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常识选择题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10 17:4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4 08:56
1.《劝学》练习题
1.解释下列句中词语
(1) 学不可以已 已(停止 )
(2) 假舆马者 假( 借助)
(3) 非能水也 水( 名词作动词用 擅长游泳)
(4) 锲而不舍 锲( 雕刻)
2.文章所要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劝勉、勉励人们要不断学习,同时要注意学习方法,要坚持,要积累,学习时要善于假借外物。
3.翻译以下句子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就不能到达千里以外的地方,不积累小的流水,就不能形成大江大海。
2.有关于《劝学》的所有文学常识
1、文学常识:
荀子,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它发展了古代的唯物主义思想。他反对天命、鬼神的迷信之说,提出了“性恶”的思想,强 *** 育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2、固定词语:
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
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有以。有……的(办法)。
3、判断句: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用“也”表示判断。
(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用“者……也”表示判断。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用“者……也”表示判断。
4、通假字: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通“煣”,使弯曲。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曝”,晒。
(3)、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
5、词类活用: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使动用法,使……弯曲。
(2)、其曲中规:形容词做名词,弯曲的程度,弧度。
(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形容词做动词,变直;变锋利。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上:名词作状语,往上;下,名词。
扩展资料:
《劝学》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
文章以朴素的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旁征博引,娓娓说理,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劝学》在写作上的再一个特点是大量运用短句排比和正反对比。文章一开始就是一组比:“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这样的排比句式在文中举不胜举,既富于论辩色彩,又富有文学韵味,甚或有一种音乐的节奏感流动在其中。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劝学
3.求《劝学,过秦论,师说》这三篇课文的选择题,要出关于文章
《劝学》:文中以骐骥为喻,用意在于()A:说明即使天资很高,如果不专心致志,也不能有所成就B:说明即使是个千里马,如果不发挥他的才能,也不能有所成就C:说明即使天资很高,如果没有恒心,也不能有所成就D:用名马比喻名人,说明名人成就事业并不困难《过秦论》: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对文段内容理解不确切的是( )A:从*、军事、文化、刑法、地理等方面写其以*作为守的*B: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句之后为守C:D:。
4.求荀子《劝学知识点求荀子劝学》的知识点,例句如实词,通假字 爱问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
者,《劝学》教案 通假字 木直中绳, 以为轮 通“?А保曰鸷婺荆蛊渫淝? 虽有槁暴 通“又”。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通“智”,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 通“性”,天赋,资质。 词类活用 木直中绳, 以为轮。
,使动用法,用?У墓ひ铡?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向上;下,向下;名词作状语。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足,名词作动词,走得快。水,名词作动词,游泳。
古今异义 1.故木受绳则直 古义:墨线;今义:泛指所有绳索。 2.金就砺则利 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检查;今义:探究并领会。 4.假舆马者 古义:凭借;今义:虚伪的,不真实的。
5.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 6.蟹六跪而二鳌 古义:腿,蟹腿; 今义:两腿弯曲,使一个或两个膝盖着地,跪下。
虚词 于 青,取之于篮,而青于蓝。 于,介词。
前者引进动作的处所,作“从”讲;后者引进比较对象,作“比”讲。 另:苛政猛于虎;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介词,引进动作对象,作“对”、“向”讲。 者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者,代词。组成名词的“者字结构”,作“的人”讲。
另:有蒋氏者;助词,表停顿,并提示下文要说的原因。 另: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而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连词,表并列,可不译。 另:君将哀而生之乎; 吾尝终日而思矣 连词,表修饰,可译作“地”。
另:潭西南而望;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连词,表转折,相当于“却”、“可是”。
另: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连词,表顺承,相当于“就”、“于是”。
另: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 军惊而坏都舍(表比喻)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学派的最后代表。曾在齐国下讲学,后游历秦国,晚年任楚兰陵令。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他强 *** 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二十卷,为荀子及其门人所著。
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
《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劝学(节选)译文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成的,但比水更冷。
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У墓ひ瞻阉瞥沙德郑耐涠染头显补妫ɑ脑玻。