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22 21:5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24 07:30
朝鲜族
朝鲜族长鼓舞,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图们市民间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朝鲜族长鼓舞起源于印度的细腰鼓,又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中原,再传入朝鲜半岛,成为主要打击乐器。明清时期,朝鲜半岛人口迁入中国,长鼓舞随之传入中国,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朝鲜族舞蹈。
历史渊源:
朝鲜族长鼓起源于印度细腰鼓,又名“杖鼓”。公元4世纪时,细腰鼓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中原,而后又东传朝鲜。
作为古代细腰鼓的变体,隋唐时期,中原称长鼓为“都昙鼓”、“毛员鼓”和“腰鼓”,实际已用于宫廷九、十部乐的天竺、龟兹、西凉、疏勒、高昌和高丽诸乐中。宋代长鼓以“杖鼓”之名载入史册。宋代《乐书》:“杖鼓、腰鼓、汉魏用之。大者以瓦,小者以木类,皆广首纤腹。”沈括《梦溪笔谈》:“唐之杖鼓,本谓之‘两杖鼓’,两头皆用杖。今日杖鼓,一头以手拊之”。
到了元代,《元史·宴乐之器》对杖鼓记载尤详。《元史·礼乐志》:“杖鼓,制以木为匡,细腰,以皮冒之,上施五彩绣带,右击以杖,左拍以手”。
后经历代艺人改进,长鼓舞在20世纪初期以独立的表演形式从农乐舞里脱颖而出。其舞蹈形式有独舞、双人舞、群舞等多种。建国后,长鼓舞经朝鲜族舞蹈家们的精心改编,增添了新的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使这一艺术形式日趋完善。
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延边歌舞团将长鼓舞搬上舞台,从而扩大了长鼓舞的影响,60年代又在独舞的基础上,创作出长鼓的群舞表演。长鼓舞不仅鼓技惊人,花样翻新,亦在于表达喜悦、欢快的情绪,以优美的舞姿和娴熟的鼓技给人美好的艺术享受。 2008年6月7日,吉林省图们市申报的“朝鲜族长鼓舞”经*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表演形式:
朝鲜族长鼓舞既可集体表演,也可单独表演。女性长鼓舞风格优雅,男性长鼓舞活泼潇洒。表演时以扛手、伸肩、鹊雀步等动作为主,舞者肩挎长鼓,右手持鼓鞭,边跳边敲。长鼓不仅是舞蹈的道具,也是伴奏乐器。整个舞蹈集演奏、演唱、舞蹈于一体,实现了人、鼓、乐的高度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