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29 06:5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9:06
1.TTP—TKA宏观特征
地震剖面上以
为底界、
顶界的一组地震反射。由地震层序S16至地震层序S26组成。
巨层序底部边界为强振幅、长连续性反射波组,能在大范围内进行横向追踪对比。在阿克库勒地区侵蚀特征清楚(参见图2—4f),阿克库勒以东存在大规模的由东向西的上超。这是一个区域性的下削上超面。
与下伏地震巨层序TSauk不同,在阿克库勒地区,该巨层序内部前积结构不发育,其典型特征是在满加尔地区发育清晰易辨的指示低水位体系域存在的丘状反射、上超反射(图2—5、图2—20)。
图2—20 巨层序TTP—TKA内部结构特征与地质解释
该巨层序整体形态呈东厚西薄、南厚北薄,由南向北削截尖灭。其展布范围较巨层序Tsauk有所缩小。北部削截尖灭边界位于新和—沙雅—轮台断裂带南侧附近,且形态变化不规则(与断裂带不平行)。
结合钻井资料分析,可以认为与该地震巨层序相当的沉积层序为中上奥陶统—泥盆系。这是一套以海相碎屑岩为主的地层。由岩性组合及地震反射内部结构的明显差异可知,这套地层与下伏地层的沉积环境有着重大改变。
2.巨层序TTP—TKA内部层序体系域组成特点
①低水位体系域:在塔北低水位体系域主要见于层序S16—S22(层序S18为陆架边缘体系域),通常比下伏巨层序TSauk内部(S3—S15)低水位体系域厚度大、分布面积广。
在所有低水位体系域中,层序S16、S17、S20、S21之低水位体系域规模相对较大。
层序S16、S17的低水位体系域在满加尔地区最大厚度超过200ms(双程地震传播时),其西界在地震测线N111.5附近。其东界因地震反射模糊不清而难以确定。据其内部近乎空白反射这一特点推测,低水位体系域主要由碎屑岩组成(当然不排除顶部发育碳酸盐岩的可能性,见图2—20)。库鲁克塔格地区中奥陶统为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地层,且地层厚度也不大(141.4m)。两处地层岩性可比性差。由此笔者认为这两个低水位体系域应分布在库鲁克塔格以西地区。
层序S20、S21的低水位体系域总的地震反射特征与层序S16、S17很相近,因此其岩相组合特点也应相近。由库鲁克塔格地区缺失志留系沉积这一事实推断,这两个低水位体系域可能以满加尔为主要展布区。低水位体系域有向南增厚之趋势。
②海进体系域:各层序均发育海进体系域,但以层序S17、S21内部的密集段规模相对较大。前者位于中—上奥陶统中部,后者位于志留系上部,可能主要分布在满加尔地区及塔里木河以南地区。
③高水位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在本区每个层序中都能识别出来,其规模都较大。层序S16、S20、S21的高水位体系域主要分布区可能局限在满加尔中北部地区,而其它层序的高水位体系域在满加尔以西地区也有分布,只是相对规模比满加尔附近地区较小。由下至上高水位体系域在层序中所占比例增大。
3.巨层序TTP—TKA内*层序特征
地震层序S16—S23的确定是全面分析、对比各方向测线上地震反射特征的结果。
在东西向测线的东段所代表的满加尔地区,地震反射波T47之上出现一规模很大(双程旅行时间超过500ms)的楔状地震反射单元。仔细观察即可发现其内部存在两套前积反射结构,它们就是地震层序S16、S17低水位体系域的反映(图2—21)。层序S18低水位体系域特征不明显,层序S19底部在满加尔地区发育相当规模的低水位体系域。
图2—21 中上奥陶统底部楔形体内的两期前积反射结构
与钻井对比可知,与地震层序S16—S19可以对比的沉积层序为中—上奥陶统。
地震层序S20、S21是在满加尔地区发育大型低水位体系域的层序,其规模可与层序S16、S17相比(图2—5)。
根据内部反射结构,地震层序S22在满加尔地区可以勾画出低水位体系域部分。地震层序S23可能仅由高水位体系域和海进体系域组成,且前者的比重远大于后者。
4.巨层序TTP—TKB内*层序叠置方式
TTP—TKA内8个*层序,可组合为4个超层序,由加积、进积和上超三种叠置方式构成,其中,上超组合方式是这一巨层序的一个显著特点,如:S16—S17、S20—S21。
在加积层序组S18—S19中,由台地向着盆地斜坡下部,S18的厚度逐渐减小,而S19则逐渐增厚,是二级层序组中的海水体系和高水位体系域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