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3:37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22:15
这三个都是古代的管制,后来逐渐演变成姓氏的。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22:15
三司,就是指三公,即太尉(大司马)、司徒、司空,是古代的官名。“司”就是掌管的意思,祖先曾经管理过某些事物后来就成了姓氏。
周代已有此词,西汉今文经学家据《尚书大传》、《礼记》等书以为三公指司马、司徒、司空(见三有事)。东汉末年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罢去三公而又置丞相、御史大夫,自为丞相。两汉时实行了两百年之久的三公制,至此遂告终止。
大司马:汉武帝(刘彻)废太尉设大司马,光武帝(刘秀)又废大司马为太尉,故大司马即太尉,为掌管军政和军赋的最*职,即全国最高军事长官。东汉时与司徒、司空并称三公。
司 徒:西周始置,东汉时掌管教化,三公之一。
司 空:西周始置,东汉时掌管水土及营建工程,三公之一。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22:16
1、司徒出自姬姓,是舜帝的后代。尧帝为炎黄部落首领时,舜为尧的司徒官,执掌和管理土地事务,故又名土司。舜的后代子孙有的以其职官命姓,称司徒氏。
2、司马源于官职,出自西周掌管军事大权的大臣程伯休父,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上古时有人重黎,为司掌天地之官,唐尧曾抚育重黎之后。周宣王时期,有重黎之后程伯休父,官至司马,执掌国家军队,佐政辅国,权势重大。后来程伯休父克平了许方,立下大功,周宣王允许他以官职为姓,其后遂成司马氏。
3、司空,相传少昊设司空官职,专管天下水利土木工程建设,周朝改称冬官为大司空,传说尧时,大禹任司空,禹的子孙就有以官名司空为氏的。
4、其他还有司直、司农,司寇等。
5、三司是西汉三公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已有此词,西汉今文经学家据《尚书大传》、《礼记》等书以为三公指司马、司徒、司空。古文经学家则据《周礼》以为太傅、太师、太保为三公。秦不设三公。东汉末年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罢去三公而又置丞相、御史大夫,自为丞相。
两汉时实行了两百年之久的三公制,至此遂告终止。曹魏重新恢复三公之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公依然位居极品,且开府置僚佐。但实权则进一步向尚书机构转移。至隋,三公不再开府,僚佐全部撤销,完全变成虚衔或“优崇之位”。
扩展资料:
西汉末至东汉初,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至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省大司马,又置太尉,以太仆赵熹为之,而与司徒、司空为三公。汉献帝初,刘虞、李傕为大司马,而太尉如故,二职始两置矣,大司马位在三公之上。
汉制,三公府分部九卿,太尉所部太常、卫尉、光禄三卿。汉献帝建安十三年,省三公官,置丞相。魏初又置,而兼置大司马,大司马一般由大将军升迁而来。明黄道周《节寰袁公(袁可立)传》:“张然明破诸羌,静幽并,耻为王曹所卖,发愤申陈窦之冤,卒不得为三公。”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三司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22:16
司马:古代职官名称。马在中国古代的战争中占据重要地位,春秋以前的职业化军队主要由贵族出身的子弟组成。战争方式主要是战车的列阵对阵冲锋,而古代的战车是由马拉的,所以马的地位极其重要。司马其实是专门负责管马匹的官,是非常重要的军职。
殷商时代始置,位列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掌军政和军赋;春秋、战国沿置;汉武帝时置大司马,作为大将军的加号;后亦加于骠骑将军;后汉单独设置,皆开府;隋唐以后,为兵部尚书的别称。
司徒复姓在中国的*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不过,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三十八位,在复姓中排序为第三十一位。司徒复姓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不过,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三十九位,在复姓中排序为第三十一位。司徒氏起源于先秦历代都设有的"司徒"这一官职,掌管国家的行政事务。
有的司徒*的后代就把其官职作为自己的姓氏,称为司徒氏。司徒姓同司空、司马等姓,司徒起初特指官名。早在商周时,就设有司徒一职,主管民众、土地、教化、行政事务。周朝称为地官大司徒,职位类似于宰相。春秋各国多有沿袭。相传舜作过尧的司徒,其后代就以官名司徒为姓。卫国有大夫夏戊之子夏朝任司徒,后来也有子孙称司徒氏。主要分布在河北省中部赵县、邯郸一带地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22:17
在古汉语中“司”就是掌管的意思,祖先曾经管理过某些事物后来就成了姓氏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22:15
这三个都是古代的管制,后来逐渐演变成姓氏的。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22:15
三司,就是指三公,即太尉(大司马)、司徒、司空,是古代的官名。“司”就是掌管的意思,祖先曾经管理过某些事物后来就成了姓氏。
周代已有此词,西汉今文经学家据《尚书大传》、《礼记》等书以为三公指司马、司徒、司空(见三有事)。东汉末年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罢去三公而又置丞相、御史大夫,自为丞相。两汉时实行了两百年之久的三公制,至此遂告终止。
大司马:汉武帝(刘彻)废太尉设大司马,光武帝(刘秀)又废大司马为太尉,故大司马即太尉,为掌管军政和军赋的最*职,即全国最高军事长官。东汉时与司徒、司空并称三公。
司 徒:西周始置,东汉时掌管教化,三公之一。
司 空:西周始置,东汉时掌管水土及营建工程,三公之一。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22:16
1、司徒出自姬姓,是舜帝的后代。尧帝为炎黄部落首领时,舜为尧的司徒官,执掌和管理土地事务,故又名土司。舜的后代子孙有的以其职官命姓,称司徒氏。
2、司马源于官职,出自西周掌管军事大权的大臣程伯休父,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上古时有人重黎,为司掌天地之官,唐尧曾抚育重黎之后。周宣王时期,有重黎之后程伯休父,官至司马,执掌国家军队,佐政辅国,权势重大。后来程伯休父克平了许方,立下大功,周宣王允许他以官职为姓,其后遂成司马氏。
3、司空,相传少昊设司空官职,专管天下水利土木工程建设,周朝改称冬官为大司空,传说尧时,大禹任司空,禹的子孙就有以官名司空为氏的。
4、其他还有司直、司农,司寇等。
5、三司是西汉三公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已有此词,西汉今文经学家据《尚书大传》、《礼记》等书以为三公指司马、司徒、司空。古文经学家则据《周礼》以为太傅、太师、太保为三公。秦不设三公。东汉末年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罢去三公而又置丞相、御史大夫,自为丞相。
两汉时实行了两百年之久的三公制,至此遂告终止。曹魏重新恢复三公之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公依然位居极品,且开府置僚佐。但实权则进一步向尚书机构转移。至隋,三公不再开府,僚佐全部撤销,完全变成虚衔或“优崇之位”。
扩展资料:
西汉末至东汉初,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至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省大司马,又置太尉,以太仆赵熹为之,而与司徒、司空为三公。汉献帝初,刘虞、李傕为大司马,而太尉如故,二职始两置矣,大司马位在三公之上。
汉制,三公府分部九卿,太尉所部太常、卫尉、光禄三卿。汉献帝建安十三年,省三公官,置丞相。魏初又置,而兼置大司马,大司马一般由大将军升迁而来。明黄道周《节寰袁公(袁可立)传》:“张然明破诸羌,静幽并,耻为王曹所卖,发愤申陈窦之冤,卒不得为三公。”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三司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22:16
司马:古代职官名称。马在中国古代的战争中占据重要地位,春秋以前的职业化军队主要由贵族出身的子弟组成。战争方式主要是战车的列阵对阵冲锋,而古代的战车是由马拉的,所以马的地位极其重要。司马其实是专门负责管马匹的官,是非常重要的军职。
殷商时代始置,位列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掌军政和军赋;春秋、战国沿置;汉武帝时置大司马,作为大将军的加号;后亦加于骠骑将军;后汉单独设置,皆开府;隋唐以后,为兵部尚书的别称。
司徒复姓在中国的*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不过,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三十八位,在复姓中排序为第三十一位。司徒复姓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不过,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三十九位,在复姓中排序为第三十一位。司徒氏起源于先秦历代都设有的"司徒"这一官职,掌管国家的行政事务。
有的司徒*的后代就把其官职作为自己的姓氏,称为司徒氏。司徒姓同司空、司马等姓,司徒起初特指官名。早在商周时,就设有司徒一职,主管民众、土地、教化、行政事务。周朝称为地官大司徒,职位类似于宰相。春秋各国多有沿袭。相传舜作过尧的司徒,其后代就以官名司徒为姓。卫国有大夫夏戊之子夏朝任司徒,后来也有子孙称司徒氏。主要分布在河北省中部赵县、邯郸一带地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22:17
在古汉语中“司”就是掌管的意思,祖先曾经管理过某些事物后来就成了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