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23:2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4 11:13
很难说对与错 所以 下面是体罚的成因与对策 可以了解下 能有更深的了解。。。中小学教师体罚学生的成因及对策“鞭子本姓竹,不打书不读,不打不成才,一打分数来”。这就是传统版教育模式下的体罚者宣言。这一古老的教育方式在今天的课堂中仍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体罚学生的事件仍屡禁不止,就象白居易笔下的野草一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什么原因导致"体罚"的故事重演呢? 造成体罚学生的原因是方方面面的,既与学校的运作有关,与学生有关,还与教师心理健康、法制意识、传统观念和当前教育的“指挥棒”等有关。如何攻克中小学教师体罚学生这一“顽疾”呢?下面是笔者对中小学教师体罚学生现象的原因分析和对策建议两大方面的看法,以供商榷。一、中小学教师体罚学生现象的成因 (一)侥幸心理暗中作祟 个别教师以身试法 当人民教师体罚学生时,其理智并没有完全泯灭,法律观念、法律意识尚未完全忘记,只是在内心深处伴随体罚的是一种侥幸心理。 1、违纪违法——手段高。不少教师明明知道体罚学生违纪违法,却自认手段高明、隐秘,无人知晓,背地里进行体罚,就是查起来,还可来个死无对证,死不认帐。 2、自持有“理”——心不虚。认为自己的心是好的,只不过是好心办了坏事,问题不大,何况自己还相对于学生是强势群体,自然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3、家长授意——壮了胆。“严是爱,松是害”的观念还很流行,不少家长都要求教师管严些,教师认为体罚学生似乎是“分内之事”。 4、"敲敲打打"——无所谓。不少教师认为敲一敲,打一打,给他个警告,这也没什么大不了,况且别人就没事,自己也不会那么倒霉。 正所谓“久走夜路必撞鬼”,若不遏制这些侥幸心理终会酿成大祸,导致犯罪。 (二)处理不严变相放纵 考核失察监管不力由于教师工作的特殊性以及人们对体罚学生现象的不良认识导致处理教师体罚学生案件有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 1、教师工作本身具有特殊性。“身正为范”,为了维护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光辉形象,也便于教师今后开展工作。处理时难免处理不到位,有护短心态。 2、体罚学生被视为责任心强。在学校领导、家长及学生心中都会认为体罚学生的老师工作责任心都较强,且教学效果好,自然一美遮百丑嘛,只要不出大事,随他去吧。 3、学校的领导睁只眼闭只眼。“不管黄猫黑猫,能管住老鼠的就是好猫”,只要能把学生管住,教学成绩好,不给领导添麻烦,就是好老师。 4、受罚学生及家长显得无奈。他们都认为,“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算了吧。 (三)传统影响根深蒂固 不体罚就不是“好老师” 古语云: "黄荆条子出好人",玉不琢,焉能成器”? 老师曰:“‘体罚’爱你没商量”。 1、不体罚学生遭尴尬。有一位教师因从不体罚学生出了名,学生都不怕他,故意与他对着干。不久,学生及学生家长都公开要求学校换人。 2、体罚在斗争中成长。目前的教育现状仍是讲“颗颗”、“米米”,不少教师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采用了 “拔苗助长”,“强人所难”。有“压迫”就有反抗,就有斗争,有斗争自然就离不开体罚,尽管它不彻底、不合法,但体罚是解决问题最直接、最快的方式。 (四)学生行为更显“猖狂” 教者无奈亮 “杀手锏”中小学学生年龄小不懂事,加之在家里是“公主”、“皇帝”,特别是农村有大量“空巢”(留守)孩子的涌现,城市里也多了“流动的花朵”。这些学生由于家庭的种种特殊原因,常常造成管理的“盲区”,因此很多学生忘乎所以,给学校管理带来了严重危机。 1、学生“懒”病很突出。据调查占学生人数的10%—30% 不等,农村学校相对较多,不采取措施就不完成作业,甚至不学。而面对有些老师把学生“管住”(体罚)了,考试分数就上去了的残酷现实,给了很多老师更大的挑战。 2、故意捣乱、对抗多。现在的中小学生攻击性很强,面对老师的善意劝阻,只会让这些无知的学生认为是老师*。没有顾及教师的权威与尊严,学生一意孤行。且这类学生具有很强的带动性,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督促、管束,无奈之下老师只好采取最直接最简单的办法,也是最原始的“体罚”,来宣泄压抑的情感。 面对此类体罚,教师该何去何从呢?如果不靠打,还有没有别的教育方式呢? (五)教师心理问题严重 导致教育行为失控 近年来,中小学教师已经成为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有资料显示,目前教学一线教师中有半数以上教师存在心理问题。 教师的心理状况会影响其自身的行为表现,他们的精神状态、生活态度、心境等都会通过行为表现出来。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主要表现有:从思想、感情及行为三个方面表现出敌对;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的思想、冲动和行为,烦躁、坐立不安、神经过敏、紧张等躯体表征;心理和行为有非常明显的异常。这些心理问题都会造成教师体罚学生,影响教师把学生没当“人”,而视为为一个物,一个发泄的工具。 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其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关注教师的教育心理健康水平,不断改善教师的内心状态,能有效地促进教育教学工作。二、治理中小学教师体罚学生现象的对策和建议 从体罚的特点看,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教师的封建残余教育思想严重;二是教师的法制观念淡薄;三是有些教师缺乏良好师德;四是“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五是教育执法监督机制不健全。六是学生的不良个性和表现等,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如下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监督机制建设 狠抓“维权”预防网络1、强监督,各校设立“维权机构” 。由法律服务机构、家长委员会、教代会、学生会联合组成学生维权监督机构,向社会公开维权内容,维权热线电话,单位地址和负责人,做到机构人员落实、维权效果落实和档案资料落实。依法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效的法律服务、心理咨询和其他切实帮助,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2、重维权,聘监督员提供援助。 学生维权监督员原则上在“学生维权机构”中产生,也可聘请热心学生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对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及侵害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监督,同时了解掌握学生的情况,及时向维权机构反映。积极为权益受到侵害的学生提供法律援助,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3、畅渠道,“侵权案”的信息收集。 培养维权信息员,在学生中选举代表产生,通过他们可即时掌握第一手资料,弄清事情原委。或定期听老师汇报,更要多听取学生和家长的反馈,还可采用座谈、问卷、设立意见箱和热线电话等便捷方式获取广泛的信息,查找问题。 4、严惩处,促使教师以之为戒。要对教师的教育作风建立考核制度,制定奖惩条例,发挥制度的激励和约束作用。考核要严格不迁就,让广大教师引以为戒,严以律己。另外,对于极少数师德不良、社会影响恶劣的害群之马,要坚决从教师队伍中清除出去。 (二)结合体罚现象特点 实行评价动态管理 在传统的“教师负责制”遭到质疑,在民主、平等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的今天,体罚学生现象的特点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开始由“地面战”转入“地道战”。由“体罚”向“变相体罚”过渡。由演“独角戏”转变为演“双簧”。开始误导学生,教其说谎,为体罚现象遮丑。因此,必须不断强化动态管理,学校领导要亲自挂帅、统筹全局,设立领导小组,各层面齐监督、共评议通过评价促师德师风建设。 1.确立领导监督制。组长、副组长随时抽查,临时深入各班“突然袭击”,检查教师体罚学生的情况等。 2.领导检查定时制。建立“师德师风档案”,对教师进行定量与定性评比相结合的评定,记录教师在道德中的成绩和不足。不足之处给予书面通知,从而督促教师改正,以达到提高“师德师风”水平的目的。 3.实行教师间自评。以年级(或教研组)为单位实行先自评后互评,找到教师间被忽略以及容易忽略的问题,引起大家的注意。年级(或教研组)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反映存在的问题,并上交领导小组。 4.实行学生评教师。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面向全校学生,以班(或年级)为单位评价教师,并让学生提出对教师的要求。 5.实行家长评教师。家长会期间,采用问卷调查形式,由领导小组成员深入各班级发放调查表,收取调查表,做到家长与被评教师完全隔离,给家长们一个自由评议空间。 (三)注重教师心理疏导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要“唱”好“三步曲”。首先要给教师减负,从生理到心理的 全方位“解放”。其次要摆正教师的位置、心态,与学生做朋友,做“平等中的首席”。最后要做到“心肠热”而“头脑冷”,要有热心、信心、恒心。 1、开设心理健康课。 学校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或寒暑假,利用继续教育的形式让教师接受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这种形式,帮助教师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并对其进行心理上的调适和训练。 2、建立心理检查制。教育主管部门可成立专门机构,聘请专业人员,采用通用的检测量表或指标体系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测验,并建立档案。使教师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完善自我。3、设心理咨询热线。开展心理咨询与治疗服务,鉴于有些教师碍于脸面或虚荣性等原因,故采用咨询热线、信箱等方式,进一步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 (四)定期举行“拍案说法” 构筑正确育人防线1、开“拍案说法”专栏 , 加强法制教育。开“拍案说法”专栏,组织教师定期对体罚学生的案例进行学习。以典型案例的处理和分析,引导教师接种“预防疫苗”,达到“触目惊心”,防患于未然的效果。同时应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教师学习严禁体罚学生的法律条款。以增强教师的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形成依法施教的良好风气,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2、树立正确育人观 ,促“角色转变”。(1)、树立正确教育观念,转变落后思想。在现时期,我国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人。全面发展既包括生理的发展,也包括心理的发展。对学生实行体罚,危害直接作用于学生身体,更重要的是它必然影响着学生心理的发展。可见那种企图靠体罚学生身体取得暂时教育效果的做法是无效的、错误的。 (2)、学习倡导“爱”的教育,转变落后方式。剖析学生的成长轨迹,明白不良惩罚并不能唤醒学生,只能让学生在迷途中越去越远;剖析成功教育案例,认识“爱”才是古今中外教育成功的真谛。通过学习、思考、讨论剖析,影响教师提高认识,形成观点,从而获得他律到自律的效果,告别体罚,杜绝体罚,自觉用“爱心”来教育学生,诲人不倦。 3、学习课堂控制艺术 ,获取恰当方法手段。 缺乏科学的教育艺术是产生体罚的重要原因。学校应该运用多种途径来提高教师的教育艺术素养,使教师能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行为特征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避免体罚。 (1)学教育学、心理学”。通过学习,正确认识学生的所思、所想及行为表现特点。对学生经常表现出的一些不良言行,既需了解,更需理解,为采取恰当的教育方法奠定心理基础。 (2)、学习成功的经验。向身边名师学,学习他们的教育技艺和成功之处。向中外教育名家学习,学习名家的艺术精华。逐步积累各种教育方法和手段。 (3)、自我探索与创新。要随着教育观念、目标、方法、环境的不断变化,与时俱进,加强实践探索与总结,获得鲜活的经验。 (五)学生违纪惩戒“立法” 减轻教师管理危机长期以来,有些“教育专家” 认为既然是“教育”,就是“和颜悦色”、“润物细无声”、“循循善诱”。但许多老师显然还没有*到面对“猖狂”的学生时能够“面不改色心不跳”的程度。当一些学生光靠说服教育很难奏效、甚至无效时,在教育中恰当运用一定的手段加以惩戒是完全必要的。 1、确立学生违纪惩戒制度。各校针对学生重大违纪特点,结合当地教育现状提出相应的惩戒细则(或惩戒措施),交家长委员会、教代会、学生会讨论通过,并交上级主管部门及相应法律服务机构等进行审核、通过。也可在班内制订一些行之有效的纪律(如魏书生:“对于迟到的同学的处理就在休息时给大家唱一首歌,稍严重的违纪就要求学生做一件好事”等),由学生自己讨论通过,借助集体力量来约束学生。 2、设 “矫正中心”(或“道德法庭”)。由家长委员会、教代会、学生会共同选举代表产生。对于重大违纪,攻击性强的中学生可交由 “矫正中心”矫正 (或“道德法庭” 审理)。必要时还可以邀请家长参加,进行矫正。矫正攻击性行为有效的方法主要有:创设适宜的环境;教会他们宣泄侵犯性情感 ;干预他们的侵犯事实 ;培养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心理调节法 ;自我教育法;增加学校生活的吸引力;开展青春期教育。 家长还可以通过奖励 、批评教育 、沟通等对其进行矫正。 总之,学校、社会、家庭三者密切合作,协调教育,根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耐心、细致地做工作,以转化学生的不良行为。 (六)通过理论实践活动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1、理论学习——提高。通过运用校广播站、校多媒体教室、宣传栏、观摩课等多种形式进行师德师风理论学习宣传。从而达到强化师德师风的目的。 2、实践活动——促变。以年级(或教研组)为单位组织进行师德学习,每周一次,要求教师有笔记,有心得体会。以年级(或教研组)为单位开专栏、园地进行师德师风宣传。开展“师德师风”演讲比赛,促使教师的师德师风的转变;开展教师形象大赛,用比赛的形式有力的促进教师的新形象的形成。 综上所述,教师体罚学生是法律法规所不允许的,是违背教育学、心理学规律的,是不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的。因此,广大教师应该自觉提高自身素质,尊重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和人格尊严,杜绝体罚学生的行为,塑造良好的师表形象,适应时代赋予教师的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