在外面观察的书生,由于整张脸都因为害怕而扭曲,想一想,为什么一个女人会来到书生的书房?也不是因为书生自己经不住*,把她送回了家!现在发现艳遇变成了撞鬼,他怎能不怕后悔?
绝色佳人为恶鬼所扮窗子上的人是王秀才,是个典型的老实人。因在荒山野岭偶救一绝色佳人,二人就此相恋,而王秀才从此身体也一天天不如人意。一天,遇到一位道士,道士好心提醒王秀才,他已被恶鬼缠身。王秀才听从了道士的劝告,趁夜色捅破了女婿闺房的窗纸,这才知道原来“绝色佳人”是恶鬼扮的。这个长篇大论的故事,终于被写进了这幅画。
这幅图是取自《聊斋》中恶鬼画皮的一段,正如原电影《画皮》中所演绎的那样,主角王生,家里已经有了贤惠的妻子,但他还是不能控制自己,见美女就上钩。只是后来意外窥窗看见恶鬼画皮那场,才明白自己是多么愚蠢:
"踮着脚尖往窗户里看,见一张鬼脸,面色翠绿……铺人皮在床上,执彩笔而绘之;已掷笔而举皮,如振衣状,披在身上,便成了女子。看这样子,大惊,兽伏而出。”不要看现在的影视剧,王生和画皮女都是真爱,当初蒲松龄可是把画皮女鬼将王生“裂腹人”给弄走了。
为救丈夫,王生的夫人陈氏忍辱负重,才换来王生复活。以前,王生可是被外面的女鬼迷住了,找不到北,对他的妻子不屑一顾,百般怀疑,这故事是多么讽刺。蒲松龄叹道:“愚哉天下!明明妖怪也以为自己是美的。糊涂人!明哲保身也以为妄。”
假如你是王生,夜半窥视窗子,以为可以看见美丽的人影,正在此时心神不宁,却突然发现自己被表相欺骗,你怎敢再细看?不用害怕,尖声叫就行了。蒲松龄写的这个故事,画家描绘的这个经典场景,其实都是在提醒世人,不要被*所迷惑!
而且作家蒲松龄也希望通过这个故事来警醒世界,不要被表面美好的景象所迷惑,从而丧失了判断的能力,否则必定被隐藏在背后的“恶鬼”抢走。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2:54
这幅画的名字叫做《窥窗见鬼图》,据传年代是清朝末年,慈禧老佛爷非常喜欢这幅画。
这并不是一幅天马行空的想象画,而是作者根据古代奇闻小说《聊斋志异》所画,并且这个故事我们大家都看过,还被拍成了电影。
《聊斋中》画皮的故事王生是一个拥有家庭的男士,但是有一次出马的时候他却邂逅了一位非常美丽的女人,见色起意的他,很快就被这个女人所迷惑,并且还瞒着妻子将她带回家了。
有次王生在街上遇到一个道士,道士问他:
“你最近有没有遇到什么奇怪的事情?我怀疑你身边有妖邪作祟!”
王森听到这句话之后,就觉得肯定和那个美丽的女人有关系,但如果现在说出来的话,那个女人肯定不会留在自己身边了。
所以思前想后王生撒谎了,他表示自己并没有遇到什么事情,而就是这个谎言让他付出了难以承受的代价。
听到道士的话之后王生不害怕是假的,他偷偷去的那个美女的房间,在窗外*。
却看到了令自己惊奇的一幕,房间里并没有什么女人,只有一个可怕的、浑身绿色的幽灵。
被王生发现自己的真实面目之后,幽灵凶性大发,掏出了王生的心脏将其杀死,后来道士来将其降服。
画里画的是什么?这幅画的作者非常厉害,他把聊斋的故事从文字变成了一副一看就懂的画,可以说是妙手丹青了。
在画中,一个绿色的丑陋恶鬼,正在帮一个美丽的女人画嘴唇,而这个所谓美丽的女人其实只是一张人皮。
这个恶鬼为了保证这个女人的美丽,所以经常会把这张人皮脱下来进行保养和化妆。
大部分时间这个恶鬼会披上这张人皮,化作一个妙龄女子和王生接触。
只是看这一幅画的话倒是没什么,但如果你把它放大十倍,很多细节便显现了出来。深思之下,不寒而栗。
这幅古画的借鉴意义这幅古画所描绘的是《画皮》的故事。
其中主人公王生,犯下了两个错误,导致自己身败名裂的同时,还丧失了生命。
对妻子不忠,在外面将女人带回家。抱着侥幸心理,对真正想帮助自己的人撒谎。其实这两个错误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出现的事情,看故事并不是简单地看故事,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要让我们自己能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一点什么。
回想一下自己的生活,是不是也有对自己的伴侣不忠诚过?是不是也对想帮助自己的人不信任过?
这两个错误,任何一个最后导致的结果都不会是好事,所以知错我们必改!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2:54
清朝时期,一位无名画师创作了一幅画,画中有“美人”,有“书生”,也有青面獠牙的“鬼怪”。
这幅画有一个名字,叫《窥窗见鬼图》,因为画的内容是根据蒲松龄的志怪小说《画皮》为蓝本创作的,所以也叫《聊斋女鬼图》。
在颜小二看来,这幅画的妙处有两点:
其一就妙在,无名画家作“鬼图”,而画中“鬼怪”则在作“美女图”。这种画里画外真真假假的“朦胧感”,倒是让人多了几分身临其境的感觉。
其二就妙在,将这幅画放大10倍来看,可以清晰看到画中的细节,继而能够看出,无名画师细致揣摩了蒲松龄《画皮》的情节以及讽刺的对象,然后通过自己的想象,将故事里面“惊异”又“讽刺”的一幕惟妙惟肖地反映了出来。
蒲松龄的《画皮》在讽刺害人、骗人、善于伪装的“两面派”,而无名画师的《窥窗见鬼图》则更直接地揭露“伪善”与“伪精致”真正的“丑陋模样”。
颜小二觉得,无论是故事,还是画,都值得我们好好揣摩。
1、《聊斋女鬼图》背后的故事为了更好地揣摩画中的“意境”,我们先来大致看看这《聊斋女鬼图》背后的故事《画皮》。
《画皮》这个故事被翻拍过很多次,但是不知道为什么,颜小二总觉得2005年香港版的《新聊斋志异》中的“梅三娘”最是让人心动。
颜小二还清晰记得小时候看到那负心汉躲在窗外看到“梅三娘”画皮时的“惊险一幕”。小时候每次看到这一幕,就吓得捂住眼睛,但是现在再看,倒是觉得这个版本最经典。
蒲松龄的《画皮》和《新聊斋志异》中的《画皮》有一些不同,《新聊斋志异》中的《画皮》,人比“鬼”更像鬼,而蒲松龄的《画皮》则单纯一些。
蒲松龄笔下的故事是这样的:
一位书生在树林里偶遇漂亮女子,漂亮女子说自己是从有钱人家里出逃的小妾,请求书生收留。书生收留了女子,很快便被女子蛊惑。
本以为是遇到了爱情,结果一位道士找到书生,并告知女子是“鬼怪”。半信半疑的书生在夜里偷偷趴在窗边观察女子,发现屋内有一鬼怪正在画“美女图”,而图上的美女,正是他偶遇的女子。
书生大惊失色,慌忙逃离,恳求道士相救。虽然道士消灭了鬼怪,但是书生还是被先一步夺走“心脏”。书生的妻子为了救他,根据道士的指点找到一位疯和尚,并按照疯和尚的“荒唐法子”救活了书生。
故事到这里便结束了。
至于故事的详细情节,颜小二还是觉得各位自己找书或者相关电影品一品,会更有趣一些。
值得一提的是,无名画家所作的《聊斋女鬼图》,便是书生趴在窗户后面看到鬼怪画皮的一幕。
2、无名画家作“鬼图”,放大10倍有“惊”彩下面再来说说这无名画家所作的“鬼图”。
首先,这位清代画家在绘画上表现出的精湛的技艺自不必说,其所作的《窥窗见鬼图》,还有一个值得细说的妙处,即画家对“故事”的领悟,以及这种“领悟”在画作“细节”上的体现。
我们将图放大来看,可以看到屋内的陈设十分“精致”,桌子上摆放着高雅的雕花花瓶,花瓶中还插着雅致灿烂的鲜花。
屋子内部陈设给人一种书香环绕的感觉,比如书柜里的书摆放地整整齐齐,而书的封面还有淡雅的“花纹”,整个房间的“格调”,古朴而高雅,“精致感”扑面而来。
然而,与此格格不入的是桌边正在仔细“画皮”的鬼怪,青面獠牙的她正细致地描绘着美女的“眼睛”,而鬼怪笔下的“美女”,此刻正在注视“看画”的我们。
我们再将目光移到窗户边,窗边偷看的“书生”面色惊恐,那惊恐的神色跃然纸上,如果我们身临其境,怕是表情也差不多。
我们再来理一理这幅画的逻辑。
画中,书生在看鬼怪,鬼怪在画皮,画皮里的“美女”,在看着“我们”。
于此,画里的世界和画外的世界形成“闭环”,我们和画以及画背后的故事有了“联系”。
而这种“联系”,可能就是无名画家从蒲松龄故事中读到的“启发”。
蒲松龄的故事虽然“怪”,但是故事高于“生活”,却以生活为蓝本“改编”。
“鬼怪”用“画出的美人皮”吸引“书生”,而画中的“美人皮”则看着我们,这更多是在暗示,看画人可能是被“画皮鬼怪”盯上的“书生”,也可能是正在“画皮”的鬼怪,抑或者只是单纯的“看画人”。
无论我们于生活是哪种“角色”,但是毋庸置疑的是,“鬼怪”是让人害怕的存在,是不好的存在。
3、来自无名画家及蒲松龄的“讽刺”于颜小二看来,画家也好,蒲松龄也罢,大抵是在讽刺生活中的“鬼怪”和“书生”。
鬼怪内在丑陋,外在却近乎“无可挑剔”,这样表里不一的面善心恶,是世人避之不及的存在。
书生贪慕美色,目光短浅,正是这种秉性,才中“鬼怪”下怀。甚至说,因为书生这类人的存在,才有“画皮鬼怪”的生存空间。
说白了,蒲松龄和画家,讽刺更多不是“鬼怪”,而是害怕鬼怪、蓄养鬼怪、甚至成了鬼怪的“人”。于此,“鬼怪”到底是什么呢?议论空间留给大家。
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部分素材来自网络,侵删(两周内),喜欢请点赞收藏,加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