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全面质量管理 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07 01:5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6 09:54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
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企业全体人员及各部门齐心协力,把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数理统计方法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建立起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服务等全过程的质量体系,从而经济有效地利用人力、财力、物力、信息等资源,提供符合规定要求和用户期望的产品或服务。
其基本内涵是:①全面的质量管理,即质量不仅指产品质量,而且还包括产品质量赖以形成的工作质量和人的质量;②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即质量管理贯穿产品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的全过程,包括市场调查、研发、制造、检验、储存、销售、安装和维修等整个过程的质量管理;③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即调动企业所有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每个人都能参与到质量管理工作中来;④全企业的质量管理,即产品质量职能分散在企业各有关部门,各管理层次都应该有明确的质量管理活动内容;⑤运用一切现代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即全面质量管理没有固定不变的管理方法,应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地加以运用,包括科学的组织工作、数理统计方法的应用、现代科技手段等。
二、审计机关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是审计事业健康发展的要求。近些年来,通过审计揭露了经济领域大量的违法犯罪问题,促进了国家相关*的完善,维护了社会公众的利益,国家和社会公众对审计部门的期望很高。随着审计产生影响的扩大,外部对审计活动也日益关注,审计机关开展的各项工作都处在社会的监督之下,稍有不慎不仅会给审计机关带来审计风险,而且会影响到审计机关的形象和社会对审计的信任。因此,只有通过全面质量管理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才能规避风险,维护审计机关的形象,保证审计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审计机关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条件。经过多年的发展,审计机关从基层人员到各级领导都逐步树立起了质量意识和风险意识,各单位都建立起了审计工作质量考核办法,尤其是2004年审计署发布的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更为我们对审计项目进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组织保证、制度保证和规范的操作方法。同时,审计机关的信息化建设和计算机在审计过程中的普遍运用,不仅适应了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要求,而且大大减少了审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
三、如何实现全面质量管理
与企业生产产品一样,审计机关的各项审计工作也要经过一定的程序或环节,需要人用一定的技术方法进行处理,更需要审计机关各部门的协同配合。只有部门协调、环节高效、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审计工作质量才会提高。
(一)确定质量方针。审计工作质量方针是审计机关工作质量的宗旨和目标,反映审计机关对审计工作质量的总体要求,是统领审计机关及全体工作人员各项活动的指针,是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工作质量方针应突出质量是审计工作生命线的理念,要用简洁明快、易懂易记的文字来表达,可以借鉴企业的质量方针,如“靠质量求生存,靠效益求发展”等,来确定审计工作的质量方针,而且这些质量方针务必要深入人心,成为各级审计机关、各部门和全体人员的共识。
(二)树立全面的质量管理观念。我们通常所说的审计质量一般指审计项目的质量,但是要高质量地完成审计项目,离不开审计机关人事、党政、后勤等综合部门的支持,它们的工作不仅为审计一线输送了大量*思想过硬、业务技术娴熟的审计人才,而且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后勤保障,使审计项目得以顺利开展。只有它们的工作质量都得到提高,审计项目的质量才能提高,审计机关的整体工作质量也就得到了提高。
(三)实行全组织的质量管理。主要是从组织管理的角度来考虑如何进行质量管理,要求审计机关各管理层次都要有明确的质量管理内容。审计机关(既可以是整个审计系统,也可以是某一级别的审计机关)按组织结构一般可划分为上层、中层、基层,每个层次都应该根据自己职责的不同确定质量管理的重点内容。上层是管理层,主要是编制工作计划、部署协调各部门的工作,提出对工作的总体要求,制定工作质量标准、规范、指南和考评办法,组织审计工作经验交流活动等。中层是执行层,主要是贯彻落实上层的各项决定,搞好本单位员工的培训、队伍建设,有针对性地细化审计工作方案,合理配备工作人员,组织本单位的人员开展审计工作,同时对审计工作进行检查、复核与考核。基层是作业层,属于具体的操作层面,主要是按照规定开展具体的工作,如按照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开展审计,搞好审计现场管理和立卷归档管理,积极组织审计人员开展QC小组活动等,找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查明原因,提出解决办法,不断进行作业改善。在三层的关系方面,上层主要对中层下达计划,考核评价中层的工作;中层主要对上层负责,执行上层的决定,完成上层下达的计划,做好本单位的工作,对基层进行考核评价;基层主要完成中层下达的各项任务,并对中层负责。在各层次中,要加强协调,形成真正的全组织质量管理。
(四)实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企业生产产品要经过研发、设计、制造、检验、运输等诸多过程,每个过程又包含多个环节,产品质量的好坏在于对各环节的正确有效控制。同样,一项具体的审计工作,也要经过诸多过程和环节,因此必须在计划、实施、报告、整改等过程中把好各环节的质量关。首先,要有正确高效的工作流程设计,要在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设计出完成某项工作的流程,减少重复无效的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其次,要做好各环节的配合和信息反馈,做到做事有根据,行动有方案,报告讲事实,整改有效果。由于工作过程一定程度上具有可逆性,因此,在执行过程中可以对前一过程存在的问题加以追溯,逐个环节查找原因并进行改进。如,对报告过程中反映出的相关事实证据不足,可以返回实施过程进一步补充证据。因此,工作中必须将各环节好的做法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到有关部门或人员,成功的经验要推广,存在的问题要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加以修正。
(五)实行全员的质量管理。审计机关的各项工作归根到底是由每名工作人员完成的,审计工作质量的好坏在于工作人员的从业技能、责任心及良好的沟通。因此要实行全员把关,即审计机关的每名员工都应该对审计质量负起责任,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并解决问题于发源地,不让任何有质量问题的事项进入到下一环节。这样可以节约大量的劳动力成本,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为此,首先,要对员工进行质量教育。一是应当在每名员工的头脑中建立起很强的质量意识,使他们都认识到自己所处的环节如果出现问题会对后续环节造成哪些影响,从而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并自觉地单独或与他人合作,及时解决质量问题。也就是应该让每名员工都找到自己的“顾客”(即下游信息的使用者),并以自己高质量的工作满足“顾客”的需求;二是加强培训,要使员工都能熟练掌握各自岗位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在现代知识和技术更新越来越快的情况下,更要不断学习,定期培训,这种培训本身,实际上也是员工的一种精神需求,是激励员工的一种有效途径。其次,成立QC小组。QC(Quality Control)小组由一些基层管理人员及审计人员组成,因为他们直接从事大量的实务工作,能够发现并分析工作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一个QC小组往往由6至10人组成,这样便于小组成员相互间自由交流。QC小组的工作是通过经常性的小组活动或组织更大范围的活动,如各部门之间、本单位、乃至全国性的经验交流会等,讨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同样,上下级审计机关之间、审计人员与管理人员之间也可以建立跨层次、跨部门的QC小组,以便实现信息的有效沟通,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管理人员要对QC小组提出的建议都予以足够重视,不管是可行的还是不可行的,使QC小组成员都能感到成就感和受重视,从而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至此,审计机关就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全面质量管理系统:审计工作质量方针通过全组织的管理自上而下逐层展开,纵向到底,层层负责;通过全过程的管理,环环相扣,横向到边,展开到审计机关的所有部门、环节;各部门、各环节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通过质量教育和QC小组活动高质量地完成工作;每个基层部门和人员都达到或超过了各自的质量目标,就保证了审计机关整体工作质量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