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08 02:5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7 20:48
国际减贫措施:
提高经济增长率,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加快经济增长速度是摆脱贫困的一项长期战略。实践证明,保持高速经济增长,可以提高居民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减少生活在绝对贫困之中的人口总数。
从地理分布的角度看,全球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发展农业生产对发展中国家减贫来说十分重要,否则高的经济增长率不一定能达到减贫的效果。例如印度上世纪80年代经济增长率为6%,但是由于农业发展缓慢,不能有效地吸纳劳动力,贫困问题没有因此得以缓解。
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提高人口素质:人口素质特别是教育水平的提高对减贫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韩国、印尼、马来西亚十分重视教育对减贫的作用,在劳动力转移过程中注重加强对农村人口的教育与培训,成功地解决了农业过剩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的过渡。
在农业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过程中,如果不重视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可能会加剧贫困程度。例如上世纪80年代的印度,大量向城市转移的农村贫困人口由于缺乏足够的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在城市中很难找到工作,致使城市出现许多的“贫民窟”。
设立特殊就业项目,建立减贫制度:在南亚、非洲和拉美地区,设立特殊就业项目,建立减贫制度是直接有效的大规模减贫办法。发展中国家常用的减贫制度有两种形式:一是建立自营职业制度;二是实施公共工程项目。
建立自营职业制度,主要是以贷款形式,使贫困者有能力购买基本生产资料,并提供相应的教育和技术、产品销售渠道,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
公共工程项目制度,是指在发生饥荒、自然灾害以及经济调整和萧条等紧急情况时,农村或城市出现大量临时性的贫困者或失业者,*组织实施公共基础工程项目,为贫困者提供短期就业机会,增加收入。
通过调整经济、就业结构,执行价格和社会保障*,改善收入分配关系: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贫困既受平均收入变化的影响,也受社会收入分配关系和社会保障*的影响。
为此,许多发展中国家越来越重视通过调整经济、就业结构和价格*,改善社会收入分配关系;完善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保障和保险制度,改善贫困者的生活条件。
贫困的定义
对于解决贫困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贫困实际上是分层次的,应区别“宏观贫困”与“微观贫困”, 一是区域意义上的贫困,即宏观贫困,它是从整体角度来看待贫困。
例如,国家贫困、地区贫困、农村贫困、城市贫困等。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理解,那么,所有低收入国家都是贫困的国家,而所有高收入的国家则不是贫困国家。这种贫困问题也称不发达状态,它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主题;二是个体意义的贫困,即为微观贫困,即从个人和家庭角度看待贫困。
从这种角度来理解,所有国家都有贫困问题。例如, 2004 年美国的贫困人口比例高达 12.7%,即平均8个人中就有一个穷人。这种意义上的贫困可以说是个永恒的问题,除非收入和财富分配是绝对的平均。如果将这两种贫困概念混为一谈,就会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贫困的概念在不断深入,研究贫困的视角也在不断变化。不管给贫困下一个什么样的定义,要给出一个全面而科学的定义是十分困难的。也许正是由于这一原因,世界银行宁愿对贫困的概念给出一个描述性的解释:
“贫困就是这样一种人们想逃避的生存状态,贫困就意味着饥饿,意味着没有栖身之地;贫困就是缺衣少药,没有机会上学也不知道怎样获得知识;贫困就是失业,害怕面对未来,生命时刻受到威胁;贫困就是因为缺少清洁的饮用水而导致儿童生病甚至死亡;贫困就是权力和自由的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