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为什么不能剪头发?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3:24
我来回答
共1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23:19
正月剪头死舅舅是属于误传。不剪头的含义是“思旧”,这是从明末清初开始流传的风俗。当时,清朝命令所有国民必须剪发,有人为怀念明朝,就在正月里不剪发以表示“思旧”。但又不能公开与清朝*对抗,于是就有了“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一直流传到至今。
正月不剃头是指我国大多数地方都流传着的“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的习俗;该习俗起源于1644年清廷颁布剃发令的前后。
扩展资料:
实际上,“正月里理发死舅舅”的说法实际上是源自于一个“误解”。清朝后汉人被强制剃发留辫,他们怀念前朝,心有不甘,会在正月的时候拒绝剃发以示纪念,有思念旧朝的意味,“死舅”就是“思旧”的谐音,经过人们误传就成了“死舅” 。
据考证,1644年清朝入关后,官方要求所有男子留“沙壶头”,即剃掉前额的头发,在脑后扎一条辫子。于是许多人把遵从传统习惯和怀念明朝的情感结合起来,约定每到正月里大家都不剃头,并将这个行动定名为“思旧”,意思是“思念过去的历史”。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口耳相传,以讹传讹,“思旧”的谐音附会成了“死舅”,遂有了流传至今的民俗。
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一种“人伦文化”,注重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这样的文化背景促使原本的“误会”竟形成了强大的力量。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节俗”的传承应有所选择,现代人应该与时俱进地理解春节的文化内涵。
过春节由“重仪式”向“重文化”转变,不要因为一场“误会”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据了解,在我国南方一些大城市,正月不理发的规矩已逐渐淡化,但在我国更广的范围内,这一旧时“年俗”还存在,需要人们更新观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正月不剃头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00:53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回答请稍等一下哦马上为您解答
按照民间说法,正月里不能剪头发,如果剪了头发容易死舅舅。这种说法起源于明末清初,当时的人们不愿遵照朝廷的法令剃发,于是在正月保留自己的头发,以表达对明朝的思念之情,即思旧。这一做法被很多人效仿,寓意也从原来的思旧传成了死舅,直到今天,仍有不少地方流传着“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的说法。
无论相不相信这种说法,为避免和亲戚发生矛盾,都不建议在正月里剪头发。另外也有不少地方的人们认为正月里剪头发会剪去一年的好运,会让新的一年变得倒霉,所以为避免影响新年运势,不要在正月期间剪头。总的来说正月里是不可以剪头发的,需要把头发留到二月二龙抬头的时候,此时再去剪是最有利的。
2、正月初八可以剪头发吗
一般来说整个正月都不建议剪头发,第一种说法是正月剪头死舅舅,第二种说法是正月剪头影响运势,可导致运势降低,变得倒霉。所以正月初八的时候不要剪头发,应让头发自由生长,然后等到二月二的时候再剪。
3、女性剪头发忌讳的日子
第一点,女性不要在正月里剪头发,否则容易对舅舅造成影响,还可能折损自己的运势。第二点,女性不要在农历七月初五剪头发,否则影响财运。第三点,女性不要在农历八月初十剪头发,可能影响感情。第四点,不要在阴雨天剪头发。
以上是我的解答希望可以帮助到您那祝您生活愉快呦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02:45
在中国大多数地方流传着“正月不理发”的 习俗,要问老一辈的人为什么正月不能理发?得到的答案都有几分恐怖的色彩:“正月剃头死舅舅”!这听起来完全不相干的事,到底是为什么流传了这么久,而且不少人深信不疑呢?那么,头发 和舅舅有什么必然的关系呢?
旧时民俗禁忌甚多,“正月里不许剃头”即为一例。夏历第一个月里,任凭男孩毛发疯长,却丝毫不能侵犯,否则对舅舅不利。“正月里剃头,死舅舅。”多吓人的一份责任,舅舅的安危全系于外甥的头顶之物。直至夏历二月初二,男孩才有了剃头的自由。 可外甥的头发为何与舅舅的性命有了瓜葛?实在费思索。社会学家考证人类是从母权社会一步一个跟头斗才到父权社会的。在女人说了算的母系氏族社会,娘家人的重要代表——舅舅,自然不可小觑;另外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清军入关后,为了维护“削平四周,留 守中原”的治国主张,决定推行一种奇怪的发 式:将头发从前部到脑顶剃去,再将四周的发 际全部剃光,只留下中间集中的一块和一个长 长的大辫子。经历了无数次朝代更迭的汉人对于谁当 皇上这样的事情并没有太多的关心,但是“身 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清*的*遭到了中原的强烈抵抗,清* 便提出“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在清政 府的高压下,一些文人士大夫就以“正月不剃 头”来表达对明王朝的思念,实为“思旧”, 为了掩人耳目,而化传为“死舅舅”。思’变成了‘死’,一字之差,害苦了多少人呀!”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04:53
“正月剃头死舅舅”这句话由来已久,以此警示人们过年不能剃头。但其实这是汉人为反抗满清贵族统治的借口,汉人也借由此举缅怀祖宗,缅怀传统,因为“死舅”与“思旧”同音。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对文化传统的继承也应有所选择,不必因为误会影响正常的生活。
“正月不能理发”这个民俗由来已久,要追溯到源头的话,还得从汉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习惯说起。
汉族男儿自古就有蓄发的传统,这个习俗维持了千百年,直到清军入关才被打破,许多汉族的有志之士为了表达对清王朝统治的不满,也为了追忆先祖,保留“蓄发”的传统习俗,才将“思旧”故意错误地表达为“死舅”,只为在正月中不被削发,以此明志。因为在正月不剪发,就代表着这一年都没有剪发。
虽然这只是汉人为反抗清*的“刻意为之”,但是却影响了无数人,“正月理发死舅舅”的说法也被广泛传播,以此告诫人们在正月不能理发。但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应该理智地对待这些民俗,不必将其信奉为“真理”。
再者说,现在很多年轻人在过年前就已经理好了头发,毕竟新年新气象,想用崭新的面貌迎接新的一年,所以正月自然也不必理发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07:17
我国大多数地方都流传着"正月不理发"的习俗,理由很简单,"正月理发死舅舅"。头发和娘舅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恐怕了解的人不多。
话得从清军入关时说起,大清皇帝为了"削平四周,留守中原"的治国主张,决定推行一种奇怪的发式:将头发从前部到脑顶剃去,再将四周的发际全部剃光,只留下中间集中的一块和一个长长的大辫子。为了一统江山,尤其是统治思想,这种发型要在汉人间大肆推行。推行的媒介便是剃头匠,清*把全国的剃头匠召集起来,每人发给一个挂有圣旨的"吊投旗杆"。随后,这些剃头匠便走街串巷,恩威并施地把人们的头发一一拿下。
经历了无数次朝代更迭的汉人对于谁当皇上这样的事情并没有表现得太过强烈,倒是这场头发的变革着实惹恼了其中一部分人。当时的清王朝打出的口号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种强硬的做法出人意外地遭到了历来柔弱的江南民众的反对:江南士子认为剃头是对他们人格的莫大侮辱,因此群起反抗,指望通过群众的力量让满人有所收敛。然而,顺治皇帝随便找了点茬儿,一声令下,接连出现了"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等悲剧,汉人头上的标志连同热血乘鹤西去。
1644年至1650年(顺治元年~顺治七年)间,意大利人卫匡国写下了著名的《鞑靼战纪》。其中记录了中国南方军民为保卫头发而战的情况:士兵和老百姓都拿起了武器,为保卫他们的头发拼死斗争,比为皇帝和国家战斗得更英勇,不但把鞑靼人赶出了他们的城市,还把他们打到钱塘江,赶过了江,杀死了很多鞑靼人。实际上,如果他们追赶过去,也许会收复省城和其他城镇,但他们没有继续发展胜利,只满足于保住了自己的头发。
意大利人不懂得我们的国情,他看到的只是局部的一场小小的胜利,他不晓得,天下已经是清人的天下。"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鞑靼人"动真格的了。在大清国的高压下,一些文人士大夫不再高喊"头可断发不可剃",而是以"正月不剃头"来表达对明王朝的思念,实为"思旧",为了掩人耳目,讹传为"死舅舅"。
一场发生在三百多年前的剃头闹剧至今未结。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09:59
01 正月不剃头是指中国大多数地方都流传着的“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的习俗,起源于1644年清廷颁布剃发令的前后。正月剪头死舅舅是属于误传,不剪头的含义是“思旧”。清朝命令所有国民必须剪发,有人为怀念明朝,就在正月里不剪发以表示“思旧”。“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这种“年俗”是不值得相信的,需要理性对待。
1644年清军入关,满族人开始了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为了加强满族政权,清*下令,强制全国各民族改剃满族发型,穿着满族服饰。执行的口号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对于接受“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不能随便损伤的汉族人来说是非常不能接受的事情,所以清*对此进行了暴力*。
这场斗争最后以清朝*胜利为结束,经历了三十七年。汉族大部分男子都遵循了清朝剃发结辫的规定,不愿意的就出家为僧,带发修行,或者逃亡海外。但出于对明朝的思念,很多人虽然剃发,但私底下约定,正月里不剃头,用这种行为表达对前朝的“思旧”。后来随着时间推移,以讹传讹,就演变成了“思旧”的谐音“死舅”,所以在民间说法里就有了“正月里剃头死舅舅”的说法。
这个说法是一个误传,没有理论依据证实“正月里理发”会对舅舅有什么影响,这种“年俗”是不值得相信的,我们不能因为这种说法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要理性对待。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12:57
两种解释,不知道孰对孰错:
1.正月里剃头---"思旧"
2.正月里剃头---"思舅"
第一种解释
旧时民俗禁忌甚多,“正月里不许剃头”即为一例。夏历第一个月里,任凭男孩毛发疯长,却丝毫不能侵犯,否则对舅舅不利。“正月里剃头,死舅舅。”多吓人的一份责任,舅舅的安危全系于外甥的头顶之物。直至夏历二月初二,男孩才有了剃头的自由。
外甥的头发因何与舅舅的性命有了瓜葛?实在费思索。社会学家考证人类是从母权社会一步一个跟头斗才到父权社会的。在女人说了算的母系氏族社会,娘家人的重要代表——舅舅,自然不可小觑。
*二十四年版的《掖县志》卷二《风俗》揭出了习俗的谜底:“闻诸乡老谈前清下剃发之诏于顺治四年正月实行,明朝*一变,民间以剃发之故思及旧君,故曰‘思旧’。相沿既久,遂误作‘死舅’。”正月不剃头,原是“思旧”。正月为一年之始,有如一日之晨。正月一个月不剃头,以缅怀传统。乡老将“剃发令”的时间记错了,不是顺治四年正月,是顺治二年六月。那时候摄政王多尔衮就下令在北京的前门、地安门、东西四牌楼等主要的路口设立席棚,免费给来往的行人剃头。“剃发令”规定官军民一律剃发,迟疑者按逆贼论,斩!朝廷以死要挟汉人归依满人的发式,使汉人惊恐万状。但这惊恐瞬间化作满腔怒火,他们宁死也不剃发,甚至高呼:“宁为束发鬼,不作剃头人。”但是,脖子毕竟硬不过钢刀,汉人为了项上头颅*剃发。然而反抗并没有停止,正月不剃头即是一种反抗形式。1644年至1650年(顺治元年~七年)间,意大利人卫匡国写下《鞑靼战纪》,记录了中国南方军民为保卫头发而战的情况:士兵和老百姓都拿起了武器,为保卫他们的头发拼死斗争,比为皇帝和国家战斗得更英勇,不但把鞑靼人赶出了他们的城市,还把他们打到钱塘江,杀死了很多鞑靼人。实际上,如果他们追赶过去,也许会收复省城和其他城镇,但他们没有继续发展胜利,只满足于保住了自己的头发。为剃头不惜掉头,这是意大利人很难理解的。
汉族男儿自古就蓄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妄动。剃头简直就是剔命。“去发”的髡刑不在五刑之内,但也是一种刑罚。三国曹操割发代首就是明证。此习自隋、唐以后已废止:未成丁的孩童,头发覆颈披肩;成年后,总发为髻。那时候,清朝为了统一全国的服饰,强迫汉人学满人的样子,剃头留辫子。满族人原是狩猎部族,为了实用方便,从额角两端引一直线,直线外的头发全部剃去,仅留颅顶发编成辫子。习俗有极强的传承性,也会因时因地而变。满族入主中原后,大量接纳汉族士大夫参加政权,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等*显位,都是满汉各半。在这“满与汉,共天下”的局面下,满汉*逐渐减弱,日久天长,汉人也奉“满清”为正统了,剃发渐成习惯。这样,正月不剃头以“思旧”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文化心理基础,由谐音讹传为“死舅”。为了反抗满族的统治,汉人就编造出正月剃头死舅的说法。正月一个月不剃头,意味着一年没有剃头,以此来缅怀祖宗,缅怀传统。而舅舅在中国人的传统中,是公正的象征,一般家庭分家都是由舅舅主持公道。
江苏淮阴等地民俗说这个传说始于秦始皇赢政,为避讳,民间就把每年的第一个月改称为正月,也形成了不“剃头”的习俗,否则就有血光之灾。而四川建始县人说,正月不剃头,否则叫“正无发(法)”。
居住在东北的满族人正月也不剃头,大都等二月二这天剃头,其名曰“剃龙头”。年年剃龙头,长大*定会龙腾虎跃、金榜题名有出息,他们“妈妈例儿”(也写作“妈妈论儿”,即日常生活中的迷信禁忌和迷信言论)也认为“正月里剃头妨害舅舅”。可见这是人类古俗的孑遗,不过在*加剧时却赋予了新的内容,以旧俗假托故国之思罢了。
第二种解释
“正月里剃头死舅舅的说法想必知道吧?”老板娘问。
在河北石家庄地区,正月不能理发的风俗影响很大,人们普遍是在腊月理一次发,然后等到二月二“龙抬头”才会再进理发店。我回答道:“一种迷信说法罢了。”
“可就是这种说法不仅影响了我们理发行业的经营,也给人们对美的追求添置了障碍”,老板娘接着说,“我做过一个调查,大部分年轻人并不在乎迷信说法,只是怕长辈指责不孝和大不敬罢了。”“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吗?”我问。
“只要了解这说法的来龙去脉,一切都会迎刃而解”,老板娘接着说,“当初学徒时,就这个问题请教师傅,师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个贫穷的理发匠很爱自己的舅舅。然而到了正月,理发匠却为没有钱给舅舅买一件像样的礼品而发愁。串亲的日子到了,理发匠灵机一动,挑着剃头挑子来到舅舅家,精心为舅舅剃头刮脸。等到舅舅出现在酒席前时,亲朋们无不夸赞理发匠手艺高超,说舅舅看上去年轻精神了许多。舅舅很高兴,说这是送给他最好的过年礼物,还约定每年正月给他来理发,看看手艺是否有新的长进。多年后,舅舅去世了。每到正月,理发匠对着剃头挑子泪如雨下,他为不能再向舅舅尽孝而伤心……”
听到这儿,我突然明白了老板娘的意思:“你是说,故事原本讲的是正月剃头思舅舅。”
“没错”,老板娘说,“不知何时以讹传讹,‘思’变成了‘死’,一字之差,害苦了多少人呀!”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16:28
正月为何不剃头
我国大多数地方都流传着"正月不理发"的习俗,理由很简单,"正月理发死舅舅"。头发和娘舅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恐怕了解的人不多。
话得从清军入关时说起,大清皇帝为了"削平四周,留守中原"的治国主张,决定推行一种奇怪的发式:将头发从前部到脑顶剃去,再将四周的发际全部剃光,只留下中间集中的一块和一个长长的大辫子。为了一统江山,尤其是统治思想,这种发型要在汉人间大肆推行。推行的媒介便是剃头匠,清*把全国的剃头匠召集起来,每人发给一个挂有圣旨的"吊投旗杆"。随后,这些剃头匠便走街串巷,恩威并施地把人们的头发一一拿下。
经历了无数次朝代更迭的汉人对于谁当皇上这样的事情并没有表现得太过强烈,倒是这场头发的变革着实惹恼了其中一部分人。当时的清王朝打出的口号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种强硬的做法出人意外地遭到了历来柔弱的江南民众的反对:江南士子认为剃头是对他们人格的莫大侮辱,因此群起反抗,指望通过群众的力量让满人有所收敛。然而,顺治皇帝随便找了点茬儿,一声令下,接连出现了"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等悲剧,汉人头上的标志连同热血乘鹤西去。
1644年至1650年(顺治元年~顺治七年)间,意大利人卫匡国写下了著名的《鞑靼战纪》。其中记录了中国南方军民为保卫头发而战的情况:士兵和老百姓都拿起了武器,为保卫他们的头发拼死斗争,比为皇帝和国家战斗得更英勇,不但把鞑靼人赶出了他们的城市,还把他们打到钱塘江,赶过了江,杀死了很多鞑靼人。实际上,如果他们追赶过去,也许会收复省城和其他城镇,但他们没有继续发展胜利,只满足于保住了自己的头发。
意大利人不懂得我们的国情,他看到的只是局部的一场小小的胜利,他不晓得,天下已经是清人的天下。"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鞑靼人"动真格的了。在大清国的高压下,一些文人士大夫不再高喊"头可断发不可剃",而是以"正月不剃头"来表达对明王朝的思念,实为"思旧",为了掩人耳目,讹传为"死舅舅"。
一场发生在三百多年前的剃头闹剧至今未结。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20:16
01 正月不剃头是指中国大多数地方都流传着的“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的习俗,起源于1644年清廷颁布剃发令的前后。正月剪头死舅舅是属于误传,不剪头的含义是“思旧”。清朝命令所有国民必须剪发,有人为怀念明朝,就在正月里不剪发以表示“思旧”。“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这种“年俗”是不值得相信的,需要理性对待。
1644年清军入关,满族人开始了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为了加强满族政权,清*下令,强制全国各民族改剃满族发型,穿着满族服饰。执行的口号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对于接受“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不能随便损伤的汉族人来说是非常不能接受的事情,所以清*对此进行了暴力*。
这场斗争最后以清朝*胜利为结束,经历了三十七年。汉族大部分男子都遵循了清朝剃发结辫的规定,不愿意的就出家为僧,带发修行,或者逃亡海外。
但出于对明朝的思念,很多人虽然剃发,但私底下约定,正月里不剃头,用这种行为表达对前朝的“思旧”。后来随着时间推移,以讹传讹,就演变成了“思旧”的谐音“死舅”,所以在民间说法里就有了“正月里剃头死舅舅”的说法。
这个说法是一个误传,没有理论依据证实“正月里理发”会对舅舅有什么影响,这种“年俗”是不值得相信的,我们不能因为这种说法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要理性对待。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00:21
因为老理讲正月不剪头是“死舅舅”,其实是这样的!在明末清出时清朝的规定是要百姓留辫子前面剃光头,可一些老人想念前朝不愿剃光头,所以就在正月的时候说正月剃头“死舅舅”以借此不剃头,并且借着“死舅舅”来暗示“思久”其实就是思念前朝也就是明朝的意思!
还不错,希望你采纳。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05:15
死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