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谊写过秦论目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07 00:3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4 07:42
贾谊写《过秦论》其实只是想自保
对他人行为做不同的解释,经常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
西汉的贾谊写过一篇有名的《过秦论》,细数秦朝之所以亡国的过失,譬如统治暴虐、焚书坑儒、劳役过重、不施仁义等等,一发表即震动当世,而且还流传千古。
每当朝代更迭后,总是有人探讨前朝覆亡的原因,而几乎所有的原因都指向施政的缺失,也就是“祸福无门,唯人自招”,似乎想提醒当政者要“好自为之”,只要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就不会“自取灭亡”。其实,导致国家灭亡的原因很多,有些是属于偶然的、非人力所能掌控的突发性因素,譬如秦始皇在东巡时的“突然暴毙”对帝国的崩解可能比焚书坑儒重要许多,但贾谊及其它诠释者却不提、漠视或淡化这个原因。因为若大谈这类原因(其它如地震、水旱灾等),就会使整个论述“失去意义”,让人“难以接受”。
现代的开车者在路上经常可见各种车祸的残留现场,虽然不晓得真正原因,但若问他们“这位驾驶员为什么发生车祸?”那么调查显示,他们对车祸原因的认知会随着车祸的严重程度而变,当受害驾驶员的伤亡越严重,激起路过驾驶员越厉害的焦虑反应时,他们越会将它归于可控制因素(譬如喝酒、疲劳、开快车),也就是认为受害驾驶本身要负较大的责任(路况、气候、对方驾驶的问题等则是不可控制因素)。这种现象称为“防卫性归因”,目的在保护自己。因为如果将严重的车祸(车毁人亡)归于驾驶员无法掌握的因素,那表示自己也可能遭受同样的命运,这会对自己造成极大的心理威胁,因此出于自我防卫,就不自觉地认为受害驾驶员本身要负较大的责任,心想“只要他(或自己)小心一点、技术好一点,就不会这么倒霉”。
车毁人亡如此,国破家亡也是如此,贾谊的《过秦论》正也具有这种特色。很多原因,其实只是一种防卫;很多解释,无非只是一种愿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4 07:42
贾谊写《过秦论》其实只是想自保
对他人行为做不同的解释,经常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
西汉的贾谊写过一篇有名的《过秦论》,细数秦朝之所以亡国的过失,譬如统治暴虐、焚书坑儒、劳役过重、不施仁义等等,一发表即震动当世,而且还流传千古。
每当朝代更迭后,总是有人探讨前朝覆亡的原因,而几乎所有的原因都指向施政的缺失,也就是“祸福无门,唯人自招”,似乎想提醒当政者要“好自为之”,只要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就不会“自取灭亡”。其实,导致国家灭亡的原因很多,有些是属于偶然的、非人力所能掌控的突发性因素,譬如秦始皇在东巡时的“突然暴毙”对帝国的崩解可能比焚书坑儒重要许多,但贾谊及其它诠释者却不提、漠视或淡化这个原因。因为若大谈这类原因(其它如地震、水旱灾等),就会使整个论述“失去意义”,让人“难以接受”。
现代的开车者在路上经常可见各种车祸的残留现场,虽然不晓得真正原因,但若问他们“这位驾驶员为什么发生车祸?”那么调查显示,他们对车祸原因的认知会随着车祸的严重程度而变,当受害驾驶员的伤亡越严重,激起路过驾驶员越厉害的焦虑反应时,他们越会将它归于可控制因素(譬如喝酒、疲劳、开快车),也就是认为受害驾驶本身要负较大的责任(路况、气候、对方驾驶的问题等则是不可控制因素)。这种现象称为“防卫性归因”,目的在保护自己。因为如果将严重的车祸(车毁人亡)归于驾驶员无法掌握的因素,那表示自己也可能遭受同样的命运,这会对自己造成极大的心理威胁,因此出于自我防卫,就不自觉地认为受害驾驶员本身要负较大的责任,心想“只要他(或自己)小心一点、技术好一点,就不会这么倒霉”。
车毁人亡如此,国破家亡也是如此,贾谊的《过秦论》正也具有这种特色。很多原因,其实只是一种防卫;很多解释,无非只是一种愿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4 07:42
贾谊写《过秦论》其实只是想自保
对他人行为做不同的解释,经常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
西汉的贾谊写过一篇有名的《过秦论》,细数秦朝之所以亡国的过失,譬如统治暴虐、焚书坑儒、劳役过重、不施仁义等等,一发表即震动当世,而且还流传千古。
每当朝代更迭后,总是有人探讨前朝覆亡的原因,而几乎所有的原因都指向施政的缺失,也就是“祸福无门,唯人自招”,似乎想提醒当政者要“好自为之”,只要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就不会“自取灭亡”。其实,导致国家灭亡的原因很多,有些是属于偶然的、非人力所能掌控的突发性因素,譬如秦始皇在东巡时的“突然暴毙”对帝国的崩解可能比焚书坑儒重要许多,但贾谊及其它诠释者却不提、漠视或淡化这个原因。因为若大谈这类原因(其它如地震、水旱灾等),就会使整个论述“失去意义”,让人“难以接受”。
现代的开车者在路上经常可见各种车祸的残留现场,虽然不晓得真正原因,但若问他们“这位驾驶员为什么发生车祸?”那么调查显示,他们对车祸原因的认知会随着车祸的严重程度而变,当受害驾驶员的伤亡越严重,激起路过驾驶员越厉害的焦虑反应时,他们越会将它归于可控制因素(譬如喝酒、疲劳、开快车),也就是认为受害驾驶本身要负较大的责任(路况、气候、对方驾驶的问题等则是不可控制因素)。这种现象称为“防卫性归因”,目的在保护自己。因为如果将严重的车祸(车毁人亡)归于驾驶员无法掌握的因素,那表示自己也可能遭受同样的命运,这会对自己造成极大的心理威胁,因此出于自我防卫,就不自觉地认为受害驾驶员本身要负较大的责任,心想“只要他(或自己)小心一点、技术好一点,就不会这么倒霉”。
车毁人亡如此,国破家亡也是如此,贾谊的《过秦论》正也具有这种特色。很多原因,其实只是一种防卫;很多解释,无非只是一种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