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15 01:5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6 06:42
五代时期,后梁有一猛将,名为王彦章,因其勇猛善战,擅使铁*,故军中皆称其「 ”王铁*”。这个「 ”王铁*”用的铁*可不简单,乃是纯铁打造的,相比一般的木为杆,铁为刃的长*来说,要重很多,然王彦章仍能「 ”常持铁*,冲坚陷阵”,足见其勇。 ▲王彦章少时从军,勇猛雄壮,曾赤着脚在有蒺藜的地上走上三五个来回,以此威慑诸军,被朱温所重用。 古代作战,不似小说评书中一般,以重为尊,实则是越轻便越好,特别是在骑战方面,太过笨重的武器根本不利于发挥,所谓「 ”快马轻刀”正是此理。但凡事皆有例外,虽然古代猛将的武器不会动辄就数十斤,甚至数百斤、数千斤,但历史上也确有膂力过人,好用「 ”重武器”的猛将,上述的「 ”王铁*”只是其中之一。 ▲隋唐系列小说中,隋唐十八好汉之首,李元霸,两臂有四象不过之力,使的是一对共重八百斤的金锤。 隋唐时期的秦琼,秦叔宝就是一个好使重*的猛将,《隋唐嘉话》中有载:「 ”秦武卫勇力绝人,其所用*逾越常制。初从太宗围王世充于洛阳,驰马顿之城下而去,城中数十人,共拔之不能动,叔宝复驰马举之以还。迄今国家每大陈设,必列于殿庭,以旌异之。”这把”数十人共拔之不能动「 ”的逾越常制的重*,就是秦琼纵横战场的利器。 ▲秦琼”少长戎马,所经二百余阵「 ”,是大唐开国功臣,后于贞观十七年,被列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当然,《隋唐嘉话》虽说是记载南北朝至唐代开元年间的史事,以补正史之阙,而且《旧唐书》和《资治通鉴》中的史料也多取材于此,但对于秦琼这杆*的重量,还是有些夸大,不可尽信。毕竟五代监修国史《唐书》(南宋后称《旧唐书》)的刘昫曾言:”叔宝善用马槊,拔贼垒则以寡敌众,可谓勇矣「 ”,可见秦琼所用的武器应是马槊,而在唐朝,也正是马槊所流行的时代。 槊,长度远长于普通的长*形制,《说文》、《释名》中载:「 ”槊,矛也。亦做矟”、「 ”矛长丈八尺曰矟。马上所持,言其矟矟便杀也。”可见槊即是长达丈八的长矛,而根据现今出土的实物和资料来看,槊可分为槊锋与槊杆,槊锋的刃长达五十至六十厘米,拥有极强的破甲能力,在骑兵冲锋时可以发挥最大威力。与此同时,因为长度原因,槊比起一般的*来说要重得多,或许这也正是《隋唐嘉话》中秦琼逾越常制的重*的由来。 ▲槊起于汉朝,兴于以骑兵为战场主力的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主要分为马槊、步槊、杂槊,现说的槊多指马槊 和秦琼不同,据史料来看,五代十国时期,后梁猛将王彦章所用的武器可是实实在在的纯铁*,《旧五代史》中载:「 ”(王彦章)从太祖征讨,所至有功,常持铁*冲坚陷阵”、「 ”性忠勇,有膂力,临阵对敌,奋不顾身”,欧阳修也在《新五代史》中评价王彦章「 ”为人骁勇有力,能跣足履棘行百步。持一铁*,骑而驰突,奋疾如飞,而他人莫能举也。军中号王铁*”。由此来看,王彦章用铁*是毋庸置疑的,然而,秦叔宝所使的马槊已经可以算是重型长矛,王彦章的纯铁*虽然长度有所不及,但因材质,绝不会比马槊轻便,这样的重型武器,真的适合实战使用吗? ▲王彦章曾言:「 ”豹死留皮,人死留名”。后梁覆灭后,王彦章忠臣不事二主,宁死不降,因之留下忠臣之名。 《资治通鉴》中有言:「 ”王彦章骁勇绝伦,每战用二铁*,皆重百斤,一置鞍中,一在手,所向无前”。百斤的铁*,未免有些不实,五代时期时,还有另一位使用铁*的将领,即是后梁的王敬荛,《旧五代史》载:「 ”敬荛魁杰沈勇,多力善战。所用*矢,皆以纯铁锻就,*重三十余斤,摧锋突阵,率以此胜。「 ” 这王敬荛在王彦章之后,应是受到”王铁*「 ”威名的影响而使用铁*的。既然处于一个时代,《旧五代史》中所记载的”三十余斤「 ”比起《资治通鉴》的”百斤「 ”要更有说服力,以”唐斤「 ”折合现今重量换算,这柄铁*该有四十多斤,其重量在历代的冷兵器中已是数一数二。然而,类似这种纯铁打造,并投入战场的实战性铁*并没有多少人使用,多是膂力过人的猛将使用,如「 ”李铁*”,李全、”张铁*「 ”,张资禄等。在两宋时期,虽有”诏作坊造铁*一万五千「 ”的记录,但比起其他武器动辄以数万计的产量,这一万五千的铁*可谓少之又少。由此可见,重量级的纯铁*虽然可以实战,但非力大威猛者不可用之,绝不是一般人所适合使用的战场兵器。这份偏离大众实战性的重量,正是铁*为何在历代皆有出现,但却一直未能成为主流的最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