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23:48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4:33
袁崇焕,字元素(《明史本传》),一说字自如(《黄尊素说略》)。生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四月二十八日。祖籍广东东莞,出身于广西布政使司梧州府藤县北门街。(一说袁崇焕出生于广东东莞,年十四随祖袁世祥,祖袁子鹏迁至广西藤县) 1、出关之前 袁崇焕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三甲第四十名,赐同进士出身,授福建邵武知县。为人好谈兵,好为大言。明遗民张岱《石匮书后集·袁崇焕列传》说其:“袁崇焕短小精悍,形如小猱,性格暴躁,攘臂谈天下事,多大言不惭,而终日梦梦,堕幕士云雾中,而不知其着魅着魇也。” 天启二年(1622年),监察御史江日彩上疏举荐, 江日彩疏曰“今邵武令袁崇焕,夙攻兵略,精武艺,善骑射。臣向过府城,扣其胸藏,虽曰清廉之令,实具登坛之才,且厚自期许,非涉漫谈。其交结可当一臂者,闻尚多人。今见觐于辇毂下。枢部召而试之,倘臣言不虚,即破格议用,委以招纳豪杰,募兵练将之寄,当必有以国家用者。” 同年,袁崇焕单骑深入辽东敌后,备陈关上形势和方略,请兵御守山海关。二月,袁崇焕被任命为兵部职方主事,同月又被破格提拔为兵部佥事,监军山海。 2、请筑宁远 天启二年(1622年)三月王在晋经略辽东,四月有驻守北山的湖广士兵溃逃,袁崇焕杀数人乃定。六月王在晋令袁崇焕移往中前所,监参将周守廉,游击左铺,经理前屯卫事务。袁崇焕当夜出发,夜行荆棘老虎、豹狼中,四鼓入城,将士莫不壮其胆(《三朝辽事实录》)。王在晋甚为倚重,题请升其为宁前兵备佥事。 王在晋当时商议在八里铺筑山海重关,袁崇焕以为不妥,力争。朝廷命大学士孙承宗亲往视察,六月二十六日,孙承宗抵山海关,驳回了山海重关之请。孙承宗召集关内外众臣公议,阎鸣泰主守觉华,袁崇焕主守宁远。孙承宗实地考察后,认为宁远乃山海天然重关,听从袁崇焕之议。 八月,孙承宗自请督师辽东,王在晋调南兵部尚书。阎鸣泰升任巡抚辽东,袁崇焕调永平道。九月,孙承宗抵关。十二月,阎鸣泰令袁崇焕审核兵数,袁崇焕私斩小校(《明史本传》,《三朝辽事实录》中记其杀二人)至军营几乎哗变。孙承宗怒其以以监军专杀,袁崇焕请罪。 天启三年(1623年)春,孙承宗令袁崇焕抚哈刺慎各部,令其移出八里铺至宁远,收复二百七十里(《孙承宗年谱》)。孙承宗初令祖大寿筑宁远城,九月又令袁崇焕和满桂前往,袁崇焕定城规模,令祖大寿等督建城。天启四年(1624年),宁远城竣工,逐成关外重镇。 天启四年(1624年)春,孙承宗上疏言“宁远可战可守”,有说“愿用崇焕指殚力瘁心以急公”不愿用“腰缠十万之逋臣,闭门颂经之孱胆”,帝听之。 九月,袁崇焕马世龙等携兵一万两千巡边广宁,叙劳进兵备副使,继又升至右参政。 天启五年(1625年),孙承宗,遣兵分驻锦州松山杏山等城,同年,因柳河之战,孙承宗屡次遭参,请辞。十月,兵部尚书高第经略辽东。 3.宁远大战 高第上任后,认为关外必不可守,力主尽撤宁锦之兵于山海关。督屯通判金启倧上书给:袁崇焕力拒,金启倧书曰“锦、右、大凌三城皆前锋要地。倘收兵退,既安之民庶复播迁,已得之封疆再沦没,关内外堪几次退守耶!”袁崇焕亦力争不可,言:“兵法有进无退。三城已复,安可轻撤?锦、右动摇,则宁、前震惊,关门亦失保障。今但择良将守之,必无他虑。”(《三朝辽事实录》卷十五)。高第不听,仍令马世龙撤宁、前二城之兵。(《孙承宗年谱》),袁崇焕说“我为宁前道也,官此当死此。必不去”高第只得尽撤锦州右屯松山杏山大小凌河等处兵马,弃粮粟尽十万余石。十二月,袁崇焕升任按察使,仍主事宁前。(《孙承宗年谱》) 天启六年(1626年)正月十四日,后金兵渡辽河。右屯守将周守廉逃,松山等处守将左辅亦烧毁粮储庐舍而退。(《东华全录》)。袁崇焕闻之,与副将满桂,参将祖大寿,守备何可纲,集将士誓守宁远。令中左所都司陈兆阑和都司徐敷奏率兵入城,左辅朱梅为外援。(《三朝辽事实录》)。又传令通知前屯赵率教,山海关养麟又宁远之溃兵皆战。 二十三日,努尔哈赤率后金军至宁远,努尔哈赤自称率军三十万,必破此城,令袁崇焕投降。袁崇焕答曰:“来兵称三十万虚也,约有十三万。吾修治宁远决守以死岂肯降耳”(《东华录》大清国史馆修)。后金攻城,袁崇焕等宁远守军以火器拒之,宁远通判金启倧也因点炮自燃,为国捐躯。打伤后金游击守备各二人,死五百余人(《东华全录》大清国史馆修),后金连攻打两日不下,退兵宁远围解。 后金攻打宁远不下,分别略觉华,岛上参将金冠等七千水兵抗击殉国,七千商民被*。后金焚毁觉华岛粮料八万石,船两千只。 工部左侍郎崔呈秀*高第等失援,杨麟削职,高第准其辞职还乡。王之臣代替高第督师辽东。(《国榷》)天启六年(1626年)三月七日,复设辽东巡抚,袁崇焕为之。叙功,加袁崇焕兵部右侍郎,荫千户。袁崇焕三疏辞之,不许。 4.巡抚辽东 时值满桂赵率教交恶,袁崇焕五月上疏请调满桂,王之臣以为不妥,以满桂勇猛调其任为山海关总兵,袁崇焕不认可,逐经抚不和。经过朝廷调停,袁崇焕和王之臣分权,袁崇焕主关外,王之臣主关内。袁崇焕认错,并复请满桂调任山海关。(《两朝从信录》) 八月,后金努尔哈赤因被袁崇焕在宁远城下一炮轰死,挽救了明朝的灭亡。袁崇焕未经朝廷允许,私自派使者吊唁努尔哈赤。后金皇太极趁机遣使回复,谋求议和。袁崇焕奏报朝廷主以和缓之建锦州大小凌河诸城。辽东经略王之臣主张派遣使者非计,应回绝和议。王之臣奏疏:“年来奴酋求和于西虏(蒙古),而西虏不从;屈服于朝鲜,而朝鲜不受。一旦议和,彼必离心,是益敌以自孤也!近日,都官过通令处,虏鞭其背云:‘汝汉人全无脑子…… 喇嘛替他吊孝求和,反倒教别人与他为仇,我等不如也投顺罢了。’”。(《两朝从信录》)。御史智铤言,督抚意见各异,恐误边事(《国榷》)。天启七年(1627年)正月,召回王之臣,关内关外之事尽付袁崇焕便宜行事(《三朝辽事史录》)。 天启七年(1627年)正月初八,皇太极一面遣使与袁崇焕议和,一面倾国起八万大军(《三朝辽事实录》作八万,《八旗通志》无兵力数字记载,朝鲜实录称约4、5万)后金军渡过鸭绿江,进攻朝鲜,史称之役。(《东华全录》),十四日,克义州,分兵攻打毛文龙东江铁山部。毛文龙遁入云从岛(《三朝辽事实录》)。 朝鲜和毛文龙告急,朝廷命袁崇焕发兵援助,并拣轻兵捣巢,袁崇焕上疏无虚可捣“顷闻奴兵十万掠鲜,十万居守,何所见而妄揣夷穴之虚乎?我纵倾伍捣之,无论悬军不能深入,即深入奚损于逸待之夷?而虎酋新并粆花,意殊区测,都令、塞令(敖汉部酋塞臣卓礼克图)新通于奴而仇于我,万一我兵正道以东,奴暗以轻骑北出而袭我关宁,此时救人耶,抑自救耶?”并以正在修筑大小凌河诸城,不可间断为由拒绝执行支援。仅派徐琏率水兵千人援东江,派赵率教朱梅率领九千人至三岔河牵制。而朝鲜已经和后金达和,赵率教等人兵回。自此,朝鲜对后金封锁破产。 5.宁锦之战 天启七年(1627年)四月初八,皇太极遣使者责怪其趁建修筑不愿讲和。时锦州城已修筑完成,大小凌河尚未完工。五月十一日,皇太极率后金军过大凌河。驻大凌河城版军无城可守,退至锦州。(《东华录》)后金直抵锦州。 锦州城内总兵赵率教一面固守城池,一面派使者河后金和谈缓兵待援。皇太极书致赵率教令其降。赵率教答曰,“城可攻不可说”十二日,后金攻打锦州城西,赵率教调兵遣将,火器齐发,后金不下,退后五里,遣人回去搬兵。(《东华录》) 同时,袁崇焕递书于赵率教,以“城中火器兵马俱备,必不能克”为由拒绝援救(《袁督师遗集》)。袁崇焕令王喇嘛督蒙古各部扬旗于锦州各处,水师东出牵制。满桂祖大寿马世禄出兵援助锦州。(《两朝从信录》) 是值满桂驻前屯,率领祖大寿马世禄领兵一万出援。十六日在爪篱山与后金遭遇,小规模接触战后,明死六十余人,重伤三十人,后金伤亡相当。满桂退回至宁远城外。(《两朝从信录》)。 二十五日,后金援兵至,二十八日,皇太极率军攻打宁远,和满桂马世禄野战于宁远城外,满桂身中数箭,马世禄战马亦被箭伤。后金则贝勒济尔哈朗,萨哈廉、瓦克达等亦受创。(《东华录》),袁崇焕临城令分路进杀,后金军退(《两朝从信录》)。 同一天,赵率教从锦州城杀出,与后金留守军队大战,小胜后退回,游击觉罗拜山,备御巴希等被射死(《清太宗实录》) 二十九日,后金从宁远撤回,六月四日再攻打锦州,攻城不下,死伤众多。当夜,皇太极以天热士兵难耐为由撤兵。袁崇焕以不援锦州,行事保守等原因受到*而辞职。 6.五年平辽策 熹宗崩,崇祯即位,魏忠贤被诛。朝臣纷请召袁崇焕还朝。崇祯元年(1628年)命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七月入都,帝召见平台。袁崇焕慷慨陈词,计划以五年时间恢复辽东,并疏陈方略,皇帝大喜,赐崇焕尚方宝剑。袁崇焕出关时领有480万辽饷,其中米180万。另发内帑120万、铠甲40万具,红夷大炮10门,其他弓箭军械无数,远远超过了明朝一年正常财政收入,崇祯不得不加派沉重的了饷以满足袁崇焕的要求。到任后,即加强防守,准备收复失地,安抚*。同时裁汰军队,试图练出一支精兵并减少军费开支。并以辽东重要为由抽调蓟州精锐部队充实辽东防线。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4:34
袁崇焕简介 袁崇焕,字元素,号自如,原籍广东东莞,生于万历十二年(公元一五八四年)。天启二年,出任兵部主事。不久,明军在广宁覆没,朝野镇惊。自万历四十六年以来,四年多的时间里,清兵势如破竹,锐不可当,先后大败十万明军,无一败仗。与此同时,朝中由魏忠贤当权,残杀异己,*非常黑暗。 袁崇焕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奔赴边疆的。袁崇焕到位后,立刻加固城墙,整饬军纪,不久大敌就来临了。袁崇焕以宁远守兵约一万,大败清兵十三万,打破了清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神话。 过了一年多,清军再次进攻宁远,但又被击败。从此,清军一听到袁军,就心怯了。但是,这样一个抗清大将,却得不到朝廷的重视。在第二次宁远大捷后,袁崇焕只升官一级,而奉承魏忠贤的*却有数百人因此而升官。不久,他又被魏忠贤*,攻击他在第二次宁远大战中没有去救锦州,袁崇焕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自称有病,请求辞职。魏忠贤死后,袁崇焕被召回,这时,在位的皇帝是朱由检,年号崇祯。 崇祯是个疑心极重,刚愎自用的人。对朝中的大多数大臣都很不信任。崇祯二年十月,清兵大举从西路入犯,直*北京,兵十余万,袁崇焕得到消息后,立刻兵分两路来援,一路上,每战每捷,真到北京城下,明清两军在广渠门外大战了八个小时,最终获得胜利。 清军退出北京后,崇祯立刻以袁崇焕得胜后,不乘胜追击清军而捕他。(当时袁崇焕的兵力九千,清兵十余万,若战,明军必败。)将他定刑为“夷三族”,即是要将袁全家,母亲全家,妻子全家都满门抄斩,后来不知为何又改为凌迟。 “凌迟”就是“千刀万剐”,北京城里的老百姓因听信清军就是袁崇焕引来的,都骂袁是汉奸,刽子手还没有动手,就扑上去咬他的肉了。 一代抗清名将就这样被咬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