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 赤壁赋习题 及 答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22:28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04:32
.下面加粗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举酒属客(zh() 冯虚御风(f6ng)
B.桂棹兮兰桨(zhu#) 遗世独立(y0)
C.嫠妇(l0) 愀然(ji&)
D.舳舻(zh* l*) 相与枕藉(ji8)
2.加粗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B.扣舷而歌之 歌曰
C.苏子愀然 何为其然也
D.月出于东山之上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3.语言形式不同类的一项是[ ]
A.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B.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C.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D.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4.指出各句加粗词与例句加粗词不属同类的一项是
例句: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
A.望美人兮天一方
B.忧劳可以兴国
C.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D.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5.下面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译文:任凭小船飘去,越过那茫茫的江面。
B.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译文:桂树做的棹,木兰做的桨,划破月光下的清波,船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上。
C.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译文:向大江喝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一代的英雄啊!
D.自其不变者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译文:从那不变的一面看,那么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没有尽头。
6.下列六句话分编为四组,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看,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②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④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⑤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⑥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
A.①③⑤/②④⑥ B.①④⑥/③②⑤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③⑥/②④⑤
参*
1.D(A项“冯”应读“p0ng”;B项“棹”应读“zh4o”;C项“愀”应读“qi3o”。)
2.A(B项分别为“唱、歌词”;C项分别为“……的样子、这样”;D项分别为“在”、“被”。)
3.C(A、B、D项都是对偶句。)
4.B(例句“故事”意为先例;A项“美人”意为心中所思慕的人;C项“学者”意为求学的人;D项“小学”意为小的方面;B项基本与现代汉语相同。)
5.C(应为“面向大江斟酒”。)
6.C(句①②③表并列,句④⑤⑥表转折,只有C项符合这一特征。)
一、阅读《赤壁赋》完成练习。
1.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拼音。
壬戌之秋( )( ) 歌窈窕之章( )( )扣舷而歌之( )苏子愀然( )
舳舻千里( )( ) 酾酒临江( )举匏尊以相属( )挟飞仙以遨游( )
山川相缪( )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七月既望 举酒属客
白露横江 纵一苇之所如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渺渺兮予怀
倚歌而和之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正襟危坐 固一世之雄也
哀吾生之须臾 知不可乎骤得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相与枕藉乎舟中 山川相缪
3.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划线词与例句中的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句子。
①赤壁赋。( )
A.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C.岁赋其二。
D.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
A.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B.赵尝五战于秦。
C.寄蜉蝣于天地。 D.其势弱于秦。
③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
A.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C.任意东西。 D.顺流而东也。
④侣鱼虾而友麋鹿。( )
A.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D.抱明月而长终。
4.指出下列各句中句式与画线句句式相同的句子。
何为其然也?( )
A.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B.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何以战?
5.下列不同于其他句式的一项是( )
A.而又何羡乎? B.而今安在哉? C.何为其然也? D.故凡愚者莫我若也。
二、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苏予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 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 归纳此语段的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语出 ____ 时代的曹操所写的《 》诗。
3.“孟德困于周郎”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往事。
4.作者列举往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苏子日:“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逝者如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未尝往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吾与子之共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而卒莫消长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肴核既尽,杯盘狼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逝者如斯”,语出《_______________》,它的语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超越自我,把生命放到宇宙的永恒中加以考察,终于积郁释然,作出了超旷达观的解释,得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四、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义
⑴之
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扣舷而歌之 倚歌而和之
哀吾生之须臾 苟非吾之所有
⑵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月出于东山之上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托遗响于悲风。
⑶其
而不知其所止 其声呜呜然
何为其然也 方其破荆州
⑷而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侣鱼虾而友糜鹿
耳得之而为声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加以解释
(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3)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4)侣鱼虾而友糜鹿
5、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2) 凌万顷之茫然
(3) 渺渺兮予怀 (4)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5) 而今安在哉 (6)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6、翻译下列句子
(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默写
(1)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 。
(2)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 。
, 。 ,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参*:
一 1.壬戌rén xū 窈窕yǎo tiǎo 舷xián 愀qiǎo 舳舻zhú lú 酾shī 匏páo 挟xié
2. 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属(通“嘱”,指劝人饮酒)
横(弥漫,充溢) 纵(任)如(往)
浩浩(广阔,辽远)冯虚(凌空) 渺渺(悠远的样子)
倚(循,依)和(唱和) 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缕(细丝)
危(端正) 固(本来)
须臾(片刻) 骤得(多有所得)
曾(竟)一瞬(一眨眼) 适(指享有)
枕藉(互相枕着垫着) 缪(通“缭”,盘绕)
3.①B ②C ③A ④A 4、D 5、D
二、1、描写作者心情由乐转悲。
2、三国 《短歌行》 3、赤壁之战
4、由古今对比而生悲,由曹操的不可一世写兴亡之悲,起到反衬作用。
三、1、(1)这,指江水 (2) 流走 (3)享有 (4)消减或增长 (5)凌乱
2、《论语·子罕》 江水滚滚流去,比喻时间易逝。
3、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四、 ⑴
纵一苇之所如(助词,无实义) 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词)
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 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
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独) 苟非吾之所有(助词,的)
⑵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 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 托遗响于悲风(介词,给)
⑶
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 其声呜呜然(代词,那)
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 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
⑷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连词,表转折) 侣鱼虾而友糜鹿(连词,表并列)
耳得之而为声(连词,表顺承)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连词,表修饰)
4.
⑴舞,泣:使动用法 ⑵西,东:名作状
⑶东:名作动 ⑷侣,友:意动用法
5.
⑴状语后置句 ⑵定语后置句 ⑶主谓倒装句
⑷被动句 ⑸宾语前置句 ⑹判断句
6. ⑴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
⑵同仙人一起遨游,与明月一起长存
⑶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
⑷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参考资料:http://www.5156e.com/page/06-12-10/18577.html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04:32
1�本文的感情基调是消极的吗?
全文通过主客对话所表现的忧伤与喜乐,都是作者内心矛盾和复杂感情的真实反映。作者抒发哀怨之情时,流露了“人生无常”的消极情绪,但他并不甘心消沉,而能主动地从消极、哀怨中解脱出来,从庄子的机械相对论中寻找人生之路,因而胸襟豁达,思想开阔,表现出一种洒脱、豪迈的气度,使文章具有某些积极进取、达观超然的感情基调。
本文的体裁特色是什么?
这是一篇散体文赋。赋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在汉代是铺张扬厉、繁缛富赡的,被称为大赋。到了六朝讲求对仗工稳、字句整饬,叫做律赋。宋代则突破了声律的种种*,使之自由挥洒,富有灵活性,叫做文赋。这篇作品便是宋代文赋的代表作,它融诗、赋、文为一体,或叙事,或写景,或抒情,或议论,各因其情理所宜而运用自如。如叙事,则简括清晰,历历在目;写景则景物清爽,令人神往;抒情则情思幽渺,淋漓尽致。议论则即景生论,寓说理于景物描写之中,赋予抽象道理以具体形象,生动感人。行文有偶有散,错落有致,挥洒自如,犹如行云流水,极尽变化,既有整饬之美,又有通达流转之妙。兼于偶句中用韵帖切,转换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作者饮酒乐极,扣舷而歌,以抒发其思“美人”而不得见的怅惘、失意的胸怀。声调铿锵和谐,增强了文章的音乐美。其中采用的主客问答的方式,虽然沿袭汉赋,但并不像汉赋那样板重,而是运用得十分灵活巧妙,恰足以表现作者的内心矛盾和思想感情的曲折变化,整个文章也因之波澜起伏,诗情画意俱现。
3�本文多次写到主客问答,这种安排有什么作用?
第2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作者饮酒乐极,扣舷而歌,以抒发其思“美人”而不得见的怅惘、失意的胸怀。客人一曲洞箫,“倚船而和之”,凄切婉转,其悲咽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骤然变化,由欢乐转入悲凉,文脉也因之曲折流转,曲流中跃起浪花。
第3段主人以“何为其然也”设问,客人以赤壁的历史故事作答,文理转折自然。客连用了两个问句,这两次发问使文章又泛起波澜。客的回答表现了一种虚无主义思想和消极的人生观,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的自己思想的一个方面。通过主客的问答,使文中的思想情感跌入低谷。
第4段是苏轼针对客的人生无常的感慨而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实则也是宽慰自己。这里表现了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他倾向从多角度看问题而不同意把问题绝对化,因此,他在身处逆境中也能保持着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能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对人生有大视野和大境界。而后,作者又从天地间万物各有其主、个人不能强求予以进一步的申说。思想感情由此得以深化,心胸从此而更开阔,文章又一次再涌波澜。
第5段写客听了作者的一番谈话后,转悲为喜,开怀畅饮,“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照应开头,极写游赏之乐,而进入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这里的景和情犹如长江在经历了蜿蜒曲折、波涌浪叠、惊涛拍岸之后,辽阔而祥和地汇入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