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的方法十种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22 15:0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3 17:04
1.翻译以直译为主,更要以贴近原文意思为核心。例如老子有言“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意思是真实的话不悦耳动听,悦耳动听的话不真实啊,善良的人不巧辩,巧辩的人不善良,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知识,卖弄知识的人不是真正的知识。这里的“美”“辩”和“博”都是贬义,要译成“取悦于人”“巧辩”“卖弄”。
2.翻译文言文,要补充上省略的部分,否则就会造成文意的不正确。例如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说:“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意思是,“但是力量足够到达那里,(结果却没有到达),在别人看来,是可以嘲笑的,而在自己看来,也是有所悔恨的。
3.文言文的翻译特别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还有特殊句式。如果这些把握不准,翻译就不正确。例如:偭规矩而改错。多译成“违背规矩而改正错误”,这里面的“错”是一个通假字,通“措”,“改错”应该译为“改变措施”,这里牵涉到通假和古今异义。“穷困”“*”要译成“走投无路”“随流水而消亡”。
4.有些虚词,比如连词、副词和介词也是要翻译出来相对应的具体的意思来的。如连词“而”字,就有可能译为“但是”“并且”“如果”“于是,就”等等。副词“乃”,就可能译为“竟然”“才”等。介词“于”字,可能译为“对着”“在”“向”“被”“比”等。
5.对于一词多意的,我们一定要联系语境,准确的揣摩大意,不能根据现代汉语的常用意去翻译。例“亡”,译为:死亡;逃亡;通“无”。再比如“卒”,译为:士兵;最终;通“猝”仓促。
6.对于常用古意的词,要注重积累。如“雅”有“平素”之意。“事”有“侍奉”之意。“报”有“回复”之意。比如常用的150个实词,我们就要记少不记多,积累它们的文言词意。
7.对于一些没见过的生字及其生僻的词,我们可以采用字形分析法,邻字互解法以及邻句结构相同的比较法来进行灵活推敲。例“眄”是“斜眼看”,“宽宥”中“宥”是“宽恕”,“卷甲韬戈”中的“韬”是“隐藏”。
8.分析该词在句中担当的语法功能,看它跟前后词是如何搭配的,充当什么词性,从而进行推断。例:胡人寇边。“寇”前有实施对象“胡人”,后有支配对象“边”,它充当动词,故译为“侵入”。
9.借助成语来推敲文言文的词义。成语是长期形成的,深深地打上了古汉语的烙印,是我们语言的活化石,保留了很多词的古义,例如,“屡试不爽”这个“爽”字是“错误”的意思,《氓》“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句,“爽”字与此同意。“严惩不贷”的“贷”是“宽恕”之意,“细大不捐”的“捐”是“抛弃”之意。
10.联系教材,融会贯通,注重课下注释的积累和文言知识的迁移。都能很好的帮助我们准确的理解文言文。例如“如惠语以让单于”这里的“让”就是“责备”的意思,“当死”中的“当”是“判决”的意思!我们在做题的时候就经常见到这两个字,如果能熟悉教材,就能快速准确的译出来。
以上十种方法,对翻译文言文是大有帮助的,所以说授人以渔要大于授人以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