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理的储存现象有哪些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0:0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4 21:27
在物流系统中,仓储作为一种必要活动,由其自身特点决定,如果在质量、数量、储存时间、储存结构、地区分布、费用支出等方面管理不恰当,经常会出现冲减物流系统效益和恶化物流系统运行的情况,所以有着对社会物流活动的“逆”作用。这种逆作用主要是由于不合理存储和被存储期间所发生的质量变化和价值损失造成的。
不合理储存的表现形式
不合理储存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由于储存组织和管理不合理,造成了物品在存储时间、数量、结构等方面的不合理和失衡,增加仓储成本,影响仓储效率;二是由于储存技术不合理,造成物品在质量方面发生变化,引起损失;三是货物在储存期间可能发生的价值损失,使储存不能充分发挥作为一个利润源的作用。
1)储存组织和管理不合理
(1)储存时间过长。储存时间从两个方面影响储存功能要素的效果,两者彼此消涨的结果形成了储存的一个最佳时间区域。
一方面是经过一定的时间,被储存物资可以获得“时间效用”;另一方面是随着储存时间的增加,有形及无形损耗的加大,是“时间效用”的一个逆因素。从“时间效用”角度来考察,储存一定时间,效用可能增大;也会出现效用增加减缓或者降低。因而储存的总效果是确定储存最优时间的依据,一旦储存时间超过储存最优时间区域,被储存物资损耗加大,就会对物流系统的效益造成负面影响。
(2)储存数量过大。储存数量也主要从两方面影响储存的效果,这两方面利弊的消涨,也使储存数量有一个最佳的区域,超过这个数量区域的储存量,是不合理的储存。储存数量对储存效果的影响是:一方面,储存以一定数量形成保证供应、保证生产、保证消费的能力。一般而言,单从保证的技术来看,数量大可以有效提高这一能力。但是保证能力的提高,并不与数量成正比,而是遵从“边际递减”规律,即每增加一单位储存数量,总能力虽会随之增加,但所增加的保证供应能力却逐渐降低,以致最终再增加储存量对保证能力基本不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