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圈真实薪资大揭秘,高薪行业的乞丐更贫穷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28 14:2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09:21
无论是时政类、体育类、娱乐业的重大事件发生时,聚光灯下的第一抹身影永远属于媒体人。在很多人心里,媒体人属于一个高大上的职业,无论是记者、编辑、主持人,都距离热点事件这么近,离吃瓜群众这么远。
尤其在2014年之后,进入了所谓“自媒体时代”,更多因为互联网大热而运营而生的自媒体人进入了大众视野,papi酱一夜之间获得的千万投资,让更多优质人才前仆后继的投身入媒体圈。
记者、主持人、编辑、播报员、自媒体人、up主、编剧、解说员……谁才是媒体行业的真富帅?
北上广深:
1、 电视 行业
我们能够想到的最高端的电视行业从业者,大都活跃在央视和几个知名电视台。
此前在微博有人爆料,央视新闻播报员的年薪可超过400w。事实上,一线主持人的年薪约为200w左右,妥妥高薪,但也并不到让人咋舌的地步。
不过即使是一线电视台,对应届生也如同其他行业一样不宽容。刚进入电视台的应届生,月薪约为5k,即使加上各种福利补贴,也不会超过8k。
如果按照正常发展,电视行业从业者的月薪约为5-6k,工作了3至5年后,月薪能够达到10k-15k。
2、互联 网:
相较于电视台,互联网行业的起薪更低。我们都知道BAT对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应届生出手大方,月薪1w+不过是正常水平。但对于媒体岗位,就算壕如BAT,也不过只能够开出5k-6k的起薪。
其他小公司很可能更低,4k左右。
互联网的媒体人按照正常发展,能够在3年后拿到8k,大部分的人会在5-8年时达到10k,并停滞不前。
3、纸媒:
互联网出现之后,纸媒就变成了我们口中的“传统媒体”。
的确,纸媒的黄金时代约在20年前,在北上广的人均月薪约为2k的时候,纸媒记者的月薪可达到8k左右,一两年的工资就买得起房,是现在想都不敢想的。
随着时间的流逝,在报社从业的媒体人收入并没有上涨,反而一落千丈,现在报社员工的月薪有可能还不如20年前。
纸媒记者的月薪组成为稿费+底薪。报社记者底薪在1k-2k,首席记者可能会3k-4k左右;而稿费主要和报社本身的生存现状挂钩,状态较好的报社可能会开出千字两百的稿费,更多的报社维持在千字一百、千字八十水平。
也就是说大部分纸媒圈的媒体从业者月薪约为6k-7k,一线城市的资深媒体人勉强能够达到1w,让人意想不到。
其他职业:
作家 :如果把作家的本职定为写书,那么作家的主要收入来源则是版税。大部分作家的办税会在8%-12%,只有特别强势、知名度极高的作家有可能拿到20%的版税。
编剧 :一个普通编剧写一集电视剧,会有5k-10k的收入。如果写完一部30集的电视剧,就意味着会有15w-30w到账。Top级别的编剧写一部剧,可能会有超过千万级别的收入,虽然仍旧无法与同级别的演员比肩,对于文字工作者来说,的确是相当高的收入了。
但是换一个角度来说,如果一部剧写了三五年的话,平均到每一年,收入可能只有几十万,所以说编剧的确切收入和编剧本身的生产周期也有很大的关系。
媒体解说员 :总是出现在镜头中的解说员收入却比想象中低。正常情况下,一场NBA比赛讲解,解说员收入约为1k左右,顶尖解说员能拿到3k,并不会比一个一线资深记者高多少。
作为记者,还有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也就是所谓的“车马费”。
很多企业在发布新产品、举办新活动的时候,都有一定的宣传需求,他们邀请记者来到发布会现场并为他们写稿做宣传的时候,会给记者一定“稿费”。这种合法范围内的灰色收入,就被圈内人士称之为“车马费”。
根据媒体行业的不同,车马费相差巨大,汽车记者和体育记者的收入很可能会相差一倍,而身处于宣传需求巨大的娱乐业,一名驻站娱乐记者每月的车马费,是有可能超过他的工资的。
二三线城市:
脱离了北上广深和杭州,其他城市几乎不会有互联网企业的存在。生活在二三线城市的媒体人主要集中在了电视台和纸媒两个行业当中。
无论是在这二者中的哪个行业,工作不到5年的新人,收入均在5k左右摇摆,比当地同龄人略高一些,但远远算不上高收入。
而领导级别的媒体*概能达到8k,和一线的资深媒体人相比,显然有一定差距。
国外的媒体人生存现状:
英国:
应届生的年薪在2w英镑左右,折算*民币约为20w,收入属于英国的中下级别,仅仅足够生活而已。
但相比较于中国来说,英国媒体人进阶发展的想象空间较大,中国top级的媒体人年薪为100-200w人民币,在世界范围内并不算太高;但英国top级媒体人可拿到400-500w人民币的年薪,大神级可能会拿到百万至千万的英镑年薪,远超中国。
日本:
日本媒体人的收入在世界范围内较高,刚入行的应届生就可拿到30w人民币的年薪。
还有一点和中国媒体圈不同的是,日本媒体人的平均年龄很大,很多四五十岁的媒体人,仍然活跃在一线,且他们的薪资涨幅也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放缓。这种状况在中国是很少见的,中国记者以年轻人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晋升为管理层或退居二线。
所以各位码字的同行们,要不要一起学完あいうえお后组团去个日本啊?
更多校招攻略,关注:OfferBar
进入小程序,体 验 线上笔试,一键投递30家知名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