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23 02:52
共1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3-01-15 00:37
造句指懂得并使用字词,按照一定的句法规则造出字词通顺、意思完整、符合逻辑的句子。依据现代语文学科特征,可延伸为写段、作文的基础,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本功。造句来源清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八:“其用意,其造句,均以纤巧胜。” 夏丏尊叶圣陶《文心雕龙》 四:“造句也共同斟酌,由 乐华 用铅笔记录下来。”
下面为您提供关于【一直造句四年级】内容,供您参考。
1、我国的经济一直以较高的速度向前发展。
2、爸爸早就答应带我去动物园,可是工作太忙,一直不得脱身。
3、焦裕禄逝世源园年了,兰考人民一直怀念他。
4、老红军张爷爷一直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
5、自古以来,牛郎织女的故事一直在民间流传着。
6、绕过这座山,一直往东走就看见大海了。
7、那件事一直鞭策着我努力上进。
8、关于考试的日程学校一直都秘而不宣。
9、我国的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10、已经三天了,病人一直处于昏迷状态。
11、升入中学后,李岩一直积极争取入团。
12、我一直守候在电话机旁,等爸爸电话。
13、这条铁路穿越草原和沙漠,一直延伸到国境。
14、多年来,爷爷一直为村里看守山林。
15、这位老太太一直在呶呶不休地骂着孙子。
16、我和小刚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一直很要好。
17、牛郎织女的故事从古代一直流传到今天。
18、入夏以来一直阴雨绵绵,难得这样晴好的天气。
19、小明的学习态度非常踏实,成绩一直保持优秀。
20、这台发动机一直工作得很正常。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或词组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制止,表示某种感慨。它的句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或感叹号。造句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1、在分析并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加以说明。如用“瞻仰”造句,可以这样造:“我站在广场上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因为“瞻仰”是怀着敬意抬头向上看。
2、用形容词造句,可以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或事物的形状进行具体的描写。如用“鸦雀无声”造句:“教室里鸦雀无声,再也没有人说笑嬉闹,再也没有人随意走动,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了。”这就把“鸦雀无声”写具体了。
3、有的形容词造句可以用一对反义词或用褒义词贬义词的组合来进行,强烈的对比能起到较好的表达作用。如用“光荣”造句:“讲卫生是光荣的,不讲卫生是可耻的。”用“光荣”与“可耻”作对比,强调了讲卫生是一种美德。
4、用比拟词造句,可以借助联想、想象使句子生动。如用“仿佛”造句:“今天冷极了,风刮在脸上仿佛刀割一样。”
5、用关联词造句,必须注意词语的合理搭配。比如用“尽管……可是……”造句:“尽管今天天气很糟,但是大家都没有迟到。” 这就需要在平时学习中,把关联词的几种类型分清并记住。
6、先把要造句的词扩展成词组,然后再把句子补充完整。如用“增添”造句,可以先把“增添”组成“增添设备”、“增添信心”或“增添力量”,然后再造句就方便多了。
随着信息新媒体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继报纸、收音机、电视之后的主流媒体,并有将其整合的趋势。网民数量的激增使得网络话题的热议和网络语言迅速成为流行语。出现了很多新现象:网络造句——当某一新闻事件在网络迅速流传之后,新闻事件中的某一具有代表性的词语,在网友们的推广下,成为造句的主体,并迅速在网络流行展开。比如李刚事件中,我爸叫李刚成为流行语,以它进行的造句活动在网络铺开。例如:窗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刚;给我一个李刚,我能撑起整个地球等。而在360与腾讯的3Q网络大战之后,一句“我很艰难的做出决定”也迅速流行。这类造句的特征主要是将已有的诗句、文章等进行改变而成。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6 01:38
用至今造句如下:
1、去年冬天,我们带着两个小朋友到成都的大学参观,孩子们眼睛里的渴望和羡慕,孩子们说的“这里真的是天堂”,让我至今难忘。
2、时至今日,报喜鸟集团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高档男装生产商和销售商之一。
3、为什么自己总是扮演好人的角色呢?隆司思忖着。他自认外表还过得去,对女孩子也有心温柔相待,但只要一提出交往的请求,铁定碰壁。至今为止的人生,一直是这么过来的。
4、从1956年曹会渠电影版刘洪起,至今已有四个版本的“刘洪”。
5、做好第四李度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必须对经济形势有一个正确全面的了解,努力做到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抓得更准,效果更好。
6、据组委会介绍,留交会举办至今已吸引超过30000名海外人才携逾15000个科技项目参会。
7、龙女化身成美眷,多情多义传佳话,流传至今美姻缘!
8、网友们发现,那些年岁久远的童谣,至今读来仍十分活泼,而且许多童谣富含了当地特色。
9、时至今日,在*“打破垄断,引人竞争”的*指导下,我国电信重组基本完成,3G市场化运营规律的作用日趋明显。
10、然而,玉米是中国原生植物还是引种作物,其在本土栽培的历史或引种传入中国的时间及途径等,至今还是未有公论、有待继续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