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22 09:5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4 19:39
脑力劳动的价值如下:
一.人的一般劳动是脑力劳动
1.智力和体力
智力和体力是任何工作的人都有的。智力和体力是自然力量进化产生的产物。但智力和体力是有根本区别的。智力尽管也是一种自然力量,但它已经演变成一种特殊的力量。智力具有有别于一般自然力,也有别于一般动物力的性质,即目的性、意志性、思维性和创造性。
这些智力的特性统一于创造性。但是体力不同,尽管体力也不同于一般的自然力量,但是它与一般的动物力并无本质的区别。身体力量是没有目的性、意志性的,也没有思想性和创造性。智力是人力的一种,而体力是一种动物力。
进化过程中,由于脑的突变,动物力发生盲目性突变,从而形成了目的性,体力随之演化为脑力。
2.脑力劳动是人类的普遍劳动
它的本质就是一般的劳动,是人的一般劳动。
对于劳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有过专门论述。关于人类劳动与蜜蜂筑巢行为的区别,马克思明确指出了“专属于人类劳动”(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202页人民出版社1975年)与动物式的本能劳动形式有根本区别。
马克思主义在分析劳动过程也就是具体劳动时,把构成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归纳为三个部分,即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资本。
马克思认为“劳动本身”并非目的,而是“有目的的活动”。从人类智力和体力上的分析和区别来看,只有智力才能达到目的活动。因此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只有脑力劳动才是劳动本身,也就是说,只有脑力劳动才是一般的劳动。
人类劳动是人类的智力。无论织或种、计算或描摹,其普遍性都属于脑力劳动。脱离了脑力劳动这一本质,没有任何具体劳动。
智力劳动有独特性。其唯一性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只有脑力劳动才是人类劳动。而脑力劳动则是人类唯一的劳动。
目的性、意志性、思维性、创造性是决定脑力劳动的特征。身体力量并没有这些特点,因此,用体力进行的活动即体力活动不能称为体力劳动,体力活动不属于劳动。
3.体力活动对劳动的作用
身体的力量并不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人类的体力与动物的体力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是一种自然力,绝对不能称之为“劳动”力;另一方面,动物的体力活动也不具有劳动特性,因而不能把动物的体力活动称为体力“劳动”。
这里否定了体力是劳动,劳动包括体力劳动的传统理论。但我们并不否认体力在劳动中有其作用。那又该如何看待体力在劳动中的作用?本文认为,人的体力活动属于劳动资料的范畴。身体的力量是最原始、最基本的劳动资料或工具。
智力是劳动的原动力,智力可以支配体力和通过体力来完成劳动过程,实现具体劳动。力量和畜力、力量相似。畜力电作为劳动资料,劳动过程中的价值转换
一个产品,它本身的价值没有增长。同样,人类的体力也是如此,只是将自己的价值(比如用手)转移到新产品上,而不会创造新的价值。
现代科学的发展,已经实现了人机对话,人们通过语音控制计算机的操练已不再是科学幻想。语言是大脑的功能,而非身体的功能。机器人学的发展使人能够抛开体力,完成劳动过程。
二.智力劳动的价值实体
劳动价值理论认为,价值是由劳动凝结在商品上。这一理论无疑是肯定的。然而,劳动价值论却始终认为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人工和脑力共同决定商品的价值。
但是,从我们对劳动的认识上来看,必然会得出一个结论:商品的价值是由凝结在其中的人类脑力劳动所决定的。货物价值不包括任何所谓的“体力劳动”。脑力劳动是构成价值的唯一载体。
商品经济社会的脑力劳动具有自身的二元性。就人类一般劳动而言,商品社会的脑力劳动就是具体的劳动,而脑力劳动就是用普通商品来生产一般商品的脑力劳动,可以从商品社会抽象出来,成为商品社会的抽象劳动,即商品劳动。
商品社会中,具体劳动是按照商品目的而进行的个体脑力劳动,不是按照一般商品目的,即商品劳动的概念,即商品劳动。
脑力劳动产生于商品的价值。我们对商品价值定义的新论据,可称之为“智力劳动价值论”。
三.创造价值、生理消费价值和剩余价值
商品价值定的新论,可称为“劳动价值论”。
1.创造价值
扬弃了所谓体力劳动也是劳动的观点,坚持只有脑力劳动才是劳动。然后得出脑力劳动只是脑力劳动创造价值,而体力活动消耗价值。剩余价值是智力创造价值和体力活动消费价值之差。
扬弃所谓体力劳动也是劳动的观点,坚持只有脑力劳动才是劳动。得出脑力劳动是脑力劳动创造价值,而体力活动消价值。剩余价值是力创造价值体力活动消费价值差。
智力活动与体力活动最基本的区别在于,体力活动是非创造性活动,脑力劳动是创造性活动。我们所说的创造性功能是创造脑力劳动的新价值。不管是动物的体力活动,还是人的身体活动都没有这一特点。
可想见,如果仅仅像动物一样,靠自身的体能积累,人类就不会这么快地脱离动物链,直到今天这个人口达到60亿。体能之外,这显然有很大的作用。这就是人类脑力劳动的创造作用。
在心理意义上,脑力劳动就是消耗脑力的一种方法。商品社会中,商品作为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科学发明和重大决策作为脑力劳动,常常创造出意想不到的巨大价值,也就是产生了巨大的创造价值。而且这正是脑力劳动的一个显著特征。
智力劳动能创造多少价值?在这之前,我们还不能精确地掌握它。
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经济学家们会在一个生动的、快速变化的经济生活中争论。
2.身体消费价值或体育消费价值
人类生理活动即体力活动是人类生存繁殖的基础。按照社会惯例,人类只要出生,就拥有生存和繁殖的权利。一个社会必须为其生存和繁殖提供必要的福利。每个人都需要这种福利保证。这种对幸福的最低标准,应该是维持个人身体和身体活动的需要。用来维持个人身体
体力活动所需的消耗,称为生理消耗值或体力消耗值。身体的消耗价格,或者说体力消耗的价值,都是来自脑力劳动。从生理角度讲,它是脑力劳动的消耗。物质消耗值是个人生活费用的一部分,而非个人的全部生活资料,其价值等同于非劳动人员最低生活保障费用。
就人类而言,智力消耗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消耗心理意义上的心理消耗,另一方面是生理上的消耗。前一种是劳动,后一种是消费劳动。一个是创造价值,一个是消耗价值。因此,马克思提出的“劳动在生理意义上是劳动力的消耗”这一命题是有争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