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23:0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04:45
现代居群遗传学理论认为,当种群内存在突变和不同基因型的个体、突变影响表型和个体的适合度以及不同基因型个体之间适合度有差异时,自然就会对居群内的个体进行选择,产生“区分性繁殖”(differential reproction)。自然选择是对随机变异(突变)的非随机淘汰与保存。选择作用于表型,如果突变不影响表型,不影响适合度,则选择不会发生。当一个个体产生了有利于生存的可遗传的变异时,决定这种变异的基因必然在群体里逐渐扩散,逐渐取代原有基因,才能形成新的生物类型。
自然选择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可归纳为下列几种主要的类型:
(1)正态化选择,又叫稳定性选择,即把趋于极端的变异淘汰掉而保留那些中间类型的个体,使生物类型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2)前进性选择,包括单向性选择和分歧性选择。单向性选择即把趋于某一极端的变异保留下来,淘汰掉另一极端的变异,使生物类型朝向某一变异方向发展。发生这种选择往往是由于在一定时间内,局部环境可能有相对稳定的变化方向,或有相对稳定的生态因素。在这种情况下,会形成相对稳定的选择压力,造成居群遗传组成的趋向性改变。分歧性选择是指把一个群体中的极端变异按不同方向保留下来,而中间常态型则大为减少的选择。这种选择也是在环境发生变化的群体里进行的。
(3)平衡性选择,是指能使两个或几个不同质量性状在群体若干世代中的比例保持平衡的现象。这种选择常常导致群体中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个体,这种现象称为多态现象。
(4)性选择,是指造成许多雌雄异体的生物中与性别相关的体形、颜色、行为等方面差异的选择方式。通常有比较激烈的形式,也有比较缓和的形式。
适应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与其赖以生存的一定环境条件相适合的现象。适应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生命特有的现象。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方面指生物各层次的结构(从大分子、细胞、组织、器官,乃至由个体组成的群体组织等)与功能相适应;另一方面,这种结构与相关的功能(包括行为、习性等)适合于该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的生存和延续。适应形成的条件,一般可归结为三个方面:首先变异应当是可遗传的变异,这是适应形成的先决条件;同时这种变异应当具有生存价值,在选择上具有优势,也就是说发生变异的生物个体不仅能生存,而且能够成功地繁衍后代;第三方面是环境的变化是定向的,这种定向的环境变化实质是提供了一种选择压力,使生物已产生的变异在甄别的基础上不断得到积累和加强,最终形成对于改变了的环境的适应。
适应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相对性。因为适应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所以具有相对性,适应的相对性体现在生物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的滞后性。其原因是由于遗传基础是相对稳定的,而环境变化是不定向且多样性造成的。适应与种内进化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它可以导致物种分化,使之产生一些新类型。研究证明,至少有相当一部分种内进化是自然选择的产物,是有适应意义的。当种内进化到了亚种或地理族的水平时,其中至少某些重要性状显然和适应密切相关。此外,适应必然带来种的繁荣和物种分布范围的扩大,同时又因为环境变化的随机性、不定向性,生物必须及时地对变化了的环境快速适应。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可以把生物的多样性看做是生物适应地球演变、保持自身连续性所出现的一种适应状态或进化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