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27 04:0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18:45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唐代·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 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译文
面对北山岭上白云起伏霏霏,我这隐者自己能把欢欣品味。
我试着登上高山是为了遥望,心情早就随着鸿雁远去高飞。
忧愁每每是薄暮引发的情绪,兴致往往是清秋招致的氛围。
在山上时时望见回村的人们,走过沙滩坐在渡口憩息歇累。
远看天边的树林活象是荠菜,俯视江畔的沙洲好比是弯月。
什么时候你能载酒到这里来,重阳佳节咱们开怀畅饮共醉。
这是一首临秋登高远望,怀念旧友的诗。全诗情随景生,以景烘情,情景交融,浑为一体。“情飘逸而真挚,景情淡而优美。”诗人怀故友而登高,望飞雁而孤寂,临薄暮而惆怅,处清秋而发兴,希望挚友到来一起共度佳节。“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细细品尝,够人玩味。
开头二句从晋代陶弘景《答诏问山中何所有》诗脱化而来,点明”自怡悦“,为登高望远的缘由之一。
三四两句起,进入题意。“相望”表明了对张五的思念。由思念而登山远望,望而不见友人,但见北雁南飞。这是写景,又是抒情,情景交融。雁也看不见了,而又近黄昏时分,心头不禁泛起淡淡的哀愁,然而,清秋的山色却使人逸兴勃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是写从山上四下眺望。天至薄暮,村人劳动一日,三三两两逐渐归来。他们有的行走于沙滩,有的坐歇于渡头。显示出人们的行动从容不迫,带有几分悠闲。再放眼向远处望去,一直看到“天边”,那天边的树看去细如荠菜,而那白色的沙洲,在黄昏的朦胧中却清晰可见,似乎蒙上了一层月色。
这四句诗是全篇精华所在。在这些描述中,作者既未着力刻画人物的动作,也未着力描写景物的色彩。用朴素的语言,如实地写来,是那样平淡,那样自然。既能显示出农村的静谧气氛,又能表现出自然界的优美景象。正如皮日休所谓:“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涵涵然有云霄之兴,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也。”沈德潜评孟诗为“语淡而味终不薄”,实为孟诗的重要特征之一。这四句诗创造出一个高远清幽的境界,同“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等诗的意境,是颇为近似的。这也代表了孟诗风格的一个重要方面。
孟浩然
寂寂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吠犬杂鸣鸡,灯火荧荧归路迷。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