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我国当前GDP水平及CPI的走势。(从数据、变化趋势、原因等几方面分析)?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23:17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09:10
GDP数据2020年总的四个季度,只有第一季度的GDP出现下行,其余三个季度都是正增长,且增速从3.2%一路攀升至6.5% 。
反观美国,在第一季度微增0.3%,二季度大跌9%,三季度跌幅收窄至2.8%,四季度数据还未公布,但预计最好的情况也是小幅增长。
GDP变化趋势由此可见,中国在季度上的经济表现远远好于美国。由于疫情之前的中国GDP增速为6%,且处于整体下行趋势,所以预计2021年四个季度,中国GDP增速不大可能在继续大幅上行,稳定在6%附近的概率较高。
GDP增速原因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人尽皆知,中国*在处理疫情上的卓越表现也有目共睹,获得2020年全球唯一实现GDP正增长的称号实至名归。
CPI数据与GDP节节攀升的表现相反,中国CPI的月度增速不断降低,自2020年一月份的5.4%,下跌至2020年12月的0.2%,可以说零头都没剩下。
CPI变化趋势单论CPI,中国处在通货紧缩的边缘,需要*银行降息扩表;但考虑到CPI是被猪肉影响的,似乎又没必要这么大动干戈。
从现实角度考虑,楼市、医疗和教育的难题根本无法展现在CPI数据当中,所以西方的“CPI决定货币*”的逻辑,不能套用在中国的经济现实中。
CPI变化原因从组成结构来看,CPI的降低主要是猪肉价格的下跌导致的,除肉类食品外,其它生活用品并没有出现明显下跌。
CPI与GDP关系CPI反映消费价格变化情况,是一个相对数。GDP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总量,是一个绝对数。
CPI的变动反映经济运行过程中物价变动情况,是观察通货膨胀程度的重要指标,GDP的变化则反映经济的增长情况。
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存在以下四种情形:高增长低通胀,高增长高通胀,低增长低通胀,低增长高通胀。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09:10
10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9年9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
CPI方面:从环比看,CPI上涨0.9%,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3.5%,涨幅扩大0.3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73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0.2%,涨幅扩大0.1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15个百分点。从同比看,CPI上涨3.0%(国际上通常把CPI指数3%作为通货膨胀警戒线),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1.2%,涨幅扩大1.2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2.21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1.0%,涨幅回落0.1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82个百分点。
PPI方面:从环比看,PPI由上月微降转为微涨,上涨0.1%。其中,生产资料价格由降转平;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5%,涨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从同比看,PPI下降1.2%,降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2.0%,降幅扩大0.7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1.1%,涨幅扩大0.4个百分点。
CPI和PPI出现分化的原因:
(1)CPI和PPI都是度量经济体是否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重要指标,CPI主要包括衣食住行等,PPI则主要反映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所以一般认为PPI是CPI的先行指标。
(2)从结构中可以分析出,CPI上涨主要是受食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猪肉价格。非食品CPI影响较小。除去猪周期的因素,我国现在不具备通胀的条件,甚至从PPI来看我国存在一定的通缩风险。
具体来说CPI上涨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
(1)受供应偏紧影响,猪肉价格上涨;
(2)从消费习惯来看,随着天气的转凉,居民对肉、蛋、禽等食品的消费需求增加,促进了其价格的上涨
(3)作为猪肉的替代品,牛、羊、蛋、水产品的价格会随着猪肉价格的上涨而上涨。
但同时也要看到,当前非食品价格增速是下滑的,这间接反映了总需求的下滑。
PPI呈现同比下降,环比小幅上升的态势,可能受去年9月的基期价格水平较高影响。同时要看到,环比回升为近4个月的首次正增长。流通领域中生产资料价格回升的种类增多,表明积极*扩内需、稳增长效果正在逐渐显现,有助于未来PPI走稳。
2019年10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前三季度GDP数据,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民生福祉不断改善。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6977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2%。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6.4%,二季度增长6.2%,三季度增长6.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3005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277869亿元,增长5.6%;第三产业增加值376925亿元,增长7.0%。
自从1992年我国开始采用国民账户核算体系(SNA)以来,6%是历史最低值。
我国GDP增长呈现如下几个特征:(1)第三产业持续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0.6%,第二产业贡献率为36.3%。对比来看,1978年我国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占GDP的27.7%、47.7%和24.6%,分别拉动GDP增长1.1、7.2和3.3个百分点;2018年三大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7.2%、40.7%和52.2%,分别拉动GDP增长0.3、2.4和4.0个百分点;2018年第三产业占比较1978年上升27.5个百分点,对经济的贡献率提高30.4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转向更多依靠第三产业带动。
(2)消费将持续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投资仍然占较大比例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60.5% 。
对比历史情况,1978年我国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和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8.3%、67.0%和-5.3%,分别拉动GDP 4.5、7.8和-0.6个百分点;2018年,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6.2%、32.4%和-8.6%,分别拉动GDP 5.0、2.1和-0.6个百分点,消费对经济的贡献度大幅提高。
我国GDP增速的下滑并不意味着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呈现悲观主义预期。一方面,历史上其他工业国家也经历过高速增长阶段,经济体量达到一定程度后一定会面临所谓增速下滑问题。但是增速的下滑并不必然意味经济增长乏力或是生活水平的下降。从数据看,大部分工业国家经历快速发展期之后的GDP增速收敛于2-3%左右。另一方面也应当看到,我国经济发展向好,产业持续升级的趋势没有改变。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减税降费有力推进,经济韧性也在不断增强。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