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遗洞庭湖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22 19:1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22:44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长江荆江河段以南,为我国第三大淡水湖,历史上曾是我国第一大湖,号称“八百里洞庭”。 洞庭湖由东、西、南洞庭湖和大通湖四个较大的湖泊组成,呈现一派水流沼泽、河网平原地貌景观。
洞庭湖据传为“神仙洞府”的意思,湖水浩瀚迂回,山峦突兀,其最大的特点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渔帆点点,芦叶青青。
古往今来,数不清的文人墨客流连于洞庭湖畔的湖光山色,留下了多少传世名篇。
唐穆宗长庆四年,洞庭湖还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湖中物产丰富,湖区景色优美,洞庭沿岸更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诗人刘禹锡由蜀地沿长江东下和州,经过洞庭湖,看到月光下的洞庭美景,不由诗兴大发,写下了《望洞庭》:
望洞庭 ·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他笔下的洞庭,湖月相和,水面如镜,山水如翠、君山如螺,活脱的美不胜收。
开元四年,宰相张说被贬为岳州刺史。闲暇之余,张说常在洞庭湖中泛舟游览。湖上烟波浩渺,一望无际。日出日落,景色各不相同。泛舟湖上,遐思万千。张说写下《和尹从事懋泛洞庭》一诗,一展洞庭日落之美,再展官场落寞之愁。
和尹从事懋泛洞庭 · 张说
平湖一望水连天,林景千寻下洞泉。忽惊水上光华满,疑是乘舟到日边。
诗人唐温如,来到这里,被美景所陶醉,已经达到忘我的境界了。写下《题龙阳县青草湖》。
题龙阳县青草湖 · 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好一个“天在水中,船游星河。”实实在在的酒不醉人人自醉!
更多……
忆过巴陵岁,无人问去留。中宵满湖月,独自在僧楼。渔父真闲唱,灵均是谩愁。今来欲长往,谁借木兰舟。——齐己《怀洞庭》
洞庭鱼可拾,不假更垂罾。闹若雨前蚁,多于秋后蝇。岂思鳞作簟,仍计腹为灯。浩荡天池路,翱翔欲化鹏。——李商隐《洞庭鱼》
长天接广泽,二气共含秋。举目无平地,何心恋直钩。孤钟鸣大岸,片月落中流。却忆鸱夷子,当时此泛舟。——方干《早发洞庭》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李白
站在岳阳楼上远眺洞庭,但见湘江滔滔北去。 景区内以岳阳楼最为著名,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北宋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更使岳阳楼著称于世。
《岳阳楼记》创作之谜
凡是读过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的人,谁不向往岳阳楼呢?我国古代江南三大楼阁之一的岳阳楼,座落于湖南岳阳市西,东洞庭北岸,自唐宋以来,久负盛名。相传,它是三国时名将鲁肃的阅兵台,虽然历经了至少三次迁移、五十一次修葺、二十四次重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风貌,但在人们心目中,它始终是范仲淹笔下那俯瞰八百里洞庭,可使人“心旷神怡,思绪万千”的千古名楼。
而到过岳阳楼的人,又有谁不在《岳阳楼记》的雕屏前流连忘返呢?楼以文显,文以楼传,千百年来,岳阳楼因范仲淹的名篇而声名远播,《岳阳楼记》又凭岳阳楼的风姿而脍炙人口。然而,有《岳阳楼记》的研究者,传出一种说法是范仲淹从未到过洞庭湖,更未登过岳阳楼。学者们査阅了《范文正公文集》《范文正公年谱》等史籍,认为范仲淹“北地生长”,后来一直在外地做官,所有资料都未显示他到过洞庭湖。
那么,他又是如何写出《岳阳楼记》,并把岳阳楼周围的景物描绘得如此*真的呢?有道是: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范仲淹曾在江苏太湖生活过,对湖泊那种“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万千气象十分熟悉,加之巴陵郡守滕子京在求其作记时,描述了洞庭景色,又赠送过《洞庭晚秋图》一本,供其“涉毫之时或有所助”。范仲淹学富五车,又兼想象力非凡,虽未亲临洞庭,但有图为依据,联想到太湖,再参以“唐贤今人诗赋”,便写出了那赏心悦目的洞庭景色。
流传千古的《岳阳楼记》到底是如何写就的?那“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洞庭风光究竟是否根据太湖景色想象出来的?当你再次吟诵百读不厌的《岳阳楼记》时,还会想起这创作之迷吗?
屈原与汩罗江
汨罗江两岸粉墙村舍,桃红柳绿,民风淳朴,水草肥美,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那里有屈原墓、屈子祠等古迹。
汩罗江虽然只是洞庭湖的一条小支流,却因为屈原遗存着太多文化内含,给文遗洞庭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屈原,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家。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芈姓,屈氏,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辞赋之祖”“中华诗祖”。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其主要作品有《离*》《九歌》《九章》《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与《诗经》并称“*”,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1953年,在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际,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九歌·湘夫人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九歌 湘夫人》是《九歌·湘君》的姊妹篇。此诗写湘君企待湘夫人而不至,产生的思慕哀怨之情,诗以湘君思念湘夫人的语调去写,描绘出那种驰神遥望,祈之不来,盼而不见的惆怅心情。全诗写男子的相思,所抒情意缠绵悱恻;加之作品对民间情歌直白的抒情方式的吸取和对传统比兴手法的运用,更加强了它的艺术感染力,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午日观竞渡 明 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不解愁。
《午日观竞渡》是明边贡的一首七言律,这首诗从端午节期间戏水,赛龙舟的风俗开始写起,触景生情,表明了对屈原的思念,对异乡的端午风俗的赞同,在闲暇的日子里总会有一丝丝闲愁。
首联是写端午节人们观看赛龙舟的场景。表现了端午节时期热闹的场面。
颔联全面描写了龙舟的装饰,赛龙舟的热闹场面。颈联进而转向了对屈原的思念。在端午节这天,人们都会祭念屈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风俗至今仍然存在。
尾联直接抒情,诵读《离*》,吐露了诗人生活中的淡淡哀愁。这首诗沉稳平淡,风格朴质,饱含着诗人对屈原的崇敬心情。
清代《洞庭湖志》所载"潇湘八景"中的"洞庭秋月"、"远浦归帆"、"平沙落雁"、"渔村夕照"、"江天幕雪"以及"日景"、"月影"、"云影"、"雪影"、"山影"、"塔影"、"帆影"、"渔影"、"鸥影"、"雁影"等洞庭湖"十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