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31 15:4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5 10:04
游西山小记
选自《檀园集》卷八(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李流芳(1575—1629),字长蘅,号泡庵,又号慎娱居士,嘉定(今上海嘉定)人。性好山水,是明朝后期有影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散文多写景应酬之作,小品以精隽著称,所叙山水,无不描画如生,情景交融。有《檀园集》《西湖卧游图题跋》。西山,指北京西山。
李流芳
出西直门,过高梁桥〔高梁桥〕旧时北京西直门外北侧的河上有一座单孔石拱桥,因跨越高梁河,所以叫高梁桥。,可十余里,至元君祠。折而北,有平堤十里,夹道皆古柳,参差掩映,澄湖万顷,一望渺然。西山匌匒〔匌匒(gédɑ)〕重叠的样子。,与波光上下。远见功德古刹及玉泉亭榭〔功德古刹及玉泉亭榭〕功德古刹,指万寿山的“大承天护圣寺”。玉泉,此指玉泉山。,朱门碧瓦,青林翠嶂,互相缀发。湖中菰蒲〔菰(ɡū)蒲〕菰,生长于浅水中,又叫茭白,秋结实为菰米。蒲,一种水草。零乱,鸥鹭翩翻,如在江南画图中。
予信宿金山及碧云、香山〔信宿金山及碧云、香山〕在金山和碧云寺香山寺中连宿两夜。信宿,连宿两夜。金山,指万寿山。碧云,即碧云寺。香山,香山寺。,是日,跨蹇〔蹇(jiǎn)〕驴。而归。由青龙桥纵辔〔纵辔〕放松缰绳,任驴慢行。堤上,晚风正清,湖烟乍起,岚润如滴〔岚润如滴〕山间雾气湿润像要滴水。,柳娇欲狂,顾而乐之,殆不能去〔殆不能去〕几乎不能离去。
先是,约孟旋、子将同游,皆不至,予慨然独行。子将挟西湖〔西湖〕指杭州西湖。为己有,眼界则高矣,顾稳踞七香〔七香〕各色香料的和合,喻指都市繁华。城中,傲予此行,何也?书寄孟阳诸兄之在西湖者,一笑。
欣赏指要
本文开头寥寥数笔就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平堤古柳、澄湖荡漾、香山宝寺、朱门碧瓦、鸥鹭翩翩的美景,如置身江南画图中一样充满了诗情画意。文章摹景绘形,色彩鲜明,如澄湖、朱门、碧瓦、青林、翠嶂、鸥鹭,且动静结合,移步换景,可谓美矣。湖面上烟雾缭绕,山间薄雾蒙蒙,晚风清凉,柳枝起舞,如醉如痴,故“殆不能去”。江山如画,可是所约之人皆不至,作者只好“慨然独行”。与孟阳诸兄沉溺于西湖繁华美景中相比,作者游西山则清幽雅致,潇洒自如,怡然自得,可惜他们却体会不到,故“一笑”。
文章简短精练,把最强烈的感受、最美好的场景用最简约的笔法写出,不滞不沾,信笔拈来,天真烂漫。
出西直门,过高梁桥〔高梁桥〕旧时北京西直门外北侧的河上有一座单孔石拱桥,因跨越高梁河,所以叫高梁桥。
可十余里,至元君祠。折而北,有平堤十里,夹道皆古柳,参差掩映,澄湖万顷,一望渺然。
西山匌匒〔匌匒(gédɑ)〕重叠的样子。,与波光上下。
远见功德古刹及玉泉亭榭〔功德古刹及玉泉亭榭〕功德古刹,指万寿山的“大承天护圣寺”。玉泉,此指玉泉山。
朱门碧瓦,青林翠嶂,互相缀发。湖中菰蒲〔菰(ɡū)蒲〕菰,生长于浅水中,又叫茭白,秋结实为菰米。
蒲,一种水草。零乱,鸥鹭翩翻,如在江南画图中。
记一
译文
出了西直门,过了高梁桥,路旁皆是杨柳,道旁清溪如同衣带,流水清澈,可以清楚地看见水底的沙石,水草藻类萦绕,像是马鬣在风中飘荡,小鱼一条接着一条,忽然跳出水面,流水绵延,背依竹林,接着是一座古刹,绿叶浓郁,掩映着朱红的大门,寂静无人,惟闻鸟鸣花落。
经过响水闸,听见水声汩汩流淌。到了龙潭堤,树木越发茂密,水面越发宽阔,这就是颐和园昆明湖了。每到盛夏的时候,莲花十里如锦,风中满是浓郁芬芳,众多美丽高贵的女子聚在此处,列坐水边,浮杯饮酒,真是极为美丽的景致啊。
在青龙桥上歇息,桥有数武之高,有一寺庙依山而建,下临陡崖,古柏阴森,石路千级。山腰有一阁楼,千峰仿佛成了它的羽翼般,怀抱着阁楼像屏风一样立着,此处常常沉积着流岚雾霭。前方平坦开阔如镜,有溪流,旁植柳树,稻田处处,一片翠绿之中隐隐可见村落。
沿着溪水流向走,到功德寺,寺内宽阔而颇有野外的景致,前面清澈的溪流绕过,有一座高高的小桥可以坐下歇息。寺庙里的僧*多能做农活,日已偏西,可以看见修道之人拿着农具戴着斗笠唱着歌归来。有年老的僧人杵着拐杖在田间散步,水田因反光而泛白,青蛙鸣声此起彼伏。啊,这就是田园生活的快乐啊,我已经多年没有见到了,于是晚上就歇在这里。
1、原文
出西直门,过高梁桥,杨柳夹道,带以清溪,流水澄澈,洞见沙石,蕴藻萦蔓,鬣走带牵,小鱼尾游,翕忽跳达,亘流背林,禅刹相接,绿叶浓郁,下覆朱户,寂静无人,鸟鸣花落。过响水闸,听水声汩汩。至龙潭堤,树益茂,水益阔,是为西湖也。每至盛夏之月,芙蓉十里如锦,香风芬馥,士女骈阗,临流泛觞,最为胜处矣。憩青龙桥,桥侧数武,有寺依山傍岩,古柏阴森,石路千级。山腰有阁,翼以千峰,萦抱屏立,积岚沉雾。前开一镜,堤柳溪流,杂以畦畛,丛翠之中,隐见村落。降临水行,至功德寺,宽博有野致,前绕清流,有危桥可坐。寺僧多习农事,日已西,见道人执畚者、插者、带笠者野歌而归。有老僧持杖散步胜间,水田浩白,群蛙偕鸣。噫!此田家之乐也,予不见此者三年矣,夜遂宿焉。
2、作者简介
袁中道(1575—1630)明代文学家,字小修,一作少修。“*派”领袖之一,袁宗道、袁宏道胞弟。汉族,湖广*(今属湖北)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中进士,授徽州府教授,止于吏部郎中。与其兄宗道、宏道并称“三袁”,其成就次于宏道。其文学主张与宏道基本相同,强调性灵。他较两兄晚殁,目睹模仿*派的文人的流弊,晚年又形成以性灵为中心兼重格调的思想。他的作品以散文为优。游记文能直抒胸臆,文笔明畅;日记多有精粹文笔,对后世日记体散文有一定影响。著有《珂雪斋集》20卷、《袁小修日记》20卷。
3、作品简介:
《西山十记》,明朝文言文,作者袁中道,主要内容是记录了作者在西山游玩的所见所闻。西山是指北京西郊的群山,是北京名胜景点之一。
北京西郊群山包括百花山、灵山、妙峰山、香山、翠微山、卢师山、玉泉山等。
出西直门(北京城西直门),过高梁桥,杨柳夹道,带以清溪(道旁清溪如同衣带),流水澄澈,洞见(清楚看见)沙石,蕴藻萦蔓(水草积聚,枝蔓缠绕),鬣(兽颈上的长毛)走带牵(水草像马须般随风飞扬).小鱼尾游,翕忽(;快速的样子)跳达.亘流背林(流水绵延,背依树林),禅刹相接.绿叶浓郁,下覆朱户.寂静无人,鸟鸣花落. 过响水闸(可适时开关,用以调节流量的水门),听水声汩汩(状声词.形容波浪声.).至龙潭堤,树益茂,水益阔,是为西湖(指北京颐和园内的昆明湖)也.每至盛夏之日,芙蓉十里如锦,得风芬馥(芳香),士女骈阗(车马连结;形容众多.),临流泛觞(列坐水边,浮杯饮酒),最为胜处矣. 憩青龙桥,桥侧数武(三尺为一武),有寺依山傍岩,古柏阴森,石路千级.山腰有阁,翼以千峰(千峰为其羽翼),萦抱屏立(环抱著阁楼像屏风一样立著),积岚沉雾.前开一镜,堤柳溪流,杂以畦轸(田间小路).丛翠之中,隐见村落.降临水行,至功德寺,宽博有野致.前绕清流,有危桥可坐.寺僧多习农事,日已西,见道人执畚者、锸者(皆农具),带笠者,野歌而归.有老僧持杖散步塍(稻田间的路)间,水田浩白,群蛙偕鸣. 噫!此田家之乐也.予不见此者三年矣.。
这是我的理解,未必十全十美。
游华山:我回来的路上见到林子里柿子正黄,就在马上摘着吃朗朗,当地*喊让我停下我没有听,嚼起来像纸一样非常涩,急忙吐出去,下马找泉水漱口,才能说话。当地*笑。
因为柿子需要摘下来煮沸一次,才能去掉它的涩味,我不知道这件事。游西山小静室:我于是返回到墙下,小门关的很紧,从门缝里看去,矮矮的篱笆弯曲的小路,绿竹茂盛,很寂静听不到人说话的声音,敲门也没有人开门应答。
有一人路过,说:"墙洞里有石头,是敲门的工具 "。我尝试着连续敲了几下,果然有小沙弥出来开门。
特点:简洁明快,诙谐生动。
出西直门〔西直门〕今北京的西直门,城楼已拆除。
过高梁桥,杨柳夹道,带以清溪〔带以清溪〕道旁清溪如同衣带。,流水澄澈,洞见沙石,蕴藻萦蔓〔蕴藻萦蔓〕水草积聚,枝蔓缠绕。
鬣走带牵〔鬣(liè)走带牵〕意谓水藻像马鬃那样被风吹动互相牵扯。鬣,马颈上的长毛。
小鱼尾游〔尾游〕相随地游着。
翕忽跳达〔翕忽跳达〕迅疾的样子。跳达,轻捷。
亘流背林〔亘流背林〕流水绵延,背依树林。
禅刹〔禅刹〕佛寺。相接。
绿叶郁①〔(nóng)郁〕茂密繁盛。,下覆朱户〔朱户〕泛指富贵人家的宅第。
寂静无人,鸟鸣花落。过响水闸,听水声。
至龙潭堤,树益茂,水益阔,是为西湖〔西湖〕指颐和园内的昆明湖。也。
每至盛夏之月,芙蓉十里如锦,香风芬馥〔芬馥〕清新浓郁。,士女骈阗〔士女骈阗(tián)〕形容人多。
骈阗,络绎不绝。,临流泛觞〔临流泛觞〕列坐水边,浮杯饮酒。
泛觞,酒杯放在流水上,任其漂流,流到谁面前谁饮酒。,最为胜处矣。
憩青龙桥,桥侧数武〔武〕古代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有寺依山傍岩,古柏阴森,石路千级。
山腰有阁,翼以千峰〔翼以千峰〕以千峰为其羽翼。,萦抱屏立〔萦抱屏立〕环抱着像屏风一样站着。
萦抱,环抱。屏立,像屏风一样立着。
积岚沉雾。前开一镜,堤柳溪流,杂以畦畛〔畦畛(qízhěn)〕田间小路。
丛翠之中,隐见村落。降临水行,至功德寺〔功德寺〕旧名护圣寺,建于金时。
明宣德二年重建,因改今名。,宽博有野致〔野致〕野趣,田野风味。
前绕清流,有危桥可坐。
寺僧多业农事,日已西,见道人执畚者、者〔执畚(běn)者、(chā)者〕拿着畚和的。畚,簸箕之类的农具。
铁锹一类。、带笠者,野歌而归。
有老僧持杖散步塍〔塍(chéng)〕田埂。间,水田浩白,群蛙偕鸣。
噫!此田家之乐也,予不见此者三年矣。夜遂宿焉。
始得西山宴游记唐 柳宗元自余为僇(lù)人,居是州,恒惴(zhuì)栗(lì)。其隙(xì)也,则施施(yi'yi)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jue二声)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zhuó)榛莽,焚茅茷(fá),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jī)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rèn)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xiā)然洼然,若垤(dié)若穴,尺寸千里,攒(cuán)蹙(cù)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pǒu)塿(lǒu)为类。悠悠乎与颢(hào)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shāng)满酌,颓(tuí)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翻译:自从我遭到贬谪,居住在永州,心中一直忧惧不安。读书之余,缓缓散步,漫无目的,到处转悠。与同伴爬高山、钻深林,迂回曲折的山间小溪,深幽的泉水,怪异山石。无论多远, 我们都去。一走到那些地方,我们便拨开野草,席地而卧,倒酒痛饮,不醉不罢。喝醉后便相互枕靠着睡在地上,很快就进入梦乡。凡是心中能想到的,睡梦中都能出现。醒来之后就回家。我原以为永州山水中稍有特异地方,都已被我游览了。殊不知还有个奇异独特的西山。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由于坐在法华寺西亭,遥望西山,才使我发现西山胜景,大为称异, 我于是带着仆人越过湘江,沿染溪而行,砍去丛生的灌木,烧掉杂乱的茅草,不达到西山之巅决不罢休。攀援着树枝爬上山顶,两腿叉开,席地而坐,几乎几个州的土地都聚集在我的座下:高低不平,空阔低洼,连绵起伏,不可胜状;有的像是蚂蚁窝,有的像是蚂蚁洞。看似尺寸之间,实则千里之外,全都聚集眼前,没有逃脱隐藏的。青山绿水,相互萦绕,与遥远的天际相接,环看周围,都是这样。看了这些,才知道这座山确实特立不群,与一般的小土丘大不一样。不知不觉中我的身心与天地间的浩然之气隔化在大自然中,已不知道哪里是尽头了。我于是拿起酒壶,斟满酒杯,畅怀痛饮,醉倒在地。不觉间日薄西山,苍茫暮色,自远而近,慢慢地天黑得什么也看不见了,而我却了无归意。真是形神俱忘,无拘无束,好像已经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我这才认识到过去等于没有游览,真正的游览从现在开始。所以我特意把这件事记下来,这一年是元和四年(809)年。
功德寺循河而行,至玉泉山麓,临水有亭。山根中时出清泉,激喷境石中,悄然如语。至裂帛泉(泉自崖壁中喷出,作裂帛声,所以称裂帛泉。),水仰射,沸冰结雪(泉水喷出的白色水沫,像是涌出的冰块和雪花。),汇於池中。见石子鳞鳞,朱碧磊珂(形容水底的石子像鱼鳞排列著,阳光照射,石子现出红绿色。磊珂;众多貌。),如金沙布地,七宝(用七宝妆点。七宝,佛经所云七宝,包括金、银、珍珠、玛瑙、琉璃、琥珀等。)妆施。荡漾不停,闪烁晃耀。注於河,河水深碧泓(水深广貌),澄激迅疾,潜鳞了然(水中游鱼清晰可见),荇发可数(荇菜的根茎数目都数得出来)。两岸垂柳,带拂清波,石梁(水中砌石挡水,中空可通水的堤坝。)如雪,雁齿(排列)相次(河上的石堰,色白如雪,如雁行般,依次排列。)。间以独木为桥,跨之濯足,沁凉入骨。折而南,为华严寺。有洞可容千人,有石床可坐。又有大士洞(观音大士洞),石理诘曲(弯曲)。突兀奋怒,皱云驳雾(形容云雾变幻莫测,这里用来形容石头姿势多变。),较华严洞更觉险怪。后有窦(洞),深不可测。其上为望湖亭,见西湖(指颐和园的昆明池),明如半月,又如积雪未消。柳堤一带,不知里数,袅袅濯濯(形容堤上树木随风飘动,清新光洁。袅袅,随风飘动的样子。濯濯,清朗光洁。),封天蔽日。而溪壑间民方田作(在田里劳动),大田浩浩(水大的样子),小田晶晶(透明的样子。),鸟声百啭,杂华(各种花)在树,宛若江南三月时矣。
循溪行,至山将穷处,有庵。高柳覆门,流水清澈。跨水有亭,修饬而无俗气。山余出石,肌理(石头的纹理)深碧。不数步,见水源,即御河(指今北京故宫周围的护城河)发源处也。水从此隐矣。
翻译:
功德寺,沿着河向前走,到玉泉山边,靠近水边有一座亭子。山根中时常出现清泉,清泉喷在高峻的山石上,好像人说话一样,到了裂帛泉,水向上喷射,泉水喷出的白色水沫,像是涌出的冰块和雪花,交汇在池中。看见池中的石子象鱼鳞一样细密整齐,经阳光照射,石子现出众多的红绿色,像用金沙铺地,用七宝妆点,水波荡漾不停,闪烁晃耀。注于入到河中,河水深绿色,水深而广,水澄澈迅疾,水中游鱼清晰可见,荇菜的根茎清晰可数。两岸垂柳,带拂清波,河上的石堰,色白如雪,如雁行般,依次排列。其间用独木做桥,骑坐其上在水中洗脚,沁凉入骨。折回而向南,有华严寺,有的洞可容那一千人,有石床可坐。又有观音大士洞,石头的纹理弯曲,石头姿势多变,比华严洞更觉得险俊奇怪。后面有小洞,深不可测。它的上面是望湖亭,望见西湖明亮得像半个月亮,如像积雪没有消融,柳堤一带,不知有多少里,堤上树木随风飘动,清新光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溪壑间百姓正在田里劳动,大田水大的样子,小田透明的样子。鸟声百转千回,各种花在树木间开放,好像江南三月的时节了。 沿着溪走,到山尽处,有一座庵。高柳覆盖在门旁,水流清澈。横跨水上有一座亭子,整齐严肃没有俗气。山尽处的石头,石头的纹理深绿。没有几步,看见水源,即御河的发源处。水从此隐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