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28 04:4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14 14:05
怎么写作文不离题
文章涉及到语言、内容、形式、感情、思想等方方面面,哪一方面都是很重要的。但说到考试作文,切合题意恐怕是最为重要的。如果偏离题意,也就是我们惯说的走题、偏题了,那么,不管文章的语言是多么优美、内容多么充实、感情多么真挚、见解多么深刻、形式多么新颖,都不能说是一篇好的文章,都会降低文章的等级给分。可见切题的重要,它是前提,是基础,是所有评分标准中最为重要的一条。所谓纠正偏颇,就是在文章写到一定篇幅的时候发现有不对题意的可能,及时采取适当的挽救措施,努力使文章走上正确的道路上来。
走题中最为普遍的现象是审题不准,重点把握不当,所以在动笔之前,实际上就注定了文章要走题,而在写作过程中有没有发现的话,文章走题偏题就在所难免了。所以动笔之前的审题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说纠偏的话,审清题目要求、审清题意就是最可靠的纠偏,也是最有效的纠偏。
不过,考试毕竟是考试,尤其是高考,事关重大,心理紧张自不必说,在短时间内就能把题目要求理解得全面透彻,确实是件很难的事。即使用了很长的时间去思考,挂一漏万的事也会发生。所以会有不少考生在基本理解题目要求的情况下,就开始动笔了,一边写,一边继续审题,这样就会出现这种情况,文章已经写了一部分,或者已经过半了,发现有点不对路子,继续写下去肯定要走题的。这个时候,所剩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另起炉灶已没有可能,况且已写的部分占去了不少作文页面,再写一篇的话,可能都容不下800个字。相信考生如果发现这个情况会急出一身冷汗的。在我们平时的作文中是常常碰到这个情况的,有些性急的考生会不假思索拿起橡皮就擦,或者有笔把它划去,结果耗时不说,搞得卷面也不整洁。那么,对此该怎么办?我们以为这个时候最为需要的是冷静、冷静,要冷静思考一下,问题出在何处,又是何因,然后对症下药采取补救措施,或许能生机再现,柳暗花明。
一般说来,出现走题的情况有这样几种:
写作重点对象易位
这在记叙文中比较常见。比如写一篇歌颂母爱的文章,这类文章同学们是有话可说的,拿起笔就能洋洋洒洒的写下去,有一位同学一下子就写了不少,突然感觉不对劲,发觉写父亲的篇幅太多了。怎么办,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把笔锋一转,“不要以为我们家父亲如此,说起母亲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她的爱有时真让我有点受不了。”下面过渡到写母亲。下面专心致志写母亲。这一转可谓恰倒好处,使得前面写父亲的一段不仅不是败笔,而且倒成了文章的一个亮点:原来作者是要以父亲作陪衬,以此来突出母亲之爱。
文章主旨易位
这在议论文中比较常见。比如有这样一篇材料作文,说是蒲松龄为了写《聊斋志异》,在自己家门口摆茶摊,免费为过往行人供应茶水,条件是给我讲一所知道的奇奇怪怪的事情。
蒲松龄就是以这种方式搜集了大量民间资料,然后在此基础上写成了着名的《聊斋志异》。读了这则故事,引发了你什么样的感谢,并以此为中心写一篇议论文。一位同学思考得比较深入,他的观点与众不同。他想别的同学肯定都对蒲松龄的这一做法表示赞赏,蒲松龄不摆读书人的架子,虚心向群众学习,在给群众提供方面的同时,自己也获得了丰富多彩的创作素材。他要唱唱反调,于是给自己的文章取题为《家门口有多大》,他想表达这样的观点,蒲松龄在家门口,坐等行人经过,过去不像现在,交通不发达,农业经济,人们活动范围比较小的,不需要大量的流动,所以一天能有几个人经过呢?与其说是坐等,不如主动上门,走出家门口,到异地采风,这样获得的材料会更多更好。可为了把文章写得很严密,还是对蒲松龄的这种做法表示肯定,这一写就是一小半。这时作者感到如果再这样下去,那么文章的观点只能大众化了,必须赶紧拨转写作方向。“罗里罗嗦,说了这一通,并不说明我就完全赞同蒲松龄的这一做法,其实在我想来,蒲还有更好的方法在。”这一转使得文章的主旨得到了强化,前面所写并没有弱化文章的中心,反而使得文章严丝合缝,井井有条。
文体易位
这在话题作文中比较常见。本来想写议论文,写了一半还在记叙,怎么办?将错就错,干脆写成记叙文,一种方法是把你的故事继续敷衍下去,还有一种方法是立即结束记叙,辅以适当的议论(抒情),然后再记叙再议论(抒情),写成一篇以记叙为主、夹叙夹议的文章。
希望能帮到您
怎么写作文不离题 文章涉及到语言、内容、形式、感情、思想等方方面面,哪一方面都是很重要的。
但说到考试作文,切合题意恐怕是最为重要的。如果偏离题意,也就是我们惯说的走题、偏题了,那么,不管文章的语言是多么优美、内容多么充实、感情多么真挚、见解多么深刻、形式多么新颖,都不能说是一篇好的文章,都会降低文章的等级给分。
可见切题的重要,它是前提,是基础,是所有评分标准中最为重要的一条。所谓纠正偏颇,就是在文章写到一定篇幅的时候发现有不对题意的可能,及时采取适当的挽救措施,努力使文章走上正确的道路上来。
走题中最为普遍的现象是审题不准,重点把握不当,所以在动笔之前,实际上就注定了文章要走题,而在写作过程中有没有发现的话,文章走题偏题就在所难免了。所以动笔之前的审题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说纠偏的话,审清题目要求、审清题意就是最可靠的纠偏,也是最有效的纠偏。 不过,考试毕竟是考试,尤其是高考,事关重大,心理紧张自不必说,在短时间内就能把题目要求理解得全面透彻,确实是件很难的事。
即使用了很长的时间去思考,挂一漏万的事也会发生。所以会有不少考生在基本理解题目要求的情况下,就开始动笔了,一边写,一边继续审题,这样就会出现这种情况,文章已经写了一部分,或者已经过半了,发现有点不对路子,继续写下去肯定要走题的。
这个时候,所剩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另起炉灶已没有可能,况且已写的部分占去了不少作文页面,再写一篇的话,可能都容不下800个字。相信考生如果发现这个情况会急出一身冷汗的。
在我们平时的作文中是常常碰到这个情况的,有些性急的考生会不假思索拿起橡皮就擦,或者有笔把它划去,结果耗时不说,搞得卷面也不整洁。那么,对此该怎么办?我们以为这个时候最为需要的是冷静、冷静,要冷静思考一下,问题出在何处,又是何因,然后对症下药采取补救措施,或许能生机再现,柳暗花明。
一般说来,出现走题的情况有这样几种: 写作重点对象易位 这在记叙文中比较常见。比如写一篇歌颂母爱的文章,这类文章同学们是有话可说的,拿起笔就能洋洋洒洒的写下去,有一位同学一下子就写了不少,突然感觉不对劲,发觉写父亲的篇幅太多了。
怎么办,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把笔锋一转,“不要以为我们家父亲如此,说起母亲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她的爱有时真让我有点受不了。”下面过渡到写母亲。
下面专心致志写母亲。这一转可谓恰倒好处,使得前面写父亲的一段不仅不是败笔,而且倒成了文章的一个亮点:原来作者是要以父亲作陪衬,以此来突出母亲之爱。
文章主旨易位 这在议论文中比较常见。比如有这样一篇材料作文,说是蒲松龄为了写《聊斋志异》,在自己家门口摆茶摊,免费为过往行人供应茶水,条件是给我讲一所知道的奇奇怪怪的事情。
蒲松龄就是以这种方式搜集了大量民间资料,然后在此基础上写成了着名的《聊斋志异》。读了这则故事,引发了你什么样的感谢,并以此为中心写一篇议论文。
一位同学思考得比较深入,他的观点与众不同。他想别的同学肯定都对蒲松龄的这一做法表示赞赏,蒲松龄不摆读书人的架子,虚心向群众学习,在给群众提供方面的同时,自己也获得了丰富多彩的创作素材。
他要唱唱反调,于是给自己的文章取题为《家门口有多大》,他想表达这样的观点,蒲松龄在家门口,坐等行人经过,过去不像现在,交通不发达,农业经济,人们活动范围比较小的,不需要大量的流动,所以一天能有几个人经过呢?与其说是坐等,不如主动上门,走出家门口,到异地采风,这样获得的材料会更多更好。可为了把文章写得很严密,还是对蒲松龄的这种做法表示肯定,这一写就是一小半。
这时作者感到如果再这样下去,那么文章的观点只能大众化了,必须赶紧拨转写作方向。“罗里罗嗦,说了这一通,并不说明我就完全赞同蒲松龄的这一做法,其实在我想来,蒲还有更好的方法在。”
这一转使得文章的主旨得到了强化,前面所写并没有弱化文章的中心,反而使得文章严丝合缝,井井有条。 文体易位 这在话题作文中比较常见。
本来想写议论文,写了一半还在记叙,怎么办?将错就错,干脆写成记叙文,一种方法是把你的故事继续敷衍下去,还有一种方法是立即结束记叙,辅以适当的议论(抒情),然后再记叙再议论(抒情),写成一篇以记叙为主、夹叙夹议的文章。希望能帮到您。
首先,想要不离题就要学会确定作文的主题,若果是命题作文,先不要急着下笔,先想想围绕这个主题你要些什么,写的东西和主题有什么关系.如果是材料就更加麻烦些,要确定材料中表达的主题,这个比较考验你的能力,要多联系.其次,建议列提纲,写之前有个大概的围绕主题的思路,对着提纲写就不容易跑题了.在提纲中最好列出你对于这个题目要引用的材料,然后思考这些材料是否合适,进行选取后再写.考试中要是觉得跑题了,比较笨的补救方法就是写几句扣题的总结性句子再把主题拉回来,如果不严重的话对分数影响不大.第三,从问题上说,议论文体相对不太容易跑题.选一个主题,然后从正反两方面论述,或者用层层递进的方式叙述,最后在来一段总括全文点题就好.本办法就是一篇作文分成五段,第一段点明中心,然后正面论述,一段转折,倒数第二段反面论述,最后终结.这样基本就不会怕跑题了.。
一、细审题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在作文考试中,第一关就是作文的审题。尽管话题作文降低了审题的难度,但不等于不要审题,并不意味着写作时可以天马行空。
话题往往是由材料引出的,这就意味着材料与话题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一篇考场作文题目,凝结着命题专家的大量心血,材料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有许多深刻的内涵。
我们要在材料中找出控制骏马奔驰的缰绳——体现主旨的关键词语。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命题的意图吃准,在一定的高度上审视材料,在写作的时候才不会顾此失彼。
如果仅仅因为时间紧,我们视而不见,或走马观花,就很难把握文章的中心,想找到正确的切入点就非常困难了。 另外,要认真研究作文要求。
现在作文要求非常宽泛,文体你可以自由选择。但不是没有要求!你如果选择了记叙文的体裁,你就必须老老实实地按照记叙文的规矩去写,如果你选择了议论文,你就要有论点、论据、论证,老老实实地写下去。
千万不要分不清楚说明和记叙,抒情和议论乱搅和。写诗歌必须要有形象和意境,写戏剧一定要有尖锐的矛盾冲突。
“不怕题老虎,只怕小马虎”。我们要在审题的时候,把作文要求认真研究,仔细看清,发挥自己写文章的长处,注意扬长避短。
二、走熟路 许多下笔成文,或出口成章的人,他们心里装的不是一盘散沙,而是一块块观点材料统一的“预制构件”。应考前也应当造点“预制构件”,即围绕一个中心,先做片断练习,适当记忆,熟练掌握。
考试时可以在已有的“预制构件”的基础上,变换角度,组成新的文章,使之与考试的命题要求相符合。这些“预制构件”如何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样需要走熟路,即建立起熟悉的结构框架。
尽可能选择自己所了解的新角度,新形式,新体裁,搭出独具慧眼,极富个性的框架。然后纵观框架,就可以领悟到全文是否紧扣题意?所用的材料是否符合话题的要求?全文的内容是否具体、充实?观点是否正确、感情是否健康?段落层次是否清楚?开头结尾照应得怎样?如此,就会“胸中有全局,笔下有路数”,为文章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再按“纲”顺“路”走下去,就不会出现行文过程中的思维“短路”现象,这不但可以节省写作时间,更可以提高作文质量。 三、显亮点 亮点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
它可以是一个巧妙的构思,可以是一个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可以是一个内涵比较丰富的好句,可以是一个用得很有个性的词,可以是一个精炼出来的字,甚至可以是一个别具风采的标点……总而言之,它必须有“光辉”:没有“太阳”,总得有个“月亮”;没有“月亮”,总得有个“星星”;没有“星星”,总得有个“萤火虫”。如果连“萤火虫”都没有,那作文就只能在“基础等级”里徘徊了。
在文章中设置一两处让阅卷老师眼睛发亮的闪光点,就可以起到一俊遮百丑的作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醒目的标题。 标题醒目,是整篇文章的一个亮点。
仅这一点就能使阅卷者为之瞩目,并对尚未谋面的文章产生较大的好感。先声夺人,这是提升作文档次的一种极有效手段。
题目宜“大题小作”,切入口以窄小为好,把原话题宽泛的大范围变为一个具体的小范围,把大题目变为小题目。或借用名言佳句拟题;或巧用修辞手法拟题。
议论性的文章,标题要使人一目了然;记叙类的文章,要生动形象。标题亮丽,文自生辉。
2. 精彩的开头。 开头是展现给阅卷者的第一缕“阳光”,考生尤需悉心打造。
它不仅奠定了行文的基调,而且也带给阅卷者一份好心情。 3. 意味深长的结尾。
文章的结尾同文章的题目和开头一样是至关重要的。但有些同学草草结尾,随便了事。
这样会大大影响整篇文章的整体质量。文章的结尾要或紧扣开头,首尾呼应,或重申观点,再次点题,或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等。
结尾是留给阅卷者的最后一道“风景”,一定要给阅卷者“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惊喜。 4. 句段文采飞扬。
如果说好的题材是作品的搏动的心脏的话,那么优美的语言该是美丽的面庞。杜甫“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更显见大诗人创作之严谨。
一篇考场作文通篇都文采飞扬是很难做到的。一段甚或一句精彩的议论,不仅可以升华文章的主旨,而且还能给人以心灵的感悟和启迪。
个别句子表达,句式多样灵活,个别段落善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个别地方恰当引用,言由心发,文自情生,就会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5. 动人的细节。
如果说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那么细节就是人物的血肉。只有抓住了“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朱自清语),才能使形象丰满起来。
6. 美化的文面。 文面整洁干净,书写端正美观,字体清晰规范,标点准确无误,篇段合乎格式,字数合乎规定等等。
文面美化是考场作文获得高分的一张王牌。 四、慎修改 契诃夫说:“写作的技巧,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技巧。”
文章是写出来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考场作文要“自找毛病自诊治”。
如果说先前的搭架是成文前“着眼于防”,那么,成文后的修改就是“着手于治”。考场作文应以积极防治为主,因为写完后不好“另起炉灶”,否则时间不允许。
基于修改的时间有限,修改时最。
在写作文前,好好像想中心内容是什么,你的不想就写就是跑题的最大问题了,想好后把想写的分段的主要内容写在草稿纸上,或省去前面这些过程,但要在脑子里留下印象,在写的过程中,要把以前积累的好词好句用上去,但不要跑题,如果一旦发现跑题,想方设法把题在引回来,最好跑的别太远了,当然,不跑是最好了.写完后,如果还有时间,最少读5遍,把觉得不好的地方修改一下就好了.(考试中)如果是平时的作文练习,写的时候打草稿就是必备了,中间内容跑题,可以修改,最后再抄在作文本上.。
你好,作文跑题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审题不当。
审题不当是对题目的含义不能正确理解造成的。曾经有一个同学,写作文,题目是《伟大的母亲》。
这位同学写到:“我不认识伟大,我们班也没有叫伟大的同学。如果非要写的话我就编一篇伟大的母亲吧。
…… ”这样肯定就跑题了。 怎样正确审题呢?从两方面。
一是要正确理解题目中的每一个词、一个字的含义。比如《记一件有意义的事》这个题目,其中“记”是记述的意思,也就是说这是一篇记叙文,“一件”是一件事,不是两件也不是多件,“有意义”不是一般的事,是一件对作者来说有意义的事,“的事”是记事的文章不是记人的不是说明文也不是议论文。
这样这个题目就审清楚了。另一个是注意题目中的关健词。
题目中的关健词往往是文章的关健所在。比如《二十年后的学校》关健词是学校。
这篇文章的主题是写学校的。再比如《我和小树一起长》关健词是长,文章主题是我和小树的成长过程。
2、结构不当。结构不当是指文章在结构安排上不能紧扣主题。
常常表现在首尾不能很好的呼应,造成前后矛盾而跑题。所以在结构上一定要注意首尾呼应,就可很好的避免这种错误。
最好能在结尾时强调一下主题。
北京十一学校语文高级教师张洪旗说,参加中考时,考生首先要从给出的2个话题中任选其一,选择的时候需要一定技巧。考生要选择材料最丰富,与自己生活最密切相关的题目,这样在写作的时候才能做到“有话可说”。平时写过的好作文如果贴近考试题目,也可以拿来用。张老师建议考生,在选择体裁时,最好选记叙文,因为这是考生在初中阶段练习最多的文体,写起来也比较容易把握。
其次,作文要想不跑题,重点在于抓住关键词,寻找好素材。考生要认真审题,明白题目的设置要求。现在大多数作文题都是话题型,考生先找出题目中的关键词,再寻找自己记忆库中最好的、最适应题目的素材使用。动笔之前,考生打一份腹稿,理清思路,想明白要将重点放在哪部分适合。如果有时间,还可以列出一个提纲,开头怎样写、中间分几段、结尾怎样收题等都可以在事先考虑清楚。
抓住题目关键词
那么,怎样才能抓住题目关键词呢?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金传富老师教给考生一个小窍门:在写作前,先把题目中要围绕的那个词画个圆圈,随时提醒自己要围绕这点来写。金老师说,考生在写作时,要中心明确,文中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应围绕中心阐述、发挥。写作中,考生可以使用各种写作技巧,但这些技巧都必须为充分阐释、支持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无论文章总体上分几个层次,都要或多或少、或松或紧地围绕中心来写。这种方法无论在任何文体中都是适用的。
丰台分院冯爱平老师说,写文章不但选材要紧扣题目,组织结构上更要注意点题,一般情况下,开头点题、文中扣题、结尾收题,能做到这3次呼应就可以,关注开头、结尾与中心的联系,更便于阅卷老师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议论文写作也是同理,先找好要写的中心论点,再围绕这一论点用各种方*证,这样即使选材上有些偏,也能够保证文章收回到中心上来。
写作文有“五个一”
清华附中初三语文组张彪老师告诉考生,写中考作文要注意“五个一”,即一个亮丽的题目;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文章中有一句点明主旨的话;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和一张整洁的卷面。在审题时,不但要注意题目的表面意义,而且还要从表面深挖进去,仔细品味文章的内涵。
对于材料型作文,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文章只有一个主题,考生就可以通过提炼段意的方法找出题目中的语意指向,从而展开文章;另一种是文章可供选择的主题有两个以上,那么考生一定要选中一个主题展开,而不要想面面俱到,使文章结构散乱。材料型作文所给的材料,考生也要谨慎使用,看清要求。要求中注明“结合或根据材料”的,就应该在文章中以精炼的方式提到,没有要求结合的,就可用可不用。
对付跑题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拿到作文题目后,首先要有一个强烈的意识——一定不要跑题!包括文体、范围、人称、字数、特殊要求等,都要紧密扣题.扣题,首先要分析题目规定了什么、没规定什么,规定的,你一定要“遵命”;没规定的,就给了你一个自由“创造”的天地,但也不能随心所欲,一定要利用好自由空间,为规定的内容增光添彩.然后要列个比较详细的提纲,如果作文基础好的可以写得简明扼要.在构思时可以把你想到的内容都写在纸上,然后把跑题的划掉.写作文时要时时参照提纲,尽量少“任意发挥”,不能出现提纲列得很好,可写着写着就把提纲忘到九宵云外去了的现象.还要养成写时“回头看”或“向前看”的习惯,边写边看自己写的内容是否跑题,是否按要求行文,下一段如何写才是不跑题.写完后还要进行修改,首先看有没有跑题,如果发现已跑题要马上采取补救措施.检验是否跑题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你所写的每一段内容,自拟一个小题目,看它与作文题目是否相符,若相符证明此段没跑题,否则就将其删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