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与华方法》心得笔记:如何用华与华方法创作一条TVC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06 07:5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9 03:17
大前提:理解成本、记忆成本、传播成本、使用成本、选择成本,刻进脑子里。
1.首先是一个必须明确的思维方式:用15秒的标准来思考。
电视广告成本其中包含一条就是媒体投放的成本,15秒的成本是5秒的3倍,30秒是15秒的两倍,早期的电视广告是从1分钟发展而来的,后来30秒成为主流,于是那个年代的广告人在创意广告的时候会以30秒的长度来创意,然后剪辑成15秒的版本,但是这就会造成一个问题,30秒的故事,15秒说不全。
因此华与华方法要求,一切以15秒为标准来思考,在15秒内解决所有问题。
近期美国由谷歌领头,掀起了6秒广告的热潮,广告是否会越来越短,很难说准,但消费者会投入在广告上的时间和注意力也许的确会越来越少,因此,“快、准、有效”是广告的最根本诉求。(用最短的时间,释放准确的信号,并产生有效的购买行为刺激反射)
2.一个必须遵守的思考路径:电视广告不是讲故事,是“耍把戏”,是“产品演出”。
先讲讲一些广告公司是怎么做的,广告公司在做电视广告创意时,会绘制一个“故事板”,这种方式往往会让许多人误以为“创意=故事”,想一个创意就等于构思一个故事,所以我们也常常听到许多广告人说“我们不是做广告的,我们是做内容的”,这样会有什么后果呢?就是“娱乐大众”的目的达到了,炫技了,但是忘记了“销售”,让电视广告的受众忘记了“购买”。
在这个方面做的“最好”的是泰国的广告,我们经常可以在微博热门、B站等各种渠道看到刷屏的“泰国神广告”,许多人被逗得捧腹大笑、被感动的泪流满面,然后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这种广告“故事”成为主角,而品牌、商品成为了只能在片尾一闪而过的“落版配角”,所以看完之后,消费者只会记得这个故事,脑袋里根本就不会有品牌、不会有产品是什么的概念,又怎么可能会产生购买行为呢?
我们的华板常讲,始终服务于最终目的,这种故事型广告就是没有服务于最终目的,或者没有弄清楚最终目的是什么。
电视广告是品牌的一场秀,要让产品成为英雄。
电视广告的要求是什么?是用15秒的表演,让一个观众注意到——并有意愿掏钱购买——一个他第一次听说的产品。
3.华与华方法里有一个很精彩的思维方式,就是我们永远“假设消费者是第一次听说这个产品(或品牌)”。
在我看来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人们永远对新的东西感兴趣(永远都是“全新巴黎欧莱雅”)
第二个原因是避免信息不对称的陷阱,许多品牌往往觉得消费者会看到我投放的所有广告,他们可以通过广告了解到我们有一个新品,通过海报了解到产品有什么特性,再从另一张海报了解到产品什么时候上市,进而通过多个渠道了解到我们要释放的完整信息。
这个是非常一厢情愿的想法,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几乎没有人会在广告上停留过多的时间,看光一个品牌的所有广告简直是天方夜谭(除非是那些狂热粉,会主动检索品牌相关的信息,然而你的产品也不是只卖给他们不是吗?)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互联网时代广告非常容易产生二次、多次传播,因此在构思的时候,不能仅根据一次传播的受众来设计广告,一定要假设看到你广告的人是第一次听说你的产品/服务/活动,因为这是真的。(比如你的品牌做了一期线下活动,在自己的公号投放了活动海报,你默认你的信息受众都是认识你这个品牌的,因此海报上没有关于品牌的信息,那么当你的用户去二次传播时,就会形成信息不对称,因为二次传播的受众并不知道你是谁,你是做什么的)
最后:信息永远是不对称的。
4.华与华方法15秒电视广告的创作标准:
一、让人记住品牌叫什么名字;
二、让人记住商品长什么样子;
三、给人购买理由和冲动;
四、建立品牌符号和企业战略优势
注意这四条,前两条是最低要求,其中第一条是前提,后两条是最高要求,15秒钟,4条全部做到,这就是标准。
5.最最最重要的就是让人记住你的名字,告诉别人你是谁,因为这是一切的前提,不管你做得多么精彩,没有让人记住你的名字的话,就都是白费功夫。
强调第一条,这一条不仅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如果你做到极致,还足以成为充分条件,也就是说,只要你能让足够多的人记住你的名字,你就能够成功。
举例:恒源祥羊羊羊、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就收老白金、送长辈,黄金酒、怕上火喝王老吉等(这些品牌的成功,一方面是口号的成功,另一方面就是他们的广告把“我是谁”讲清了、讲透了。
6.要让你的产品成为主角,始终服务于最终目的——销售商品/服务/活动
突出商品,是为了让人记住商品的样子,目的是什么?目的是让顾客去商场找得到我们的商品,他不知道包装长什么样子,怎么去货架上找呢?
我们要想清楚,创作这支TVC是为了什么、是为谁服务的,所以创意不能抢产品的戏,我们投资广告是为了卖产品,不是为了娱乐大众。
让人记住品牌和商品的样子,是营销成功的前提。
7.要给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理由,消费者需求是针对品类的,只有购买理由是针对你的。
广告不是单纯的展示产品,要给受众提供购买你的商品的理由,许多广告仅仅向消费者传递了自己商品的品类价值,最后的结果就是买刮胡刀的变多了,但是买吉列的人并没有增多(随手举例)。
好的广告能够提供一个独属于你商品的购买理由,并对消费者形成刺激反射,让他看到广告就起反应,就像“某某问题,就用某某解决”这样的直观刺激与反射。
举例:早年皮肤痒了就用皮炎平
我个人的TVC思考路径:
思考环节:
1.我的TVC是出现在哪里,那个环境有什么特征
2.我的TVC受众是谁?他们有什么特征
3.我的品牌、商品/服务的购买理由是什么?
4.我的商品/服务的使用场景是什么?
5.我的商品有什么内在的戏剧性可以被发掘?
6.受众最需要了解的信息是什么?什么样的信息可以形成刺激反射,最终促成销售
创作环节:
1.找参考(形式、风格、套路,任何能够用上的,你需要的细节),在找参考这件事上有一个心得,我总结为“像大海捞针一样有目的的寻找”,意思就是我们要在开始找参考的时候,心里先有一个预判,知道自己大概是想要什么东西,然后去寻找,但是在寻找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只盯着我们的预判去看,有些时候我们会在寻找的过程中发现“更好的”、“更适合的”东西,这个时候大多数人会直接略过,但一定不要排斥,照单全收就好
2.撰写脚本框架
3.撰写脚本文案
4.进行画面匹配
5.与参考中获得的创意点或细节进行比对,筛选出最适合自己脚本的创意(这个过程需要评估你的创意的执行难度和成本,因为在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创意执行难度或成本过高,而*修改的情况,因此从最开始就最好思考这个问题)
修改环节:
1.休息半个小时,并将脚本打印下来
2.重新审视自己的脚本,像“看别人的作品”一样去批判
3.再思考一轮自己的批评需不需要调整,能如何调整(形成第二稿)
4.读一遍旁白,看看能否在预计时间内完成
5.拿给朋友看,问他记住了什么信息(不要问好不好,因为广告的受众在看到广告时不会去评判这个广告好不好,你唯一要追求的就是:你传递的信息是否有效;是否建立起了刺激反射)
6.反复重复上述5个步骤,直到符合4个标准后定稿。
最后,不要为了创意,误了本意。始终不要忘记自己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广告和设计一样,不要为了个人炫技和私心做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9 03:17
大前提:理解成本、记忆成本、传播成本、使用成本、选择成本,刻进脑子里。
1.首先是一个必须明确的思维方式:用15秒的标准来思考。
电视广告成本其中包含一条就是媒体投放的成本,15秒的成本是5秒的3倍,30秒是15秒的两倍,早期的电视广告是从1分钟发展而来的,后来30秒成为主流,于是那个年代的广告人在创意广告的时候会以30秒的长度来创意,然后剪辑成15秒的版本,但是这就会造成一个问题,30秒的故事,15秒说不全。
因此华与华方法要求,一切以15秒为标准来思考,在15秒内解决所有问题。
近期美国由谷歌领头,掀起了6秒广告的热潮,广告是否会越来越短,很难说准,但消费者会投入在广告上的时间和注意力也许的确会越来越少,因此,“快、准、有效”是广告的最根本诉求。(用最短的时间,释放准确的信号,并产生有效的购买行为刺激反射)
2.一个必须遵守的思考路径:电视广告不是讲故事,是“耍把戏”,是“产品演出”。
先讲讲一些广告公司是怎么做的,广告公司在做电视广告创意时,会绘制一个“故事板”,这种方式往往会让许多人误以为“创意=故事”,想一个创意就等于构思一个故事,所以我们也常常听到许多广告人说“我们不是做广告的,我们是做内容的”,这样会有什么后果呢?就是“娱乐大众”的目的达到了,炫技了,但是忘记了“销售”,让电视广告的受众忘记了“购买”。
在这个方面做的“最好”的是泰国的广告,我们经常可以在微博热门、B站等各种渠道看到刷屏的“泰国神广告”,许多人被逗得捧腹大笑、被感动的泪流满面,然后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这种广告“故事”成为主角,而品牌、商品成为了只能在片尾一闪而过的“落版配角”,所以看完之后,消费者只会记得这个故事,脑袋里根本就不会有品牌、不会有产品是什么的概念,又怎么可能会产生购买行为呢?
我们的华板常讲,始终服务于最终目的,这种故事型广告就是没有服务于最终目的,或者没有弄清楚最终目的是什么。
电视广告是品牌的一场秀,要让产品成为英雄。
电视广告的要求是什么?是用15秒的表演,让一个观众注意到——并有意愿掏钱购买——一个他第一次听说的产品。
3.华与华方法里有一个很精彩的思维方式,就是我们永远“假设消费者是第一次听说这个产品(或品牌)”。
在我看来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人们永远对新的东西感兴趣(永远都是“全新巴黎欧莱雅”)
第二个原因是避免信息不对称的陷阱,许多品牌往往觉得消费者会看到我投放的所有广告,他们可以通过广告了解到我们有一个新品,通过海报了解到产品有什么特性,再从另一张海报了解到产品什么时候上市,进而通过多个渠道了解到我们要释放的完整信息。
这个是非常一厢情愿的想法,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几乎没有人会在广告上停留过多的时间,看光一个品牌的所有广告简直是天方夜谭(除非是那些狂热粉,会主动检索品牌相关的信息,然而你的产品也不是只卖给他们不是吗?)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互联网时代广告非常容易产生二次、多次传播,因此在构思的时候,不能仅根据一次传播的受众来设计广告,一定要假设看到你广告的人是第一次听说你的产品/服务/活动,因为这是真的。(比如你的品牌做了一期线下活动,在自己的公号投放了活动海报,你默认你的信息受众都是认识你这个品牌的,因此海报上没有关于品牌的信息,那么当你的用户去二次传播时,就会形成信息不对称,因为二次传播的受众并不知道你是谁,你是做什么的)
最后:信息永远是不对称的。
4.华与华方法15秒电视广告的创作标准:
一、让人记住品牌叫什么名字;
二、让人记住商品长什么样子;
三、给人购买理由和冲动;
四、建立品牌符号和企业战略优势
注意这四条,前两条是最低要求,其中第一条是前提,后两条是最高要求,15秒钟,4条全部做到,这就是标准。
5.最最最重要的就是让人记住你的名字,告诉别人你是谁,因为这是一切的前提,不管你做得多么精彩,没有让人记住你的名字的话,就都是白费功夫。
强调第一条,这一条不仅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如果你做到极致,还足以成为充分条件,也就是说,只要你能让足够多的人记住你的名字,你就能够成功。
举例:恒源祥羊羊羊、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就收老白金、送长辈,黄金酒、怕上火喝王老吉等(这些品牌的成功,一方面是口号的成功,另一方面就是他们的广告把“我是谁”讲清了、讲透了。
6.要让你的产品成为主角,始终服务于最终目的——销售商品/服务/活动
突出商品,是为了让人记住商品的样子,目的是什么?目的是让顾客去商场找得到我们的商品,他不知道包装长什么样子,怎么去货架上找呢?
我们要想清楚,创作这支TVC是为了什么、是为谁服务的,所以创意不能抢产品的戏,我们投资广告是为了卖产品,不是为了娱乐大众。
让人记住品牌和商品的样子,是营销成功的前提。
7.要给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理由,消费者需求是针对品类的,只有购买理由是针对你的。
广告不是单纯的展示产品,要给受众提供购买你的商品的理由,许多广告仅仅向消费者传递了自己商品的品类价值,最后的结果就是买刮胡刀的变多了,但是买吉列的人并没有增多(随手举例)。
好的广告能够提供一个独属于你商品的购买理由,并对消费者形成刺激反射,让他看到广告就起反应,就像“某某问题,就用某某解决”这样的直观刺激与反射。
举例:早年皮肤痒了就用皮炎平
我个人的TVC思考路径:
思考环节:
1.我的TVC是出现在哪里,那个环境有什么特征
2.我的TVC受众是谁?他们有什么特征
3.我的品牌、商品/服务的购买理由是什么?
4.我的商品/服务的使用场景是什么?
5.我的商品有什么内在的戏剧性可以被发掘?
6.受众最需要了解的信息是什么?什么样的信息可以形成刺激反射,最终促成销售
创作环节:
1.找参考(形式、风格、套路,任何能够用上的,你需要的细节),在找参考这件事上有一个心得,我总结为“像大海捞针一样有目的的寻找”,意思就是我们要在开始找参考的时候,心里先有一个预判,知道自己大概是想要什么东西,然后去寻找,但是在寻找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只盯着我们的预判去看,有些时候我们会在寻找的过程中发现“更好的”、“更适合的”东西,这个时候大多数人会直接略过,但一定不要排斥,照单全收就好
2.撰写脚本框架
3.撰写脚本文案
4.进行画面匹配
5.与参考中获得的创意点或细节进行比对,筛选出最适合自己脚本的创意(这个过程需要评估你的创意的执行难度和成本,因为在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创意执行难度或成本过高,而*修改的情况,因此从最开始就最好思考这个问题)
修改环节:
1.休息半个小时,并将脚本打印下来
2.重新审视自己的脚本,像“看别人的作品”一样去批判
3.再思考一轮自己的批评需不需要调整,能如何调整(形成第二稿)
4.读一遍旁白,看看能否在预计时间内完成
5.拿给朋友看,问他记住了什么信息(不要问好不好,因为广告的受众在看到广告时不会去评判这个广告好不好,你唯一要追求的就是:你传递的信息是否有效;是否建立起了刺激反射)
6.反复重复上述5个步骤,直到符合4个标准后定稿。
最后,不要为了创意,误了本意。始终不要忘记自己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广告和设计一样,不要为了个人炫技和私心做事。
《华与华方法》心得笔记:如何用华与华方法创作一条TVC
1.找参考(形式、风格、套路,任何能够用上的,你需要的细节),在找参考这件事上有一个心得,我总结为“像大海捞针一样有目的的寻找”,意思就是我们要在开始找参考的时候,心里先有一个预判,知道自己大概是想要什么东西,然后去寻找,但是在寻找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只盯着我们的预判去看,有些时候我们会在寻找的过程中...
华与华华与华方法
在华与华的品牌策略中,广告创作的核心在于降低沟通成本。这要求从成本角度出发,考量创意与设计,将一切视为沟通成本的考量。华与华擅长以创造品牌符号为基础,围绕符号构建强大的产品包装和传播体系,尤其是那些具有高影响力、能够迅速传播的15秒电视广告。通过词语塑造流行观点,有些词语蕴含着强大的立场和...
华与华方法及案例介绍
在产品开发的世界里,华与华的独特视角将购买需求转化为创新动力。他们坚信,每一个消费者的问题都蕴含着一个潜在的需求,这个需求就是驱动购买的最直接理由。因此,他们的方法论就是围绕这个核心,从洞察问题到产品设计,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首先,他们通过深入挖掘,捕捉那个极具力量的“超级词语”—...
华与华方法的一个案例实践——莆田餐厅案例分析总结2018-08-25_百度...
所谓凡事彻底,就是把一件事情做到彻底,做到极致,我们所有的动作都是为了积累品牌资产。产品就是购买理由,品牌是靠一个又一个具体的产品去建立的 凡事彻底!下苦工功,出苦力,用具体的产品建立消费者的品牌认知。具体到执行层面:每一个食材节的传播方案都涵盖了从产品开发,产品命名、超级话语、产品...
读书笔记《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重点内容快速查阅
尤其是本书的附录,不仅总结了华与华方法,并且从华与华兄弟的成长路径及公司发展史中,凝练出生活、事业、个人成长多个方面的朴实道理。非常值得一读。 P1 第一章 品牌就是符号 概念:超级符号 超级符号:人们本来就记得、熟悉、喜欢,并且会听它的指挥;蕴藏在人类文化里的“原力”,隐藏在人类大脑深处的集体潜意识。
“华与华”教你快速读懂营销
华与华方法用是十二字方针来描述品牌超级话语的创作要求:“ 一目了然,一见如故,不胫而走。 ”从传播来说,“一目了然,一见如故”是播的效果,到达的效果。“不胫而走”是传的效果,传达的效果——不花钱还传得快、传得广、传得远。所以和超级符号一样,超级话语也是通过直接使用人类的文化话语,激活消费者的...
读书笔记|华与华方法 品牌战略三角
两翼:在话语体系里,找到一个核心购买理由,淬炼一句“品牌谚语”,作为助力品牌起飞的一翼,统领话语体系。再找到一个文化母体,将其私有化成为品牌的超级符号,成为助力品牌起飞的另一只翅膀。这样,一个完整的品牌战略三角模型就构建完成了。是不是一看就懂,但是华与华方法难的就在这里,“一看就懂,...
《华与华正道》:坚持走正道,一定能成功
脱不花在《沟通的方法》中提到如何汇报才能让方案被人重视的时候,举了得到和华与华合作的真实案例。当时,华与华的项目团队,来到得到以后,借用了一间会议室,神秘地倒腾了2个小时,将会议室布置成了充满猫头鹰元素的环境,而且过程中一直不让得到员工进入。正式汇报的时候,他们没有按部就班地介绍...
用华与华方法卖保险:降维打击月入3万
懂华与华方法的人更强大,用华与华方法卖保险算是我主抓的一个实操项目吧,未来会交给我太太打理,她会计出身,对保险的理解会比我更深入,这是我们的一条收入的增长曲线。 合适时候,我会向大家汇报我的另一条增长曲线。 我上述的推演逻辑基本上是一个全案的思考逻辑,然后在品牌战略的思考上还有所欠缺,比如我们的...
【25】传播第三原理:信号原理 2 - 占据最贵的信号能量场
第三种,就是所谓的追求精准投放,不要广告,要窄告。但是华与华认为,这种精准投放,往往会导致它的信号能量不够强。越是窄告,信号能量就越弱;越是广告,信号能量就越强。所以,华与华方法的信号能量,在广告的内容、形式和投放上都是反其道而行之。那我们怎么加强广告的信号能量呢?字体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