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13 01:5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2 19:43
王子安内容概括如下: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广泛地揭露了科举制度的弊端,批判了科举制度。《王子安》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在反映内容上,作品对考场的黑暗、考官的混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对考生的*心理作了入木三分的刻画。王子安因对功名利禄的渴望而失去理智,自以为中了进士翰林,大摆进士翰林的架子,闹出了许多悲剧性的笑话。王子安梦中想到的是“自念不可不出耀乡里,大呼长班”。这说明当时的士子图谋的乃是个人名利和虚荣。王子安本是视青紫如拾芥的名士。
偏偏屡考不中。乡试后,为求精神解脱,他喝得大醉如泥。这就不仅写了科举制度的黑暗,而且揭露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灵魂的腐蚀和精神摧残。
在人物刻画上,作家在《王子安》中对考生们的心理和神态,作了穷形尽相的描绘,他们入场考试,似丐、似囚、似秋末之冷蜂、似出笼之病鸟;他们盼望喜报,坐立不安,如痴如狂,对秀才士子灵魂的这些刻画细致入微。作品通过对知识分子*心理的描写,告诉人们科举制度是怎样侵蚀人们的灵魂的。
所以《聊斋志异》的更深刻之处,是它揭示了*制度对民族精神之摧残。小说的重点,是“异史氏”的评论性描写。对秀才考试的七种比喻,带有总结概括的性质,使主题深刻而鲜明。
王子安的形象分析:
王子安的形象是透过幻境与现实两种情况下的描写展现出来的。
在对乡试发榜时王子安酒醉中一系列的幻觉描写中,关于王子安得知自己榜上有名而不断赏赐的描写,表现出他对科举的热衷以及对名利的渴望,关于王子安责骂跟班的描写则暗指其在科举成功,获得自己所追求的名利之后思想与立场的转变。而对王子安酒醒之后的描写主要显示出了他那种深陷于科举梦中终究梦想破灭的无奈。
从王子安的故事中,揭示了科举制度对个体心灵的扭曲和人性摧残的本质;当时的一些士子图谋的乃是个人名利和虚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