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27 07:3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8:19
文/爸妈快来看
前几天,和女儿同学的妈妈说起了“教育孩子忍不住打骂、打完骂完又愧疚”的话题,在交谈的言语之间发现“忍不住打孩子打完又愧疚”是很多妈妈的一块通病,朋友妮子就是一个“忍不住”类型的妈妈,有时候看孩子走路磨蹭忍不住开口教训,有些时候就连孩子玩玩具的方法不对也要紧着上前掺和……
有一次,和妮子相约到某一家自助火锅店吃自助餐,带着各自孩子的我们也格外注意孩子的安全问题,妮子的6岁儿子全程看起来有些安静得出乎意料,问小家伙吃什么说“随便”、问喝饮料不也是摇摇头,再看看我旁边要这个、要那个的5岁小丫头片子,总觉得我和妮子是不是把孩子“生反”了,性格完全相反不说、就连见到玩具店也都只有我家丫头两眼放光。
在两个孩子的性格完全相反下,有些少见多怪地认为我和妮子是把孩子“生反”了,不过随着后续的接触了解到,男孩、和女孩之间或许有着天生的性格之差,但每个孩子的天性本是贪玩的,那些过度听话的乖巧懂事也不过是被拔掉刺的自我保护罢了。
吃饭期间,妮子的这段唠叨给我记忆很深刻:
“你吃什么,吃菠菜不”
孩子点点头
于是,妮子把自助餐盘里的一半的菠菜放在锅里煮,结果满满一碗的菠菜很显然孩子是吃不了的,这也是在我的预料之中,但妮子却不高兴地唠叨“你自己说吃菠菜的,现在给你煮了又不吃,你这不是故意浪费嘛”,批评加责备的声音让我忍不住劝到“你应该让他自己决定吃多少青菜,这么多菠菜孩子能吃这些已经很不错了”。
后来,在路上逛街的时候,妮子也忍不住对孩子进行了很多唠叨:
“你鞋带都松了没看到呀”
“不知道跑慢点吗,你看看路边的车”
当孩子走慢些,不小心碰到我们的时候妮子又凶他“你看看你,毛手毛脚的不知道你还能干什么”,半路的唠叨让我忍不住开口道“你平时都是跟孩子这么相处的吗”,妮子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没办法,我总是忍不住,一看到他做错了就忍不住批评,就是希望他们可以把一件事情做的更好”。
关于妮子的“忍不住”教育,有的时候她也很后悔,比如刚刚凶完孩子的“毛手毛脚、什么也做不好”,仅仅几秒时间她就后悔了,觉得对孩子的言语太过恶劣了,想跟孩子道歉又害怕儿子挑战威严、变得越来越不听话,想想妮子再看看自己,总觉得这就是大部分家长的影子,在寄予很多期望的情况下总是在不断挑孩子刺,不满孩子做这个、不满孩子做那个,实际上我们不满孩子的背后也就是对自己不满。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人与人之间的期盼不同,同样都是教育孩子有些父母是照清华北大的目标培养,有些是孩子乐观好学就行,最后清华北大目标的父母不一定实现,反倒是乐观好学的孩子进入名校的几率更大,因为懂得放手的家长才能给孩子创造更多实践上进的机会。
其次,一样的景色也可呈现千千万万的视觉,教育孩子的目标可以统一,但是教育的过程却很容易出现很多岔口,比如我们看到一个孩子戴着耳机玩手机,有人说这是被家长惯坏了的孩子,也有人说现在孩子玩起 游戏 来六亲不认,但实际上孩子是在戴着耳机听读英语单词。
最后,孩子的成长也如我们的视觉一样变化无常,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对孩子每一分严厉下,都有一份属于我们曾经的遗憾没有实现,比如读书这件事情,上学的时候特别渴望打工的自由,等到真正抛弃学习走上打工旅程的时候又遗憾没有好好上学,这些遗憾也只有在孕育下一代的时候被再次激起荡漾。
因此,那些忍不住打孩子打完又愧疚的父母,他们不是不满意孩子而是不满意自己,当心里面那份不满的遗憾被涌起记忆时,心里面唯一的呐喊声就是“一定不要让我的孩子再走这样的路”,因为害怕子女走自己曾经走过的错路,才会在孩子一有错误的时候就步步点评。
那么,在忍不住打孩子打完又愧疚的心理里父母该如何调解这种病态呢?
1、不要把自己的遗憾放在孩子身上来圆梦
每个人遗憾的事情有很多,而我们希望孩子更好成长的背后,一定是要放下在孩子身上圆梦的遗憾心,放下遗憾的圆梦心是为了以轻松的心态去面对孩子的成长,只有我们放下这种累赘的负担心才可以看到孩子的优秀,也就是说我们关心孩子的成长要高过于对读书的看重,尽管学有所成真的很重要,但学习一定不是父母跟在身边催促的结果,而是靠孩子积极肯学的自律心。
孩子对学习的自律是需要靠长年月久的积累,这份积累更需要孩子的积极和独立性,只有孩子认真对待学习、学习才会回馈等量的回报,所以父母与其把自己的遗憾放在孩子身上圆梦,倒不如重视孩子的心态告诉他“你可以自己决定怎么做,但结果也要承受得了”,平时多带孩子感受一下人间疾苦、不要只生存在美好里,有的时候逆境才能激发孩子潜意识里的能耐,只有让他们正视学习才能把积极学习的能量带入生活、带入习惯。
2、把只看结果改为注意孩子的成长细节变化
让孩子对学习有一个如习惯一样的自律心并不简单,这就像是我们看待孩子的成长一样,不是说给自由就能给得了,大家还得顾虑孩子贪得无厌、为虎作伥,关于孩子的自律学习也是如此,当孩子对学习的态度发生转变时,相信没有哪一个父母可以平静地表现得不在意,尤其是打一顿、骂一顿可以镇住孩子的时候,很多父母都比较偏向于急躁的情绪宣泄。
“忍不住”急躁的背后往往是看结果高过于过程发展,这个时候需要把视觉放在细节的变化上,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枯燥又缺乏活跃感的呆滞气氛,若再得不到细节方面的赞美和支持,孩子也无法看到希望、更无法保持良好的自律学习,尽管学习不是自律给别人看的,但是努力的过程确实是具有自律的提醒、上进的标杆性影响。
3、 给彼此一个15分钟的情绪冷静时间
教育孩子有的时候控制情绪真的很难很难,控制情绪的方法也不是灵丹妙药,更何况人与人之间的想法和性格均有不同,所以情绪控制的方法也并非是绝对性的,更多的是在于自己如何调节如何去想,为了避免情绪失控让事情变得更糟糕,建议在想要发脾气的时候给自己也给孩子一个15分钟的情绪冷静时间,我们可以回到房间里深呼吸调整自己的情绪,在心情放松下来后再去尝试和孩子沟通。
有了15分钟的彼此冷静时间后,相信孩子的情绪焦躁也比此前好转许多,此时家长抱着“不翻旧账、不对孩子打骂教育”,以当前发生的事情就拿当前来说事,多问“你觉得这样做会有什么影响”,多建议“你还可以怎么去做”,以多问多建议最后还是由孩子做决定的模式沟通,相信更能让孩子信服也可以建立起比较良性的沟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