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13 17:5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07 12:50
三达德指的是仁、智、勇三大美德。
“三达德”的说法是《中庸》提出的,孔子没有说过“三达德”,但孔子分别说过知、仁、勇三个规则。这里的“孔子说三达德”只是一种方便说法而已。
孔子就是以“仁、智(知)、勇”为核心建立起他的基本道德规范体系的,其基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和规范一种理想的主体人格——孔子认为具有仁、智、勇三种德性,才是完全的人格。所以,孔子希望自己的弟子能具备这三德,成为真正的君子,进而要求学生“通习六艺,臻于三德”。
孔子之后,《中庸》才从理论高度进一步将“仁、知、勇” 概括为“三达德”。“达”是通达的意思,“达德”指通行不变的道德,“三达德”则意指“仁”、“智”、“勇”为三种古今通行天下的品德。
扩展资料
1、何谓“仁”?
孔子“仁”的基本内涵是“仁者爱人”,即“仁”以“爱人”为根本内容。
这里讲的“爱人”,并非特指爱某类人群,而是泛指爱一切人。“爱人”的“起点”表现为爱亲,即孝悌之情。“爱人”的“终点”即实现爱一切人,而最广泛的人则是天下之“民”。
孔子从“仁”的基本内涵出发,既提出了如何达到“仁”的境界的内在要求,又阐发了如何实行“仁”的外在行为原则。
2、何谓“智”(“知”)?
在《论语》中,孔子讲的“知”大致有三种涵义:认知、了解和把握;知识;通“智”,即睿智、智慧。这里主要侧重于第三种涵义。
智慧不等于知识,知识只是通向智慧的工具或手段,但智慧作为一种运用知识的方法或能力,又是离不开知识的。所以,孔子常常把两者相联系,通读《论语》会发现,孔子所讲的智慧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知识,即自然知识、伦理道德知识、社会*知识、天命之知。
3、何谓“勇”?
在传统伦理中,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勇”都是一个重要的道德范畴。在中国,儒家把“勇”列为“三达德”之一,与“仁”、“智”并提;在西方柏拉图的《理想国》里,勇敢则与智慧、节制、正义一起,构成了美德的核心内容,被称为“四主德”。
在孔子的“三达德”体系中,可以清楚看到,孔子把“勇”作为实行“仁”的条件之一,提倡的是君子之勇,必须以仁义礼智为规范,否则便是小人之勇、匹夫之勇。所以,理解孔子的君子之勇只需解决两个问题:勇于行什么?怎样勇于行?前者是关于勇的性质问题,后者是关于勇的度量问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达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