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29 23:2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05:20
振(拼音:zhèn),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战国时期。本义是救助。引申为救济,这个意义后来写作“赈”。一说本义是振动、抖动。《说文·手部》:“一曰奋也。” 由此引申为奋起、振作,一般用于抽象意义中,又引申为整顿。
形声字。“振”字始见于战国时期,左部是“手”,表示与手的动作有关,声符为“臣”或“辰”。自小篆以后,声符统一为“辰”。
其声符“辰”的含义有两说:一说“辰,震也”,指“三月阳气动,雷电振,民农时也。物皆生”而言。这是《说文解字》的观点。另一说认为,“辰”是古“蜃”字。蜃,海中大蛤,能伏能动,“许书(指《说文解字》)‘辰,震也’似非造字之本义”。
这是近代学者吴绍璋的观点。两说各执一词,但有一个共同点:“辰”含有“动”的意思。以“辰”表音、以“手”表意的形声字“振”,表示振作、奋起、摇动等意思。
古代也有学者认为,振是“赈”的本字,本义是“举救”(《说文解字》)。此说从古籍中可以找到不少书证。例如,《易·蛊卦》:“君子以振民育德。”《礼记·月令》:“命有司发仓廪,赐贫穷,振乏绝。”再引申表示奋起,如振奋、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