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30 03:4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3 16:42
你想换一个爸爸吗?如果有机会让你重新作出选择,你想为自己重新选择一个爸爸吗?
在2019年,有一个叫做“共享爸爸”的小程序在平台悄然上线,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在程序当中,里面赫然写着“共享爸爸”的几种类型供用户们选择,而小程序的口号也有模有样:“共享爸爸,比爸爸更完美的爸爸。”
虽然到最后证明这一个小程序是某个家具厂商的恶意宣传,但是不少网友在下面留下的评论却引人深思:
“如果是真的就好,这样就可以找一个爸爸陪儿子玩了。”
“虽然是个虚假广告,但是这个想法却是很不错的。”
“如果真的可以更换一个喜欢的爸爸,想必很多人还是很乐意的吧。”
……
这样的评论一出,让人不禁感叹:原来现实 社会 当中,真的有很多人对父亲感到不满意。
心理学家弗洛姆曾经说:父亲是教育孩子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但是在现实生活当中,父亲却仿佛成为了这个时代的稀缺品。
在“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熏陶下,很多办法理所当然的认为“带孩子是女人的事情。”
于是不少父亲要么一心扑在事业上面,要么宁愿和朋友推杯换盏,也不愿花费时间在陪伴孩子身上。
热播剧《我们都要好好的》里面,刘涛和杨烁组成的就是典型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杨烁在剧中一年到头忙于工作,终于能够抽出一些时间陪伴孩子了,却还是在不停的处理工作。
他甚至连自己儿子对百合有过敏都不知道,在被妻子提醒的时候,还在一脸不解的问“我怎么不知道?”
而面对这样一位“拼命三郎”,刘涛好像已经哀莫大于心死,冷冷的告诉他:“你不知道,这不是很正常?”
《父性》一书中有写到:父亲的缺失,是整个家庭的不幸,是妻子的忧愁,是孩子的悲伤,也是 社会 的抑郁。
现在 社会 普遍存在的依据性别进行家庭分工的传统偏见,是对男性参与并融入家庭的*,也是他们不愿意承担 育儿 责任的思想根源。
在这种思想根源的影响下,妻子们不得不挑起了照顾整个家庭的责任。而孩子们也不得不接受爸爸总是不在身边的事实。
美国专家在《父亲在儿童节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当中明确的指出成功父亲的7个功能:
①和孩子的母亲培养积极的关系
②花时间陪伴孩子
③养育孩子
④适当的规训孩子
⑤也让孩子走向家庭以外的世界
⑥保护和供养
⑦成为一个孩子的模范
很多父亲都曾听闻这种“成功父亲”的要求,但是因为种种原因,父亲还是缺席了孩子的成长。
1、习得性无助,让父亲不易融入家庭教育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赛利格曼在1967年研究动物时提出的观念。他用钩子做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将狗关在笼子里,只要风音气一响,就会给狗带来难受的电击。
狗在笼子里面逃避不了电击,经过多次实验之后,风音器一响,在给电击之前,先把笼门打开,这个时候狗不但不会逃脱,还会在没有电机出现之前就开始*和颤抖。而塞利格曼。将这种本可以主动规避去绝望等待痛苦的情况,称之为习得性无助。
而现在这种“习得性无助”也同样适用于父亲融入家庭教育当中。
“你看你连个尿布都换不好!”“你怎么能给孩子吃这些?”“怎么就让你管了几天的学习?孩子什么都不会了?”……
在妈妈的指责之下,父亲带孩子的成就感全无,所体验到的不过是无穷的失落感,犹如那只被“电击的狗”,慢慢失去融入家庭的动力,逐渐远离了家庭的教育。
2、角色转变的不适应,让父亲无法融入家庭教育
美国特拉华大学人类发展与家庭研究教授鲍勃·帕尔克维茨认为,男性可以在生理层面转变,成为父亲,但并不容易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以适应父亲的角色。
一般来讲,对于0~1岁的孩子除了吃和睡,剩下的恐怕只是哭闹了,但即使面对孩子的哭闹,依旧会让很多父亲手足无措,无法完全进入父亲的角色。
甚至有相关的研究证明,当有妈妈在场的情况下,父亲会严重怀疑自己的能力,会选择依赖妈妈来进行搞定孩子的一切。
所以说,与其进行指责父亲的“不称职”,还不如好好的进行考虑:
如何帮助父亲更快的进入角色?
如何让父亲更好的和孩子进行沟通?
这才是真正解决父亲融入家庭的问题之根本。
1、掌握与孩子沟通的艺术,和孩子学会共处
按照《沟通的艺术》当中的观点,当一个人在说话的时候,我们所需要的不仅仅是静静地“听”而已。事实上季节的连停至少包括5个部分:听到、专注、理解、回应和记忆。
想要做好的父母,消息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理解他们话语中的意思,之后认同他们的观点,并给出积极的建议。例如目光的接触、温和的面部表情。
因为及时、正面的反馈对于孩子来讲特别的重要,有研究显示孩子会根据父母的表情评估“好的”和“差的”父母聆听者。
还是喜欢和父亲聊天的先决条件,就是喜欢和父亲共度的时光。这就需要父亲和孩子愉快的玩耍,倾心的聆听。
2、注意与孩子陪伴的质量,而非时间的长短
一个孩子取得优异的成绩,20%来自于后天的努力,80%则来自于父亲的引导。父亲的存在能够有效的丰富家庭的教育环境,而父亲与孩子相伴的时光当中,最重要的不是时间的长短,而是陪伴的质量。
作为两个孩子爸爸的邓超,从未缺席过孩子的成长。只要有空,邓超都会抽出时间陪女儿画画,陪孩子滑雪、骑单车、游泳……
用邓超自己的话来讲就是,真正陪伴孩子,就是和他一起玩。
电影《如父如子》当中有这样的一段对话:
“这世上还有很多只有我能做的工作等着我去完成,没有时间陪伴孩子。”
“但,父亲是只有你一个人才能完成的任务啊。”
很多父亲总是抱怨自己的时间少,不能花大量的时间去陪伴孩子,但事实上只要可以花一分钟给孩子一个爱的拥抱,花几分钟和孩子聊一些有趣的事情,花10分钟与孩子做 游戏 、阅读,都能够给孩子带来愉快的时光。
所以,父亲们不妨放下自己手中的一些事物,抽出一段时间陪伴孩子,毕竟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不要给自己还有孩子的人生留下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