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的通信方式(很全面)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1:2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12 14:48
代通信新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摘要本文论述了现代通信的发展现状,所采用的最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重点介绍通信网中“三网”现状和趋势、宽带网核心技术(ATM与IP)、宽带接入技术、第三代移动通信、蓝牙、超宽带等。
关键词 宽带通信网 ATM IP 接入技术 蓝牙超宽带
1 引言
在NII(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大容量、高速率的通信网是主干,NII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依*通信网实现,因此通信网的发展倍受瞩目。通信网技术的发展,制约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制约着*、经济、军事、文化等各行各业的发展,及时了解和掌握现代通信网新技术及发展趋势,并将之运用于军事装备的设计和规划中,对于提高军事发展水平有重要意义。
2“三网”发展现状和趋势
通信网的发展趋势是宽带化、智能化、个人化和综合化,能够支持各类窄带和宽带、实时和非实时、恒定速率和可变速率,尤其是多媒体业务。目前规模最大的三大网是电话网、有线电视网(CATV)、计算机网,它们都各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计算机网络虽能很好地支持数据业务,但实时性(QoS,服务质量)差,宽带性不够,不支持电话和实时图像业务,网络管理的让费和安全性不够。
电话网虽可高质量地支持话音业务,但带宽不够,所有的程控交换机均按传输话音的带宽设计(64kbit/s)。同时智能不够,虽有部分智能网业务(如800),但目前还达不到计算机网络的智能。
有线电视网虽然实时性和宽带能力均很好,但不能双向通信、无交换和网络管理。
三种网都在逐步演变,使自己具备其他两网的优点,电信网通过采用光纤、xDSL、以太网和ATM,提供Internet的高速接入和交互多媒体业务;CATV铺设光缆,以更换同轴电缆,采用HFC技术进行双向化改造;网络公司围绕Internet技术建网,力争在同一个网上,支持全业务。目前*单一网络的发展,难以实现通信网的发展要求,因此提出“三网融合”的概念。
“三网融合”不是指三网在物理上的兼并合一,而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即技术上互相渗透,网络层上实现互通,应用层上使用相同的协议,但运行和管理是分开的。三网将在GII(全球信息基础结构)概念下,共同存在,向互通融合的趋势发展。
“三网融合”有利于最大程度地共享现有资源,为推动“三网融合”,ITU提出了GII概念,其目标是通过三网资源的无缝融合,构成一个具有统一接入和应用界面的高效网络,满足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可接收的质量和费用,安全地享受多种业务(声音、数据、图像、影像等)。
下一代网络中软交换、能动网和分布式面向对象的网络结构(DONA)将是新的发展思路。
在现代通信新技术中,这里主要介绍宽带网核心技术(IP与ATM)、接入网技术、光纤接入技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及蓝牙、超宽带等无线通信技术。
3 宽带网核心技术
现有的电信网是基于电路交换的窄带PSTN/ISDM和基于分组(信元)面向连接的宽带ATM网,它将日趋宽带化。
宽带网的业务特点是:速率跨度大、业务突发性强、对差错敏感程度不同、对时延敏感程度不同、多播(multicast)和广播(broadcast)。
3.1 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
电路交换虽然时延小、通信质量有保证、控制简单,但呼叫建立需要时间、带宽固定,不能适应不同速率的业务和突发业务。因而不适于宽带业务。
分组交换带宽可变、统计复用资源利用率高,但时延大,协议复杂。部分适用于宽带业务。X.25是传统的分组交换,帧中继、ATM等均属于分组交换。
目前,帧中继在国内外仍广泛应用,速率可达100Mbit/s(我国现仅2Mbit/s),但由于端到端的传输时延会发生变化,只适用于非实时多媒体业务,且网络功能不够简单,差错控制有限。
ATM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快速分组交换,属于异步传递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信息被分成信元来传递,而包含同一用户信息的信元不需要在传输链路上周期性地出现;它不进行逐段链路差错和流量控制,面向连接,信头功能简单,信元长度小而固定,用户信息透明地穿过网络。
ATM具有光纤的速率,误码率低,既支持局域队城域网和广域网等固定网,又支持移动网、卫星网等无线网;既支持核心网,又支持接入网。
3.2ATM与IP的比较
ATM是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的传递方式,支持不同速率,不同突发性,不同实时性的任何业务,通过统计复用技术能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可实现单一通信网(B-ISDN)。ATM网具有电信级QoS,具有新型网络结构应达到的性能,IP网目前还做不到这一点。
IP是Internet协议,是面向无连接的,主要用于数据业务,解决不同网络间的通信。影响IP网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地址空间、服务质量、安全性移动管理、计费带宽等。
3.3 发展趋势
ATM最大的优势是与光纤连用,我国光纤的发展与SDH有关,现用的ATM均是基于光纤的。现阶段ATM最广泛的应用是利用其高速率大容量和支持多业务的优势,作为传送数据业务平台,完成链路层功能,但效率低。ATM支持各种业务,理论上可行,实际应用中仍面临许多问题,目前尚难以与IP桌面应用竞争。
IP和ATM结合:IP Over ATM,已广泛用于骨干网,但带宽管理、QoS机制尚不成熟。
ATM将向MPLS演进,形成MPLS与传统ATM混合的网络结构,在未来的通信网中,扮演多业务接入的角色;卫星通信ATM将成为下一代卫星网络的标准;基于ATM的宽带光接入网ATM-PON(无源光网络)设备的开发,将在宽带接入中有重要作用。
IP将成为电信网的主导通信协议,可同时支持现有电路交换网、ATM网、以大网和宽带IP网,最终将是以IP为基础的无缝融合的网。
4 接入网(Access Network,AN)
接入网是在公用电信网中连接核心网与用户或用户驻地网的桥梁,是本地交换机到用户终端的实施系统,它通过V5接口与交换设备连接,无交换功能,主要完成传输、复用、交*连接;AN采用ATM以支持多业务接入(电话、数据、视像和多媒体业务等)。
接入网分为有线接入和无线接入,主要技术有:xDSL、OAN、HFC、SDV、宽带无线接入。
xDSL技术:是用数字技术对现有的模拟电话用户线进行改造,使之承载宽带业务,DSL即Digital Subscriber Line(数字用户线),x=A,H,S,V;ADSL(非对称DSL)是其中的代表,ADSL的上行和下行速率不对称,适于支持Internet、VOD和远程LAN业务,同时能在保证原POTS业务的前提下,不改动原有铜缆设施就能提供宽带业务,因此ADSL在北美和欧洲有很好的推广应用,我国也正在发展应用中。
光纤接入网(OAN):是在接入网中采用光纤作为主要传输媒质,实现接入网功能的技术,它具有带宽宽、不需要中继器、传输质量好、市场看好等特点;OAN技术由于其性能和带宽的优势,将在宽带接入中发挥主要作用。
“最后一公里”:即从用户家庭到电话网端局的用户线长度。我国实际用户线的平均长度为3.38km,比一公里要大。目前电信网中,传输网和交换网已分别实现宽带化、数字化和程控化,而用户接入网中以铜线为主的“最后一公里”发展缓慢,成为影响制约通信网发展的瓶颈。“最后一公里”采用何种技术,是接入网需解决的问题。
FTTX(Fiber ToThe“x”):光纤到“x”,指“最后一公里”的解决方案,x=大楼(building)、路边(curb),家(home)、小区(zone)。
美国前几年已实行FTTC战略,通过光纤到远端模块或电节点再经铜线分配至用户的FTTR方式,有源双星结构的ADS-FTTC方式和PON实现。对于FTTH计划的实施,采用AON、PON、WDM与路由器相结合的PON方案进行;美国有线电视网非常发达,对有线电视网的改造采用“电话和电视(模拟)HFC方案”、综合HFC方案(即信令、数字电话、模拟和数字电视)以及“宽带接入HFC方案”。
北京、上海等城市正在进行FTTZ的建设,部分高校内采用FTTB建立自己的吉比特局域网,中国电信将在3~5年内,建成适合全业务要求的灵活可*的宽带接入网,通过统一接入平台,满足不同速率、不同类型、不同服务质量的要求,到2005年,使宽带用户到2000万以上;中国“网通”宽带接入网的建设,将以IP为切入点,以实现各类电信业务的融合为方向。
无线接入:指从业务节点接口到用户终端部分或全部采用无线方式。目前无线接入网所能传送的业务主要是电话、传真和短消息,对数字视频和因特网浏览等数据业务的支持正处于积极研究阶段,并已有相关产品问世,如WAP手机、掌上电脑。
目前的接入网与业务节点:PSTN、CATV、ATM分别有各自的SNI接口,未来的接入网与业务节点的接口仅需一个SNI接口。
未来宽带接入网中,有线和无线共存,光纤接入是主流,无线接入因其组网方便、使用灵活和成本低等特点也将占有一席之地。
5 第三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3G)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是将所要覆盖的地区划分为若干个小区,每个小区的半径可视用户的分布密度在1~10km左右,在每个小区设立一个基站,为本小区范围内的用户服务。
从1997年起,3G的基本框架、网络技术、主要特征、业务种类已经基本成形。
第三代移动通信(3G)的优点是:用户容量大服务性能较好,频谱利用率较高,用户终端小巧,电池使用时间长,辐射小等。
2G是为话音业务所设计,3G则支持移动多媒体业务,具有高保密性,为全球范围无缝漫游系统。
目前我国移动通信处于第二代向第三代过渡时期,3G将更支持数据和多媒体业务,支持IP的移动接入;码分多址和分组传送是3GRTT的公认发展趋势,3G核心网也将向IP、ATM技术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6 蓝牙技术
蓝牙是一种*性的无线解决方案,适用于短距离通信,它无需线缆,可临时组网,能够建立“Adhoc”连接,无需网络基础设施,可以任意方式动态连接,所有的节点都可以自由地移动,实现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设备的无缝连接。它具有尺寸小、价格低廉、标准开放等优点,非常适用于移动设备,频段内无需执照,抗干扰的能力较强,适合于集成到各种各样的设备中,与其他无线设备的能耗相比,其功耗可忽略。
蓝牙技术发展迅速,被称为“爆发性技术”,1998年2月成立蓝牙特殊兴趣小组,1999年7月发布蓝牙规范1.0A版本。现在蓝牙不再是虚拟的技术,也不再停留在理论的标准规范上,蓝牙产品以发言人的速度覆盖市场,蓝牙无线接入可用于超市及零售店、办公室、家庭、飞机场、火车和地铁、饭店、展会等各行各业。
另一方面,由于蓝牙协议较复杂,且只能在500kbit/s-1Mbit/s范围内使用,传输距离近(比802.11近),应用上有一定局限性,蓝牙标准化组织(Bluetooth SIG,蓝牙特别兴趣小组)正在制定下一代的蓝牙标准。未来的蓝牙技术将适应市场的需求和技术的发展,提出更多、更具使用价值的模型及应用规范,使传输速率更高、传输距离更远。
超宽带技术(UWB)
超宽带(Ultra-wideband,UWB)指信号带宽大于是1.5GHz,或信号带宽与中心频率之比大于25%;信号带宽与中心频率之比在1%-25%之间为宽带,小于1%为窄带。
UWB技术的最初发展,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末,随着无线通信的飞速发展,人们对高速无线通信提出更高的要求,超宽带技术又重新被提出,并备受关注。
UWB信号以基带传输,具有以下优点:相对带宽大,具有高距离分辨率;采用调时序列,能够抗多径干扰;容量大,具有高分辨率(ns级);带宽宽,干扰小,穿透能力很强,可用来精确的定位,定位精度可达1cm;UWB系统发射功率谱密度非常低,完全淹没在噪声中,被获概率很小,被检测概率也很低,与窄带相比,有较好的电磁兼容和频谱利用率。
由于这些特点,在军事上有极大的应用价值。如UWB雷达、UWB LPI/D无线内通系统(预警机、舰船等)、战术手持和网络的PLI/D电台、警戒雷达、UAV/UGV数据链、探测地雷、检测地下埋藏的军事目标或以叶簇伪装的物体。
在民用方面,UWB用于UWB地波通信系统、防撞雷达(民航)、防撞感应器、WLAN、PWAN中,包括Ad hoc无线网络、高速(20Mbit/s)WLAN、WPAN等。
UWB由于具有高距离分辨率、高度隐蔽性、穿透能力强、低截获率和抗干扰性等优点,同时与蓝牙、802.11b、802.15等无线通信相比,可以提供更快、更远、更高的传输速率,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投入到UWB领域,在军事需求和商业市场的推动下,UWB技术将进一步地发展和成熟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