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夜读】“道不远人”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22 15:3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2 08:38
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这个“道”是什么?这个“道”是“中庸之道”。
孔老夫子讲,“道不远人”,“道”是不会远离人的,“道”是和社会、生活、家庭、子女、朋友圈等脱不开的。我们如若为了“修道”,为了“修身”,而逃离社会,离群索居,像有些人那样去终南山做一个隐士,那这样修得是什么“道”呢?“修道”的目的是“得道”,我们得到的又是什么呢?
修己而安人。这才是我们“修道”的出发点,是“道不远人”的落脚点。
人皆说“曾国藩会做人”,曾国藩能够“自立立人,自达达人。取人与善,与人为善。”
这是曾国藩修身得来的,是在日用平常中、为人处事中一点一滴地修为、沉淀,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得来的。
曾国藩进入翰林院后,并没有和同僚一样“金顶朝珠褂紫貂,群仙终日任逍遥”,而是真心诚意地拜唐鉴、倭仁二位大家为师,在修身上下功夫。
唐鉴老师教他要“静”。“若不静,省身也不密,见理也不明,都是浮的。总是要静。”“最是静字功夫要紧。”
倭仁老师教他要“敬”,要做日课,要慎独。敬,就是对人要有恭敬心,对事要有敬畏心。谨遵师嘱,他一直坚持了几十年,每天对照“修身十二条”做日课。
通过曾国藩日记、家书、书信、奏折、诗文,以及赵烈文、薛福成、王闿运等人的记述,我们看到,曾国藩从来都是一本书一本书地研读,一件事一件事地历练,一个人一个人地交往,“人但有恒,事无不成”。
在他身后,李鸿章曾上奏:“*则推以让人,任劳则引为己责;盛德所感,始而部曲化之,继而同僚谅之,终则各省从而慕效之。”
由此可见,曾国藩的修身,是“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的最好的例证。
曾国藩做到了“撑起两根穷骨头,养活一团春意思。”
(天则2019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